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生育成本太高怎么办
扩展阅读
石油工程ro什么意思 2025-05-18 03:56:53
mtworks2产品id是多少 2025-05-18 03:56:11
石油钻井属于什么行为 2025-05-18 03:53:00

生育成本太高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3-05-15 18:12:16

‘壹’ 现代年轻人养育孩子压力大成本高,该如何破这种局面

现在年轻人养育孩子的压力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随着老年人口上升比较快,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压力是非常大。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其实网络上非常多的专家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很多专家建议给到年轻人多一些的补贴,帮助年轻人减轻生活压力。同时想办法去降低房价物价以及医疗费用,还有养育孩子的养育成本,尽可能的让年轻人的负担少一些,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想方设法的去提高年轻人的收入,让年轻人能够获得上升和发展的机会更多一些,对于年轻人的就业上升通道也应该做好相应的保障。对于女性来说,应该增强女性生育福利的待遇,保证女性能够公平就业。也要完善育儿的环境,从各个方面打破这种局面。

最后现在社会压力是非常大的,生孩子也意味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带好孩子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年轻人眼中看来,生孩子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贰’ 生育成本太高,怎么办

500元的补贴对于降低生育成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一片一般的尿不湿档猛至少一两块,按一个新生儿一天七片左右来算行高桥,一天就要花费十到二十块,500元仅仅能够一个月的尿不湿钱。还有上百的奶粉,动辄上万的月嫂,各种婴幼儿的保健品,衣服玩具小推车样样都要不少的钱。万一再生一次病,那可真是压力山大。等孩子长大了,各种支出只会有增无减,托儿费、教育支出、买房买车……没有个几百万怎么能够?

再说了,养育孩子,钱只是其中的一项必需品。孩子还需要陪伴和教育。现在的年轻人白天忙的焦头烂额,晚上还得加班,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呢?紧张的工作、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已经让人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哪还有再要一胎的勇气呢?

所以,光靠每个月500块钱的育儿补念启贴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想提高生育率,不妨拿出些诚意,多听听民声,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下下功夫,当人们压力小了,养育子女变成了一种享受,生育率自然就上来了。

‘叁’ 如何解决生育成本上涨问题

第一,将延长期产假的生育津贴纳入生育保险待遇。

第二,延长带薪父亲陪产假。目前不少地区的父亲陪产假仅为7天,对于父亲参与育儿的鼓励作用有限,参保男职工的获得感不足。建议将其延长到至少1个月,同时父亲陪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也应由生育保险支付。

第三,由生育保险基金对用人单位进行补贴。生育休局孙慎假还会给用人桐敬单位带来除工资外的其他成本,如支付其他员工的加班工资等,应考虑适度补贴用人单位的相关成本,补贴的水平应与根据享受生育津贴员工的数量挂钩。

第四,逐步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参保范围。考虑到我国青年人口中灵活就业比重上升,其收入的不稳定性也较高,将其纳入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十分必要。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也提供了有利契机,应完善保险制度设计,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第五,应尽快落实父母育儿假制度。父母育儿假应主要定位于满足年幼儿童的临时性凯谨照料需求,建议对于有6岁以下的儿童的家庭,父母双方每年根据孩子数量可分别享受一定的带薪假期,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虽然目前这些还在建议阶段,但都是从适龄婚育家庭的需求出发,在社会保障体系上最大化的增加福利。其实不止是我国,欧洲各国早已是鼓励生育的试验场,同时他们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上早已走出了一条令人羡慕的路:

超长产假:

法国和德国产假最高,可以高达162周,超过3年;

奥地利产假也有2年;

挪威产假90周,瑞典为85周,

英国为65周,爱尔兰为56周,

大部分欧洲国家的产假都超过一年。

‘肆’ 育儿成本高,如何解决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宋丽敏建议,可以从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入手,进一步减轻家庭育儿成本。

宋丽敏表示:(建议)一个孩子的家庭他(她)可以减免很多税,而且可以下降到更低的税级,使家庭的纳税有大幅度的削减。实行递进式的生育津贴制,根据孩子的成长不同阶段,根据孩子的数量实行梯次递进的补贴机制,缓解家庭的经济成本。

同时包括生养孩子过程当中使用的商品,比如说母婴商品,比如说我们购买房产还有很多税收都应该有减免,我觉得这样更科学也更人性化,体现了一种生育友好性。

宋丽敏说:“其实我们现在男性好像只有陪产假,然后就没有育儿假。如果父亲能够共同来参与育儿的话,可能就能减轻母亲的负担,对她的职业中断产生的影响也会有一定的削减。所以我就特别主张要实行性别平等的育儿假,让男性承担更多育儿责任。”

(4)生育成本太高怎么办扩展阅读

东三省人口全部负增长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三省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分别减少7.6万人、13.33万人和21.8万人,合计减少42.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80‰、-0.85‰、-1.01‰。虽然东北三省2020年的人口数据尚未公布,但大概率也是延续人口负增长态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称,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比如,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