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财富自由之路成本线是什么
扩展阅读
健康人的健康成本是多少 2025-05-19 21:32:06
中石油今天为什么跌 2025-05-19 21:19:08

财富自由之路成本线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5-01 18:39:26

⑴ 《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李笑来这个名字真是久仰,我身边有个朋友混币圈,经常说什么区块链啊,李笑来啊,还催促我读一读李笑来的书,着急到要买书给我让我读的样子。话说这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一直拖着没有看,昨天读了,确实是一个想改变世界的人,写的一本让人相见恨晚的书。

李笑来:原新东方名师,被誉为“中国比特币首富”,天使投资人,得到专栏作家、多本畅销书作者,他崇尚逻辑,追求深入思考。

“财富自由”是一个在很多人心尖儿上发光的词。那什么是财富自由呢?

一个简洁、准确的定义是: 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一:三种商业模式

在实现财富自由之前,其实所有的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所谓“个人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比如打零工的和上班的,他们就是把自己的时间或零售或批发出去了。而且时间售价往往有一个很低的上限。

如何优化?

1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2永远关注自己的持续成长。在给别人打工的同时为自己打工;

有这样的工作态度的人等于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了2次,

一次是把时间出售给老板,换取了薪水。

另一次是把时间出售给了自己,换取了成长。

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比如像李笑来,2003年出版了《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这么多年这本书一直在卖,作者就有了“睡后收入”。实现了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一切内容制造从本质上都属于这个者锋类别。

在这里李笑来强调了“刚需”这个词,而且是“ 消费者以为的刚需” 。

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是词汇书,尽管他从骨子里并不认为背单词就是学英语,尽管他知道中国几亿人前仆后继地学英语,99%的人以失败而告终就是因为天天背单词。

但是他看出来了背单词是“消费者心里真正以为的刚需”,所以就出了本词汇书。

在这件事上他坦诚得让我心情有点复杂。

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比如创业:你招聘一些人为你做事,本质上就是购买了那些人的时间,然后你再把创造的产品或服务卖出去。

如何优化?

花钱购买服务,省下时间,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

书名《财富自由之路》,但其实整本书很少提到钱,没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你的学习能力,让你进化成一个操作系统能够不断升级的物种。

个人操作系统的三要素:

1概念与关联

2价值观与方法论

3实验与践行

你得先知道什么是什么,这是概念,才能知道什么更重要,这是价值观,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促成行动,行动构成命运,一环扣一环。

注意力>时间>金钱

成长>成功

未来>现在>过去

仔细看看这三个不等式,想想自己的排序是怎样的?李笑来经过细致详尽的论述告诉你这个排序才是真正正确的,你的价值观对了,你的选择和命运就会自然而然的不一样。

又:升级系统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指“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说,你能认知到你的认知。

不知道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这个事实。

就像前面李笑来提到的三种个人商业模式,我就从未思考过,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思考,这就是元认知能力比较弱,或者说根本没有。元认知能力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几乎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机会成长,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有个操作系统,总是在任由别人支配或者随大流;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操作系统是个落后的操作系统,那又怎么可能有动力去升级呢?

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元认知能力的表现。

·所谓“创业成功”,无非就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稿嫌兄题。

·钱顶多可以算作资金,而它要成为有效的资本,有三个要素:

1资金的金额

2资金的使用时限

3资金背后的智慧

智慧>时限>金额

  · 若键袭你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别人也都是正确的,那“正确”本身的价值并不大。

  · 若你是错误的,别人都是正确的,那会是个很可怕的局面。

  ·若你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这时你的正确才具备很大的价值。

·人生中选择最重要。

·那些认真对待金钱的人获得金钱的能力更强,而且会越来越强,李笑来建议年轻的时候认真思考金钱,重视金钱才是实际上的优势策略。

·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机会)。于是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策略,因为肯定会有一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

又,我觉得有必要展示一下上面这张图,这张在《财富自由之路》里反复出现过很多次的图。是李笑来在读大学时画的。

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在那之前都是挣扎。

这幅图里那条细细的横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提示。他就在那里清楚地告诉你,你所遭遇的一切逆境,你所感受到的一切委屈,以及正在经历的一切不开心,其实都是因为你尚处在成本线之下。

那条曲线就是你的未来,只要你愿意,并且付诸行动,早晚有一天,你会跨过那个里程碑,然后扬长而去!

《财富自由之路》豆瓣评分,8.6!

在这本书里,李笑来全方位定义了很多概念:财富自由、注意力、资本、刚需、避险、创业等等,全书用了51个问句做标题,直击心灵,引发思考,帮你认清自己的操作系统,并运用它实现自我成长。

刚翻开书时,看到密密麻麻的小字,那么多那么多,都有点怕了,但是读完还想读。

李笑来建议这本书要“只字不差地阅读”。“反复阅读”,因为是关于观念升级的,不是胡乱写写、随便看看,娱乐一下,消遣一下的东西。

我表达得不好,写得很慌张,基本上只复述了这本书的“一小块”意思。尽管“割韭菜录音”被曝光,尽管网上有很多人对李笑来有别样的看法,但并不影响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推荐!

