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活动成本指标有哪些
扩展阅读
圆通收取费用包括什么 2025-05-20 13:12:15
制造费用降本如何计算 2025-05-20 12:43:39
怎么看房屋的登记价格 2025-05-20 12:38:30

活动成本指标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06 14:28:45

❶ 简答题成本指标有哪两个

首先,需明白成本指标是什么?
就是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l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如果能够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还应当包括其他业务支出数据。
如果无法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变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l00%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应当是指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
这是因为:
1、利润总额中除了包括营业专利润以外,还包括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非营业性收入在内。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是用于反映属企业的正常的营业活动获利能力,因此,成本费用只包括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成本及费用,即营业利润前发生的各类成本及费用。
所以,基于上述原因,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中的利润,应当使用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
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

❷ 医院后勤运营成本效率评价体系包括什么内容及评价指标有哪些指标

《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附件2
医院财务分析参考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反映内容
一、预算管理指标
(一)预算执行率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l00% 预算执行率反映医院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l00%
(二)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 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本期财政项目补助实际支出/本期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l00% 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反映医院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执行进度。
二、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
(一)业务收支结余率 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其他收入)×100% 业务收支结余率反映医院除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能够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医院医疗支出的节约程度以及医院管理水平。
(二)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
(三)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比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资产运营指标
(一)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运营能力。周转次数越多,表明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较差。
(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5/医疗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医院应收账款流动速度。
(三)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率反映医院向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四、成本管理指标
(一)每门诊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支出及门诊收入成本率 每门诊人次收入=门诊收入/门诊人次 门诊收入成本率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
每门诊人次支出=门诊支出/门诊人次
门诊收入成本率=每门诊人次支出/每门诊人次收入×100%
(二)每住院人次收入、每住院人次支出及住院收入成本率 每住院人次收入=住院收入/出院人次 住院收入成本率反映医院每住院病人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
每住院人次支出=住院支出/出院人次
住院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收入×100%
(三)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 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收入+其他收入)×100 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反映医院的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程度,以及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水平。
五、收支结构指标
(一)人员经费支出比率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薪酬水平高低。
(二)公用经费支出比率 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对人员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投入情况。
(三)管理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管理费用率反映医院管理效率。
(四)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 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耗费。
(五)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反映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
六、发展能力指标
(一)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100% 总资产增长率从资产总量方面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
(二)净资产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 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潜力。
(三)固定资产净值率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l00% 固定资产净值率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❸ 成本指标的三级指标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1.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

(1)按子项汇总的工程项目计划总成本指标。

(2)按分部汇总的各单位工程(或子项目)计划成本指标。

(3)按人工、材料、机具等各主要生产要素划分的计划成本指标。

2.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如项目总成本降低率

(1)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率=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

(2)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

3.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如项目成本降低额

(1)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总成本。

(2)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总成本。

成本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分类:1、根据应用情况可以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2、根据形成的时间可以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3、根据生产经营的范围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4、根据与决策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包括节约企业的材料消耗、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行定额成本的管理、加强企业成本的预算控制以及实施全面的成本管理模式等。

收益

收益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为实际销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这些经济业务,既包括外部交易,也包括内部交易。与外界的业务活动使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发生转移,由于它通常是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一般也是确切的。企业内部的资产之使用或转移,由于是非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通常并不确切。按照传统会计观点,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价值变动不包括在内部资产转移之列。当发生交易时,旧资产的价格通常转移到新资产中,这便是计量收益的交易法。交易法自然而然地会推导出在销售或交易时确定收益这一程序以及会计中成本转移惯例。

2、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早期的会计收益是根据现金收付制来计算的,而现代的会计收益则是按权责发生制划分当期收入和费用,在进行了恰当的配比后计算出来的。不过,以现金制确定的收益更易于被使用者所接受。

❹ 生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动力、直接工资等。

1、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生产某种产品的基本原料。它是用于生产过程起点的产品。原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自然形态下的森林产品、矿产品与海洋产品,如铁矿石原油等。一类是农产品,如粮、棉、油、烟草等。

2、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也称为消耗品,是维持企业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产品,但其本身并不能转化为实体产品的一部分。如催化剂、染料、润滑油、照明设备、包装材料等。辅助材料是工业生产中的日用品,具有价格低、使用时间短、需要经常购买等特点。

3、备品备件

备品备件是一个通用词,所有与设备有关的零件都可以用做备品备件。按词面来说就是备用的物品和备用的零件。其实无论在维修还是制造,还是在各个领域,都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物品和零配件,这些提前准备并会在不久的将来使用上的物品和零配件。


4、燃料动力

燃料动力费是指机械在运转或施工作业中所耗用的企业自制或外购的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电力、水和风力等费用。

