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采访着名画家需要哪些成本
扩展阅读
所选课程资源是什么意思 2025-05-25 02:06:04
学生绘图工具哪里买 2025-05-25 01:54:26

采访着名画家需要哪些成本

发布时间: 2023-03-30 03:05:32

1. 怎样做好一个画家的经济人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画家经济人都要做些什么

1、想尽一切办法把画家的招牌打出去,画家作品衡或的市场价值提上去!
2、以下条件很重要闹游:
自己有一定经济实力、在各媒体液拦销有牢靠的关系、在拍卖公司有铁哥们儿;
能打进经济实力雄厚、并且喜欢书画的企业家人士(有钱有权的都行)圈中——最起码有一些;
善于斡旋于各种关系之中,并取得他们的极力支持;
自己讲信誉,不能乱吹牛,说了做不到;
会谈价钱。
3、利用你的所有关系,尽量用较小的经济成本(关系资源也是成本),将画家包装好,将他的作品至少在一个圈子内被承认,价值提到其最高程度。

2. 跟画家要幅画你很轻松,画家每一幅作品的背后你了解吗

“帮忙画张画吧?”

每个画家都会经历的事

要画人总会说:

一张纸几块钱,一支笔也没多少钱

画张画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靠,这么多年朋友了,要张画怎么这么难?

你以为画一幅画很容易?

“你送一头猪给我吧”!

如果这样的话对养殖户讲,

我想这肯定会很荒唐。

那么对于画画的人

画一幅画需要付出哪些?

1

学习

一个画家不是天生就会画画

排除天才之外,若不经过

“学习”这个过程,想必很难一举成名

学习需要什么

需要灌输大量文化知识与实用技巧

需要购买工具不断练习、耗费

需要和专业人士交流,相互共勉

如果有必要的话,还需要一位名师指导方向

所以,入门才是最痛苦的

有多少人,还没入门就已经打算放弃

学习是痛并快乐的过程

也许只有画画的人才最清楚

在短暂的困惑、痛苦之后

享受到问题解决后的快乐

享受到经验逐步积累的成就感

是多么令人印象深刻!

2

时间

假使每位画家一年365天

每天要画12小时

那么一年里画家画画所需时间

就需要花掉4380小时

而从入门学画到小有成

至少都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

有些画家甚至画了一辈子

也只是默默无闻

完成一幅画需要多久?

通常完成一幅画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

如果缺少灵感,可能就要一年半载

画家答应你的“没问题”

看似轻松,却不知他煎熬了多少个日夜

画是“养”出来的

一般没有二三十年的

功夫和生活阅历来滋养

是历练不出高水平的作品的

3

创作

有些人觉得画家黑心

一幅画随随便便卖到上千或上万

那我们这么来看

以画一幅油画为例,完成这张画

一张油画布一尺最少需要花费几十元

“质量好的要上百元或更多”

颜料钱约300到500元

尺寸小的一般要花好几天时间

尺寸大一点的一般要

花一两个星期甚至上月

举个例子

一个打工者每天工资二三百

若不考虑创作中“脑力成本”

一幅画的本身的“物质成本”

至少也要花费千元左右

若尺寸越大,可想而知材料的消耗

如果途中出现败笔而返工,成本就大大增加

想想这个成本

一幅画的价格也是在情理之中

若想成为一名成熟的画家

笔头功夫都是练出来的

正所谓“废纸三千,一事无成!”

一幅好的作品都是上千张纸堆出来的!

为什么有些画陪卜家创作的作品并不多?

随着水平的提高

画家对自身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对作品也越来越苛刻

甚至把之前的作品直接作废毁掉

这是对自己和买画者负责

不能有半点马虎或将团笑就

4

收入

普通人从20岁开始上班

每个月5000元工资

一年就是60000元

30年后共收入1800000元

画家从20岁开始画

30年后作品才稍有起色

但还不一定有人买

按照每月画5 - 8 张画

纸和颜料保守按每月500元计算

一年就是6000元

这30年里他不仅没有收益

还需要付出216000元

所谓“文以载道”也是这个道理

而二三十年的苦练阶段,都是没有收入的

大家看到物质,看到饭菜,

看到文具,看到服装,

认为这些都是要钱购买的。

但有一种行业,

大家都看不到它的物质与劳动,就是画画。

当大家看到一张纸,画着风景或人物时,

便认为这只是一张美丽的画。

其实,画师的那张画,就是饭菜,

就是文具,就是服装,就是生存的手段。

5

生命

有的画家把每幅作品

比喻成自己的孩子

比十月怀胎付出的要多得多芦或穗!

