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确定长期投资成本
扩展阅读
柬埔寨石油怎么样 2025-05-20 01:49:08
钢笔工具的描边如何上色 2025-05-20 01:45:22

如何确定长期投资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5-08 21:28:52

❶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初始投资成本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按付出的对价的价值确定,中间过程发生的手续费等费用是算作期间费用,不计算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中的。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其在母公司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成本法(Cost method) :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的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当企业增加对外长期投资时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当投资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公司实施控制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成本法房地产估价方法之一,指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扣除折旧,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

❷ 长期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包括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初始投资成本核算入帐,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一)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含税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则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而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即计入“应收股利”科目。(二)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帐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二、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资本的,或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或20%以上表决权资本,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按成本法核算。

三、成本法的帐务处理

(一)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
如果投资企业以支付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即长期股票投资,则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买价+税费-应收股利〕
应收股利 〔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

(二)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前投资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报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后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帐面成本价值。

1、投资当年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

(1)如果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盈余在下年度以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当年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显然是由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则不作为当期的投资收益,而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帐面成本价值。

(2)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有部分是来自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盈余分配: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来自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盈余分配的,应作为投资企业投资年度的投资收益,其余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帐面成本价值。

2、投资年度以后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

投资企业在投资年度以后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应分别计算视不同情况考虑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的金额。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和煦或利润-投资后至上处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例如:2001年1月2日A企业以6000万元投资于B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的10%,采用成本法核算。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0年度的现金股利150万元。B公司于1998年成立。

(1)2001年1月2日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2)2001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0年度的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150X1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

(3)2002年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时候 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750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750)—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15(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正数,则说明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

借:应收股利 750X10%=75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
投资收益 60

第二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600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仍然不变,则: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600)—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0(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零,则说明不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

借:应收股利 600X10%=60
贷:投资收益 60

第三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525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仍然不变,则: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525)—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7.5(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负数,则说明不但不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还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525X10%=52.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7.5
贷:投资收益 60

第四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450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仍然不变,则: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450)—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15(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仍为负数,则说明不但不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还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450X10%=4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
贷:投资收益 60

第五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375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仍然不变,则: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375)—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22.5(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仍为负数,则说明不但不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还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15万元。

借:应收股利 375X10%=37.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
贷:投资收益 52.5

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当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低于投资企业时,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对投资企业的所得税是会产生影响的。 (1)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中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这种情况包括: ①投资企业由于减少投资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但仍部分或全部保留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这种情形是指,投资企业虽然还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资本,但所拥有的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资本的比例已不再具有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的能力。 [案例1] 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由斯迈公司、川内公司和正人公司出资设立,斯迈公司的投资占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35%,川内公司的投资占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25%,正人公司的投资占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4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分析说明] 2002年5月10日斯迈公司将其拥有的35%的表决权资本中的20%转让给日本五铃株式会社,则斯迈公司转让股权后实际拥有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比例为15%。斯迈公司虽然还拥有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15%的表决权资本,但已不能再对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实施重大影响。 ②被投资单位已宣告破产或依法律程序进行清理整顿。这种情形是指,虽然投资企业仍然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达到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比例,但由于被投资单位已宣告破产或依法律程序进行清理整顿,其控制和影响的能力受到限制,投资企业已不能依其所拥有的表决权资本的比例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 ③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长期性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这种情形是指,原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的资金转移能力等并未受到限制,但其后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被投资单位处于严格的各种限制性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和影响的能力受到限制,投资企业不应再采用权益法核算。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中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对中止采用权益法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仍应按权益法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益。 (2)权益法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①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投资后,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第一,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按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确认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时,不包括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如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某些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这部分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投资企业不能享有。因此,在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时,应扣除不能由投资企业享有的净利润的部分。 第二,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这里的投资账面价值是指该项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该项投资已提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包括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等。如果以后各期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在计算的收益分享额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以后,按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 [案例2]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的投资按权益法核算,其投资占深圳三强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30%,并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10000元。木川(深圳)电子公司在1999年的1月1日投资,1999年深圳三强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0元,2000年深圳三强有限公司发生净亏损500000元,2001年深圳三强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00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计算分析]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1999年末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40000元: (110000+100000×30%)=140000元; 确认投资收益:30000元(10000×30%)=30000元;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2000年年末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140000-500000×30%=-10000; 确认投资损失为140000元;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2001年年末恢复增加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50000元: (200000×30%-10000)=50000元。 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不包括在内。 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损益的份额,如果会计期间投资(持股)比例发生变动,应根据投资持有时间加权平均计算。 第三,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资产等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股权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股权投资准备,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单独核算,并作为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待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实现后可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 第四,因被投资单位外币资本折算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拥有的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资本公积。 第五,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股权投资差额的确定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这里的所有者权益是指属于有表决权资本所享有的部分。股权投资差额一般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

