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原材料占成本比例
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指标是从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标演变而来的,主要是反映企业收入中成本费用所占的比重,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越好、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如果你想要咨询“原材料占成本比例”法,也给你解答一下。原材料成本比例法指制造费用按照原材料成本的比例作为标准分配到产品成本上去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特别是有些生产车间,使用同一种原材料生产各种产品,或者原材料成本占有较大比重,加工过程比较简单。制造费用的发生主要用于原材料的加工处理,最适宜采用原材料成本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但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车间,各种产品使用的原材料差别较大,则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
如果你还想了解,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如何计算,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一般的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10%,说明公司产品处于成长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尚未面临产品更新的风险,属于成长型公司,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5%~10%之间,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稳定期,不久将进入衰退期,需要着手开发新产品.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保持市场份额已经很困难,主营业务利润开始滑坡,如果没有已开发好的新产品,将步入衰落。
⑵ 材料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制造成本最有力量的方式是提高生产的规模。例如格兰仕微波炉的产量从1万台增加到1300万台,它的一台普通微波炉的价格从3000元下降到300元,从中可以推算出,平均规模每提高约2倍,单台微波炉的成本就可能降低超过一倍。二、降低采购成本。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采购量,甚至数倍的扩大采购量。以低的供应单价采购,同时增加采购量,能保证供应商的总利润不断增长,而且降低了采购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公司采购成本的降低可降低在供应商的成本降低这个坚实的基础之上。另外为保证所够原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成本优势,可建立全球采购网络。在企业内部,还可制定一些诸如此类规定:“所采购的原材料必须在半个月内使用,否则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这个规定不仅控制住了采购的时间成本,也减少了采购资金的占用。三、降低营销和销售成本。再销售上坚持依靠大经销商和只与大零售商交易的做法能尽可能控制渠道成本。以格兰仕为例,在年销售额达到58亿元时,全年的广告费还不到1000万元,占销售额的比例不足2%,它认为低价是最好的广告,是不打广告的广告。四、以供应价销售方式。供应价很低,以供应价销售即低价销售,它能带来销量的大幅上升,从而提高的企业的产量,进而促进成本的降低,毛利的上升或稳定。这样,以低价的方式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五、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在公司内部推行模拟市场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如各分厂每月向集团公司财务处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并且各单位的收入与其内部利润挂钩,明显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提高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管理费用。六、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在企业内部推行资金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借贷的统筹和资金有偿占有制度,大大加强和改善了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效率,也为合理筹资,降低制造成本创造了条件。七、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降低成本的不竭源泉,其做法一是采用新技术,二是采用新工艺,三是采用新材料。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使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八、有效监控及健全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做法:1.决策民主,公开购销,防止暗箱操作。2.建立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如《物价管理条例》等。3.建立及时反映市场物价的信息网络,加强信息交换,沟通和反馈。4.实施独立有效的价格审计,对全程进行监督,对违反规定或不和理的购销价格具有否定权。包括采购计划审核和价格审核。5.实行封闭式质量检验制度。所有采购物资,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或验证,对主要生产原料,辅料,严格实行“封闭式检验”。6.建立业务台帐,责任明确到人。7.严格考核,奖惩,兑现。8.加强资金收支的财务监督。九、引进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如引进ERP管理系统,以“费用对象化”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费用归集,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的过程来实现多种成本处理的业务流程,把事后算成本该为事前管成本和事中控成本,建立一个科学的成本管理,分析体系,促使财务管理走上正轨,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机制,减少了人员,实现了赢利的快速增长,节约了成本。除此之外,还有现代的JIT,TQC以及“零库存”等思想,他们都是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发生。总之,这些成本控制的方法都有效的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发生。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促进了企业向更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并且获取了市场效益
⑶ 财务分析中原材料占比高怎么分析
原材料占比高已经是初步的分析结果了,如果要深入分析,那接下去就是先针对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合理性分析,看原材料的耗用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损耗过高的情况,这个通常要与行业平均水平做比较。如果原材料耗用情况是合理的,那么占比高的原因就应该是其他组成项目的比例偏低,这个时候就要针对其他项目做检查和分析,先要看是否其他项目存在数据统计错误,是否有漏记的情况,然后分析其他项目的发生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异常偏低的情况。
⑷ 我的工厂成本为什么这么高啊,原材料厂成本怎么降低
原材料成本是产品成本的最组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最主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的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但产品需要利润才有存在的价值,但产品同样需要竞争力,需要销量才能创造利润。所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一定不能盲目、简单、粗暴地只为降低成本而砍供应商的价格和降低原材料的质量来获得更低的材料成本。企业成本控制必须靠降本增效同时进行来达到,单纯的降本只能是有得必有失。所以降低产品的材料成本的首要前提是保证产品的核心价值部分的质量。甚至可以做到在提升核心价值部分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而同时企业的降本增效并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来达到目的,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系统的解决,从单一的点去解决问题,最终也只会是有得有失。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产品优化、客户优化:20%的产品品类创造了80%的利润,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利润。产品线越长,原材料品类就越多,就会成倍增加材料的采购、仓储......等成本,同时增加开发、制造、销售中的很多成本。
2.