有人用几十年

也有人可能用一生的

精力和时间作为本钱

每天坚持研究学习

日复一日重复练笔

画上一天,真的很累

比干一天体力活或写一篇文章更累

买画人花的是钱

而画画的人花的是命!

画画既费脑力又费体力

夜深人静

别人在都休息,直到清晨鸡鸣

画家可能都在画画

只因这个时间无人打扰

他们不愿休息,爱“折腾”自己

除了画画,只要一有时间就读书

汲取各种知识

化作纸上哲思妙笔的源泉

很多画家死后

画作才被人认可,才值钱一样

就是因为画家要思维超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才会被大众认可

画家的思维方式、对生活的感知

和积累的技术及思想质素

而这些都是无形的

对于画家,就是画如命

画家的成本岂止是画布和颜料

是生命,是最昂贵的成本

绘画的价值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家的认识

因为绘画的过程是无法被共享

原因有多方面

我们需要独立的空间才可以专注地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的思维活动也是你无法观察到的

最关键的,还有一个原因,

我们的思维方式、对生活的感知和积累的技术经验

以及思想质素

而这些都是无形的

6

精神

画画绝不是只有材料成本

一个画家要通过自己多年的

时间、金钱、精力去不断实践

才能换来精湛的技艺

阅读多少书籍才能积淀渊博的知识

和超前并敏锐的思维?

你看到一幅作品

很轻松,赏心悦目

但这画背后要多少积淀、多少汗水

你又了解多少呢?

画家的劳动是一种不大一般的劳动

成果的外在形式就是给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展示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

而背后却是充满艰辛的极为复杂的过程

甚至冒着终年劳作而有可能颗粒无收的风险

长时间承受孤独

因为艺术的小众性与艺术家思维的超前性

所以画家需要长时间承受孤独

成功前还要承受生活的窘迫

世人的不解、生活的压力

有些人最后承受不起变得精神失常

有的直到过世,画还是一文不值

所以这些都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耐得住寂寞与枯燥

没有人拿起笔就成了画家

画画必须要投入真情实感

可以说绞尽脑汁,不断实践

多少次失败换来一点成绩

而且成功率又不高

可以说选择后道路坎坷

用艰难险阻形容都不为过

所以不要认为画画像玩一样不费力气

画的成本只有纸墨笔砚而已

不是一个“谢”字可以解决

不要认为只有物质是要用钱购买的

精神的或无形的物质的

只用“谢”字可以解决

物质的产品有成本

精神的产品的成本是消耗生命

画家付出的你没看到不等于没受苦

画家没特殊情况一般不赠画

也不会要求同行赠画

因为只有画家自己才知道

画一幅作品的成本有多高!

画家的画就是产品

那么就不要要求让画家白送

如喜欢就应用你的血汗钱

来购买画家的血汗结晶,这才是应该的

如果是朋友更要理解与支持

如果你开口向画家要一幅作品

画家不给,你说画家小气

那就真不应该了

如果身为朋友你只要张纸或要点墨

拿去自己画,画家绝不会吝啬

所以你不能说画家小气

最 后

请尊重每一名画家

他们用时间、金钱、精力,甚至生命的代价

换来精湛技术和渊博知识

我们应该给以最起码的敬意

3. 书画家参加一个书画展至少得花多少成本有利润可图吗

参展按平方米收费,出售获利

4. 一个人着名找画家求画,问多少钱,画家说多少多少万,那人问要画多久,画家说15分

故事是说画家是怎样通过千辛万苦才学成绘画技术的。信仰、意志、勤奋、不怕挫折是该故事的核心。

5. 怎么采访书画大家

宜短不宜长
提问,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主要实施形式,如何从不同的采访对象口中得到记者想要获取的信息,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记者能否得到真实笑卖准确的新闻事实。记者在采访时,要突出短新闻的特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认真推敲,精心设计,宜短不宜长。人的记忆力有限,如果提问拖泥带水、含糊不清、笼统抽象,采访对象就会边听边忘、答非所问。
有的记者采访时不分场合、地点、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一些漫无边际、大而不当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往往会使采访对象不知如何对答。还有些记者在采访中,采用简单的问答式甚至逼问式。你问我答的采访使应有的相互交流成为硬梆梆的“答记者问”。而逼问式采访则是采访者出于写作的功利性,企图“引导”采访对象按自己的意图回答问题,这样往往会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

