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硅谷打败纽约,波士顿,可以给中国城市哪些启发
1、硅谷不是规划出来的。肯定没有人能规划出硅谷,硅谷的产业发展遵循着一套美妙的自发秩序,就像《硅谷百年史》里说的,“一个产业带动另一产业的连锁反应”。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乃至整春笑个加州的实质性发展,是从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开始的,淘金热从东部带来了大量的人口与货物,这直接催生了铁路业,铁路再带动运输业,运输业又带动港扒谈含口业。
港口业有两个伴生作用:港口催生了沿海城市,城市需要电力,输电需要高压电力线,这使该地区成为电力工程技术的领先者。港口需要无线电通信,这需要电子信息业的发展,从而催生了半导体产业,半导体产业又衍生出微处理器产业,从而产生了个人计算机,计算机又催生了软件业,软件业又得益于互联网,互联网巨头们创造了巨额财富之后,又投资于生物科技和绿色环保技术。
简而言之,这就是硅谷产业链的基本发展脉络,它给中国城市的第一点启发就是,产业发展与联动存在着一种自发的秩序,事先是很难准确判断的。在产业布局上,政府往往希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种瓜有可能是得豆,种豆又可能是得菜。以硅谷为例,如果淘金热出现得更早一点,或者更晚一点,会不会仍然在湾区催生出一连串神奇的化学反应,没人知道。
2、硅谷并没有发明什么。硅谷头顶着全球科创中心的皇冠,但它其实并没有过特别重大的发明创造,对人类影响重大的半导体、晶体管、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原子能,其诞生都跟硅谷没有关系,它们要么源自美国东海岸那些金光闪闪的老牌实验室,要么源自美国政府与欧洲政府主导的研究成果,硅谷在这方面乏善可陈,但它有一种纽约和波士顿都没有的特殊技能,那就是能够迅速理解一项发明成果对社会可能存在的颠覆前景,并将其做成生意,挣到大钱。
事实证明,对财富的追逐才能侍斗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类的洪荒之力,硅谷因此后来居上,纽约和波士顿实验室里那些高大上的发明,只有到硅谷大农村鼓捣一下,才有机会迅速传播、改变世界。所以,硅谷给中国城市的第二点启发是,基础科研与产业转化在空间上是可以分离的,基础科研差的城市可以专注于后者,一样可以摘到高科技产业上的明珠,在中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
3、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这几乎成为一种共识,但在硅谷经济起飞之初,斯坦福算不上一所很好的大学,这首先要从历史说起: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以及整个加州,属于美国的后发地区,也曾是美国的“文化沙漠”。最重要的三所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都创办于淘金运动之后的20世纪下半叶,比起东海岸常青藤的那些老牌名校,足足晚了100多年。大学会吃历史的亏,硅谷也不例外。
斯坦大学后来的崛起最早要归功于一个颇为尴尬的原因,那就是办学经费紧张。斯坦福是私立大学,没有政府财政支持,办学经费越来越紧张,但根据老斯坦福的遗训,这个大学既不能卖地,也不能收学费。这个时候,一个叫做弗雷德·特曼的教授,想到一个办法,地虽然不能卖,但可以租。于是,斯坦福大学干起了“收租婆”的买卖,并依托园区企业,想方设法在技术转化上做文章,这个决定直接催生了后来的斯坦福工业园。
正好,当时日本经济开始崛起,太平洋贸易迅速发展,一些科技公司想到加州设点,斯坦福科技园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一批进驻斯坦福工业园的公司有瓦里安、惠普、柯达、通用电气,还有一个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斯坦福科技园被认为是硅谷的起源,特曼后来当了斯坦福的副校长,也被称为“硅谷之父”,他还直接资助了自己的两位学生创建了名震天下的惠普。
经济腾飞也带来了高等教育的显着提升,旧金山湾区今天聚集的顶级大学完全不输波士顿和纽约,并助力加州成为全美第二大科教中心。所以,硅谷给中国城市的第三点启发是,大学对科创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要,因为科创产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持,而大学是这两项资源的最佳供应者。世界上有名的科技园区,除了美国的硅谷与波士顿,还有中国的中关村、台湾新竹,日本的筑波,印度的班加罗尔,都是硅谷模式输出的代表,那就是依托顶尖大学的科技园区而出现的。深圳被认为是一个暂时的例外,但这座城市正在以全所未有的资源投入恶补大学这块短板。
旧金山渔人码头
4、硅谷为什么在西岸而不是东岸?没有哪个行业比高科技更依赖大学,但论顶尖大学集中度,首推纽约-波士顿地区,这里汇聚了常青藤联盟里的大部分学校,问题是虎踞龙盘的东海岸居然输给了当时还在吃土的西海岸,原因一定是耐人寻味的。这说明,硅谷成功的原因中,除了大学,还有其他的东西。
一个常被人提及又被低估的事情是,湾区曾是美国西进运动与淘金运动中冒险家的乐园,也是美国嬉皮士与言论自由运动的发源地,这些社会运动为硅谷带来一种深刻的反传统、反体制、反主流的思潮,这股思潮塑造了湾区独特的精神气质,并在20世纪60年代把湾区推到全世界报纸的头条。