⑵ 新知1:啥是成本线、里程碑为啥要新瓶装老酒

重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因为是“重读”,所以部分内容已经不会给我带来太大的震动,比如“要坚信自己的未来是这样手乱子的”“要突破成本线,达到里程碑”等等。

这些我早已认识到并且在践行,所以再去分析没有意义。

所以在这里,我更侧重于写出自己这次看文章获得的新知,比如“突破成本线,达成里程碑,然后呈指数上升”说的是啥?

达成质变需要积累的量其实就是“成本线”,而质变就是“里程碑”,在这里,成本线也好,量变也罢,都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说“知识”“技巧”“经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只有不断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实现“起飞”。

不管我们要认识某件事物、明晰某个概念,亦或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都需要看很多书,积累很多知识、经验、技巧,甚至还需要模拟练习、实战演练很多次,才能让我们在心理、生理的各个方面都能毕桥档够深刻领会这些道理,从而突破“成本线”,达成“里程碑”,而在达成“里程碑”之前,我们注定会各种碰壁和挣扎,我们有可能不知道该看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有可能看了完全相反的论述却觉得他们都有道理,甚至有可能会觉得自己作或者真的作了“无用功”,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攒够”,或者说,还没达到“成本线”导致的。

比如,我们想要搞懂投资,就要去看有关投资理财的书籍,了解那些成功的和失败的人都有哪些经验教训,了解市场上都有哪些可靠的、不可靠的标的,了解该如何使用投资理财软件,了解什么时候适合买什么时候应该卖··· ···而在了解之后,我们也需要花很长时间让自己心理、生理上适应,降低股市暂时的涨跌对自己投资决策的影响,去实践在书上和视频里看到的各种原则,去亲眼见识、亲身经历什么叫“靠运气挣来的钱全都靠本事赔光”,继续一步步的积累经验、坚持原则、掌握技巧,直到突破“成本线”。

再比如,我们想要笑傲面试考场,就要去听有关面试的课程,看有关面试的分析,了解面试是个啥、我要报考的岗位往年都考啥、各个题型怎么答、考场上如何拿高分··· ···在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之前,我们每次练习都会很痛苦,“我怎么又忘了分析原因了?”“完了,又说的磕磕绊绊”··· ···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练习之后,我们往往会在某次练习的时候突然发现,“握草,好顺畅啊!这还是我吗?”,“这个题我练过啊,起飞了!”这个点就是“里程碑”,就是突破“成本线”的重要标志,至此开始,一骑绝尘飞奔向前。

在这里,只能以我浅薄的见解来进行分析:

在笑来老师后面章节的论述里面继续用到了这幅图,因为这幅图不只是适用于个人成长方面,更适用于亚马逊盈利、道琼斯指数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这个图标和表述是笑来老师通过积累和分析得出的普遍适用的结论,在正确性上没有问题。

正如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中提到的:

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简单的,甚至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由自主地忽视的地步。

我自己在学习和授课过程中常常遇到类似问题,明明是言简意赅的告诉了学生该怎么做、什么才能真正让他们得到提高,诸如“无他,唯手熟尔”“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和故事一遍遍的给他们讲,但很多学生就是觉得做不到:

老师,这些道理我们从小就懂,但是我一直都做不到啊!

反而当我借用笑来老师的表述和图片时,他们有个更直观的认识、更愿意努力了。

(当时我就觉得日了狗,特么的我说的话你们就不听,我抄的笑来老师的话你们就听了,能不能更扎心一点?)消慎

可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否践行一个道理、承认一件事情、认可一个观点,不在于这个观点本身是否通俗易懂且正确,而在于 这个观点或是观点的表述是不是他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或者说,能不能让他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

由此可见,笑来老师在写作课第二节中提到的“ 要给读者传递新知 ”真的是杀手锏啊!

其实,关于积累、“量变质变”等方面的道理还有很多表述,比如教员在《矛盾论》中就有详细的论述,大家的遣词造句、论述风格都各不相同,但仍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都能让人深刻的认识到这些道理。

同样的道理,经过不同的人大脑加工后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述,还都能说得清楚明白,只能感叹人脑的奇妙,也更让人对“牛逼”人士心生向往了!