开门见山,因势利导
开门见山式的提问,是记者在采访中进入话题快、采访效率高的一种提问技巧。这种提问简洁、通俗、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不含糊其词。
有话直说,不讲客套,可以使采访气氛和谐、坦诚,但这不意味着只要记者一提问,对方就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记者所要了解的事实全倒出来。这要看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有些人善于交谈,口若悬河地谈话,会使记者在采访中失去主动性,这就要及时暗示、善于引导,逐渐把谈话引入正题。有些人却不善言谈,不能很好地配合记者的提问,采访中会“冷场”,搞得气氛很僵。要打破僵局,记者就要善于寻找“突破口”,比如从采访对象的兴趣和爱好上打开突破口,也可以从拉家常开始,激发采访对象的兴趣,话多了,僵局就打破了。这时记者因势利导,开门见山地提问,就会采访到所需要的素材。

口耳眼手并用
记者采访时,要学会用眼睛和耳朵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眼睛和耳朵采访是配合提问的,记者到现场采访,能否捕捉到丰富的素材,使新闻报道有价值,不光要看记者的写作水平,还要看记者的采访艺术,比如,提问时能否发挥口、耳、眼、手并用的本领。
“看”是用眼睛采访,这是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第一关,“眼见为实”就是强调观察得深、观察得细,看到的东西一般来说是比较可靠和真实的。一些生动的细节,往往是记者在现场经仔细观察而取得的。
“听”则是用耳朵采访,是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和落实他人的“看”,了解新闻线索,“看见的”和“听到的”都有助于记者掌握新闻事实。但“听到的”有时候不一定是新闻事实,人们常说“耳贺脊听为虚,眼见为实”,“道听途说”是采访的大忌,容易发生新闻失实。这就要求记者通过现场采访、提问来落实听到的新闻,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同时,在采访中还要用好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比如,关注的眼神、倾听的姿态、善意碰拍逗的微笑、恰当的手势,这些无声语言与巧妙的提问相结合,能传达出更为丰富的信息,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只要在这几个方面狠下工夫,就能在写作时避免采访到的素材带有片面性或失实性。

有的放矢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提问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者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如果选择平民话题,就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体验平民生活,倾听百姓呼声,反映群众疾苦,敢于触及老百姓特别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使之得以解决。
一次,笔者在采访农村高龄老人的生活情况时,一位90多岁的老人问:“听说政府对高龄老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补助,咋办理?”笔者就此问题专门走访了有关部门,有关部门的主办人员依据政策对老人的生活补助给予了落实,老人非常感激。事实证明,只要有的放矢地把镜头更多地对准普通人的生活,对准百姓的苦乐冷暖,才能使电视与观众的关系更加密切,才能使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距离更加拉近,才能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履行好新闻记者的喉舌作用。

态度和蔼,气氛和谐
记者和采访对象无论是在语言交流上还是在感情交流上都是平等的,决不能有意无意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提问题,把自己看成是“钦差大臣”、看成是“无冕之王”。记者的言谈、举止、态度,不仅深深影响着采访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新闻媒体的看法。
比如,同一个采访对象,同一个新闻事实,有的记者费了好大力气还是得不到对方的配合,要是换一个记者,采访的态度、语气和方式改变了,也许采访对象就能向记者敞开心扉,使记者获得宝贵的素材。因此,记者在采访时,首先要注意礼貌待人,尊重对方,态度要和蔼。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通提高,个人素质也有很大提高,特别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种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上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要求记者与采访对象保持人格平等,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甚至吃闭门羹。
其次,在采访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艺术,把握分寸。提问要自然得体,千万不能用“审问”的口气,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让对方难堪。记者在对方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也不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一定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用平常心态和平等意识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和沟通。
再次,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要选择百姓视角,在电视语言和语境创造上要体现百姓意识。记者是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身份或采访者身份,在事件现场做报道的,这时,记者就是百姓的代言人,如何当好这个代言人?这就要展示记者的看家本领,运用提问的技巧,创造和谐气氛,通过自然亲切的交流,在短时间内和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彼此信任,形成一种和谐的采访气氛。

6. 书画家之辛与苦

作者:李桂强( 梦墨斋艺术天地)

就事论事:别说书画贵,书画家的艰辛,你懂么?

