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设计企业收入和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扩展阅读
网店节约成本怎么算 2025-05-19 19:57:24

设计企业收入和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5-05-19 15:58:57

① 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成本核算方法

我是一名会计,新到一家城市规划设计公司,主营就是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属于服务业,按照 核算方法。应该是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员工的成本计入主营业成本,我想问大家的是,核算方面,先要做归集吗,比如,先把设计人员工资归集到劳务成本,然后再从劳务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合适,还可以直接把设计人员工资计入主营业成本合适呢,请大家指正呀?

② 建筑企业收入成本确认的四种方法

建筑企业在确认收入时,需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每月根据项目部或工程部确认的产值(工程量)确认收入,并在年底根据甲方及监理公司最终确认的数额进行年度收入的调整。确认产值后,依据合同毛利率等确认合同毛利,记录于“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同时将“主营业务收入”与“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之间的差额记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在承包经营模式下,确认的合同毛利应包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结算管理费和内部借款利息。具体计算公式为:合同毛利=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结算管理费。

每月根据项目部或工程部确认的产值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贷:主营业务收入借:本年利润贷:公司内部往来——上缴款公司内部往来——综合费。年末根据工程部核实的年度施工产值进行收入和成本的调整,若需调减则使用负数表示,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贷:主营业务收入。

工程完工后,根据决算文件扣除已确认的收入和成本,以确认当期收入和成本。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贷:主营业务收入。

各期应交纳的税金及附加需计算,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建税等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等。工程结算时,向业主提交工程价款结算单,通过“应收账款”和“工程结算”科目反映结算情况。工程结算科目记录累计已结算的合同款,期末贷方余额显示尚未完工工程已结算的价款,该科目仅在工程完工时与“工程施工”科目对转。“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应收未收的进度款。

收到进度款后,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根据合同协议约定,所收到的预收款也应记录,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工程完工决算后,需将工程结算科目与工程施工科目进行冲抵,以确保两者余额均为零,会计分录为:借:工程结算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③ 设计公司成本如何核算

公司设计除员工工资福利外, 还有租金、电脑印刷耗材。

1、人工成本是主要成本, 非常合理。至于为什么比较, 主要原因可能是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太好, 为了拉动业务, 降价的比例很大, 导致毛利率很低。

2、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查生产经营管理成本, 看是否发生、是否发生、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 实现生产的直接管理和控制运营管理成本和产品成本。

3、建议自己粗略的月费, 如工资、出差、商务招待、租金等简单的经营成本分析, 贵公司的账目不一定标准化, 不应该是简单的结论。

4. 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各种成本的分配和汇总, 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5、成本核算通常是以会计、货币为单位计算,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管理决策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3)设计企业收入和成本的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

1、一般应以独立编制施工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同一"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所包括的多项单位工程或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可列为同一成本核算对象。

2、同一施工地点,开竣工时间相近的若干单位工程,可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具备单位工程承包管理条件的,应以单位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3、一个单位工程由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时,各施工单位都应以同一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各自核算自行完成的部分。

4、改建、扩建、修缮、装饰的零星工程,可将开竣工时间相近的一批工程,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5、规模很大、工期很长,或者列为建筑技术科研项目的工程,可按工程的分阶段或分部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6、土石方、打桩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以一个单位工程或合并若干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7、专业分包施工单位应与土建施工单位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保持一致。

成本核算对象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企业各部门必须在各项业务工作中按统一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提供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以保证成本核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④ 请问公司的设计费收入,代理费收入如何结转成本

如果是专门做设计的公司(就是只开服务票,不开增票):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月末结转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如果是非专门的服务性公司(你们公司能开增票的话)
借:银行存款(应收)
贷: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
借:其他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注:收入只能结转利润,费用才能结转成本

⑤ 企业如何增加收入与节约成本

增加增收:1、提高价格;2、扩大销售总量;3、培养新的产品、新的利润增长点;4、资金充裕可以考虑做其他投资。
节约成本:1、控制可变费用;2、分析使用资金的成本,选择最低廉的资金来源;3、利用税收优惠合理避税;4、分析业务流程,将最擅长转化率最高的业务模块做到做大,不擅长,增值小的外包;5、对所有流程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做到最精简减少资本占用;6、合理控制库存,减少在制品;8、抓紧应收款,有计划的支付应付款。
拓展资料:
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企业在商品经济范畴内,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各种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存在三类基本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⑥ 设计公司成本如何核算!

设计公司除了员工工资福利之外就是房租,电脑打印耗材。

⑦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8种简单好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请收好~
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28日发出存货2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期初有原材料单价5元,数量6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5个,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
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
先进先出法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举例:
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越来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后进先出法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举例:

2012年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2012年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2012年3月9日购买A产品2个,单价:10元/个;2012年3月发出A产品8个。
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分别为:(1)先进先出:3*8+5*7=59元;(2)后进先出:2*10+6*7=62元。
注:我国已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后续计量。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它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如大件、贵重的物品。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种物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相加各种存货的成本,即为存货期末全部的成本。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举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
举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成本确有困难的企业。它是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类)商品的综合毛利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结果往往不够精确。在采用该法时,一般只在季度的头两个月使用,季末则必须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和调整,以便在一个季度范围内使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金额符合实际。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举例:某批发公司2018年4月初A类商品库存50000元,本月购进5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111000元,发生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为1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本月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

本月销售净额=111000-1000=110000元销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销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库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零售价法
零售价格法指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的基础上使用,也可结合成本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他的核心在于成本与零售价格比率的计算。它的一般在零售商和企业当中比较常见。例如像沃尔玛,中百仓储这样的零售企业。
零售价格法用于零售商为主的企业,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流动假定基础上运用,也可结合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在美国,零售价格法因公认会计原则和税法均认可而得到广泛应用。零售价格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盘存制下准备月度和季度报表所需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