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费用明细 » 药物费用单上的甲类乙类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应结转销售成本多少万元 2025-07-15 01:35:54
钻石卡白金卡怎么办理 2025-07-15 01:19:27
黄陂罗汉山庄费用多少 2025-07-15 01:16:08

药物费用单上的甲类乙类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6-17 23:26:47

① 药物的甲类和乙类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甲类药品、乙类药品?

甲类药品是指全国基本统一的,能够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较低的药物,这类药物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费用。

乙类药品是指可供临床使用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略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部分支付费用的药物,此类药物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我州规定为20%)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给 付标准支付费用。

http://www.86e.org/com/228298778/ns_detail.php?id=920&nowmenuid=1006&cpath=0063:&catid=63

② 医保药品目录中的甲类和乙类是什么意思

医保药品目录中的甲类是指甲类药品,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物中价格低的药物,使用这类药物所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支付费用。甲类药品100%按照报销比例报销。

医保药品目录中的乙类是指乙类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支付部分费用的药物。使用这类药品产生的费用先由参保人员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费用。

(2)药物费用单上的甲类乙类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甲类药品100%按照报销比例报销,乙类药品先自费,再按比例报销,案例如下:

某统筹地区一职工发生住院医疗费20000元,其中药品费用7000元,分别是甲类药品5000元,乙类药品1000元,非《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1000元。则该职工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明细分三块计算。

1、 非《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1000元,由该职工全部自付。

2、 乙类药品费用1000元,由该职工首先自付20%,即200元。

3、甲类药品费用5000元和乙类药品费用的80%(即800元),共5800元与其他应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一起,按基本医疗保险的住院费用报销规定予以支付。

③ 医院清单乙类甲类是什么意思

费用清单吗?
医院费用清单的甲类就是报销比例最多的药物,如低价的,常用 的药物,如青霉素等,乙类药物是患者自己首先自付一定比例,然后再按甲类药物的方法报销。主要是较贵的药物,患者需要相对甲类药物多付费。

④ 请问甲类药和乙类药有什么区别

1.甲类的药物是指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这类药物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费用。

2.乙类的药物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部分能力支付费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先由职工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给付标准支付费用。

3.甲类药指100%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

4.乙类药指要先自付一定百分比,剩余部分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

5.但现在随着参保人员的扩大和全覆盖,对某人群的甲类药,可能对别的人群就是乙类药,丙类药,比如说,有些地方离休干部所有治疗性西药都是甲类药,但职工就医所用的西药就分甲乙丙,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药物费用单上的甲类乙类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网络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分甲、乙类。西药部分甲类品种有315个,乙类品种有818个;中成药部分的甲类品种有135个,乙类品种有792个。工伤保险药品不分甲、乙类。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作为医疗保险运行的关键支撑,在医疗保险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是指保证职工临床治疗必需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给付范围内的药品,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

药品目录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分西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三部分。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西药品种分别为1133个和1137个,中成药品种927个,民族药品种47个。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127种及1个类别。其中,单方不予支付的有99种,单、复方均不予支付的有28种和1个类别。

⑤ 药品说明书上标明的“甲类”,“乙类”是什么意思

甲类:必须在药店出售。乙类:除药店外,还可在药监部门批准的宾馆、商店等商业企业中零售。

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药学专业这一块是称之为非处方类药品。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均有其特有标识OTC。红色为甲类。绿色为乙类。

(5)药物费用单上的甲类乙类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甲类药品与乙类药品的区别

1、甲类的otc标识为红色标记。乙类的otc标识为绿色标识。这两类的主要划分标准是基于安全性。总体上能归结为otc均为安全性经过验证良好的制剂。相对来说乙类的安全性更好,而甲类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2、otc甲类与乙类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甲类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证明安全性高,是可以重新批准为乙类的。过去批准的乙类品种如果发现安全性不能确保,也可以改成甲类的。当然otc目录是定期要进行调整的。

3、一个特殊的otc双跨品种,这种情况不能完全按照非处方药来管理,但经过验证是可以转化为正式otc品种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甲类药品

⑥ 住院收费清单上的甲类是什么意思 乙类又是什么意思。。 还有单上还有百分之多少多少是什么意思啊!

