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摊余成本如何确认
扩展阅读
补牙齿的费用材料有哪些 2025-05-15 20:35:37

摊余成本如何确认

发布时间: 2025-05-15 14:31:24

‘壹’ 摊余成本是什么啊~~什么时候需要做~~怎么做~~详解~~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其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的结果,包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计算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适用于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反映了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为: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这一成本实际上等同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通常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在两种特定情况下,摊余成本可能不等于账面价值。例如,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若公允价值仅出现暂时性下跌,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同样,对于已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其需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借方记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公允价值),贷方记录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相应成本和利息调整。资本公积也需调整。

投资收益的计算公式为: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特定条件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

实际利率的计算需要根据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至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以大华股份公司购入华凯公司五年期债券为例,计算实际利率时,应考虑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按照12%的利率测试,得出本息现值合计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率为12%。

初始摊余成本等于买价加上相关费用。实际利率即到期收益率,用于折现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使其总额等于实际成本。收到债券利息时,投资收益确认金额为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差调整摊余成本。

若购买债券仅用于交易,不会一直持有到期,则初始摊余成本为买价,其他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贰’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同时也是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以下是关于摊余成本的详细解释:

一、摊余成本的基本定义

摊余成本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它代表了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在金融领域,摊余成本通常用于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摊余成本的计算要素

  1. 初始确认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初次确认时的金额。
  2. 已偿还的本金:从初始确认到当前时点,已经偿还的本金部分。
  3. 累计摊销额: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所形成的累计金额。这部分金额反映了持有期间内,由于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影响,对摊余成本进行的调整。
  4. 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如果金融资产发生减值,需要从摊余成本中扣除已确认的减值损失。

三、摊余成本的理解

摊余成本可以理解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它反映了投资者在持有期间内,由于利息收入、本金偿还以及可能的减值损失等因素,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的调整。简单来说,摊余成本就是投资者在持有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期间,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所计算出的账面价值。

四、摊余成本的示例

以购买债券为例,如果投资者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购买债券,摊余成本会随着持有期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直至达到债券的面值。相反,如果投资者以高于面值的价格购买债券,摊余成本则会逐渐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投资者在持有期间内,由于利息收入的影响,对摊余成本进行的调整。

‘叁’ 如何确定应付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问答题

您好!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3月修订)第三十八条规定: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应当以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确定: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实际利率法,是指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以及将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分摊计入各会计期间的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