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扩展阅读
深圳牌邮寄费用多少 2025-08-04 12:33:05
枕式包装机成本多少钱 2025-08-04 11:50:25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 2022-06-29 13:43:25

① 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哪些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农业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
①不可更新资源,如铁、煤、石油等.
②可更新资源,如生物、水、土壤等.
③用之不尽的资源,如空气、风力、太阳能等.
农业自然资源既是农业环境要素,又是人类生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 农业产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农业产业规划该怎么做

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园区规划可以分为:
一、农业产业园区规划
农业产业园区主要是指以规模化农业生产为主导功能的农业园区,既涵盖单一产业类型的园区,又有多产业相互叠加的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二、农业科技园区规划
农业科技园区是一类以农业高科技示范、辐射推广、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园区,将新技术、新成果、新的运行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应用到园区并进行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科技要素集聚与辐射能力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三、都市农业园区规划
都市农业园区一般是以一种或几种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利用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资源,依托都市的经济辐射和市场需求,集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多功能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都市农业服务半径与需求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四、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是一类以服务于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为市场导向,以农业资源、农村特色、农村自然景观和天然风光为依托,开展观赏、体验农作、品尝、购物、休闲、娱乐、度假、健身等各种旅游活动,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多功能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五、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规划
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是一类拥有完善的物流设施、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专业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主导农业产业链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加工工艺指导、主导产业商品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六、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
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是一类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为发展理念,构建种养加循环发展产业链条的现代农业园区,注重生态技术和新能源的引进应用。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主导农业产业链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生态循环容量计算、生态循环链条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七、畜牧水产园区规划
畜牧水产园区是一类以畜牧、畜禽、水产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园区。畜牧水产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生态环境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养殖工艺流程、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 案例可以参考:
安徽省宣城市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发展规划
安徽省涡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概念性规划
安吉县笔架山农业高新区规划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详细规划

③ 农业自然资源的构成

农业自然资源的构成主要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即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太阳辐射是农业自然再生产的能源,植物体的干物质有90~95%系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
合成。水既是合成有机物的原料,也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条件;陆地上的水主要来自自然降水。温度也是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在水分、肥料和光照都满足的情况下,在一定适温范围内,许多植物的生长速率与环境温度成正比。因此,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农业气候资源通常是采用具有一定农业意义的气象(气候)要素值来表示。例如,热量条件以生长期长短、总热量多少以及热量的季节分布和强度等表示;其中生长期和总热量分别指植物生长起止温度之间所经历的天数和日平均气温的积累值(积温);热量强度指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或气温日较差等。热量条件能否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还与其季节性变化能否与作物生育动态相适应有关。降水同农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有密切关系的值是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变率、相对湿度等。有时还可以综合因子表示,如用干燥度,即最大可能蒸发量对同期降水量的比值来表示干湿程度等。用以表示光照条件的,有太阳辐射强度、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等。各个气候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如雨日多,光照便少,温度也偏低。因此,在评价气候资源时,还必须考虑它的组合特征。 一般指能供养生物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但不包括海域。土地除非农业用地外,还有一部分是难于利用或基本不能利用的沙质荒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沼泽等。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有些难于利用的土地正在变得可以逐步用于农业生产。
农业用地按其用途和利用状况,可以概分为:①耕地,指耕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等。②园地,指连片种植、集约经营的多年生作物
用地,如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等。③林地,指生长林木的土地,包括森林或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疏林草地等。④草地,指生长草类可供放牧或刈割饲养牲畜的土地,不包括草田轮作的耕地。中国通常称北部和西部10个省(自治区)大面积连片的草地为草原,称南部和中部各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较为零星的草地为草山、草坡。凡已加利用的草地(也称草场),按其不同的经营利用方式,分别有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等。⑤内陆水域,指可供水产养殖、捕捞的河流、湖泊、水库、坑塘等淡水水面以及苇地等。⑥沿海滩涂,又称海涂或滩涂,是海边潮涨潮落的地方,位于大潮高低潮位之间,海岸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是沿海可供水产养殖、围海造田、喜盐植物生长等的特殊自然资源。
在草地和林地中,适宜于开垦种植农作物或牧草的天然草地、疏林地和其他荒地称为宜农荒地;适宜于营造森林的疏林草地和荒山荒地则称为宜林荒山荒地,均属农业的后备土地资源。 地球上土地的面积、水的数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等,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都有一定的量的限制。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资源被利用的范围和途径,还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但相对而言,由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它的生产潜力却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不但有可能做到保持农业自然资源的循环更新,而且可以不断地扩大资源的利用范围,使有限的资源能无限地发挥其生产潜力。

