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单位变动成本如何计算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1.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总收入-总支出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或者 单价-[(目标利润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可以由此得出利润既然不确定,那么单位变动成本也就不好确定。 2. 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 1)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如何划分的? 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一般是看该成本项目是否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若随着产销量变化而逐步增大的成本项目,则是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则为固定成本。 2)对于这两种成本有什么控制办法? A.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及直接工人计件工资。由于这部分成本增加与产量成正比,故应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制定经济批量、制定绩效奖金以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良品率等方面入手。 B.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直接工人的固定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房租(或自有厂房折旧)、机器设备折旧、机器维修保养费用等。由于这部分成本费用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每月的变动额不大,所以,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成本的,所以提高产量是降低固定成本最直接的方法。
管理学基础 单位可变成本怎么算?
应完成的产销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500 000+300 000)/(80-40)=20 000(件)
所以,选C
单位产品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区别 它们的公式分别是什么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所包含的内容不同,一个是总成本,一个是总变动成本,具体区别及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费的成本。一般只要将总成本去除以总产量便能得到,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计算公式:确定出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然后用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每种产品的产量。
单位变动成本是指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变动成本平均分摊额,即总变动成本与销量之比。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这里的变动成本是就总业务量的成本总额而言。若从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来看,它是固定的,即它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
计算公式: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
如何计算可变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10700-600×7-2000-300=4200
选b
如何计算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总额/产量=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计算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是固定费用按单位产品分摊形成的成本,随产量不同而不同。计算就是将固定费用按期分摊到本期产品。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怎么算?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
=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变动期间费用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
=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制造费用
为什么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错!
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不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并不代表他不属于生产成本,只是方便计算和核算,归集一起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再转入生产成本。
打个很浅显的比方,就是你和别人拼车去某个地方,首先过路费和油费啊是一个人先出的,到最后还不是要算一下合计多少然后分别承担费用,你不至于让别人给你负担车费吧!
固定成本降低至多少,单价提高多少,销售量增加至多少,单位变动成本降低至多少是怎么算的
固定成本降低至1266.67元,单价提高至12.67元,销售量增加至1183.33元,单位变动成本降低至7.27元。(以上数值均保留两位小数)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税后利润
设固定制造费用为X。
则((12-8)*1000-X-1000))*(1-25%)=1300
可以求得X=1266.67
同理,在其他数值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设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为a,b,c.可以求得目标税后利润下的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成本管理关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计算
对于正常销售50,000件的部分,变动成本总额:50,000*4=200,000,固定成本总额:190,000
获利总额:7.5*50,000-(200,000+190,000)=-15,000
为保证获利3,000,需接受特殊订单的利润总额为15,000+3,000=18,000
特殊订单的单位边际利润为:5.5-4=1.5
所以,应接受5.5特殊订单的数量为 18,000/1.5=12,000件。
12,000+50,000=62,000件,未脱离190,000的产量上限(65,000),故可以确定5.5的特殊订单应为12,000件俯
如果按5元接受订单,单位边际利润为5-4=1
订单数量为18,000/1=18,000件,超出上限,固定成本调整为210,000,增加额为210,000-190,000=20,000
也就是说,利润总额需要达到15,000+3,000+20,000=38,000,且生产总量需在65001-90000之间。
应接受的订单总量为38,000/1=38,000件
38,000+50,000=88,000件,未脱离210,000固定成本生产总量上限
故可以确定5的特殊订单应为38,000件。
⑵ 成本管理关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计算
对于正常销售50,000件的部分,变动成本总额:50,000*4=200,000,固定成本总额:190,000
获利总额:7.5*50,000-(200,000+190,000)=-15,000
为保证获利3,000,需接受特殊订单的利润总额为15,000+3,000=18,000
特殊订单的单位边际利润为:5.5-4=1.5
所以,应接受5.5特殊订单的数量为 18,000/1.5=12,000件。
12,000+50,000=62,000件,未脱离190,000的产量上限(65,000),故可以确定5.5的特殊订单应为12,000件。
如果按5元接受订单,单位边际利润为5-4=1
