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等。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盯纯指标的对比,检缓梁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凯哪咐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 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 按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时,将施工成本分解为( )等。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施工成本计划的具体内容。
包括 编制说明 施工成本计划指标 按工程量清单列出的单位工程计划成本汇总表 按成本性质划绝此扒分的单位工程成本汇总表。其中第四项按成本性质划分将施工成本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扒判措施费、企业管理费和税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并昌为B项。
3. 施工成本可以按成本构成分解为( )。
【答案】:C
施工成本可以按成本构成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等。
4. 对施工成本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的手段是()
【答案】:A
主要考察的是:施工成本目标的分解,施工成本携顷目标的分解余兄指的是通过编制施工成本规划辩毁陆,分析和论证施工成本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对施工成本目标进行分解。选A
5. 按成本组成,施工成本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和( )。
正确答案为:A,B,D选项
答案解析: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的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等,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等,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所组成。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可以直接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因此,正确选项是A,B,D,。
6. 施工成本按成本构成分解时包含规费吗
包括。施工成本包括人、材、机和企业管理费。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可以直接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烂陵,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
施工成本可以按成本构成要素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包含工程设备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
施工机械使用费
(1)折旧费;
(2)大修理费;
(3)经常修理费;
(4)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大型机械除外)
(5)人工费:机上司机(司炉)和其他操作人员的人工费。
(6)燃料动力费;
(7)税费:指施工机械按照国家规定应缴纳的车船使用税、保险费及年检费等。
(6)施工成本怎么分解扩展阅读
成本计算方法完全取决于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施工企业一般以单位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由于其他施工裂谨规模大,周期比较长,所以施工企业成本均按月计算,并且在全部工程完工前的各个月份,有必要将已完成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部分肆历基作为完工工程;
视同产成品进行成本计算,而对于已投料施工,但尚未达到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部分作为未完工程,视同在产品成本进行计算。
施工企业的施工费用应该按月进行归集与分配,并将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果当月工程全部竣工,则除了计算当月完工工程成本以外,还要计算全部工程的决算成本,即全部工程的实际总成本。
7. 按成本组成,施工成本分解为()。
【答案】:A、B、D、E
本题考返行胡渗查的是按施工成本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施工成本漏做哗按成本组成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等。
8. 施工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A0×B0×C0 实际指标N1=A1×B1×C1 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实际指标 N1=A1×B1×C1-----------(4) 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 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 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 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 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根据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则,材料费用三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为产量,单耗,单价。各因素变动对甲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降低8 000的测定结果如下: 计划材料费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实际材料费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降低8 000元的影响程度如下: 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3)-(2)=90000-86400=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计算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以上述经济指标N为例,采用差额计算法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A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A0)×B0×C0 由于B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B0)×C0 由于C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费用的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差额计算法的结果如下: 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250)×48×9=-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48)×9=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600+3600+10000=-8000(元)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采用差额计算法显然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化多了。 3、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4、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 相关比率法 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因而可以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例如:产值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资支出完成最大的产值。因此,用产值工资率指标来考核人工费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说明问题。 ● 构成比率法 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 动态比率法 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9. 按成本组成,施工成本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和( )。
