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计划成本分配法怎么算
扩展阅读
哪里找产品使用过程 2025-05-26 05:28:54
取保候审中途出什么费用 2025-05-26 05:18:16

计划成本分配法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04-26 14:15:41

1. 辅助生产实际费用 怎么计算

用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辅助生产实际费用公式就是: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实际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费用。如果>0的话,超支差异,转入管理费用借方。如果<0的话,节约差异,可以用红字进行转出。计划成本分配法指的是按照计划成本将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以及调整的一种方法,又叫做“内部结算价格分配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来为各受益车间以及部门提供服务的数量,然后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车间以及部门,其中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的车间,然后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费用,再加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来的费用同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分配数之间的差额,然后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追加的分配,或者是将其差额全部计入到企业管理费。

会计

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全部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通过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等一系列的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会计通常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者是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并且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的活动。具体来说,会计就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以及监督,并且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方法一般是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以及会计检查方法。会计的对象指的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资金运动或者是价值运动。会计目标也称为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者是达到的标准,也称作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来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从而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反映职能应该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反映,也就是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会计应该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需要以合法真实的自我凭证为依据,要有完整的并且连续的记录,并且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从而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的效果。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以及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会计监督除了货币的监督,还有实物的监督。

2. 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分别是什么

(1)直接分配法:
某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率=该辅助生产部门归集的费用/该辅助生产部门对外提供的劳务数量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12000/(50000-10000)=0.3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电费=28000*0.3=8400
管理部门应承担的电费=12000*0.3=3600
供水车间费用分配率=1840/(8000-2000)=0.307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水费=5000*0.31=1535
管理部门应承担的水费=1000*0.307=305(约三位小数,有误差)
会计分录: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8400
管理费用 36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2000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535
管理费用 30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840

(2)交互分配法
第一步: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单位成本=12000/50000=0.24
供水车间单位成本=1840/8000=0.23
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应负担的水费=2000*0.23=460
供水车间应负担的电费=10000*0.24=2400
第二步:对外分配
交互分配后的费用:
供电车间的费用=12000+460-2400=10060
供水车间的费用=1840+2400-460=3780
所以,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
供电车间单位成本=10060/(50000-10000)=0.2515
供水车间单位成本=3780/(8000-2000)=0.63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电费=28000*0.2515=7042
管理部门应承担的电费=12000*0.2515=3018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水费=5000*0.63=3150
管理部门应承担的水费=1000*0.63=630
会计分录:
借: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46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24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4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60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0192(合计)
管理费用 3648(合计)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006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3780
(3)计划成本法
辅助生产车间分配给某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耗用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数量×计划单位成本
按计划成本计算各受益对象的费用:
供电车间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水费=2000*0.5=1000
供水车间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电费=10000*0.3=3000
基本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电费=28000*0.3=8400
基本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水费=5000*0.5=2500
管理部门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电费=12000*0.3=3600
管理部门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水费=1000*0.5=500
按计划成本计算的电费合计=3000+8400+3600=15000
按计划成本计算的水费合计=1000+2500+500=4000
供电车间的成本差异=12000+1000-15000=-2000(节约差)
供水车间的成本差异=1840+3000-4000=840(超支差)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300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0900(合计)
管理费用 41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5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000
差异调整:
供电车间:
分配率=-2000/(50000-10000)=-0.05
基本生产车间应负担的电费=-0.05*28000=-1400
管理部门应负担的电费=-0.05*12000=-600
供水车间:
分配率=840/(8000-2000)=0.14
基本生产车间应负担的电费=0.14*5000=700
管理部门应负担的电费=1000*0.14=140
会计分录: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700(-1400+700)
管理费用 - 460(-600+14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840