也就是说,推崇个人主义与冒险主义的精神气质早在硅谷的创业公司之前就已存在,这种精神气质源远流长,与日后涌现在这里的科技公司需要的天马行空、质疑权威不谋而合。而反观东岸,与这个东西几乎是格格不入的。
正如书里面所说,东海岸是美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仍然延续了老欧洲的很多条条框框,比如东岸的员工要成功,就必须穿西服打领带,但在西岸,即便是亿万富翁也是牛仔裤+T恤衫。前者盛产的是对生活一丝不苟的职员,后者盛产的是天马行空的工程师;再比如东岸和欧洲一样都鼓励员工在公司内发展,而硅谷却鼓励员工随时考虑换工作,硅谷员工跳槽不存在“背叛”的道德包袱,被誉为硅谷黄埔军校的仙童公司之所以创立,就是源自八个创始人的一次集体的“背叛行动”,“背叛”在西岸畅行无阻。这在东岸是不可想象的,纽约-新泽西是美国科技人员最集中的地区,但是自打有了AT&T以后,就再也没有大公司出现了。
再者,东岸的大学在管理上仍然是一板一眼的,但在西岸,大学鼓励教师与学生把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拿去市场上技术入股,鼓励他们创办企业,并据此创造出一整套的“产学研”互动模式,这也是斯坦福工业园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仅仅是靠收租是不可能后来一连串的化学反应的。
所以,硅谷肯定不会出现在美国东岸,正如淘金运动、嬉皮士运动、言论自由运动不会出现东岸一样。硅谷给中国城市的第四点启发便是,远离传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不见得是一件坏事。离政治中心太近的地区,人们更倾向于靠利益交换与妥协来解决问题,反而是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可以更充分地依赖市场与法治,靠创新来主导经济社会的发展。
5、“好气候胜过政府的努力”。《硅谷百年史》里特别提到,“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经常被提及却又被低估的事实是其晴朗温暖的地中海式气候”。湾区没有纽约波士顿那么寒冷的冬天,没有芝加哥那么刚猛得雨雪与狂风,也没有南部德州那种湿热的天气,这里四季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干燥,很多创业者都被这里的气候所吸引,其中就包括对硅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两位“硅谷之父”。
第一位“硅谷之父”是前面提到的斯坦福大学前副校长弗雷德·特曼,他本来在东岸的麻省理工任教,但在一次回斯坦福大学探亲的时候患上了肺结核,病好后发觉气候阴冷的波士顿已经不适合他的身体,麻省的教授梦成为泡影,他只好留在当时不被人看好的斯坦福大学担任“无线电工程学”教授。很难想象,如果不是这个插曲,特曼就不可能是“硅谷之父”,也许会成为波士顿128公路高新区之父。而没有特曼,硅谷也许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里,气候因素功不可没。
另一位被誉为“硅谷之父”的是晶体管的发明者威廉·肖克利,正是他从贝尔实验室回到湾区,才吸引到仙童公司最早的八位创始人慕名来到湾区,并创办出日后一系列伟大的公司。《硅谷百年史》这本书里写到,肖克利之所以回到湾区的家乡,“一个很大原因是这里美好的气候”。
地中海式的美好气候让硅谷人背感自豪,要知道地球上只有2%的土地拥有这种气候。一个叫做红木城的硅谷城市,曾经还打出这样一句傲娇的广告词:“好气候胜过政府的努力”。
所以,硅谷给中国城市的第五点启发是,气候环境对吸引高端人才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地区均衡化的时候,气候环境往往会成为地方争夺人才最大的筹码。今年年初,有一位人民大学的教授就因为无法忍受北京的雾霾,宣称辞职到广州的暨南大学任教,就引起了网络的热议。所以,“美好的气候”非常重要,这一点,南方城市要加分, 北方城市在治理雾霾和堵车上也要努努力了,要不然可能会有更多的高端人才跑到南方来。
6、硅谷为什么是个大农村?前面虽然无比称赞了硅谷的气候环境,但仍然不能掩饰它在空间形态上是个大农村,而非热热闹闹的城市。在这里生活,别指望能像在东亚城市里那样轻松地找到公交站、便利店、大排档与KTV,这里也没有地铁,长距离公交系统略等于无,没有私家车几乎寸步难行。
没有大都市里的高端配套与五光十色,农村般的硅谷靠什么吸引到高端产业与高端人才?这是规划师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城市的创新体系建设依托于什么样的空间秩序?或者说,什么样的空间形态有助于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硅谷在地理上的发展起点,这个起点被公认为是斯坦福大学的工业园区,这个园区使用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地,而斯坦福大学这块地最开始又是加州前州长、铁路富豪利兰·斯坦福买来做养马牧场的,所以它一定在郊区而不在城市。后来,以这个工业园为起点,沿着着名的101公路往外延伸,形成一个绵延100多公里长的带状经济走廊。