【答案】:B、D、E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氏派和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所组成。直接羡团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间接成本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注:此知识点新版教材已变更。根据建标[2013]4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和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的规定,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由人工费、材料(包含工程设备,下同)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具、企业管理费和利润包含在分部分项工歼盯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中]
10. 浅析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成本分解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在于目标成本分解。如果目标成本分解不正确,就会影响目标成本管理实施效果。而成本分解是施工企业将构成的工程施工总成本的各项成本因素,根据市场经济及项目施工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它是成本控制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旅运一、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
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是成本分解的重点,包括项目部所属施工队伍及分包队伍的工料机费用和施工现场其它管理费用及项目部日常机构开支费用。
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由企业及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工程的特征、投标报价、项目部机构设置以及施工队伍的实力等情况结合市场调研后综合分析所得。
1.项目部所属施工队伍成本计算与控制标准
企业中标后,应据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再次对工、料、机进行现场调查,并据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内部《施工定额》及相关规定,按清单的工程数量据实算出实际的施工总价款,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部据此作为成本控制的基础依据。据历年工程统计,项目工程实施价款应小于预算价的2/3。
在实施总价款控制下,项目经理部可将工程具体划分落实,使施工队伍明确施工项目、工程数量、施工日期、执行单价、执行总价、责任人等内容,这样可防止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数量不清、执行价格混乱等问题。
项目部的施工配镇穗费用一般可分解为自有施工队伍与分包队伍两部分。
自有施工队伍的费用主要包括工、料、机、其它费等,工、料、机的费用直接计入施工成本,机械使用费中的折旧费按规定提取上交企业。分包队伍的施工费用一般是由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项目特征依据中标价格情况,参照施工定额及市场价格调查等各方面因素,签订项目分包合同。
无论是自有施工队伍,还是分包队伍,都要在项目经理部的直接监控管理下,加强质量、进度和安全管理,并符合有关规定要求。项目经理部根据各施工队完成的实际工程量按实施执行价格计量拨付工程价款。一般来说,拨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进%考试大%度款要低于其实际工程进度,并扣留质量保证金,待维修期满后可结帐付清余款。
2.项目部本级机构开支计算与控制标准
项目经理部机构开支费用主要根据工程项目大小、项目部人员的组成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来说,项目经理部是针对某一工程项目而设置的临时性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一般随工程项目的完成而解体。因此,项目经培卜理部的设置要力求精干高效,这样才有利于项目经理部效益的提高。
项目部本级机构开支的费用主要包含间接费和管理费两部分。间接费主要包括项目部工作人员工资、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管理费主要有业务招待费、会议费、教育经费等。
目前,企业对项目经理部一般采取“据实预算(如人员工资)和重点开支项目指标控制(如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等)与总体开支指标(目前一般应控制在预算价的2%~4%内)控制”相结合原则来审定控制项目部本级可开支的费用,一般情况下不得突破。
上述两部分费用构成了项目部责任成本。从大量公路工程施工预算编制结果统计分析以及近年来许多项目工程施工实践,项目经理部的责任成本一般应控制在项目工程预算价的70%以内。这个比例,一方面为企业对项目工程成本分解提供控制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施工企业领导在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中提供宏观考核、分析、控制的计算参数。
二、项目部上级机构成本
项目部上级机构成本是指项目部分摊给上级机构的各种管理费与税金。
上级机构管理费主要指项目部以上的各上级机构,为组织施工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工资性津贴、职工福利费、差旅交通费、办公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等各项费用。
上级机构管理费用,一般根据上级机构设置情况及人员组成情况而定。目前,企业一般都是根据历年费用开支情况,进行数理统计后逐级约定费额并按规定要求上交。一般约占项目工程中标价的6%~8%。
税金按投标实价计入的数额提取后,由企业统一掌握交纳,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综上所知,我们将项目工程成%考试大%本分解成以上两大部分,可分别由项目经理部和项目经理部上级机构(企业)来掌握控制,项目部在责任成本限额内组织施工,企业对项目部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指导项目经理部在责任成本费额之内完成项目施工任务,企业对自身的各项管理费用开支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上级机构成本费用。
如某施工企业,中标承揽一个公路施工项目,中标价为4000万元,中标降价率为25%,则预算价为5333.3万元。企业为此组建了一个高效精干的项目经理部,要求项目经理部按中标价的18%作为上交上级费用,剩余部分作为项目施工责任目标成本,由项目经理部负责完成这项施工任务。
对此工程项目,可作如下对比分析:
预算价=5333.33万元
投标降价率25%
中标价=4000万元
企业提取上级费用=4000×18%=720万元
项目部责任成本=4000-720=3280万元
如某企业对这个项目进行正确成本分解,则可做出以下计算
预算价=5333.33万元
投标降价率25%
中标价=4000万元
项目部责任成本=5333.33×70%=3733.33万元
上级费用=4000-3733.33=266.67万元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在正常情况下应为3733.33万元,而现在企业实际只拨给项目经理部3280万元。可以说,企业少给了项目部453.33万元,企业实际提取了上级费用720万元,而按正确成本分析计算应为266.67万元,企业多提了453.33万元,可以计算出企业给项目部的3280万元费用仅占预算价5333.33万元的61.5%,这61.5%个百分点是难以保证工程施工直接费的,更何况项目经理部日常开支等费用。这实际上是侵占了项目经理部的费用,是不合理的,如无其他的补救措施,项目经理部是无法完成项目施工任务的。
综上所述,当企业中标一项工程后,一定要根据项目特征及投标报价等各项因素,客观实际地进行成本分解,首先应保证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控制在预算价70%以内)这一块,其余才作为上交上级费用。一般来说,企业不能侵占项目部责任成本费用,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侵占上级费用和利润,这样,既可确保项目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