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发债不贷款
发债相较于贷款的优势
企业或个人在资金需求时,可以选择发债或贷款两种方式。虽然两者都能筹集资金,但选择发债而不通过贷款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特性及优势。
一、资金成本较低
发行债券的利息往往较贷款利息更低。这是因为债券的投资者群体广泛,资金来源分散,因此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到大量资金。此外,债券的利息支付方式更为灵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支付策略。
二、有利于公司品牌建设
成功发行债券能够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这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建立稳健的形象。同时,这也反映了企业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未来盈利前景。
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相比于贷款,债券通常具有更长的使用期限。这使得企业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使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或运营,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此外,债券资金的稳定性也更高,企业不需要担心短期内还款压力影响正常运营。
四、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
债券市场参与者众多,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这使得企业能够面对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增加筹集资金的渠道和可能性。同时,多样化的投资者群体也有助于稳定企业的资金流动。
综上所述,发债相较于贷款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如更低的资金成本、有利于品牌建设、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及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等。这些优势使得更多企业选择通过发行债券来满足其资金需求。当然,具体情况还需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和市场环境来决定。
❷ 试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说明为什么大部分企业仍然选择从银行贷款,而不是发行债券
其实企业发债与向银行贷款,原因有很多种。国内企业发债,主要图的是个资金成本低,比银行贷款往往要低一些。除了成本原因之外,
企业发债还有几个常见原因:
1、国内企业债标的往往较大,单个银行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
2、企业希望通过发债实现债权人的弱监管,以得到资金使用上充分的自主权。银行比一般债权人要难对付。
3、企业债期限往往较长,超出一般商业银行的期限管理要求。央行对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有比例要求,一般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很少有长期贷款,而国有银行对长期贷款的限制非常严格,除非是非常具有实力的企业或国家重点项目。一些信用度不高、规模不大(相对大型企业而言)的企业,如一些地方上的中小水电站,往往就采取发债的形式。
4、行政干预。一些政府希望一些地方上的项目可以为利用地方资金,并为地方百姓提供一个投资的渠道,往往安排一些可以向银行借款的企业采用向当地企业或个人发债的形式融资。
另外,国内企业发债要经过一个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较高的操作成本,一般都是通过信托机构、商业银行等进行,有相当部分并不是信用形式,而是以土地、设备等作为抵押。所以,其实企业发债或向银行贷款,总体来说只是综合各种因素后作出的选择。在国内,如果企业在资金成本相同、银行又能提供相应数量贷款的情况下,首选就是银行贷款。如果是向社会发债,一旦项目不成功,那就惨了。
❸ 为什么利率低意味着发行债券来筹资的成本低
1、因为利率低了,百姓不愿意储蓄,会使银行的存款额度下降,需要支付的存款利息也会减少。同时,贷款利率也将下降,贷款成功率会提高的。公司发行债券时,会提前规定一个票面利率。当票面利率跟市场利率出现差异的时候,债券的发行价格就可能高于票面价格(溢价发行)或低于票面价格(折价发行)。贷款与发债均为债务,均需偿还,但贷款是借当地银行的钱,门槛相对较低,融资成本(主要是贷款利息)相对高一些;向社会发行债券的门槛相对较高,虽然融资成本(即债券利息支出)较低,但其他费用较高且获得难度较大。
2、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政府债券是国库券。人们对债券不恰当的投机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
❹ 一般情况下银行贷款成本比发行债券成本低
正确的。银行借款的利息水平是要低于债券的利息水平的,同时银行借款的发行费用也是低于发行债券的发行费用的。在考虑抵税影响的前提下,银行借款的资本成本还是低于债券的资本成本的。主要是因为银行的风险小,公司的风险相对高一下,进而银行借款的资本成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