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什么是低成本负债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什么是低成本负债

发布时间: 2022-05-10 21:49:10

1. 资产负债表中无成本负债,低成本负债,高成本负债怎么区分,分别有哪些

无成本负债、低成本负债和高成本负债分别包括:

  1. 无成本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递延所得税负债。

  2. 低成本负债:短期借款。

  3. 高成本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2. 长期应付款属于无成本负债,低成本负债,高成本负债中的哪一种

长期应付款属于低成本负债。

3. 企业无成本负债增加,低成本负债和高成本负债减少说明什么

这说明了企业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无成本负债增加,低成本反而负债减少,不投入生产没有产品收益,要多投入成本减少负债的发生。

4. 其他非流动负债属于低成本还是高成本负债

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是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以外的其他非流动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偿还数后的余额填列.非流动负债各项目中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内单独反映,属于低成本负债。

5. 什么是无成本负债它在资产负债表中包括哪些项目低成本负债和高成本负债又分别有哪些项目

资产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负债也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所有者权益则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6. 低成本核心负债是什么,低成本核心负债是什么帖子问答

答:成本负债一般包括无成本负债、低成本负债、高成本负债;无成本负债主要有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递延所得税负债;低成本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高成本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7. 无成本负债包括哪些科目

主要是用一些商业信用,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预收款项等。如果可以取得类似于银行信用卡,有免息期的,在免息期内使用额度,也可以视作无成本负债。
拓展资料
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途径
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投资报酬率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相对于非上市公司具有更广阔的融资架道,较容易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支持,这只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是要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信贷,统一调度资金,集中有限的资金确保重点资金的支付,并且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加快资金周转。二是实行资金预算管理,按照生产经营计划,编制资金收支年计划,月计划,严格按照资金计划安排资金支出,从而减少资金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三是要加快资金周转,一方面要加强储备资金管理,降低库存占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坚持款到发货。对被迫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要进行账龄分析管理,督促对方付款,以尽快收回货款。
2合理化资金来源,重视内部融资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融资的意义要远大于外部融资。企业融资应该“先内后外,先债后股”,而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模式较为混乱,大举的负债融资固然可以给企业在抵税方面带来利益,并且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提高权益报酬率。但是,大举的负债融资会带来财务风险的增加,由此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破产成本也在增加。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也会更加明显,代理成本随之增高。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度负债,而绝非越多越好。
3加强债务约束和保障机制第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从政策、法规、制度上为企业利用债券融资创造一个良好和宽松的环境,鼓励企业合理负债经营,应扩大企业发行债券额度,逐步取消额度管理。第二,结合企业产品销售状况,资产结构和利率状况,合理确立流动负债水平。第三,应建立偿债基金,为确保在长期债务到期前具有足够的偿还能力,降低破产风险,企业应根据长期债务的到期时间和债务额按期提取偿债基金。偿债基金可存入银行,也可根据长期债务的期限均匀地用于风险较小的证券投资,从而增强这部分债务的偿还能力。
4加强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盈利能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政府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要降低资产负债率,除了吸收其它渠道资金之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具备一定水平的盈利能力,这样才有自我积累的可能性。无论是资产重组也好,债转股也好,都只是解决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权宜之计,从根本上说,只有将国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推向市场,在充分竞争的资本市场上完成本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因此,必须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者的市场意识,切实搞好经营管理,同时,企业应通过管理创新、合理配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