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差别成本,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
指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外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成本,他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是成正比例。
分为半变动成本、阶梯式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差量成本也称差别成本、差等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在进行成本决策时,由于各个方案预计发生的成本不同,就产生了成本的差异。差量成本是进行成本决策的重要依据。
广义差量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间的预计成本的差额的。
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差量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研究短期决策时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之间的成本差额称为差量成本或差别成本。
差量成本是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的差额。
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正数,则前一个方案是较优的;反之,如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负数,则后一个方案是较优的。
② 混合成本是什么意思
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混合成本的数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非正比例的变动。在实际的项目中如维修费用、检验费用等,其成本性态并不明显,这些项目也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是正比例变动,兼具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简称为混合成本。
中文名:混合成本
③ 什么是管理会计中的混合成本
管理会计中的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④ 混合成本包括哪些例子
包含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个因素的成本。
产生的原因通常有:
1、总成本的发生有一个基数,在此基数上,有随业务量增加而变动的部分。
2、少数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变,超出这个范围即发生变动。
3、企业管理制度不同,如对钢筋工、电 工、机修工等,按定额配备工器具,为固定成本,而对瓦工、泥工、粉刷工等用的工具,采取定额人工数定价包干,则为变动成本。
4、会计业务处理,如将本来可以区分的生产、生活、公共场所用水电费合并为一笔处理。对混合成本应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区分为固定和变动部分,分别计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以便进行成本预测、控制和分析。
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混合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1、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混合成本,是其总额会随产量呈阶梯式变动的成本。
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如企业化验员、保养工、质检员、运货员等人员的工资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2、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又称为标准式混合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半变动成本是一种同时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因素的混合成本。
这类成本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则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企业的电话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费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又称低坡式混合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
曲线式混合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按照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动趋势,这类混合成本可进一步分为递增型混合成本和递减型混合成本。
无论哪一类混合成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一条直线方程y=a+bx去模拟它,这就为成本性态分析中采用一定方法进行混合成本分解提供了数学依据。
⑤ 什么是混合成本
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混合成本的数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非正比例的变动。在实际的项目中如维修费用、检验费用等,其成本性态并不明显,这些项目也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是正比例变动,兼具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简称为混合成本。
⑥ 混合成本包括哪些
混合成本兼有固定与变动两种性质,可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
参考内容:http://www.dongao.com/zjzcgl/cwgl/201502/217851.shtml
⑦ 混合成本可以分为哪几种
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混合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1、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混合成本,是其总额会随产量呈阶梯式变动的成本。
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如企业化验员、保养工、质检员、运货员等人员的工资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2、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又称为标准式混合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半变动成本是一种同时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因素的混合成本。
这类成本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则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企业的电话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费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又称低坡式混合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
曲线式混合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按照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动趋势,这类混合成本可进一步分为递增型混合成本和递减型混合成本。
无论哪一类混合成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一条直线方程y=a+bx去模拟它,这就为成本性态分析中采用一定方法进行混合成本分解提供了数学依据。
⑧ 混合成本的概念
针对混合成本的特有性质,管理会计把混合成本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和延期变动成本三类。
半变动成本是一种同时包含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量方面内容的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的特点是:其成本有一个初始量,形成一个基数,类似固定成本,它不随业务量增减而变动;在此基础上,每生产一件产品,成本也随着增加一部分,这部分成本又类似于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混合成本中最普遍的形式,包含企业设备维护和修理费、公用事业服务费中的水、电、气、电话及其他服务费。
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型混合成本,它的特点是:当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减变动时,成本发生额固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保持不变;当业务量增减超过一定范围的限额时,其成本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又在业务量增减的一定限度内保持不变,知道业务量增减再突破到新的限度时,才又开始下一次跳跃式的升降。其成本变化构成的曲线呈阶梯型,如企业中化验员、检验员的工资就具有这种性质。
延期变动成本在日常生活中范围也比较广,例如在正常工作时间(每天7-8小时)的情况下,企业对一般职员所支付的工资是固定不变的。但当工作时间超过正常水准,则需要根据加班时间的长度呈比例地支付加班工资或津贴。
⑨ 什么是半变动成本 什么是混合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 什么是差别成本
半变动成本:
又称“半变动费用”。指其成本发生额虽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有所变动,但不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的那部分成本。通常先有一个基数,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此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相应地成比例增加,相当于变动成本。例如热处理的电炉设备,每班需要预热,因预热而耗电的费用,属于固定成本性质;而预热后进行热处理的耗电费用,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又属变动成本性质。在管理会计中,这种成本也叫“混合费用”、“混合成本”。为了便于进行决策和控制,必须把它包含的固定和变动两种因素,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分解。分解时采用的方法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等。
混合成本:
指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外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成本,他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是成正比例。
分为半变动成本、阶梯式成本、延期变动成本
沉没成本:
主要用于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其对应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因此,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相对的,新增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
举个例子来说明:
有一项目A,上马项目需要添置设备B,购置成本20
000元,而决策者目前已经拥有闲置的设备C,其帐面成本为30
000元,并在主要性能上与设备B相同,但要完全满足项目A的需要,还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案,购置方案和改造方案。对购置方案而言,设备成本为20
000元,而对改造方案则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两方案的设备成本进行比较,那么购置方案的设备成本更低,减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这样一比较,好像应该选择购置方案了。那么,是否意味着真的应当做出如此的决策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购置方案中,设备成本20
000元在决策时尚未实际发生,如果决策采用该方案时,新增成本也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于闲置的设备C的帐面成本在决策前已经实际支出,无论决策结果如何,都无法收回该帐面成本(假设该设备无转让价值),因此,帐面成本30
000元即为沉没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通过这样的分析,购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当选择改造方案,而不是购置方案。
差别成本:
差量成本也称差别成本、差等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在进行成本决策时,由于各个方案预计发生的成本不同,就产生了成本的差异。差量成本是进行成本决策的重要依据。
广义差量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间的预计成本的差额的。
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差量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研究短期决策时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之间的成本差额称为差量成本或差别成本。
差量成本是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的差额。
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正数,则前一个方案是较优的;反之,如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负数,则后一个方案是较优的。
⑩ 管理会计的混合成本分解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1、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混合成本,是其总额会随产量呈阶梯式变动的成本。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
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如企业化验员、保养工、质检员、运货员等人员的工资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2、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又称为标准式混合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半变动成本是一种同时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因素的混合成本。
这类成本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则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企业的电话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费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又称低坡式混合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
曲线式混合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按照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动趋势,这类混合成本可进一步分为递增型混合成本和递减型混合成本。
无论哪一类混合成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一条直线方程y=a+bx去模拟它,这就为成本性态分析中采用一定方法进行混合成本分解提供了数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