5、直接工资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

❺ 成本的指标有哪两个

成本指标主要有一个,即成本考核指标,保括所有的商品以及产品的总成本计划指标;一单位的产品成本计划指标;能够比较的产品的成本降低计划指标。
实际上成本指标并不只有两个。为了能够对企业的成本情况进行考察与衡量,中国总共使用了以下三种类型的成本考核指标: 即所有的商品以及产品的总成本计划指标;一单位的产品成本计划指标;能够比较的产品的成本降低计划指标。成本考核指标,是指衡量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的单位或方法。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计划指标;二是单位产品成本计划指标;三是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指标,即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和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这是成本的主要考核指标,计算方法如下: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100%在进行成本考核时,还应计算出下面两个实际指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实际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100%。

拓展资料:
1、 成本指标就是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l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如果能够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还应当包括其他业务支出数据。如果无法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变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l00%,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应当是指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


❻ 生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 贷方登记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

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期末借方余额表示生产过程尚未完工产品的成本, 即期末在产品成本。该账户的明细分类账应按产品品种分别设置。

构成:

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

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❼ 什么是节事活动的成本,主要构成包括哪些

主营业务成本
是损益类帐户,用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它的借方登记已销售商品\产品\劳务供应等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的数额,结转后应无余额.该帐户也应按产品类别设置明细分类帐户。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二、本科目可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期(月)末,企业应根据本期(月)销售各种商品、提供各种劳务等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等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转,月末,还应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本期(月)发生的销售退回,如已结转销售成本的,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确认建造合同收入,按应确认的合同费用,借记本科目,按应确认的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合同完工时,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结转跌价准备。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主营业务成本”包括哪些 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反映的是企业当期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含的成本,即产品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1)产品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对于实行经济核算制的企业来说,必须以自己的产品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这个补偿数额的多少,是以产品成本作为衡量尺度的。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为盈利,反之则为亏损。 (2)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固定资产利用的好坏,材料耗费的多少,费用开支的节约或浪费,最终都会在产品成本中体现出来。 (3)产品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因为产品成本是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产品的价格正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4)产品成本是进行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数据资料。只有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资料,才能使预测、决策和分析等活动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和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可以分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包装物等。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的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新生产的产品中去,构成了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指在生产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制成产品所耗用的工人的工资、奖金和各种津贴,以及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 直接人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职工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工资总额包括以下六项内容: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企业在使用了职工的劳动技能、知识等后,除应该按规定的标准支付给职工工资以外,还必须负担对职工个人福利方面的义务。职工福利费的来源是根据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算提取的,专门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的工资、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福利部门人员工资等。 (3)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制造费用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制造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指车间管理人员提取的那一部分)、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损耗、劳动保护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 1.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 2.职工福利费:按第一项所定义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 3.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4.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5.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6.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 7.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 8.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9.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0.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 11.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 12.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3.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14.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 15.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 16.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 17.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 18.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 19.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20.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 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生产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 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 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加上期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期末的产品成本,便能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编辑本段]生产成本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生产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出来。换言之,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果。 [编辑本段]生产成本的构成 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编辑本段]生产成本的会计处理核算生产的各项成本 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企业(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 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并分别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成本项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企业(房地产开发)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 开发成本”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核算 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产出农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农业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 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农产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共同负担的费用,借记“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农业生产成本”等科目。 期(月)末,可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对上述共同负担的费用进行分配,借记“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等科目,贷记“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科目。 应由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负担的费用,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在农产品各品种之间进行分配;如有尚未收获的农产品,还应当在已收获和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验收入库时,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农产品”科目,贷记本科目(农产品)。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或尚未收获的农产品成本。

❽ 成本指标是什么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l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如果能够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还应当包括其他业务支出数据。
如果无法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变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l00%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应当是指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这是因为:
1。利润总额中除了包括营业利润以外,还包括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非营业性收入在内。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是用于反映企业的正常的营业活动获利能力,因此,成本费用只包括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成本及费用,即营业利润前发生的各类成本及费用。
所以,基于上述原因,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中的利润,应当使用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

❾ 常用财务指标有哪些

中国《企业财务通则》中为企业规定的三种财务指标为:

1、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3、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9)活动成本指标有哪些扩展阅读:

财务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而作为评价与判断标准的财务指标的选择和运用尤为重要。

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指标。规模一般跨国公司、大型企业、母公司等或决策者需要综合性分析指标。可运用杜邦分析、沃尔比重评分法将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一个指标内含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等多方信息。分公司、中小企业、子公司或投资者、债权人适用具体指标分析。

针对不同的财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应具体选择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等。不应不分对象盲目适用指标分析方法和选择不能体现企业特点的指标作为财务分析指标。

财政部颁布的财务分析指标有近30个,但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一般性分析不必面面俱到都选择。一般企业可选择常用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资本积累率等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