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缠论:中枢的作用
中枢最简单运用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两个同级别的中枢向上,这是一个上涨代表着这是一段盈利,向下意味你要亏损,一个中枢的结束代表就有可能有另一种方向,这时就需要用背驰来判断,任何的中枢移动都离不开第三买卖点的问题,这个第三买卖点意味这是你这次操作的的最后极限值,因为这次操作后必然会形成另一个中枢,你看上证指数06年到07年的这段上涨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中枢不断上移的结果,到2007年10月16号形成顶之后才出行中枢下移到2008年1月14好反弹结束就是你的最后机会,假如1月14后的下跌不创新低,很自然的还要买入实际上直到1664点就出现一次线段类反弹,直到1664点后形成的线段上涨之后再以一个线段下跌不创新低这是买入就非常有必要了这个时间就是200812月30日这个期间大盘下跌230%,这个期间你如果是以一个日线级别下手的没有任何买点,因为这期间任何下跌线段的都是突破前期低点的,所以不形成买点,如果是以背驰进入从08年8月份的下跌就开始进入了背驰段,这里唯一需要的就是能有技术确认这个线段的下跌何时结束,很显然我们散户在没有官放消息情况下这个第一买点想要精确的把握难度还是有点大,不是不可以把握,在30分钟上需要不断的去做,直到最后出现中枢上移了你才可以安心,说明反弹的级别变大了,直到日k线上的第二波创不了新低了下面必然会有一个日k线的线段上涨(但不一定就创新高),对应的卖点在09年11月23号,之后的下跌没有创新低,当然要买入最后也没创新高这时当然要卖出2010年的9月21出现了第二买点,到11年的4月19号出现的第二卖点一直到现在都没出现第二买点。
所以你说中枢这个作用是什么呢,这样能看懂中枢,一个股票大势就看的非常清楚,根本不是瞎掰的。
现在再来看大盘(上证指数我上面说的也是)在月线上可以看出现在是在形成底的时候,如果3月份大盘大幅拉升这个底就可以形成了,现在实际有很多金融股已经形成了一个月线底,而且在月线上现在的下跌是第二笔,在加上国家的政策底在2000点左右,所以这次底一旦形成向上力度一旦超越前面的力度一个年度的行情就很有可能出现,但是不排除在现在的位置出现月线上盘整的可能,所以明年行情肯定会有,实际上要会找个股,前期涨幅比较大的才出现下跌的股票不能碰,应该找已经再日线上形成了底分型的股票在30分钟上进行操作,利润会比较大
我实际不想推荐什么股票,但是为了证明一下,海油工程现在就是一个日k线上线段的底分型的第二段开始这只股票只要不突破7.14在下的日k线的中枢不出现第三卖点都是安全的,一旦出现了第三卖点,这时是卖出去的最后一次机会不然就会被套,实际上我们在30分钟来来回回,一旦在7.14下形成了第三卖点意味这只股票暂时报废了,就需要换股票了一旦突破了7.14后的回调不突破11年12月22日的4.98这时就可以继续搞,直到不创新高或创新低后退出所有,
我上面说的这些不是吹出开的,是用中枢分解出来的,上面推荐的股票只是参考不值得你信任,除非你自己也懂得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Ⅱ 缠论 外汇缠论在外汇中怎么用
外汇的趋势延续性很强又很快成本还低,是练习缠论非常好的地方。按三十分钟操作,一分钟五分钟加减仓,区分好底仓和加仓单的量和位置,大概就这样吧。
Ⅲ 缠论为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
缠论无非就是确立中枢,背驰,第一、二、三买卖点等内容。
确定操作级别------k线标准化----确定笔----找出操作线段------确定本级别中枢---必然性的走势所需的条件---时空平衡估略---布林各个基本和理想的支撑及目标位---估略各种可能的走势及调整的最小级别
苦苦研究这个理论那个理论,做无数次回测,拟合N多指标,为了“圣杯”上下求索,甚至不惜“以一次次的资金的覆灭而“殉道 ”。就算你最后把所有指标所有技术都学会了,又如何?只能编本书赚钱而已。
3000支股票,一年250个交易日,三个买点,还等不到一个完美的直白的浅显的交易机会吗?
在买点卖,在卖点卖,就这么简单。你能耐心等到买点进场,之后闭上眼,等待。
你已经比市场里绝大多数交易者要强大了。要是能等待卖点再卖,那你就完美了。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执着自己所不了解的力所不及的事物。不懂就不要苦苦钻研,做自己懂的就行,看不到交易机会就不要找机会,能给你发现的机会来了,抓住就好。
缠论只能作为辅助分析工具,确定操作级别,不能完全信任,还有K线,共振,筹码,压力位,支撑,如果人人都能掌握,还能有2、8定律吗?
