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港囧成本多少

港囧成本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5-06 01:47:11

① 《港囧》徐峥为什么没用王宝强,改用包贝儿

对于包贝尔表演,港囧的街头采访,受访者大多对包贝尔的喜剧能力表示质疑,直言还是更喜欢泰囧的王宝强。

这相当于从王老总和徐峥口袋里掏钱,泰囧投资3000万,最终票房13亿,投资方收益5亿左右,利润1700%,其中10%利润分成就是5000万,港囧总投资不到一亿,预估票房20亿,利润17.6亿,假如徐峥和王老板各投资50%,那就是每人分3.8亿,3.8个亿,如果王宝强投资的占比10%,他就拿走7600万。还是利益之争。

现在电影院都流行自己投资自己拍电影,陈凯歌,陈红,宁浩,徐峥,王宝强,周星驰等等。

自己投资拍电影,扣除成本,演员出场费,利润都是自己的,真的比当演员强多了,演员虽然能挣一些高位出场费,但如果有幸入一个能大卖的股,收益肯定是比自己出场费高不知多少倍。

② 电影港囧总共投资多少钱

至少1个艺,下载葫芦侠免费看

③ 《港囧》其实很好看,你真的看懂了吗

无论《港囧》在此前如何卖力的宣传,但有经典《泰囧》在前,作为续作的《港囧》一定会表现出“续作效应”:

1、口碑一定不如《泰囧》。因为《泰囧》已经登上神坛并奉为经典,按照规律,任何经典的续集一定会不如第一部。所以,哪怕大部分观众其实已经不太记得《泰囧》的很多细节剧情,但由于《泰囧》使徐峥达到了顶峰,高潮之后就一定会是下滑的曲线,那么,观众在看过之后,最好的评价大概就是“《港囧》是还不错,但确实不如《泰囧》”。

2、《港囧》票房一定会好。哪怕可以预料《港囧》的口碑一定不如《泰囧》,但由于国产片大多是一些成本很低、喙头很足、实为忽悠、以青春、恐怖为主题的雷片,用心制作的优秀喜剧片着实太少,而徐峥和其囧系列已是成为金字招牌,对于压抑了太多喜剧饥渴欲望的观众而言,一定会爆发这种饥渴,从而掏钱买票看《港囧》。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港囧》的票房果然连创票房纪录,《港囧》在豆瓣的评分连创新低,到目前为止已降到了6.4分。

但《港囧》的口碑“差”和《无极》、《小时代》这类电影的口碑“差”有本质不同。一方面,《港囧》本身不是烂片,另一方面,《港囧》口碑“差”是建立在人们继《泰囧》之后对其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的基础上的。现在主流的评论,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点:

1、徐峥既想更多地将导演理念(表达中年危机)融进电影中进行表达,又想迎合市场拍成搞笑喜剧,导致《港囧》太分裂。前半段以搞笑为主,但是拼凑的都是段子,不如想象中的搞笑;后半段以教育为主,但是说教意味太重。

2、演员不给力。包贝尔模仿王宝强的痕迹太重,但又明显不如王宝强;赵薇的设定太矬,戏份太龙套且龙套得没啥水平。

④ 《港囧》能给光线传媒带来多少票房收入

最近《港囧》上映,大家观影后纷纷响起来一阵“还我王宝强”的呐喊,对包贝尔极度不满;对啊,《港囧》中为什么没有王宝强呢?按理说,《泰囧》大卖,作为续集的《港囧》应该维持原来主演不变;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徐峥和王宝强作为囧系列灵魂人物应该缺一不可,换掉主演很容易引起部分观众不满,而《港囧》偏偏反其道而行,难道是徐峥和光线王长田脑子进水了?