书画作品并不是说越贵越好,作为灵魂“保健品”,书画作品并不是像玉米、水稻那样容易种植出来。它是经过书画家历尽艰辛、千锤百炼的果实,需要细心、甚至是长期品味,才能知道书画作品背后的痛楚!

名家书画为什么值那么多钱?

我想说:“给您一把手术刀,您自己切个双眼皮吧!给您一套针,您给自己针灸吧!给您一把剪刀,您给自己剪头发吧!给您毛笔、颜料、宣纸,您自己画吧。″

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尊重别人通过自己多年的雹薯顷时间、金钱、精力换来的精湛技术和渊博知识呢?

每个人层面不同,价值观不同,有人愿意买房,因为可以升值;有人愿意买玉石翡翠,因为可以升值;有人愿意买画,因为不管这个画家是否有名,你今天买这幅画的价钱,多年后将再也买不到。随着书画家的年龄越来越大,绘画水平越来越高,相对的身体越来越差,时间越来越少,能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少,自然价格会越来越高。每行每业都有我们看不到的艰辛,你只看到一幅画,但是这幅画背后的付出你又了解多少?

书画家不是没有本钱,他们的本钱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精力和时间作为本钱,每天坚持研习,不怕枯燥,不怕平淡,日复一日的重复同样的事情。

我们可以做个基本的等量换算,你从20岁开始上班,每个月3000元工资,一年就是36000元,直到50岁,你共收入108万;画家从20岁开始画,直到50岁,作品稍有起色,但还不一定有人买,他的前半生每月画5--8张画,纸+颜料保守安200元计算,一年2400元,直到50岁他不仅没有收益,还需要付出72000元,如果他没有选择绘画的道路,30年赚108万。

选择了书画,30年需要花费最少72000元,并且要承受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生活的窘迫,世人冷漠的眼神,唯一陪伴他的只有孤单和寂寞,如果是你,你会用自己的一生去赌一个成功率只有5%,并且道路坎坷,艰难险阻,孤独寂寞的职业吗?我不敢,我想你也不敢,但是他们敢,也许直到去世,他们的画都一文不值,又或许某天一跃成名,这都是未知,因为不是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有多少画家是画了一辈子,但始终卖不出去。

您还会认为他们的成本只是笔墨纸砚而已吗?

书画家的劳动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劳动是一样的,只是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与之有所区别而已。

书画家的劳动成果,就是作品。

他们的作品问世,有着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所付出的劳动往往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我们说,讨画付钱,天经地义。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对书画家们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于“无偿索画”的人,黄永玉老师的那句话绝顶的好:“凭什么让我给你白画?”

写字画画实际上是一种劳动,而且还是不大一般的劳动,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甚至冒着经年劳作而可能颗粒无收的风险。写了一辈子画了一辈子,到老了都没有正经摸到门道,也没能取得多少成绩赚到多少银子的人不在少数。

画家书家的作品便是劳动成果,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就有人开口无偿地索要这种劳动成果,并且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你没有及时给,人家就反复催,好象你欠了他似的。

试想,有人说:哎,某某,帮我写一篇小说吧,帮我做几天木工吧,你柜子里的衣服送我一套吧,你架子上的电脑送我一台吧。

有这样的吗?

当然字画或其他文事的无偿创作也是常有的,比如公益善助,悦己知交,文朋诗友,往来酬谢等等。为寺庙书写的楹联、匾额,参与助残助学、赈灾慈善之类,或为开设文房、书店等营利很小的商店书写牌匾对联等,不收费用也算正常。但用于商业,作为礼品,收藏或投资以期升值,又或手宏官家商家所求,明码标价,论尺论寸,也属正常。

书画家也喜欢钱物,非是仇富仇官心理,而是你过得远比他们滋润,钱来得远比他们容易,你赚大钱他们不眼红,就不兴他们也凭自己的些小技能赚个小钱么?