美国是个车轮子上的国家,尤其是在加州,公路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硅谷在空间的拓展上没有形成一个具备中心区效应的传统城市,这跟湾区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关,也跟美国的特殊国情有关。不过,假如斯坦福先生当初在旧金山买块地作为大学的选址,今天的硅谷也许就在熙熙攘攘的闹市区了,这里面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所以,硅谷可以给中国城市的第六点启发是,空间形态对城市的创新体系建设没那么重要,即便是大农村,只要基础设施做到位,也仍然能够通过成本优势、环境优势吸引到高端人才与高端产业。比如,东莞的松山湖就因为环境好、成本低获得华为这个大宝贝的芳心,北京的后厂村路在规划上略等于乡村公路,但靠着成本优势照样吸引到最牛的互联网公司入驻。
大多数时候,对创新创业者来说,最关心的不是城市的空间形态,而是成本、成本、成本。在这个意义上,再高明的城市规划,也比不上简单粗暴的成本优势来得实在。所以,高房价才是规划师最大的敌人。
B. 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前十个城市是
1.日本首都东京(Tokyo) 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东京市的GDP为7848亿美元。、2.纽约 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面积78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00多万,包括郊区在内的大纽约市人口1800万。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纽约市的GDP为4070亿美元。 3.英国首都伦敦(london) 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它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大伦敦市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伦敦城是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港口指伦敦塔桥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间的地区。整个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2001年伦敦人口为718.8万。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伦敦市的GDP为2847亿美元。 4.首尔 韩国的首都,面积为6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61%,2000年统计人口为1032万。首尔共有25个区,522个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地方自治团体“特别市”。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首尔市的GDP为1980亿美元。
5.洛杉矶 濒临浩瀚的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背靠莽莽的圣加布里埃尔山,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大市区包括洛杉矶县和奥兰治、文图拉两县的一部分,以及贝弗利希尔斯、帕萨迪纳、长滩等80余个大小城镇,总面积10567平方公里。现在的洛杉矶,已成为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国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拥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称号,着名的硅谷就坐落这里。近年来,洛杉矶的金融业和商业也迅速发展,数百家银行在洛杉矶设有办事处,包括许多着名的国际大财团,如洛克希德,巧漏老诺思罗普,罗克韦尔等,洛杉矶已成为仅次于纽约的金融中心。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洛杉矶市的GDP为1960亿美元。 6.日本大阪 它位于本州西南,面临大阪湾,面积204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以大阪为中心的日本四大工业区之一--阪神(神户)工业地带,周围大约有30卫星城市,如东大阪、大阪吹田等,以及高科技企业集中的大阪经济园区。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大阪市的GDP为1910亿美孝升元7.香港 位搜迟于中国东南端,是发展日渐迅速的东亚地区的枢纽,地理条件优越。香港总面积达1103平方公里2003年年底,香港人口约68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300人。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二大银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场规模之大,在亚洲排名第二。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香港市的GDP为1640亿美元。