3.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方法计算

在生产实践中,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实际生产费用与计划成本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核心问题是“成本差异”的计算。前面资料中规定的计算公式是:成本差异= 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而案例中隐含的计算公式为: 成本差异=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
我们仅就锅炉车间为例分析本案例的差异计算:锅炉车间直接生产费用为28 730元;应从机修车间转入760元(200×3.80);则锅炉车间辅助生产实际成本为29 490元(28 730+760);锅炉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为30 820元(13 400×2.30,包括机修车间的400×2.30);锅炉车间最后的“成本差异”为-1 330元。
从锅炉车间的计算过程中不难发现,本案例是在用一个已经含有计划成本成分的数字29 490元(28 730+760)和另一个完全为计划成本的数字相减,来求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这种做法不但极为繁琐,又使得“成本差异”成为一个完全虚拟、丧失实际基础的数字。
笔者认为:辅助生产实际成本就应当为各辅助车间当期发生的直接生产费用,即锅炉车间为28 730元;而计划分配成本就应当为按该车间计划单位成本对“外部使用部门”的分配成本,即锅炉车间为29 900元(21 850+8050);“成本差异”就应当为各辅助车间生产费用减去对“外部使用部门”分配计划成本的差,即锅炉车间为-1 170元(28 730-29 900)。这样做可以省略不必要的交互分配计算,又使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更为“实际”,才能真正体现简易分配方法的简单容易操作。
看出:按计划成本“对外”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金额仍然为41 300元(31 350+9 950);待分配的“成本差异”仍然为-270元。即计算结果与案例解析完全相同。但本方法会使得计算更为简便,分配表更为清晰易懂。

4. 计划成本法的公式

1、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2、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3、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4、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拓展资料

实际应用

计划成本的制定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制定得恰当,既有利于企业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制定考核标准 >标准,分析采购成本升降的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财务信息。计划成本,一般由企业采购部门会同财务等有关部门制定,包括买价、运杂费及应计入成本的有关税金等,力求接近实际。每年年初,由采购部门会同财务等有关部门,按材料类别、品种、规格编制成材料计划成本目录。对一些品种、规格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悬殊的,应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然后对所定不恰当的品种、规格材料计划成本进行修订,使之符合实际,以利于计划成本的执行。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确定

1.确定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及成本效益原则,对企业大宗原材料、价值高的原材料,按类别及用途分别确定。如矿石应按原矿、精矿、粉矿、块矿等,煤应按炼焦煤、无烟煤、瘦煤等分别确定成本差异率;在材料领用、出售、生产中,分别按各自成本差异率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对低值易耗材料,可按综合差异率确定成本差异率。这样,既可简化

财务核算工作量,也不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确定成本差异率应注意配比性原则。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不管使用当月的实际成本差异率,还是使用上月的成本差异率,在计算时都应注意配比性原则。

月末在材料已到发票未到情况下的财务处理:

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月末在货物已到而发票未到的情况下,其财务处理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金额。不管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暂估入账,都没有包括不计入成本中税金。因为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的组成内容是一样的,均包括材料价款、运杂费及有关税金等。月末,如果企业有大量暂估入账的材料,企业就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因此,企业应按照重要性、谨慎性及成本效益原则,按月末货物已到发票未到的情况进行财务处理。

1、月末、季末的财务处理。月末、季末的财务会计报表一般不对外报送,也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根据以上原则可从简处理,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金额。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不列示,会计报表附注不披露。

2、半年末、年末的财务处理。半年末、年末的会计报表既要对外报送,也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从重要性及谨慎性原则考虑,半年末、年末如存在大量的暂估入账的材料,其账务处理应借记原材料(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递延税款——暂估进项税额(价款按17%或13%及运杂费按7%计算部分),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金额。这样处理包含材料中不计入成本中税金部分,

3、应付账款中体现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在递延税款下增加一栏。其中,暂估进项税额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披露货已到发票未到的原因、时间及暂估金额;如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将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报表的误解。

5. 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请思路清晰的高人帮忙阐述一下

我也疑惑了很久,终于高搞清楚了 。
1.书上内容没有错。
2.看会计处理分录更好理解。
3.辅助生产成本:1200+2400=3600 只分配到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部门,辅助生产成本3600的实际成本与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部门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管理费用。当用计划成本分配的时候,把辅助生产车间也算进去了,所以当算辅助车间实际成本的时候:分别加上了辅助车间的计划成本。不然的话,会造成借贷不平。就是这样的。

4.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部门的计划成本:使用量*计划单位成本,再用实际的辅助生产成本3600分别扣除各部门的计划成本,注意没有扣除辅助车间本身的,所以一定有正数差额,然后把正数差额计入管理费用。结果跟机修车间实际成本=1200+472=1672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2400+50=2450 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