⑶ 《财富自由之路》之一,一——李笑来

1、七年就是一辈子,人的硬件和软件都需要升级。

硬件不断的升级它的操作系统软件,学习一项重大的技能。

心智就是我们每个人大脑里的那个可以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

2、你是否,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

要对自己美好的未来盲目的相信,甚至有120%的相信,丛饥蠢老怕被别人泼冷水打击掉20%,依然是百分之百的相信。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一定会变得更好。

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无条件的相信

1.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p002 那条曲线就是你的未来,只要你愿意,并且付诸行动,最终就能活出那个形状的曲线。

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

2.你知道那条曲线究竟是什么吗?

61.8%留白空间,黄金分割的数字。

3.你有思考过个人的商业模式吗?

所有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

第一种人,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一次,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同一肢或份时间出售很多次,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如何优化第一种人的商业模式?

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想办法提高时间,销售数量。

“咱是谁呀,所以那些事儿不能干啊”

“咋是谁呀?所以这种东西拿不出手呀”

“咋是谁呀?所以这事儿得做到这样的地步才行”… 这句话不小心影响了我的一生。

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书写。

必须用产品思维去考虑,

你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刚需。它是消费者心里真正认为的刚需。

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在所有人都出售自己时间的情况下,如果你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那就赚到了,不是马上赚到,但终将转到这一点,毫无疑问。

成长的方法,答案只有一个,学习。

习得一个技能是在给自己付了,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有更多的技能,就拥有更多维度的能力。

既然——,你的目标是“总有一天不再出售自己的时间”,

那么—— 你的行动就应该是“想办法合理的逐步减少自己出生时间的数量”,

所以——方法就是,在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进而——,将省下来的时间,全部投资到自己的持续进化上去。

6.你升级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吗?

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一句很简单,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表达概念,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表达关联。

7.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

注意力。凑热闹,随大流,为别人操心,这三个都消耗你宝贵注意力的同时,让你没有任何产出,所以你现在应该意识到注意力是最值钱的东西了吧。注意力是你唯一可以随意调用,且能有所产出的资源。

在必要的时候少睡一会儿,或者多坚持一会儿,就会相对赚到更多的注意力,并把它放到更有价值的地方了。

你拥有三种财富,注意力>时间>金钱。

(在你身上花钱,那真是太便宜了,有注意力那得多有价值啊),花时间换取注意力的持续许多家庭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就是相互之间的时间投资太少,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能有更多的注意力,现在的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呢?

8有没有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学方法?

“他们之所以最终真的比别人聪明,是因为第一,在所有他们曾解决的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二在单位时间里,他们的注意力运用比较高,两项相乘才有了极为优质的结果

打坐,冥想,可以提高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9为了不断升级操作系统,你最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元认知,是指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说,你能认知到你的认知,,元认知能力几乎是一切学习与进步的最低层和最根本的能力,一个人的潜力有多大,几乎完全取决于它的元…认知能力有多强。

每天冥想15分钟到1个小时,是足够的大脑锻炼强度了。

你有渗陪你的元认活在未来。

如果这就是你的未来,那你要从现在开始就活在未来,活在未来的你,是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呢?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吗?这辈子只能做一次。你需要做出一点改变呢。

她妈妈说:一自己得先是个贵人,才能遇到贵人,甚至更多贵人。“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决定”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推荐书围城,动物庄园,超越感觉()。

刚需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选择决定命运,决定选择的是价值观。所以真正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你一定要把这句话刻在脑子里,纸质不差的背下来,你就干掉了99%的人。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20%,甚至前1%。

——未完待续

⑷ 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2022,让自己不再平庸(1)

一、 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无论什么都有成本,生活有成本,习得技能有成本,获得尊重有成本,就连做坏蛋都有成本。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在那之前都是挣扎……即使是在突破成本线之后,也要继续成长。很多人在达到那个“里程碑”之后,人生曲线没过多久就开始回落,再次回到成本线以下,这种现象极为普遍。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看到,而且是清晰地看到你的未来呢?别说,还真有。那条曲线就是你的未来——只要你愿意,并且付诸行动,最终就能活出那个形状的曲线。

那条细细的横线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示,它就在那里清楚地告诉我,我所遇到的一切逆境,所感受到的一切委屈,以及正在经历的一切不开心,其实都是我尚处在成本线之下所致。

我甚至鼓励他们把已经赚到的钱全都花掉(当然,不能借钱去花)。逻辑很简单:如果你笃信自己的未来是那样一条曲线,那么在成本线被突破之前那段长长的时间里,你能赚到的钱实际上全都是“小钱”,小到“不值得节省”的地步——就算要省,也省不出多少……虽然这并不符合传统的教育观念,但我不仅认同,而且长期以来就算这么做的。我们理由都一样:根本不相信自己将来赚不到钱。

就算那条曲线,那条曲线就算你必须笃信的那个属于你的未来。人生很少有必须盲目对待的事情,这倒是其中一件。

二、 你知道那条曲线究竟是什么吗?

万幸且公平的是,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 复利效应 对每派含个人来说都是存在的——这是多么令人喜出望外的事实啊!