你家书房比他们家客厅还大却没几本书可放,他们家书房比你家厨房还小而被书与纸墨文具充塞得拥挤不堪,有的人,你吃喝玩乐有人买单,过年过节桌上菜柜中酒有人送,开车加油不用掏钱,司机不用付工资,如此等等,白要一个贫寒书生的东西便没有道理。

我想能够画画写字的人大抵也是有能力去做一些赚更多一点钱的营生的,只因为好这一口,而放弃了不少能赚更多一点钱的机会。当画点画,写点字,对于别人有某种用处时,希望以此获得相应回报应该是合情源陆合理、问心无愧的事。

但愿那些毫无道理向书画家开口白要的人,只是不懂得这种合理的存在,而不是对别人的劳动缺乏起码的尊重。

书画也是商品,想白拿索要这种观念该改变了!

配图:军旅书法家李桂强

7. 书画家的成本:一幅字画到底值多少

但凡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
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
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
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
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
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
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
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拆槐
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
那么等他退毕运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
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
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
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上面说的。
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旅数友考。
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8. 画家赚钱吗

当画家赚钱吗
就看你画得会不会,成不成气候,如果好就赚钱,不好就没有钱,画的好也分层次,一幅画卖几百万,几十万,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块的都有,卖画还要看渠道和买家
画画家能赚钱吗能赚多少?
任何行业都有能赚钱或不能赚钱的双面性,画画家也不例外。但是能赚钱的画画家到底能赚多少钱就没有定数了,例如:

画家黄泽金最贵一幅画成交价2.988亿元。

画家曾梵志最贵一幅画成交价1.81亿元。

画家崔如琢最贵一幅画成交价1.48亿元。

画家靳尚谊最贵一幅画成交价8510万元。

画家张晓刚最贵一幅画成交价7906万元。

画家范曾的最贵一幅画成交价6900万元。

画家黄永玉最贵一幅画成交价6325万元。

画家刘文西最贵一幅画成交价4592万元。

画家岳敏君最贵一幅画成交价4400万元。

画家周春芽最贵一幅画成交价2990万元。

画家王明明最贵一幅画成交价1380万元。

画家史国良最贵一幅画成交价1173万元。

画家刘大为最贵一幅画成交价1058万元。

中国还有很多能赚大钱的画家,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如今的中国有钱人越来越多,如今的中国有钱的画家越来越多,如今的中国有钱的藏家越来越多,如今的中国有钱的商人越来越多。因为如今的中国人民越来越富有、生活越来越幸福!
画家到底怎么赚钱
画家应该 保持距离,单独思考
画家怎么挣钱
各种方式。。投稿挣稿费,办画展,卖画,出书,等等。。
不说赚钱 请问你们觉得画家有前途吗?
我这边的画家举办的画展很好的
在中国当画家能赚多少钱?(普遍说)
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所以是很难陪衫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再说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人想要告颂,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画家和医生那个赚钱
医生更赚钱,医生活在当下,画家活在死后。梵高和达芬奇等着名画家都是死后画才得到人欣赏才赚钱。医生这行业油水很多
现在当画家还赚钱不?
这个应该看你画的好不好了,以前听过一句话说,你花一年的时间画一副画可能三天就卖的出去,那你三天画的画,可能一芦友腔年都卖不出去,所以说,画家不是那么好当滴,要有恒心才行,我也是学画画的,总觉得靠画画赚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现在书画家为什么难赚钱
费用高呗,成本也高
你好,请问这个全民画家真能赚钱吗?
赚不到就运营不了的,运营得了的肯定是能赚的

9. 画家画完一幅画花费的时间成本到底是多少

就国画而言,齐白石九十多岁还规规矩矩临摹神唤楷书游氏凯,认认真真地做基本功,反复推敲斟酌,废寝忘食,李可染大师有废画三千白发学童之说,张大千也有三分天七分事之说,挥毫忘我泼墨不倦,黄胄更是撕画无数,更有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陈师曾、溥心畲等诸公通读画理画史、诗词歌赋、国学经典融汇古今,笔墨当千锤百炼,下笔当属不易,背后付出的努力花费的时间成本又有谁核拿人知。

10. 十个画家九个穷,为什么画家都很穷

这个是分多重情况的。有的画家确实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不够,所以画出来的画得不到大众的喜爱,也卖不出去,自然赚不到钱。但也有些画家的思维比较独特,创作出来的运伍作品也很有个性,世人不太理解,就不喜欢他们的作品,这样也赚不到钱,只能贫穷旁凯或一生了。

画画是条很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要依靠卖画来赚钱也许很难。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梵高或徐悲鸿那样的画家一样,能够出名。但我相信只要肯坚定自己的信念一直走下去,终会成功的。因为画画带来的财富,除了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