订单数量为18,000/1=18,000件,超出上限,固定成本调整为210,000,增加额为210,000-190,000=20,000
也就是说,利润总额需要达到15,000+3,000+20,000=38,000,且生产总量需在65001-90000之间。
应接受的订单总量为38,000/1=38,000件
38,000+50,000=88,000件,未脱离210,000固定成本生产总量上限
故可以确定5的特殊订单应为38,000件。
⑶ 毛利率下进行成本调整
因简拦基为毛利率计算法计算的成本不准确,所以要在一定期间内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法是,季度末或年末对库存商品进行盘点衡局,按库存商品的最后进价成本计算拦谨期末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以及实际保留的进销差价额。实际保留的进销差价额和按毛利计算的库存账面的进销差价额比较。若是实际进销差价大于账面进销差价额,就是平时少实现了利润,应该调增利润额。反之,就是平时多实现了利润。应该调减利润额
⑷ 收入成本费用上调怎样计算
收入成本费用上调的计算主要是通过收入成本比来计算的。郑神成本收入比是指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成本收入比不应高于45%,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尘团×100%。
现行人民喊兄亏银行计算口径精确到:
成本收入比=(业务管理费+其他营业支出)/(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100%。
⑸ 商业会计的成本怎么计算
进销差价核算,他们库存商品、减少会计处理整套分录
⑹ 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二,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六,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七,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成本确有困难的企业。它是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类)商品的综合毛利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结果往往不够精确。在采用该法时,一般只在季度的头两个月使用,季末则必须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和凋整,以便在一个季度范围内使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金额符合实际。
⑺ 怎样将实际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应该设置“材料采购”、“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三个科目:
“材料采购”科目核算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核算按计划价格从“材料采购”科目结转过来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材料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金额。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为正数,余额在借方;反之,本材料成本差异为负数,余额在贷方。
平时材料申领、加工、转移等操作,会计部门均以计划成本进行核算。到月底要将发出的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需要将正差异(或负差异)加到材料的计划成本中去,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首先要计算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然后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乘以(1+材料成本差异率)才可得到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十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十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当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当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⑻ 成本分析中,定额成本,和实际成本怎样计算。
在定额成本制度下,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可遵照以下程序进行:
产品的实际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产品的实际成本=月初定额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定额变动
1、按产品别编制月初产品定额成本表,若定额有修订,应在该表中注明。
2、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按成本项目设“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月产品费用”、“生产费用累计”、“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等专栏,各栏又分为“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各小栏。
3、编制费用分配明细表,各项费用应按定额成本和脱离定额差异进行汇总和分配。
4、登记各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明细账中的期初在产品成本各栏目可根据上月成本明细账中的期末在产品各栏目填列。若月初定额有降低,可在“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变动”栏中的“定额成本调整”栏用“-”号表示,同时,在“定额变动差异”
栏用“+”符号表示;若定额成本有提高,则定额成本在“定额成本调整”栏用“+”号表示,同时,在“定额变动差异” 栏用“-”号表示。
5、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应根据事先编制好的产品定额成本表中产品月初成本定额乘上产成品数量求得,然后,根据“生产费用累计”中的定额成本合计减去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就是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6、如果有不可修复废品,应按成本项目计算其定额成本,并按定额成本分配计算定额差异或定额变动差异以及材料成本差异,但若不可修复废品不多时,也可不承担这些差异。废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连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记入“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的“本月产品费用”中的“脱离定额差异”小栏内,并全部由产成品负担。
7、产成品的实际成本由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加减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求得,并可进行成本的事后分析。
8、最后,成本核算人员应将成本核算、分析结果及改进建议上报单位负责人,由单位负责人对成本控制做出最后的决策和评价。
定额成本(Normal Cost)
把一定时期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便可以揭示实际脱离定额的差异,指出生产和成本管理中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定额成本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基础。
定额成本的制度,一般可以先从产品的零件、部件进行,然后再按照产成品确定完整的定额成本。如果产品的零部件较多,为简化手续,可不制订零件和部件的定额成本,而直接制订产品的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应根据成本项目分别制定,所用成本项目及其内容应与实际成本相一致,在一般情况下,定额成本不包括生产损失性的耗费。
⑼ 成本怎么算
问题一:成本怎么算? 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按实际成本计价和按计划成本计价两种。
