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本入账的时候多入了950元,怎么办
如果说成本多入了950元,按并且这种成本还是没有结转的情况下,在当月就可以把这950元给冲销,或者转出即可
② 跨年成本结转多了怎么调账
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跨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反向冲销多出部分。
③ 跨年的管理费用多记如何进行调帐
若跨年时候,冲销时候成本费用科目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替,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付账款红字,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不做追溯直接在当年调整或是使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代替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④ 跨年暂估入账结转成本后怎么冲回
跨年冲减暂估成本时,因为主营业务成本属于损益类的科目,跨年调整的时候需要用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跨年暂估入账结转成本后冲回有以下两点:
1、一般没有直接影响,只有当暂估价与实际价存在差异时,才影响成本(需要调整成本差异),暂估入库账务处理和结转成本属于不同会计处理步骤。
2、在跨年后,如常冲减暂估入库,对于已结转成本则无需冲回,当暂估价与实际价存在差异时,应对已结转成本部分的应负担成本差异进行调整。
按照取得发票等凭据后的实际金额进行入库的会计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再做判断。
(4)跨年多计入成本怎么办扩展阅读:
跨年暂估成本的账务处理:
首先,暂估成本是可以跨年的,在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有相关的规定对此说明分析。
对此,本文将会主要给您讲述的是跨年暂估成本的账务处理,涉及四个步骤,详细内容如下。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2011年34号)第六条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
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
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首先,跨年暂估成本肯定是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其具体的做账如下:
1、冲平暂估入账的凭证(红字),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
2、根据发票计入原材料,借:原材料;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3、将原材料转入上年的损益,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原材料。
4、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和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⑤ 如何处理跨年度成本费用
由于发票传递的时间差异以及各种客观情况的影响,不少企业在会计年度结束前,已经发生了费用支出,而发票往往在年后才取得,即跨年度取得发票入帐,或者12月份发生的费用支出,由于发票邮寄和出差等特殊情况的存在,不能在12月31日结账前取得并报销入账,这种现象在企业很普遍,这部分费用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所得税处理呢?笔者通过对成本费用跨年度取得发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有关成本费用跨年度取得发票的税法规定进行了梳理,现归纳如下。
>>>>
一、税法对费用列支期间的要求
跨越年度取得发票入账,在税收方面主要影响企业所得税。由于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在纳税年度内发票跨月入账,并不影响当年度所得税的计算。对跨越年度取得发票入帐,虽然不过是时间性差异,但影响不同纳税年度的配比和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有关税法的要求:
(一)对内资企业的要求
1.费用税前列支的一般原则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即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
(2)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2.以前年度应计未计费用的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7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91号)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是指年度终了,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扣除项目。
3.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发现漏计费用的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5]200号)规定,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内,发现当年度所得税申报有误的,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重新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
4.对广告费扣除的限制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内资企业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即广告费支出没有取得发票一律不允许在所得税前列支。
(二)对外资企业的要求
1、费用税前列支的一般原则
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2、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发现漏计费用的处理
根据《关于印发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3]13号)规定,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内,发现当年度所得税申报有误的,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重新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
这一点内、外资企业的处理是一致的。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1、按税法的要求,费用只能在所属年度扣除,不能提前或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
2、当年的费用当年没有取得发票,并不意味着这笔费用就不能在当年的所得税前列支。如广州地税穗地税发[2005]276号文件的规定。会计的结账日期为每年的12月31日,但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为每年的1月1日到4月30日。根据上述规定,在汇算清缴期间取得发票的,可以重新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在汇算清缴结束后取得发票的,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
二、跨年取得发票的财务和税务处理
目前,对于跨年度取得发票的情况,企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其相应的所得税处理如下:
(一)作为预提费用处理
目前对企业预提的费用,外资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对从事信贷、租赁等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根据国税发[2002]31号文件规定,除可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基金外,其他情况不得在所得税前再预提其他项目的准备金、基金、未来费用等。
对内资企业,国税函〔2003〕804号文件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原则,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提取准备金或其他预提方式发生的费用均不得在税前扣除。对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预提的费用余额,在申报纳税时应作纳税调整,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广东地税对预提费用的处理:根据合同预提到纳税年度12月止的预提贷款利息、场地租金等准予税前列支,其他预提费用或者超过纳税年度预提的费用需要纳税调整。
预提费用当年做纳税调整的,下一年度实际支付时可在实际支付年度税前扣除。一般收到发票才付款的(即下一年度付款)可以采用这种做法。由于新会计准则取消“预提费用”科目,不允许预提费用了,但可以用“预付帐款”科目代替。
(二)先计入费用,收到发票后再附到记账凭证
先将费用计入当年的费用,符合会计处理的及时性,但不能取得发票的话,这部分费用就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做纳税调整。对纳税年度以后才取得发票的,缴纳所得税分以下情况处理:
(1)在汇算清缴期间取得发票的,不需要做纳税调整,已经办理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的,可以重新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
(2)在汇算清缴结束后才取得发票的,仍可以作为所属年度的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当年多缴纳的所得税,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以下是广州地税的规定,可供参考:穗地税发[2005]276号文件规定,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工作中发现纳税人以不合法凭证列支成本费用的,并有根据认为纳税人该成本费用税前扣除的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相关性、确定性、合理性原则的,可要求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从销货方或提供劳务方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能够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可根据凭证上注明的价款,允许纳税人作为业务发生年度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
(三)实际收到发票时再入帐
对于这种情况,目前税法没有统一的规定。费用入账年份与发票开具年份不一致,虽然只是时间性差异,严格按税法的要求,上年度的费用不能在实际入账年度扣除,但企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客观原因引起的。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非会计差错
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发票入帐应该遵循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客观性等原则,原则上讲,发票日期与入账时间应一致。但实际业务中,对方当月开出的发票可能要到下个月才能取得,甚至跨越年度,比如12月份开出的发票,12月31日还在邮寄过程中,但当天必须结账,这笔费用无法在当年度入账;有员工12月份出差,但12月31日仍无法赶回公司,其12月份发生的差旅费就无法在当年报销入账。以上是由于客观原因的特殊情况,发票日期与入账日期一般相差很小,比如12月份开出的发票,1月份入账。这种情况不属于会计差错,可以在实际取得发票时入账。
考虑到这是客观存在的特殊情况,对这种情况一般不做纳税调整,直接作为入账年度的费用扣除,只要金额不大,不属于所得税前限额扣除的费用,税务机关一般也认可。因此,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取决于主管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2、会计差错
另外一种情况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发票不能及时入帐,比如对方8月份就把发票开了,当时没有及时索取,等下年1月拿回发票已经结帐了。或则员工拿很久以前的发票出来报销。这些都是企业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导致漏记支出,在会计核算应作为会计差错处理,所得税处理同上述“先计入费用,收到发票后再附到记账凭证”的情况一样,不再重复。
(四)购进货物跨年取得发票的处理
到期末货物已经入库但发票账单未到,会计制度规定期末暂估入账。《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的规定,月度终了,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应当分别材料科目,抄列清单,并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借记“物资采购”科目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下一年度在取得发票时,这批材料的成本不一定转入损益,可能还是存货或在产品、产成品等,这种情况不影响损益,不存在纳税调整的情况。如果年底材料的成本已经结转到损益,也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这时候原材料在账上可能出现负数,实际收到发票时正常入账就可以了。下面是宁波地税的规定,可参考:《关于明确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甬地税一[2004]222号)规定,对企业已经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的材料物资应按计划成本、合同价格或其他合理价格暂估入账,年度按规定已计入当前损益部分允许所得税前扣除。税务机关应对暂估入账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发现长期未取得发票账单,估价明显不合理等情况且无合理理由的有权予以调整。
(五)购进固定资产跨年度取得发票对所得税的影响
购买固定资产,按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要求,应在购进固定资产的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12月购进固定资产在1月份取得发票,不影响所得税,不需要对所得税进行调整。
总之,跨年度取得发票入账是否需要进行所得税调整,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纳税人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以避免跨年度取得发票入账引起的麻烦。
1、快到年底的时候,检查是否有当年的费用支出还没有取得发票的情况,没有取得发票的及时向对方索取并查明原因。比如是否有对方已经开票但没有寄出,或则发票丢失等情况。
2、要求对方开具发票后通知你公司,以便及时取得发票。
3、年底合理安排业务,尽量避免下年度才能取得发票的情况。
⑥ 以前年度成本多计了怎么调整
以前年度成本多计了的调整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库存商品(红字)
说明:把多做的成本冲销,因为是以前年度的,只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把结转的库存商品冲回来。
(6)跨年多计入成本怎么办扩展阅读:
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所得税处理问题:
1、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应按期计算利息并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发放的贷款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尚未收回的,此前(含90天)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应按规定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此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实际收回时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金融企业已经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已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收未收利息,如逾期90天(不含90天)仍未收回的,准予冲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⑦ 去年成本多结转怎么调整
成本多结转了处理方法:
会计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利润,然后,做企业所得税补充申报调整。
会计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⑧ 如何冲减跨年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属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生产成本列入“存货”项目。所以正常来说,企业要冲减跨年的生产成本,可以直接用红字分录进行冲减,比如企业上年,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跨年发现有误的,可以直接,
借:库存商品(负数),
贷:生产成本(负数)。
⑨ 主营业务成本多结转了50多万且跨年度,该怎么调整
如果属于数额较大,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包装物领用出库的金额 ,应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库存商品金额比进销存少50多万 当然账上原材料。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调整》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按以下规定处理:
1、非重大会计差错,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相益通过进销存结转成本 ,账务处理如下: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本期调整即可。正规做法,属于影响损益的,正常情况下 ,进销存结转成本多少, 库存商品的出库金额,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贷记“库存商品”。如果属于数额较小,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2、重大会计差错,也比进销存里面多 。现在想把两个调成一致的,怎么处理,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账务处理如下: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如影响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