设计优化:是降低材料成本的根本,成本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控制出来的。产品的结构、功能、用材的品质和用量、加工工艺等均在设计阶段确定,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产品成本的高低。
a.分析产品给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及每个功能对产品和企业的价值,消减那些性价比低的功能;产品设计既要对实物设计,还要对成本设计。要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的每一零部件上去,然后归集成本。
b.在不影响核心价值部分质量的前提下来降低材料的用量或寻求替代品;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尽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材料尽量选用国产的,尽量提高材料利用率,适当“代用”;适度的技术保险系数和合理的技术公差范围。
c.从设计的源头降低生产的操作难度和降低出错率,能在提高效率质量的同时消除材料的浪费。
d.结合客户和产品分析,明确产品的价值定位,消除质量过剩或加工过剩。
3.
供应商优化:供应商的优化并不是单纯的看价格,供应商的配合度和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度远远大于价格。甚至某一次的不配合或者质量瑕疵所造成的损失就能超过你砍价砍出来的那点利润。
4.
技能和设备优化:员工技能和设备性能是材料浪费的主体,加强员工的技能训练和设备维护是降低材料浪费的有效途径
5.
生产计划优化:准确计划是降低材料成本的必要。影响计划准确度的是客户订单、供应商的效率和配合度、生产的能力等。所以这又必须结合客户优化,供应商优化,生产工艺技能优化、设备优化等
6.
库存优化:降低库存。库存能保证生产和销售的稳定,但库存同时也掩盖了企业的很多问题和漏洞,让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和突破。降低库存来凸显企业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进。这样既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让企业具备更强的应对突变的能力,同时降低材料的资金占用,空间占用成本;降低材料的储存搬运和其中造成的损坏等成本
7.
以提效来提升材料成本的收益,更好的原材料质量提升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材料的浪费和人工成本,提升了产品的质量获得更好的市场价格和销量从而增加了成本的收益。
综上所述,结合常规的材料管理、计划、采购、验收、发放、消耗、回收的全过程控制,系统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才能在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成本。
⑸ 如何更好的控制采购成本
一、通过付款条款的选择降低采购成本。
如果企业资金充裕,或者银行利润较低,可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这样 更为快捷高效。一般情况下我们多数是选择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承兑汇票往往有六个月的期限,并不需要企业投入全额的现金也就相当于贷部分的款项但是没有利息,就等同于企业利用远期付款以有限的资本购进更多货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营运资金的占用和需求,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二、杠杆式采购。
避免单独采购,导致组织内不同单位以不同价格向同一供应商采购相同零件,但彼此不了解,无缘无故失去了节约采购成本的机会。因此需集中扩大采购数量,增加议价空间。
三、联合采购。
联合采购主要发生在非营利性的事业的采购,通过统计不同采购组织的需求量,以获得较好的折扣价格。它也被用于一般的商业活动,如第三方采购,以服务于低需求的企业。
四、 为便利采购而设计,采用DFP-自制和外购策略。
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协办单位的标准和技术,以及使用工业标准零件,方便原材料的获取。这可以大大减少自制所需的技术支援,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
五、标准化采购。
实行规格标准化,对不同的产品项或部件采用通用的设计和规格,或减少定制项的数量,以达到规模经济量,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但这只是标准化的一个方面,需要扩大标准化的范围,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
六、选择信誉佳的供货商并与其签订长期合同。
一个有能力、守信用的供货商,不仅能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的交货期、整体的服务水平,还可以得到其付款及价格的关照,特别是与其签订长期的合同,往往能得到更多的优惠。
⑹ 如何解决原材料价格过高 导致生产过程增加成本的问题
1、如果现在价格高,以前价格低,采用加权平均计算领用材料成本。可推后入库或分次入库一次入少一点,多分几次。等原材料价格价格再次下降。
⑺ 原材料成本占产值比例大,现需要对材料成本进行分析,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产品成本结构比
⑻ 工业原材料占成本的比例、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外帐
倒推一下,按传统工业企业,传统工业企业附加值低,利润率在5%左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约占10%。
以此推算,生产成本占销售收入的100-5-10=85%左右。基本来说,传统工业企业技术含量低,工人工资约占5%;辅助制造费用5%;燃料动力+原材料差不多达到85-5-5=75%左右。
(8)原材料占成本比例过重怎么办扩展阅读:
原材料成本比例法指制造费用按照原材料成本的比例作为标准分配到产品成本上去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特别是有些生产车间,使用同一种原材料生产各种产品,或者原材料成本占有较大比重,加工过程比较简单。
制造费用的发生主要用于原材料的加工处理,最适宜采用原材料成本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但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车间,各种产品使用的原材料差别较大,则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
一般将作为劳动对象的采掘与农牧业产品称为原料,把经过加工的原料(如钢材、水泥等)称为材料。两者合称“原材料”。有些原材料在这一企业是原材料,而在另一企业则是成品。工业原材料来源于部分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
前者主要包括直接由采掘工业生产的产品,如原煤、原油、原木、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由采掘工业生产又经过加工的产品,如生铁、钢材、水泥、煤和石油制品;合成材料,如合成纤维、合成塑料等。
这类原材料一般不受或少受自然条件影响,并越来越多的用化学合成方法生产。后者主要包括由农业生产的植物或动物性产品,如谷类、原棉、甘蔗、牲畜、鱼类、乳类等;由农业生产又经过加工的产品,如面粉、皮革等。这两类原材料的比例可间接反映工业发展水平。
⑼ 如果某种产品所耗用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在产品成本的确定可适用的方法是( )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