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本差异都有哪些类型
所谓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
成本差异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型:
(1)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
用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2)纯差异与混合差异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类差异在计算时都需要假定某个因素变动时,其他因素固定在一定基础上不变。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差异就是纯差异。
与纯差异相对立的差异就是混合差异。混合差异又叫联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
(3)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是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不利差异,则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但这里的有利与不利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大越好。例如,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异,而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4)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
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它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所在。
不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受客观原因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客观差异。
B. 什么是差别成本
差别成本也称差量成本、差等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在进行成本决策时,由于各个方案预计发生的成本不同,就产生了成本的差异。差别成本是进行成本决策的重要依据。
广义差别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间的预计成本的差额的。
狭义的差别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C. 成本如何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成本进行多种分类:
1)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2)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4)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6)按计量单位,可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7)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可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10)按生产经营范围,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1)按与收益的关系,可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与决策的关系,可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13)按与现金支出关系,可分为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14)按与计划的关系,可分为计划成本和预计成本。
15)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迟发生,可分为可递延成本和预计成本。
18)按发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9)按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性质与状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成本发生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1)按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为了便于进行成本管理,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社会成本
D. 成本分类的分类
(1)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2)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4)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6)按计量单位可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7)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可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10)按生产经营范围,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1)按与收益的关系可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与决策的关系,可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13)按与现金支出关系,可分为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14)按与计划的关系,可分为计划成本和预计成本。
(15)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迟发生,可分为可递延成本和预计成本。
(18)按发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9)按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发生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1)按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22)按成本在生产经营中资产的流动性,可分为运营资本和资本成本。
E. 成本差异是什么
成本差异是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成本实际发生额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通过实际发生额与标准成本相比较,找出差异和发生差异的原因,作为考核降低成本的基础和改善企业今后经营活动的基础。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标准费用,同标准成本的种类相对应,成本差异也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差异。
成本差异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型:
(1)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
用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2)纯差异与混合差异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类差异在计算时都需要假定某个因素变动时,其他因素固定在一定基础上不变。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差异就是纯差异。
与纯差异相对立的差异就是混合差异。混合差异又叫联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
(3)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是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不利差异,则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但这里的有利与不利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大越好。例如,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异,而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4)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
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它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所在。
不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受客观原因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客观差异。
F. 成本如何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成本进行多种分类:
1)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2)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4)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6)按计量单位,可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7)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可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10)按生产经营范围,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1)按与收益的关系,可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与决策的关系,可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13)按与现金支出关系,可分为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14)按与计划的关系,可分为计划成本和预计成本。
15)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迟发生,可分为可递延成本和预计成本。
18)按发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9)按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性质与状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成本发生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1)按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为了便于进行成本管理,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社会成本
G. 成本的分类
1、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2、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4、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6、按计量单位可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7、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可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10、按生产经营范围,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1、按与收益的关系可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与决策的关系,可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13、按与现金支出关系,可分为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14、按与计划的关系,可分为计划成本和预计成本。
15、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迟发生,可分为可递延成本和预计成本。
18、按发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9、按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发生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1、按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22、按成本在生产经营中资产的流动性,可分为运营资本和资本成本。
(7)差别成本是按什么分类的扩展阅读
会计管理学中的成本: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例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取暖费、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科研开发费、广告费等。
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看则正好相反。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产量减少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增加。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费等。
单位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产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原材料消耗通常会与产量成正比,属于变动成本,如果产量很低,不能发挥套裁下料的节约潜力,或者产量过高,使废品率上升,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也会上升。
3、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外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成本,它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4、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电费和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燃料、维护和修理费等,多属于半变动成本。
5、阶梯式成本
阶梯式成本,是指总额随产量呈阶梯式增长的成本,亦称步增成本或半固定成本。例如,受开工班次影响的动力费、整车运输费用、检验人员工资等。
6、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7、曲线成本
曲线成本是指总额随产量增长而呈曲线增长的成本。这种成本和产量有依存关系,但不是直线关系。
H. 什么是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产品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额。
成本差异按不同标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节约差异额,一般用F表示;
不利差异: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超支差异额,一般用U表示。
(2)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价格差异:由于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而形成的差异;
用量差异:由于实际用量脱离标准用量而形成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