8.芝加哥 美国第三大城市,五大湖地区最大工业中心。位于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密歇根湖西南端。面积590.5平方公里,人口278.4万(1990),其中黑人约占40%。大市区由库克等6县组成,包括周围许多卫星城镇以及印第安纳州西北滨湖地区诸城,面积12061.6平方公里。以芝加哥为中心的48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全国近20%的人口。2004年度芝加哥市的GDP为1460亿美元。 9.多伦多(Toronto)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会,有人口430多万,面积632平方公里。作为加拿大经济中心的多伦多是加第一大城市,位于加拿大心脏地区,接近美国东部工业发达地区,如底特律、匹兹堡和芝加哥等。汽车工业、电子工业、金融业及旅游业在多伦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加拿大最大的汽车制造厂设在此地。其高科技产品占全国的60%。加拿大有名的大银行总部,如皇家银行、帝国银行、蒙特利尔银行等全部汇集于此,90%的外国银行驻加分支机构设在多伦多,按交易额计算,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北美第三大交易所。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多伦多市的GDP为1419亿美元。 10.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MexicoCity,CiudaddeMexico) 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海拔2240米。30多年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一个大都市区,包括墨西哥城和附近的17个城镇,面积约2018平方公里。墨西哥城的人口为2000万(含卫星城),居世界之首,增长速度也在世界大城市中占第一位。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8%。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墨西哥城市的GDP为1250亿美元。
C. 曼哈顿和硅谷哪里房价高
据NeighborhoodX的数据,曼哈顿的房地产均价为每平方英尺1773美元。按每平方英尺计算,第二昂贵的地区是旧金山,平均每平方英尺902美元。
其次是波士顿,每平方英尺586美元,华盛顿每平方英尺515美元,迈阿密海滩每平方英尺504美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曼哈顿最昂贵的房产为每平方英尺10054美元,只有少数豪华公寓的价格达到了这个天文数字。
根据1平方米约为10.76平方英尺计算,这个价格旦晌扰约为每平方米108181万美元。
虽然曼哈顿每平方英尺谨氏的房价是最贵的,但它模旦的价格波动范围也很广:在曼哈顿较北部地区,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
例如,在曼哈顿的因伍德(Inwood)社区,每平方英尺的平均价格要合理得多,为447美元。
加州包括硅谷在内的圣何塞都市区房价最高,中位数达到98万美元。
D. 美国的“硅谷”是指什么
硅谷是眼下标识高新技术的顶尖级名词。位于美国旧金山市湾区南面的硅谷,是指从旧金山向南到圣何塞,大概纵深100公里的一块面临太平洋的平坦谷地。斯坦福大学位于硅谷的中心。就是这么小的一块地方,1998年的产值大约相当于当年我国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么一块小地方顶我们3亿人左右的产值,真为可观。20世纪70年代开始,硅谷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地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2000年,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大都市区的GDP高达4580亿美元,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地区;其人均GDP达65090美元,约高出美国平均水平的一倍,是美国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今日硅谷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源地,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地区。
硅谷发源于二次大战,但在战前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区,工业传统较少,特别盛产大樱桃,直到70年代还到处可见樱桃树。它的工业基础源于两位名教授,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弗雷德里克·特曼,另一位则是固体物理专家威廉·肖克莱。