住院收费清单上的甲类乙类是医保的收费种类,甲类在医保中属于全部报销的,乙类医疗项目属于部分报销的,百分比显示的是报销的比例。

甲类目录的药品具备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等特点。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价格略高的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使用甲类药品所发生的费用,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使用乙类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必须先由参保患者自付一定比例,再由医保基金支付。

(6)药物费用单上的甲类乙类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是不分甲、乙类的,全部可以报销。对于国家免费提供的抗艾药物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涉及的抗结核病、抗疟和抗血吸虫病药物,参保人员使用且符合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不符合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对乙类目录中的药品,各地有15%的调整权。各地区可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对乙类药品先设定一定的个人自付比例,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给付。

⑦ 医保药品甲类和乙类和丙类的区别

法律分析: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是指保证职工临床治疗必需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给付范围内的药品,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

甲类的药物是指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这类药物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费用。

乙类的药物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部分能力支付费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先由职工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给付标准支付费用。

甲类药指100%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乙类药指要先自付一定百分比,剩余部分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

随着参保人员的扩大和全覆盖,对某人群的甲类药,可能对别的人群就是乙类药,丙类药。比如说,有些地方离休干部所有治疗性西药都是甲类药,但职工就医所用的西药就分甲乙丙,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六条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⑧ 甲类、乙类医保药有什么区别

甲类、乙类医保药都是属于医保报销内的药品,但是在价格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为:

1、药物基本型方面。甲类药品是全国基本统一、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较好的药物。

2、报销比例方面。甲类药品的报销比例为100%报销,乙类药品的报销比例在80%。

3、药品价格药效方面。同样药品甲类药品的价格要低于乙类药品,但是甲类药品的药效通常比同等的乙类药品的药效要差。

4、药品标识方面。甲类的otc标识为红色标记。乙类的otc标识为绿色标识。

⑨ 医保中的甲类、乙类是什么意思,怎么报销的

甲类药”“乙类药”的定义

甲类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乙类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乙类药品时,要先按比例(各地自行规定)扣除一定的个人自付费用后,将余下费用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为什么报销比例不一样?

由于我国各地医疗保险筹资水平不同,为了保证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用药,《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分为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管理,目的是明确药品分级使用,以达到最佳性价比效果。针对分级用药、提高资源效率。

甲类药品全部按比例报销。乙类药自付一部分,报销一部分,具体的自付比例根据各地政策和具体药品而有所不同(以哈尔滨为例,使用乙类药品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自付20%)。

甲乙类医保报销如何计算?

参保人就医后,发生了药品、诊疗等费用,其中药品又包括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报销的方法是:乙类药扣除自付后的费用,加上甲类药全部费用,再加上诊疗等费用中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对于超过起付线的费用,依据患者本人参保类型、就医医院级别等按规定比例报销。

计算公式如下: 医保报销金额=【(甲类药品的全部费用+乙类药品扣除自付部分后的费用+其他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起付线】×相应报销比例。

例如,哈尔滨市城镇在职职工老刘某次就医三甲医院,住院发生了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诊疗等费用 3000 元,甲类药品费用 2000 元,乙类药品费用 2000 元,乙类药品的自付比例是20%,起付线是 720 元,城镇职工医保在该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为 90%。

那么报销方法是:甲类药全部费用 2000元,加上将乙类药品扣除自付外的其余费用 1600元(乙类药品自付部分为 2000×20%=400元),再加上符合医保规定的诊疗等费用 3000元,合计 6600元。扣除 720元的起付线,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是 5880 元。

则此次老刘的医疗费用,医保能够报销5880×90%=5292元,老刘自己仅需承担 1708 元(起付线720元 + 乙类药自付400 元 + 医保政策范围内按比例由个人负担的588元)。

⑩ 医保中的甲类,乙类是什么意思,怎么报销的

甲类是指国家规定,临床治疗需要的甲类药品。

广泛应用于同一类药物,疗效好,价格低廉,使用这些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应当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范围,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缴纳,100%的甲类药品按报销比例报销。

乙类是指乙类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以支付一些药品的费用。

使用该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列入一定比例后,由被保险人自行支付,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10)药物费用单上的甲类乙类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甲类、乙类报销:

甲、乙类上柜为红色,乙类上柜为绿色,甲、乙类药品在医疗保险范围内。《非处方药管理办法》中的甲类药品必须在药房销售。乙类药品不仅可以在药店销售,还可以在一般商业企业和其他场所销售。

但是,必须经当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按要求发给乙类上柜药品准销售标志。医疗保险目录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筛选。甲、乙类按疗效价比确定。也就是说,疗效肯定、成本低的,不自理,列入甲级。

B类基本上有自付比例,由不同地区决定。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权调整B类医疗保险品种。进出口总额控制在品种数量的15%以内,各地无权调整A类医疗保险品种。

在门诊使用时,可使用卡上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在医院、乙类药品和其他乙类费用中使用时,被保险人结算时,乙类先承担其自身费用的10%,再与甲类费用一起计算基本医疗费用,并与超过医院基本费用的部分一起享受全额支付的比例。

简单地说,当B类费用住院时,他们自己支付更多。医疗保险住院报销-不包括个人支出,B类费用在支付10%的费用后,如果超过阈值费用,可以报销80%以上。不是预付现金,而是在指定的医疗保险医院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