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到期一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怎么计算筹资成本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不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货币之所以有时间价值,是因为自己所有者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使用权,将其用于投资。货币时间价值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即以利息额或利息率来表示。
处理方法是相同的
在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利息费用时,不管是一次还本付息的,还是期末付息的,在计提财务费用(也就是每期的利息摊销)时,应先计提应付利息。
实际上,摊余成本是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以下调整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利息调整金额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如果企业持有的投资为到期一次换本付息的,还应加上已计提的利息。这里之所以没有提到分期付息的情况,是因为,对于分期付息的情况,宣告发放利息当日就已确认为收入。
与一次还本付息中“应计利息”当对应的,分期付息的账户科目应为“应收利息”,一个为投资的二级科目,一个是应收账目,为资产账目下的一级账户,是有所区别的。
B.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第一年的摊余成本怎样计算例题如下,看不懂可以解释一下吗
例题: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 用)从某公司购入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毕纳 率4.72%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实际利率9.05% 。 1、20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贷:银行存款 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0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1250*4.72%) —利息调整 31.5 贷:投资收益 90.5(1250-250)*9.05% 3、20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39.69 贷:投资收益 98.69 [1250-(250-31.5)+59]*9.05% 4、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氏迟收入, 手核没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48.62 贷:投资收益 107.62 5、20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58.36 贷:投资收益 117.36 6、20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本金和名义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71.83(余额) 贷:投资收益 130.83 (59+71.83) 借:银行存款 15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应计利息 295 希望如上能够帮助到你!
C. 持有至到期投资若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摊余成本怎么算 是否不用再扣减本期收回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若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用再扣减本期收回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若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摊余成本算法: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
附注:
1.《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三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准则规定的摊余成本,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来说,没有疑义,但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而言,其摊余成本按上式计算就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尤其是投资日与发行日不同步的情况下,偏差就更大。
2.例:A公司于2013年1月1日在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发行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进行投资,该债券面值为1 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5年期,购买价款为99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费用。
(1)不考虑投资前期应计利息的账务处理。
投资当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贷:银行存款 9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0
持有期间:990=1 250×(P/F,i,3),利用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i=8.08%
(2)考虑投资前期应计利息的账务处理。
投资当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应收利息 100
贷:银行存款 9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10
持有期间:990=1 250×(P/F,i,3),利用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i=8.08%
D.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
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
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
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
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
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
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
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
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
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
请看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
-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
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
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
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
第二种方法:
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
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
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这样可以么?
E.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次归还本金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摊余成本要考虑应计利息吗
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计算以后各期的摊余成本时,是不需要考虑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的。
举例说明:
甲公司购买乙公司公开发行的5年期游察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1000万,票面利率4%,实际利率5%。账务处理如下:
借:持有至投资 1000
贷:银存 940
贷:持有至投资-利息调整 60
第一期:
借:持有至投资-应计利息(1000*4%)40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
贷:投资收益(940*5%)47
第一期末:摊余成本=940*(1+5%)=987万。或者神猛摊余成本=940+47=987万
第二期: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40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9.35
贷:投资收益 49.35
第二期末:摊余成本=987*(1+5%)=1036.35。或者摊余成本=987+49.35=1036.35。
第三期: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40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1.82
贷:投资没肆收益 51.82
第三期末:摊余成本=1036.35*(1+5%)=1088.17。或者摊余成本=1036.35+51.82=1088.17。
第四期:
借:持有至-应计利息 40
借:持有至-利息调整 14.41
贷:投资收益 54.41
第四期末:摊余成本=1088.17*(1+5%)=1142.58。或者摊余成本=1088.17+54.41=1142.58。
第五期:
借:持有至-应计利息 40
借:持有至-利息调整 17.13
贷:投资收益 57.13
第五期末:摊余成本=1142.58*(1+5%)=1199.71。或者摊余成本=1142.58+57.13=1199.71。
第五期实际应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日,摊余成本实际应该为1200万,此计算为尾数偏差。
希望能帮到你。
F. 持有至到期投资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持有至到期投资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简介: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G. 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如何计算摊余成本
不考虑。
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在旦棚确认实际利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借(和念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计算摊余成本时,只考虑“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不考虑模棚则“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H.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摊余成本的算法: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1、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3、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4、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5、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8)到期一次付息摊余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例: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按6%的利率测试: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6%。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 359
贷:其他货币资金 107 359
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7 000=100000*7%
贷:投资收益 6 441.54=107359*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8.46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I.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神纯1+实际利率锋腔)-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提前收回的本金-减值银瞎衫准备
当期期末摊余成本即下期期初摊余成本
初始投资时点付出对价即初始投资期间的“期初摊余成本”
J. 摊余成本怎么算
问题一:请问摊余成本怎么计算?谢谢!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率-本金*票面利息率-计提减值-已收回本金
问题二:会计中摊余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期初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我给你两个公式,你自己套就可以了。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收回的本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最早一期的摊余成本一笑拦般等于实际的付现金额
再给你解释一下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实际上是由于发行债券、贷款等金融资产采用溢价或折价方式所造成的,由于当时是溢价或折价罚行,那么发行价和面值之间就产生了差异,以后各期是对该差异的调整,最终是摊销到面值的。这个是个财务管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发行价摊销了本期利息调整金额后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摊销过后的成本
问题三:期初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初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支付的款项加另外支付的交易费用,但是应该扣除应该确认为应收利息的部分。从如下分录可以看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所有的款项)
问题四: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是什么?具体怎么计算? 摊余成本,要考虑资产减值损失,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
摊余成本就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
例如,企业投资三年期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10%,支付90万,实际利率i.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购买这个债券,三年的现金流入是第一年利息收入,第二年利息收入,第三年利息收入+本金收回.
企业做出这个投资,实际的收益收回的钱是1)第一年末利息(100X10%)10万,2)第二年末利息10万,3)第三年末利息10万,4)还有第三年末本金收回(100-90)
那么企业实际赚的上面4部分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折现)
我们用实际利率折现,也就是真实的收益率。
折现后的金额,假设为90万,也就是期初的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入.)
正是因为摊余成本=未来可收回金额。
所以,如果未来可收回金额减少,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减值,摊余成本也要把减值考虑再内。下一期计算实际收益时,要把(上一期的摊余成本-减值)X实际利率。
如果是未来公允价值减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账面价值),账面价值随之减少。但是摊余成本=未来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少,并不一定未来可收回金额减少,所以摊余成本不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稻丁特训804401818
问题五:请问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这个公式是怎样来的? 首先,这个公式不成立哈: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正确的应该是,无论是折价发行还是溢价发行还是平价发行: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如果是平价发行的话,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一致,摊余成本就是票面价值。
为什么该期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呢?不是应该是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来计算吗?这样算好像不符合原理啊。
两种算法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哈。用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来计算,这是财务管理现金流的观念,而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个人觉得是财务会计的观念,两个方法算出来的梗额应该是一致的。
问题六:摊余成本怎样计算 1、长期应付款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摊余成本列报。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卜升御,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型岩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
问题七: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dongao/....shtml
问题八:如何理解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揣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问题九: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怎么算。 在资产负债表日做分录:
借: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年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折价摊销额/-溢价摊销额(分录的借放差额表示“折价摊销额”,贷方表示“溢价摊销额”)
问题十:请问摊余成本怎么计算?谢谢!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率-本金*票面利息率-计提减值-已收回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