特曼首先鼓励他的学生利用电子技术创办公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如着名的惠普公司(电子测视仪器)、里顿公司(军事电子系统)和万瑞协会(电子仪器)都是在特曼支持下创办的。其次,他将斯坦福大学的空地租给高技术公司,以加强大学与工业的紧密联系,形成了世界最早也是最着名的斯坦福工业园区,为硅谷的工业发展奠定了雏型;最后,由于斯坦福大学离华盛顿较远,拿不到麻省理工那么多的资助。特曼校长就另辟蹊径,强调斯坦福大学不仅要关心、依靠地区工业,获取项目而发展;大学还要关心企业,协助企业,大力培训地区工程技术人员,密切教学与工业的联系使双方受益共同发展。
肖克莱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将其晶体管的研究成果商品化,在硅谷建立了肖克莱晶体管公司。两年后该公司解体,八名该公司职员辞职,组成了败烂仙童半导体公司。1963年由于仙童公司接受了美国军方订货,销售额一下跃升到13亿美元,到 70年代后期绝大多数硅谷半导体公司都是仙童公司的后代,都具有仙童公司技术和管理的遗传基因,生气蓬勃、欣欣向荣。
硅谷其实早已存在。只厅枯行是在过去几年中,特别是1996年以来,显得格外红火。当然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硅谷在不断的创新中变化,60年代硅谷的主导产业是半导体,70年代是处理器,80年代又是软件,90年代则是互联网。硅谷是变化的。硅谷也有起落。比如房价的涨落就是明证。1991年买的房子到1995年房价大概跌了20%,近年来又涨上去了。所以硅谷也不是永远增长,整个创新过程是一个新陈代谢、时起时伏的过程。
硅谷最早的创业家是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的两个创办人。他们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白手起家,在一个车库里研制出了振荡器并创办了惠普公司。现在的惠普公司仍然是硅谷雇员最多的公司。在惠普的发展史上,也有过多次转产的经历,先是做精密仪器,后来又做计算机、打印机等等。另一个对硅谷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公司是50年代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硅谷后来许多着名公司的创业人都是从那个公司出来的。有趣的是,当初他们离开仙童公司的原因,是不满该公司老板——因发明半导体而获195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的专横作风。他们后来自创企业,发誓树立新风气。
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位于美国波士顿的西部,波士顿及其附近新英格兰地区原来就是美国东部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区。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初期,以着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形扮哗成了雷达、远程通讯、工业控制、导航系统及导弹控制的研制开发中心。
另外,128号公路所处的新英格兰地区的工业传统组织是大公司,它早期的工业组织是垂直式,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便于保密和强化控制。这种模式对早期的工业和市场也可能是适应的,但是对面向新市场反应敏感的高技术产业则是不适宜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ee11010008c5.html) - 什么是美国硅谷?----和128号地区的对比_秋叶_新浪博客
128 公路所属新英格兰地区的工业传统模式的大公司对新兴的高技术创新小公司有重大影响,当这些小公司一旦立足发展后,也都模仿传统大公司的模式,如 128号公路红极一时的计算机公司,数字设备公司(DEC),王安公司等都采取了这种模式。在市场多变,新技术新产品生命周期短促的冲击下,就很难转轨调头。二次世界大战后,128号公路曾是半导体工业和计算机的中心,但都先后被硅谷取而代之。在信息网络发展方面更是大大落后了。
199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娜李。萨克森尼安(AnnaLee Saxenian)写了一本书:《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地区的文化与竞争》。该书比较了波士顿附近128公路周围的高科技公司与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历程。值得注意的是,波士顿附近有两所着名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又有充足的资金——波士顿靠近纽约这一金融和商业的中心。在80年代前,128公路周围的高科技遥遥领先于硅谷。但是80年代以后,硅谷超越了前者。对此连作者本人都感到意外。她很坦率地说,她在80年代写硕士论文的时候,原来的主题是想论述硅谷为什么将走下坡路,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但后来的事实表明硅谷的收益增长得更快。这引起她深思,她试图去解这个迷,于是写了这本书。
而硅谷成功地实现了由国防产品向商用产品的平稳过渡,不像128号公路始终过份依赖国防市场。同时,20世纪70 年代风险资本的大规模兴起,风险资本逐渐取代了军费而成为企业者的主要经济来源。到90年代,硅谷已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技术复合群体,形成了大学研究,企业家和军费赞助三为一体的模式。