❸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如何确定

首先说这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调占10%,未分配利润90%)。

注意:
(1)若会计政策不同,应首先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2)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是指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

必须以A的母公司(最终控制方)报表来确定B的长期股权投资。

(3)被投资方改制的资产、负债评估价值调整的账面价值认可。
(4)如果被合并方本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则应当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❹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投资入账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以合并成本为投资入账成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成本,应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和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主要有: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区分企业合并的类型,分别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确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长期股权投资

❺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该怎么确定

法律分析: 非企业合并下,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企业所发生的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九条 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依照本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

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注册资本发行新股时,股东认购新股,依照本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百八十条 公司合并或者分立,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注销登记;设立新公司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设立登记。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❻ 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如何确认

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是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进行初始计量确定的,取决于哪种长期股权投资形式。入账价值的金额是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确定的,取决于后续计量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一般来说,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就是其初始投资成本,只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权益法下,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应该先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入账价值的金额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初始投资成本就是投资企业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入账价值则是投资当天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入账价值等于初始投资成本,差额为商誉,商誉不单独确认;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按照享有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❼ 在不同情况下如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确认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确认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所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
第二种情况: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确认
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其差额视为商誉。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❽ 在不同情况下如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区分企业合并的类型,分别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但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核算,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但不包括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投资成本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确定。有关核算原则见本书相关章节。
5、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按照评估价值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评估价值作为改制时的认定成本。
(8)如何确定长期投资成本扩展阅读:
期货,英文名是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
买卖期货的合同或协议叫做期货合约。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
历史上最早的期货市场是江户幕府时代的日本。由于当时的米价对经济及军事活动造成很重大的影响,米商会根据食米的生产以及市场对食米的期待而决定库存食米的买卖。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与CBOT两家交易所曾进行多项期货产品的创新,大力发展多个金融期货品种,令金融期货成为期货市场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开始发展电子交易平台。踏入1990年代末,各国交易所出现收购合并的趋势。
中国古代已有由粮栈、粮市构成的商品信贷及远期合约制度。在民国年代,中国上海曾出现多个期货交易所,市场一度出现疯狂热炒。
伪满洲国政府亦曾在东北大连、营口、奉天等15个城市设立期货交易所,主要经营大豆、豆饼、豆油期货贸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期货交易所在中国大陆绝迹几十年,到1992年郑州设立期货交易所,展开另一波期货热炒风潮,各省市百花齐放,最多曾经一度同时开设超过50家期货交易所,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期货交易所数目的总和。
中国在1994年及1998年,两次大力收紧监管,暂停多个期货品种,勒令多间交易所停止营业。自1998年后,中国大陆合法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三所,前者经营能源与金属商品期货,后两者经营农产品期货。
到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首项推出的产品为沪深300股指期货。
2021年6月15日,上海证券报消息,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在90%以上的品种超五成,期现相关性在0.9以上的期货品种超六成。铜、棉花、大豆等成熟品种的期货价格已逐步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定价基准。

❾ 如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按账面余额(或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确认,如果账面余额小于公允价值,就以公允价值为初始计量,并将多出来这部分确认营业外收入,如果账面余额大于公允价值,就不做调整,按账面余额计量。

❿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按付出的对价的价值确定,中间过程发生的手续费等费用是算作期间费用,不计算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中的。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其在母公司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