④ 农业资源与环境是什么

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以及所在环境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⑤ 农业政策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你好,农业政策资源包括1 、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2 、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3 、健全农村 金融服务体系。 4 、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5 、在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 衔接的前提下,明确了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扶持措施。 6 、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业 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 7 、扶 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贸易, 采取措施保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之间的 合理比价。 8 、做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 9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资金 投入。

⑥ 什么是“农业资源”什么是“农业区划”“农业资源与区划学”研究什么

农业资源(Agriculture Resources)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其中,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主要有农业人口、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生产资金、经济体制,以及政策法规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但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社会资源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农业区划(Regional Planning of Agriculture)是在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对农业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行科学分类的一种方法。它是对区域农业资源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并最终实现对农业生产进行规划和科学指导的基础性工作。其中,按照农业资源类型,可以分成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水利区划等;按照农业生产部门,可以分成种植业区划、畜牧业区划、渔业区划等;也可以按照研究区域分成全国综合农业区划和地方综合农业区划等不同类型。
农业资源与区划学(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是一门分析农业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调查、监测和评价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研究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保护,揭示农业生产地域分异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力合理配置,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基础科学,也是一门横跨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多种技术的高度综合性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农业资源,基本研究任务包括: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农业资源利用与保育,以及农业分区与区域战略三个方面。
(1)“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就是根据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对农业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和演变规律进行调查和监测,对农业资源适宜性、经济价值、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投资多少和预期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农业资源利用与保育”就是研究农业资源系统的发生演化机理和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农业资源系统时空特征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响应关系,探索农业资源利用与保育技术,合理开发各项农业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转化效率,促进农业资源的用养结合与可持续利用。
(3)“农业分区与区域战略”就是研究农业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分异规律,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指导农业发展,结合区内农业生产的特点,依据相对一致性与区间差异性等原则,对农业区域进行划分,并对各区农业发展方向、主导产业、辅助产业等进行论证调整,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⑦ 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人口爆炸性地增长,工农业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粮食和农业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为获取更高的产量,对农业生态系统投放的资源数量和种类也日益增加。近年来对资源需求量增长速度已高出了世界人口增长率数倍之多,自然资源的消耗每15~20年翻一番,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特点日益突出。人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就是地球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能不能负担人类这种无节制的增长呢?

面临着这样一个与人类生存攸关的问题,1972年一批罗马俱乐部的专家,就这个全球性问题,从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建立模型,预测人类社会未来,公开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他们认为: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按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预测在今后100年内的某一天将达到全球性的增长极限。为了避免无限制增长引起世界系统的崩溃,人类必须自觉地采取对增长的限制对策,持这种增长极限观点的被称为未来的悲观派。另一派对人类未来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持上述观点的人,没有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力,技术的进步一直在帮助人类不断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包括种类、数量),因而自然资源“有限性”的概念是错误的,那种限制增长的对策,自然也是不对的。这两种对立观点的争论还会长期对峙。

农业自然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农业对资源的需求除品种较少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所需要的是某些特定的物质,比如水、氮、磷、钾,以及其他各种营养元素,而不是这些物质的某些特性。所以,这些物质相互之间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缺乏的。这点与工业不同,工业往往需要的是某些物质的特定性能,而非某种物质本身。比如输电的导线,按导电性能看,白银好于铝,铝好于铜,但是,由于白银价格远高于铝和铜,所以从经济上考虑,只能让位于比它导电性稍差的铝线和铜线。同时铝线的延展性和抗拉能力远不如铜线,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导线广泛使用的是铜线。由于铝合金冶炼技术的进展,克服了它的缺点,廉价的铝线又逐步取代了铜线。当今所提倡的以钢代木、以塑料代木等都是如此。

⑧ 农业资源是什么

农业资源是指农业作物(包括能源作物);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

⑨ 什么是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是指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社会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此处,农业资源主要是指农业自然资源。

⑩ 农业资源保护都保护些什么

农业资源保护就是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对破坏和滥用农业自然资源的行为所实行的监督管理。农业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一是铁、煤、石油等那样的不可更新资源;二是生物、水、土壤等那样的可更新资源;三是如空气、风力、太阳能等那样的用之不尽的资源。因为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和后备资源基础薄弱的特点,所以,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环境,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农业资源保护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保护、草原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等。农业自然资源既是农业环境要素,又是人类生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