只不过很多人在20岁以后就停止了学习,所以没有机会再自己的未来体会到复利效应。然而,少数人在20岁以后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们不仅是终生学习者,还是“终生成长者”——只有成长了,才说明把“学到”的东西“做到”了。只是学有什么用?早晚有一天,他们会跨过那个拐点(或称“里程碑”),然后“扬长而去”。

人最好能有自信,但应该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自信。绝大多数人并不明白,无论是对现在的自己还是过去的自己,无论是自信、自负还是自卑,该自信的时候自信,该自卑的时候自卑,胡乱自信或者胡乱自卑都是不对的。把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弥补过往的那些错误,才能承担当初的那些愚蠢造成的后果。

为什么有些人格外自信呢?不是因为他们在“装蛋”,也不是因为他们过分自负,而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搜寻属于自己的“复利式增长曲线”——并且可能已经找到了——所以他们才会那么淡定,所以他们才会那么从容,所以他们才会在种种所谓“逆境”中依然善于保持乐观(其实,如果能真正理解他们,你就会知道,他们不一定觉得苦,他们不是在强作欢颜)。他们笃信自己的未来,让他们真正自信的是哪个看起来还需要经过漫长等待但其实很快就会到来的瞬间。

三 、究竟态悉什么是“财富自由”?

绝大多数年轻人在描述自己的理想时,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我要变得很牛!”至于怎样才算是“牛”,他们一定会卡壳。这种尴尬反映出:绝大多数人在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可能连那个东帆羡乎西的定义都不清楚。

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财富自由根本不是终点站,那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注成长,而不是关注成功。 为什么呢?因为当成功发生的时候,它已经成为过去——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如果今天是我这辈子最辉煌的一天,那我就傻了……把每天都当作自己人生的第一天,无论好坏,过去的就是过去了。

下一步是“家族财富积累”,后面还有“财富管理”,再后面还有“家族传承”——你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把财富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方方面面的能力传承下去。所以,我不仅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家族传承”的方法论,还联合了很多牛人来做这方面的咨询和培训,与更多穿越了成本线的人和家庭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四 、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绝对必要!当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清楚都有哪些最少必要知识,然后迅速掌握它们。 在那一瞬间,任何人都完成了“快速入门”——屡试不爽。

你居然以为自己一上来就能做得很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学习能力也好,执行力也罢,核心只有一个:在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尝试,观察哪里可以改进,反复练习,观察哪里可以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反复练习……这是学习一切技能的必需过程——关键在于:尽快开始这个过程。

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我的文字能力了,可在十几年前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呢?连我自己都知道自己不怎么样。问题在于:写得不好就不写了吗?写得不好就不发表了吗?还有一个小的博弈局被很多人理解反了。很多人认为,“我的文章写得不好就放出去”或者“我的英文发音不标准就讲出去”会让自己“受伤”,可事实上——“受伤”的又不是“自己”!

如果我身边的朋友想开店,我都会鼓励他们。我觉得这是做生意的一种常见的起步途径。我顶多会给他们一个最具价值的建议:你要给自己输两次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拼掉那两个三分之一)。不要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去开店,也不要借钱去开店。

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后马上开始行动,然后就要专注于改进了。要关注事实,不要关注别人的看法。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看法常常是不准确的,是需要不断修正的,那你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呢?他们的看法和你的看法一样,往往并不准确——多么简单明了的事实啊!

五、 你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吗?

商业模式有点像时间,“它的存在”与“它是否被运用”毫无关系——你用于不用,它就在那里。正因为如此,一个企业若不认真研究自己的商业模式,就必然会吃亏,甚至吃大亏。

可你不一样。立志走在财富自由之路上的你,不仅要研究自己的商业模式,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商业模式,还要有意识地改良自己的商业模式,让那只“无形的手”称为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所谓“个人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千万不要以为所有人们都在使用同样的方式出售自己的时间,也不要以为教师和牙医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种商业模式,更不要以为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没有好坏之分。让我们仔细看看个人商业模式的基本分类:

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1次。

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有固定工作的人,相当于把自己的时间“批发”出去了。很多人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把一年之中115个法定节假日以外日子里的每天8小时一口气打包卖出去了。他们的时间售价往往有一个很低的上限。有些人可以把自己当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作者。以我自己为例,我就是用这种个人商业模式在32岁前后突破了成本线,迈过了“财富自由”的里程碑。

2003年,我出版了《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一年后,我开始真正拥有“睡后收入”。创业和投资,事实上就属于“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的个人商业模式。笼统地看,对个体而言,所谓“进步”,就是逐步学会并使用各种个人商业模式,然后想办法优化每一种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全面地看,任何人都起码能熟练地使用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而后两种个人商业模式是少数人在习得之后才能熟练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