网上好多种说法,第一种说王宝强片酬太高导致合作不成;第二种说法档期排不开;第三种说法剧本有新的人物和故事安排,徐峥导演说这是他懂宝强,也懂包贝尔;还有各种说法,反正五花八门;当然王宝强明面上还是支持徐峥,面对大家对包贝尔的质疑,宝强力挺徐峥,徐峥也说“我们的爱都在”,但是感觉都是场面话

但是观众不买账啊,留言虐哭包贝尔,没有王宝强我并没有去影院看港囧,但是作为一个无聊的人,我就想弄明白为什么徐峥不用王宝强,看网上评论,明明这个角色就是为王宝强量身定做的,徐峥方和王宝强方的说法我都觉得太假,只是一种托词。

经过一个星期的研究,收集各种网上资料,终于被我发现一丝线索了,大家看好了啊,真相浮出水面了:

对比泰囧和港囧的托资方可以发现,港囧比泰囧多了一个北京真乐道文化传媒,这个北京真乐道老板就是徐峥陶虹夫妻。

港囧上映期间,网上传出一个消息,王宝强出演陈思成的《唐人街探索》,面对媒体,宝强直言陈思成比徐峥更懂他;《唐人街探索》托资方之一就是北京宝亿嵘影视传媒,而北京宝亿嵘老板就是王宝强马蓉夫妻。制片人陈祉希就是泰囧的制片人

囧系列下一步计划是《印囧》,而网上又有消息称宝强要当导演了,要自导自演《大闹天竺》,《大闹天竺》就是发生在印度的事情啊,也是公路片,编剧是泰囧的编剧,据透露出来的消息看,两影片情节是惊人的的相似,都是四人的故事,《大闹天竺》托资方之一也是宝亿嵘;

大家看明白了吗,王宝强现在演的电影都是他自己公司投资的,而港囧也是徐峥自己投资的;

真相应该是这样:由于泰囧的大卖,大家都预测港囧肯定也是大卖,只要拍了就能赚钱;于是徐峥作为导演主演投资了港囧,王宝强作为主演也想投资港囧分一杯羹;徐峥作为导演,王长田离不开徐峥,于是同意徐峥投资;但是王宝强也想投资,徐峥和王长田不干了。这是从王长田和徐峥口袋里掏钱啊;泰囧投资3000万,最终票房13亿,投资方收益5亿左右,利润率1700%,徐峥10%利润分成就是5000万;港囧投资不到一亿,预估票房20亿,利润就是7.6亿,假如徐峥和王长田各投资50%,那就是每方分3.8亿,大家肝颤吗,3.8个亿啊,就是王宝强想投资占比10%,也是拿走7600万;你想想徐峥和王长田舍得分给王宝强7600万吗;王宝强一怒之下拒绝出演港囧。
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利益之争;

真相明白了,说说对错,其实没有对错之分,现在影视圈都流行自己投资自己拍电影,陈凯歌陈红,宁浩,徐峥,王宝强,周星驰,好多都是男的当导演主演,老婆当制片人。自己投资拍电影扣除成本利润都是自己的,比当纯演员强多了

再说说港囧,虽然也大卖,但是口碑却不怎么好,演员中尤其对包贝尔不满,大家都觉得王宝强不会演戏,但什么东西都怕比,跟包贝尔一比,真心觉得王宝强是影帝了,天下无贼中王宝强还比较稚嫩,演戏痕迹明显,不自然;到了士兵突击,就感觉好多了,个别细节还是有问题,但是整体效果很好,最关键是有自信了,再看泰囧更有提升,宝强这些年演技一直是在进步的,现在戏路也更宽了;

为了挽救声誉, 徐峥和王长田有可能在《印囧》中再度使用王宝强,哪怕给王宝强10%的投资份额,但是利令智昏,更大可能还是不使用王宝强,王宝强自己投资《大闹天竺》,也是准备跟《印囧》对着干了,徐峥和王长田少了一个主演,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⑤ 徐峥放出狠话:无论票房多高,也不会用王宝强,两人之间有啥不解的矛盾

徐峥和王宝强的矛盾起因是因为在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大火之后,徐峥拒绝以演员分红形式支付给王宝强片酬,而是选择按照事先约定好的固定片酬模式,给予了王宝强几百万的片酬,正是由于这件事情,使得徐峥和王宝强的关系出现了隔阂。