6. 成本会计12种分配方法

成本会计一般核算的是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未完工的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其分配的方法有7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是指当月发生的成本全部有完工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合月底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是对各月在产品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
结存数量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
采用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的方法,对于每年年末在产品,则需要根据实际盘存资料,采用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以免在产品以固定不变的成本计价延续时间太长,使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导致企业
存货资产反映失实。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是月底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产
品负担);这种方法适合月底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
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列法
是将月底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产成品应负担的比例来分配;
适用于月底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
差不大的产品。
5在产品按固定成本成本计算法
月底在产品成本固定不变,在年底时应当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具体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以此计算12月份产品成
本。此种方法适用于月底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也适合于月底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月底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本月全部成本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底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
本;这种方法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按定额资料,对各个加工阶段上的在产品,直接确定一个单位定额成本;这
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月底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7定额比列法
定额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
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费用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
项加工费用,按定额工时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辅助生产车间的分配有4种:
1直接分配法
所谓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
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
这种分配方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
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2交互分配法
采用交互分配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
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
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
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采用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全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各种辅
助生产费用都要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于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是
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所以据此计算的分配结果仍不十分精确。在各月辅助生产费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作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
3代数分配法
采用代数分配法,应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
和外部各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费用,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较多,计算复杂,因而这种分配
方法适宜在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4计划成本分配法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在内)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
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
费用之间的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负担,但为了简化计算工作,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采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已事先确定,因而简化和加速了计算分
配工作;通过辅助生产成本节约或超支数额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此外,按照计划单位成
本分配,排除了辅助生产实际费用的高低对各受益单位成本费用的影响,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是采用
这种分配方法,必须具备比较正确的计划成本资料。

7.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方法内容

计划成本分配法适用于在各辅助生产车间服务单位实际成本比较稳定的情况。
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公式为: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实际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费用
若>0,超支差异,转入管理费用借方
若<0,节约差异,可以用红字转出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优点:简化和加速了分配的计算工作,排除 了辅助生产费用的高低对受益单位成本的影响,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

8. 什么是计划成本分配法求大神帮助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 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 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 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 实际成本 与按 计划成本 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 额,为了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 制造费用或 管理费用 。

9. 成本会计五种分配法怎么算

成本会计一般核算的是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未完工的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其分配的方法有7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是指当月发生的成本全部有完工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合月底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是对各月在产品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
结存数量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
采用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的方法,对于每年年末在产品,则需要根据实际盘存资料,采用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以免在产品以固定不变的成本计价延续时间太长,使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导致企业
存货资产反映失实。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是月底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产
品负担);这种方法适合月底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
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列法
是将月底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产成品应负担的比例来分配;
适用于月底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
差不大的产品。
5在产品按固定成本成本计算法
月底在产品成本固定不变,在年底时应当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具体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以此计算12月份产品成
本。此种方法适用于月底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也适合于月底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月底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本月全部成本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底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
本;这种方法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按定额资料,对各个加工阶段上的在产品,直接确定一个单位定额成本;这
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月底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7定额比列法
定额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
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费用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
项加工费用,按定额工时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辅助生产车间的分配有4种:
1直接分配法
所谓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
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
这种分配方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
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2交互分配法
采用交互分配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
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
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
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采用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全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各种辅
助生产费用都要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于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是
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所以据此计算的分配结果仍不十分精确。在各月辅助生产费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作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
3代数分配法
采用代数分配法,应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
和外部各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费用,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较多,计算复杂,因而这种分配
方法适宜在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4计划成本分配法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在内)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
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
费用之间的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负担,但为了简化计算工作,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采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已事先确定,因而简化和加速了计算分
配工作;通过辅助生产成本节约或超支数额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此外,按照计划单位成
本分配,排除了辅助生产实际费用的高低对各受益单位成本费用的影响,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是采用
这种分配方法,必须具备比较正确的计划成本资料。

10. 计划分配法 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怎么计算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公式为: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实际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费用
若>0,超支差异,转入管理费用借方
若<0,节约差异,可以用红字转出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按照计划成本将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和调整的一种方法,又称“内部结算价格分配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车间和部门提供服务的数量,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车间和部门(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费用,加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来的费用同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分配数之间的差额,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追加分配,或将其差额全部计入企业管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