不断地学习和领悟: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都不应该是单纯的被动接收,而应该是一个主动去征服的过程,知道就好,认真你就输了。
Ⅳ 对缠论的理解,目前缠论内部有哪些分歧
缠论是一种分析依据,学习缠论目的是赚钱而不是研究理论依据。如果谁真的陷进理论本身中,有时候缠了好多年还是不赚钱。
Ⅳ 请问缠论和波段理论一样吗波段理论是五个阶段,缠论是一买二买三买和一卖二卖三卖六个阶段,有什么不同
不一样。区别如下:
波浪理论名气很大,但它的弱点是事后才能数得清,实用价值不大。缠论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它的形态是明确的,底背驰(底分型)就买,顶背驰(顶分型)就卖,错过点一,还有点二点三,易学易懂易用。
Ⅵ 缠论的核心是什么
应该是走势终完美吧,其他的一切线段、中枢、背驰都是为了把握走势完美的端点而进行的深入探讨和分类方法。一个走势要完美必须至少有一个本级别中枢,而中枢是由次级别已经完美的走势重合而成,这样循环去分析,为了避免出现无限循环才人为规定了级别大小和最小级别是线段、笔、分型等东西。不管核心是什么,学习还是按照懒人路线图从分析和笔开始吧,另一种意义上说这分型和笔也能当成核心。
Ⅶ 如何判定低位单峰密集筹码是主力控盘
《缠论》中的理论。
在筹码分布图中,低位密集往往以一个低位密集峰的形态来呈现,这表明伴随着股价的持续下跌,前期高位被套的筹码终干无法,开始在下跌趋势中的反弹或低位“割肉”出局,使得筹码从高位向低位大规模转移,形成了筹码的低位密集状态。当大部分套牢筹码从高位转移到低位后,上方阻力大大减弱,同时底部多方动能逐渐增强,股价接下来有较大可能出现一波上涨趋势。
拓展资料:
一、分析筹码成本分布的状况是判断庄家操盘意向,扩大自己操盘盈利水平和提早防范股价波动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通过一种数学模式尽可能地接近和模拟市场的实际筹码分布状况,虽然做不到知道所有人的底牌,但是做得到了解大部分其他人手中的牌。
许多股票分析软件(如通达信)都为客户自己定量地描述市场行情提供了两个成本函数,COST和WINNER,从而为筹码成本分布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平台。
二、COST(成本)和WINNER(获利)函数
1.COST与WINNER是相反的两个函数。COST是根据获利盘估算价格,WINNER是根据价格估算获利盘。灵活应用这两个函数,可以定量地进行成本分析计算。
2. COST(N):成本分布情况
含义:计算成本分布情况。表示当日N%筹码(可视为获利盘)的价格是多少,即有N%的筹码在该价格以下,其余(100-N)%的筹码在该价格以上,这样计算的原因在于通过具体的数值分析求得更加明确的市场成本构成情况。
3、若我们以COST(50)表示平均成本,则 COST(95)- COST(5)/COST(50) 就表示90%成本分布于平均成本附近的某个范围之内,该数值描述了成本分布的密集程度,我们称之为筹码集中度。
Ⅷ 缠论 盘整后的方向
谁也不可能判断得很准,打个比方,本来股票内的主力打算继续往下砸的,技术形态也很恶劣,结果突然有了个大利好,那当然就很可能改变策略向上拉了呀。走势是合力决定的,不是什么固定形态就一定怎么走,千万别追求这种万能灵丹。
当然判断技巧也是有一些的,但要灵活运用。以下跌为例,比如你综合看看这段走势在大级别内处于于什么位置?前面的上涨力度如何?大盘这个大环境如何?重要支撑是不是在附近?同板块或同题材的龙头是什么走势?等等。我比较重视各种支撑线的作用,假如盘整低点恰好位于重要支撑线上,那后面向上转折的可能性就更高些。
再有就是提高一点操作级别,这样只要看见盘整背驰你就可以大胆买,至少保证一段次级别的上涨不是么?只要级别够,即使这次的反弹顶出个3卖来也够你赚了,根本不用费心去猜之后到底是反转还是会继续下跌。
Ⅸ 如何学习缠论
虽然没有人可以给出最准确的答案,但是过来之人还是可以分享一下学习的经验,如果你学术不高,也就是里面很多专业的东西不懂话,就需要先多读缠论,熟读缠论,然后再通过市场操作经验来集合缠论运用,下一步就是理解缠论里面重要理论能够在市场上得到验证运用,当你学完里面所有理论而且懂得运用其实你只是走了一小步,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市场上锻炼自己的眼脑手同步,像缠所说的一样手起刀落,这速度不能有半点怠慢,市场是不是死的,下面面对的就是成功在像你招手,很显然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就像你懂1+1就当自己是数学家一样能行吗。一二三类买卖点是缠论所说的股票里面最基本的构造,这三类买卖点要先搞明白,然后就是均线中枢线段结合起来运用(威力确实很大,而且是学无止境)最后再说句就是想急发财做暴发户,这样一个形态就已经宣告你注定会走向死亡一面,因为这和你发不发财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缠说的0风险应该是0成本假如市场从现在开始下跌十年发财的心态足以回了你一生,所以在技术没有绝对把握前都应该多练少投资,投进去的钱要不能伤骨的,皮外伤可以治的),技术在里面绝对是可靠的,不能有怀疑,事在人为,特级教师教出来学生不一定都是高材生学生,这里面学到的不一定就是股票,也许你还能领悟到更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