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脱贫空间村级教育资源有哪些短板
扩展阅读
泵车泵送什么费用 2025-08-04 04:16:26
帮人买房要交哪些费用 2025-08-04 04:10:44
新手固体水粉工具怎么用 2025-08-04 04:02:28

脱贫空间村级教育资源有哪些短板

发布时间: 2022-09-06 02:00:40

Ⅰ 决胜脱贫攻坚阶段,我们面临的问题挑战是什么

1、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贫困县和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平均每年下降3—4个百分点。照此速度,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将十分艰巨。

2、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道路交通、通信设施、教育培训、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还存在不少短板。

3、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屡禁不止,频繁填表报数和层层评估检查加重了基层负担。脱贫进度和脱贫标准把握不准,急躁情绪与消极拖延现象都有。

(1)脱贫空间村级教育资源有哪些短板扩展阅读

脱贫目标:

1、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Ⅱ 总结莎车县教育系统2020年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高质量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
 
高质量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是在贫困地区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通过学生资助、师资保障、校园建设等措施,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在各个阶段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富裕。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实现了大规模减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 规划明确要求“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8 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着力聚焦深度贫困攻坚难点。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指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其中推进教育精准脱贫是完成任务的重要方式。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高质量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必将推进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雅学云智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结合校园文化进行设计,打造符合学校发展规划的智慧校园、校园信息化等项目提供技术环境搭建方案的公司,公司项目还包括为教育工程实施项目提供基础工程实施、场地建筑、装修装饰等方面建设支持、服务
 
雅学集团涉及业务以智慧教育为主和中国教育出版网深度合作为区/县域教育现代化提供解决方案,主要包含数据中心、平台类、智慧环境、应用四大部分,产品应用广泛:智慧课堂、优质教学资源库、中高考命题资源库、易搜备课素材库、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智慧题库、教务管理、智慧校园人人通空间系统、在线互动双师课堂、学生行为分析、仿真实验室、数字办公(OA系统)、调查问卷系统等主要是以中共发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标准推进本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公平。
通过现代化设备创新教育,因材施教,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集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图书、幼儿教育、实验室、教育设备与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设备
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与职校开展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科技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智能教学设备、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素质教育培训等,以优秀的服务、专业的团队为学生们提供优质技能培训及就业咨询服务,为众多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
以完善的研学旅行、营地教育、冬令营、夏令营、户外拓展、森林学校等校外教育服务体系,为3-18岁儿童青少年提供社会能力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素质兴趣爱好为己任,倾力打造完善的青少年科学科普实验基地。
集学生营养、集体用餐原料供应与半成品冷链系统物流供应为一体,将现代科技应用服务于学生智慧食堂管理,严格按照视频安全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经营,以集团公司+基地+农户三体一链的原材料采购模式进行分拣、包装、保险、冷链、配送,从源头上精密把关,在配送中使用智慧食堂系统追档,提供安全可靠学生膳食的供应服务。
为教育工程实施项目提供基础工程实施、场地建筑、装修装饰等方面建设支持、服务。为智慧校园、校园信息化项目提供技术环境搭建方案并实施配套,结合校园文化进行设计,打造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尊重教学人文的良好学区环境。
 
(侵删)

Ⅲ 做强“三块长板”和“三块短板”的措施是什么

贵州省将千方百计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全力以赴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贵州补短板,主要是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贵州的脱贫攻坚,事关全国全面小康大局。我们将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深入实施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工程,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贵州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但是造路的路还很长。我们正在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建设,加快打通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

不解决教育问题穷根拔不掉,没有健康无福享小康。我们要全力抓好教育“9+3”计划、医疗“百院大战”等重点民生项目,推进共享发展。

(3)脱贫空间村级教育资源有哪些短板扩展阅读

贵州做长板,重点要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我省大数据产业年均增长37,7%,并推出了系列首创之举。要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更好地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广大社会民生。

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要积极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

贵州拥有清爽空气、凉爽天气等良好生态资源,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有效增加生态产品服务供给,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Ⅳ 贵州省的“三块长板”和“三块短板”分别是什么

三块长板: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短板: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脱贫攻坚。