从国家计划和政府投入看,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所在的128公路地区,都得到比硅谷更多的支持,但是128地区远远落在了后面。硅谷是制度和文化的产物。有了好的制度,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硅谷就会自己冒出来。的确,硅谷是一个奇迹,因为她超出了人们的意料。频繁的人才流动、自由的创业体制、非常分散的决策过程,才能孕育出硅谷。
正是由于硅谷缺乏传统的工业历史,与已有经济政治机构的联系薄弱,大学与工业更加开放,紧密而又互惠的合作,成千上万个具有活力的创新小公司的推动,便于进行新颖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实验,形成了一代崭新的工业系统,使它具有128号公路完全不同的高技术产业组织。
从硅谷的情况看,企业家们从技术与市场的规律(趋势)出发,探索出了一整套全新的生产模式———产业网络,这个产业网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方面:(1)基础设备齐全;(2)分散化、多样化的生产合作网络体系。
首先,是基础设备齐全。由于创新企业及企业家的涌现,企业家各怀绝技,产品能满足特殊的市场需要,但他们缺乏资金、元配件、跨学科知识、生产设备、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及法律知识,等等。适应这种需求,经过40多年的发展,硅谷形成了独具特色、基础设备和机构齐全、能支持技术创新的社会化产业网络。
其次,是分散化、多样化的生产合作网络体系。这些体系可减少单个制造商内部开发的设备资本投资和亲自进行全部的、垂直的、从研制开发到生产的全部过程。由于这种行业结构的高度分化,形成了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和富有弹性和活力的工业生物圈。这些分散化的分散化的协作,不仅对小型创新公司意义重大,即使对发展成为规模很大的公司也受益无穷。
128号公路则与硅谷的行业网络绝对不同,它是以大公司为特点,自给自足封闭式的组织,没有形成行业网络和各式各样的支持创新服务设施与机构,因此创新效率和成功率都较低。
不论是企业还是地区产业的发展都受制于地区的环境和文化。美国评论家琼斯指出:“与其说硅谷是一个区域,毋宁说硅谷是一种精神。”硅谷与128 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发展轨迹的不同,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差异的结果。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ee11010008c5.html) - 什么是美国硅谷?----和128号地区的对比_秋叶_新浪博客
E. 硅谷有这么多世界顶级公司,为什么纽约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硅谷有大量世界级公司,和纽约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一点也不矛盾,至于为什么,我放到后面讲,否则会看不明白。
美国资本市场的象征:华尔街硅谷的企业苹果、英特尔、谷歌等有名的公司和无名的公司,只要有可能,都会跑到纽约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样一来,金融业从业人员包括银行、投资、证券等就会增加,保守估计,纽约的金融业从业人员拍汪超过80万。同时为金融业服务的IT行业(人数仅次于硅谷)和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十分庞大。金融业、IT行业和房地产业的薪酬是比较高的,尤其金融和IT更是高薪水行业。最后总结一下,硅谷主要是IT业收入高,纽约有两大高薪行业:金融和IT,加上房价高,所以纽约成为了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
F. 旧金山,硅谷和的房价到底有多高
纽约市为孙燃全美房价第二高的大都市,(最贵的是旧金山)所有房屋的平均售价中间伍空价格为每套45万美元! 纽约是美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这里是经济之都,就像在中国大部分人都喜欢呆在北上广,不光是人则橘虚气,赚钱多交通方便也是理由之一
G. 美国的经济中心有哪些除了硅谷,华尔街还有什么
美国的经济中心除了硅谷,华尔街,还有以下几个城市也是美团行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1、纽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2、洛杉矶和芝加哥是美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时芝坦罩加哥证交所在美国的原料农业市场上的位置不可替代;
3、底特律是美国着名的汽车城;
4、休斯敦市火箭城 是美国宇塌信哗航工业的中心;
5、西雅图是波音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也是重要的高科技研发地。
H. 美国硅谷大佬和纽约华尔街大佬。哪个更厉害啊
硅谷是科技含量高,华尔街是资本横行的地方,要看你从哪方面做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