虽然按合同规章办事,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说得过去,但是要徐峥要明白娱乐圈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如果只讲规矩不讲人情的话,那么自己也将会得罪很多人。只不过目前徐峥和王宝强都有着各自的心结存在,所以这对曾经的好朋友,并不可能很快就达成和解的意愿。

⑥ 你知道的高成本却赔的很惨的电影有哪些

就是韩寒拍摄的后会无期,就是高成本的,但是却赔的很惨的电影,而且当时也没有很多人去看,所以说他当时这种状况是非常惨烈的。

⑦ 电影票房怎么分成,港囧20亿票房徐峥能分4个亿

如果《港囧》的最终票房锁定在20亿,那么粗略计算制作方和发行方所得到的票房为40%,也就是8亿。当然,《港囧》并不是徐峥全资拍摄的电影,还有北京光线传媒,以及赵薇的经纪公司都有投资,如果按照徐峥占5成票房分账的话,也有将近4个亿的票房收入,当然这还要扣除影片的成本和宣传费用。

⑧ 《港囧》投资几千万,狂赚十多亿,徐峥为什么不用黄勃和王宝强

一方面是演员档期问题,第二是审美疲劳问题,毕竟徐峥和王宝强这个系列已经合作两部了,第三就是经纪公司的问题。三个人分属不同的经纪公司,经纪公司要考虑利益问题,王宝强退出跑男2不就是因为王宝强的经纪公司觉得跑男1并没有给王宝强和他的经纪公司带来预期的利益么

⑨ 《港囧》徐峥为什么不用黄勃和王宝强

徐峥为什么不用黄勃和王宝强?绝密档案

徐峥为什么不用黄勃和王宝强,他要告诉我们是电影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成就了电影,换了你电影票房依旧,公司做生意也是一样,是公司成就了个人,而不是你成就了公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满怀感恩之心同舟共济,平台成就了个人以后,大部分人不知道珍视平台,反而开始找时机和平台讲条件,平台只能放弃他,机会确留给了“新人”最大的赢家是坚持和平台走下去的人,比如徐峥,港囧没上映,他已经赚1.5亿了,上映后首天票房破纪录,10.1当天10亿,黄勃拍完泰囧后曾说合约没谈好,下次要谈票房分成,结果就没有下次!人最大的智慧不是在平台上争取最好的条件,而是要保证永远在这个平台上!对于管理,管理者应该不要在任何动摇的人身上浪费时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深信离开是你的损失,感觉不对就赶紧卷铺盖走人,留下就同舟共济,共创新篇章!
如今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过,需要团队的力量,在你耍个性的时候,思考一下团队是否真缺你不可。

再来看看徐峥的华丽转身,如今的《港囧》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处资本界和影视界的借力游戏。通过这场游戏,徐峥会理财了。
《港囧》首周末上映三天,票房累计6.8亿。如果按此走势,将很快破10亿,再到15亿,甚至破20亿也不是没可能。那这么多的钱,到底让谁赚了?
这次,徐峥不再像《泰囧》时候只拿导演费,以及光线老板王长田赏赐的10%利润分成。他以47.5%的票房净收入(扣除发行成本)成为大老板,而他自己的公司真乐道既是制作方也是第一出品方。

就在《港囧》上映前,徐峥把自己的票房占比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获利1.5亿元。而这家公司将更名为欢喜传媒,徐峥和宁浩分别持股19%,为第二大股东。
按照21控股接近90亿港元的最新市值,徐峥个人持股价值接近1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
正因为如此,《港囧》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处资本界和影视界的借力游戏。通过这场游戏,徐峥会理财了。
泰囧:10多亿票房 徐峥赚的不多