2018年,贵州省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9.7%,与大旅游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分别增长24.5%和29.7%,与大生态相关的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26.3%……这些数据背后,是贵州投资聚焦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和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脱贫攻坚“三块短板”,提升发展后劲最直接的反映。

(4)脱贫空间村级教育资源有哪些短板扩展阅读:

贵州以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载体,全面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共引进国家部委、行业及标志性企业各类数据资源45个,三大电信运营企业贵安新区数据中心正式商用,华为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等龙头企业数据中心落户贵州。

同时,贵州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森林植被,全省重要水源地15度至25度坡耕地主要营造茶叶、花卉苗木和精品水果,25度以上坡耕地主要营造木本粮油和木本中药材等经果林,并加大自然的修复和保护投入。

贵州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5.8%,脱贫攻坚移民搬迁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59.9%。

近年来,各类投资有效提升了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后劲。据初步核算,2018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Ⅳ 2O19年在扶贫工作中遇到些什么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和解决的

1、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

截至2019年,全国仍有670多个贫困县没有摘帽,其中有23个地市州贫困人口超过30万,5个地市州超过50万,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高达14.6%。

2、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道路交通、通信设施、教育培训、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还存在不少短板。

而且,在这些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成本高、难度大,实现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难度仍然不小。

3、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屡禁不止,频繁填表报数和层层评估检查加重了基层负担。脱贫进度和脱贫标准把握不准,急躁情绪与消极拖延现象都有,盲目提高标准和随意降低标准并存,弄虚作假、数字脱贫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

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5)脱贫空间村级教育资源有哪些短板扩展阅读:

谋划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措施,优先在脱贫摘帽县村实施,保持政策支持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将是长期任务。

要尽早谋划2020年后的减贫工作,及时研究现有阶段性政策向2020年后过渡,向着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着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目标继续前进。

Ⅵ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突出困难有哪些

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是:深度贫困,集中力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

1、在“两不愁”方面,不愁吃、不愁穿问题总体不大,但是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要重点解决。

2、在“三保障”方面,基本医疗这方面已经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目前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还很低,甚至在一些贫困村还没有卫生室,还没有合格的医生,老百姓只能走很远的路到县城甚至到中心城市去看病,不仅医疗费用支出大,而且“成本”也很高。

义务教育方面,在一些边远地区、民族地区,依然存在贫困家庭孩子辍学的问题。据教育部门统计,每年大概有五六十万孩子辍学。义务教育有保障,就是要实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这方面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最后一个就是住房安全,现在仍然有一部分农村贫困人口住危房,所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作为一项新的任务。要求相关的国务院牵头部门担负起各自的责任,牵头摸清底数,出台政策,指导各省加快解决这些问题。

(6)脱贫空间村级教育资源有哪些短板扩展阅读

脱贫攻坚的策略方法:

1、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

2、引导劳务输出脱贫。

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

3、实施易地搬迁脱贫。

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4、结合生态保护脱贫。

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5、着力加强教育脱贫。

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

6、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

Ⅶ 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有哪些

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包括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1、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截至2018年9月,全国仍有670多个贫困县没有摘帽,其中有23个地市州贫困人口超过30万,5个地市州超过50万,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高达14.6%。

2、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

截至2017年年底,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分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2.3%、14.4%,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7.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6.6%。特别是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陈规陋习尚未根本转变。

3、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道路交通、通信设施、教育培训、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还存在不少短板。

而且,在这些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成本高、难度大,实现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难度仍然不小。

(7)脱贫空间村级教育资源有哪些短板扩展阅读: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注意事项:

1、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

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支持力度,着力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为稳定脱贫创造环境和条件。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和预警评估,开展工作督导。

对深度贫困村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2、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有效性。

在精准识别方面,要继续完善建档立卡,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支撑。

在精准帮扶方面,要强化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和管理,着力解决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问题,更好发挥驻村干部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观察: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Ⅷ 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应如何发展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深度贫困问题突出,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简称“三区三州”),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补齐这些短板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策。

其中,《实施方案》在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中提出了在“三区三州”率先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行动、东西协作中职招生兜底行动、职业院校参与东西劳务协作等三大任务;全面落实西藏教育“三包”政策,推广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建立并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普通高中免除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并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等“多元混合”的资助方式,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学生资助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