(一)按实际成本计价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
1、先进先出法。这种方法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出库,发出存货的单价按库存中最先入库的那批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优缺点: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会使发出存货的价值与重置成本差额较大,而期末结存数额比较接近于实际;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结果则相反。
2、移动加权平均法。每购入一批不同单价的存货,就要重新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批收入存货实际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优缺点: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期末存货价值会低于重置成本。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则相反。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用月初存货数量加上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作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出平均单价,并以此计算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
优缺点:这种方法可减少日常核算工作量,但存货的计价工作集中在月末进行,影响成本计算和结账工作的及时性。
4、后进先出法。这种方法是假定后入库的存货先出库,发出存货的单价按库存中最后入库的那批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优缺点:发出存货成本比较接近于当前的重置成本;在物价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可使成本与营业收入的配比更有意义,从而避免了虚增利润的现象。
5、个别计价法。这种方法是以每批存货收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不同单价的存货必须分别存放,作出标记,发出时逐一认定批次。优缺点:可以及时进行发出存货的计价,均衡核算工作;但是在存货品种规格较多的情况下,核算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价值较高的商品或对各批存货可以分批堆放的企业采用。
(二)按计划成本计价
按计划成本计价是指存货的收入和发出都按计划单价计价,按各种存货设置存货成本差异账户(如“材料成本差异”、“产成品成本差异”),核算存货成本差异,月末将存货成本差异在收入、发出和结存存货项目之间进行分配,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按计划成本计价计算收入和发出存货成本的一般步骤为:
(1)存货收入(或发出)的计划总成本:
存货收入(或发出)的计划总成本=存货的计划单价×存货收入(或发出)的实际数量
(2)成本差异率的计算:
存货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额加或减本月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加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算: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率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加或减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
是按实际成本计价法还是按计划成本计价法,这个取决于你单位以前用的是哪种方法。同一会计年度只能使用一种方法。
问题二:成本费用利润率怎么计算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偿%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
问题三:主营业务成本如何计算?有公式吗 主营业务成本是全部销售的商品数量(加工产品数量)×成本价格(加工费价格)之和。公式:∑销售(加工)数量×成本价格(加工费价格)
成本价格=库存商品某明细帐余额/本明细帐科目库存商品数量
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各明细)
仅供参考。
问题四:股票交易成本怎么计算 股票手续费怎么算的:1.印花税:成交金额的1‰(卖出时收取,买入时不收),2.佣金:浮动成交金额的 1-3‰,小于5元收5元。3.过户费:每千股收1元(小于1元收1元、深市无)。4.委托费:每笔1元[申报1元,成交1元,撤单1元]各地不等.[ 佣金最低收取标准是5元。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股票手续费怎么算的这个问题解决了把。股票手续费怎么算的就是这样的。
(江西新余内天私募)提供,年收益1-2倍。
问题五:每个月的销售成本怎么计算的? 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选进先出,移动加权平均,还有加权平均等方法一般企业核算均使用加权平均方法,重点介绍下加权平均成本法销畅成本就是用当月末的加权平均成本,销售成本其实就是月末库存产品的加权平均单价,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成本金额+本月入库成本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月入库数量)再用本月销售的数量乘以本月的销售产品的加权平均成本即可附会计分录: 产品入库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销售时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主营业务成本
问题六:怎样计算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 成本/收入*100%
问题七:怎样计算成本和利润? 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企业以各种方式以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成本核算体系
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问题八:营业成本怎么计算 营业成本(Operating costs),也称运营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
营业成本的组成:
一、主营业务成本
二、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产品、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营业成本,是由生产经营成本形成的。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
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直接工资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其他直接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制造费用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成本构成项目进行适当调整。
问题九:单位生产成本怎么算 单位成本=产品总成本/该产品入库数=(直接人工、材料等等直接成本+管理员工资、设备折旧摊销等等间接成本)/产品总数(不包括未完工产品)
其中属于各种规格的直接成本,比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成本,计入相关规格产品的成本;其他间接成本,比如车间主任工资、车间用低值易耗品的成本、生产设备折旧摊销等制造费用,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各个规格的产品成本中去。确定这一比例的方法很多,例如按生产工时,或者直接按各规格产品的数量比例。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期末一般都存在没有完工的在产品,所以上述成本都应该按完工程度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最后确定出产成品的总成本,除以这种规格产品的数量,就得到单位成本。
问题十:点击成本怎么算? 费用除以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