首部《泰囧》,徐峥那时候还是个新导演,多次被拒绝后,找到了光线投资,制作成本约3000万,最终票房12.5466亿。按照光线传媒的官方公告,该片的票房收入截止2013年1月22日约12.4亿,分账收入约4.65亿,占票房额的37.5%。
成本方面光线声称3000多万仅包含投资成本,未算上广告宣传费用,假设其他费用跟投资成本相同,即总成本6000万。这样粗略测算光线在《泰囧》上净赚4亿左右。
一部电影是怎么分账的呢?根据行业惯例,通常是电影专项基金扣5%,3.3%营业税,剩下的院线分约57%,投资方拿43%(其中要扣除中影数字的管理费)。
在《泰囧》这部电影中,光线集制片、投资、发行方于一身,最后分到37.5%,说明剩下的投资方北京真乐道(徐峥和陶虹的公司)和黄渤工作室虽然挂名,但基本没投资什么钱,当然也没分到多少。
当时黄渤也说了,就是拿点闲钱玩玩,算不上是投资。而光线老板王长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会给徐峥10%的利润分成,也就是4000万左右。加上导演费,他的总收入可能超过4000万。另外,两位主演黄渤、王宝强会收到红包,具体多少不知。
港囧:变身资本大佬,徐峥会玩了

《泰囧》大获成功,于是有了《港囧》。这一次,影片的第一投资方、制片方变成了徐峥和陶虹的真乐道公司。光线是第二大投资方兼发行方。
资本游戏来了。今年5月13日,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发布公告称,将向9名认购方发行约17亿股,认购价总额约6.8亿港元。其中,导演宁浩和导演(演员)徐峥将分别以1.75亿港元认购21控股扩大股本后的各19%股份,并列第二大股东,同时出任非执行董事。
21控股背后,是阿里影业前主席董平,其合计持有21控股2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董平之前为多部知名电影的投资人、制作人和联合制作人,包括《卧虎藏龙》、《亲爱的》和《心花路放》等。

此次发行完成后,21控股主业将转向娱乐及媒体相关领域,并更名为“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1控股表示,此次认购完成后公司将得到6.77亿港元资金,其中5.2亿港元将用于制作6部电影,当中3部由宁浩或徐峥完成,另有1.5亿港元用于3-4部电视剧的制作。
可是,《港囧》早在去年底就开拍了,21控股已无缘投资,如何才能让这部电影为这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产生作用?
对资本玩家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9月18日,21控股发布公告,将更名为欢喜传媒,宁浩和徐峥任非执行董事。

⑩ 港囧票房,给徐峥赚了多少钱

国庆档的票房之战愈演愈烈。先是9月25日,《港囧》上映首日就刷新12项纪录;接着是9月30日,陆川 首部转型之作《九层妖塔》首日报收9200万,以200万的优势赶超《港囧》,不过在第二天《九层妖塔》的数据就开始下滑,再次被《港囧》反超;而一开始不被看好的《夏洛特烦恼》随着口碑发酵,排片和票房均出现逆天的反向增长,有业内人士早前评价,《夏洛特烦恼》将超越《港囧》成为单日票房冠军,最终票房将超过8亿,成为《大圣归来》之后的又一匹黑马。
但是不管怎样,关于国庆档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港囧》。作为提早上映,却一路领跑国庆档的《港囧》,虽然口碑出现了两极分化,虽然被吐槽不如《夏洛特烦恼》的段子好笑,但是徐峥的心里一定是开心的。相比曾经创下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泰囧》,徐峥这次在《港囧》的收获更多在于资本玩法的成熟,说的通俗一点,赚到钱才是实力。那么,徐峥是怎么做到的?
1. 争取到47.5%的票房净收入
《泰囧》作为徐峥的处女作,寻找投资人曾多次被拒绝,最后才找到了光线传媒。按照光线传媒的官方公告,该片的票房收入截止2013年1月22日约12.4亿,分账收入约4.65亿,占票房额的37.5%。据外界推算,除去大约6000万的制作发行成本,光线净赚4亿左右。但是徐峥只有导演费以及光线老板王长田赏赐的10%利润分成,在该片的总收入也不过4000余万,完全就是一个打工仔的身份。
而在《港囧》上,有了《泰囧》成功的底气,徐峥在跟投资者谈判时,终于可以要求拿到47.5%的票房净收入成为大老板,而他自己的公司真乐道既是制作方也是第一出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