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衡量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时是用什么
成本和收益分析有三种主要方法,分别是净现值法(NPV)、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具有不同的适用性。一般而言,如果投资项目是不可分割的,则应采用净现值法;如果投资项目是可分割的,则应采用现值指数法,优先采用现值指数高的项目;如果投资项目的收益可以用于再投资时,则可采用内含报酬率法。
B. 投资资产的定义是什么投资资产是按照什么方式来确定成本的
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要做投资,但是小编也知道投资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投资能够给大家带来收益,可是在这个过程之中的风险性也是比较大的。投资资产的定义是什么呢?投资资产是按照什么方式来确定成本的呢?
三、结语
企业对外投资的时候,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的时候是不能够扣除的,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之中,企业也是需要缴纳一定的税收的,那么这部分的税收其实也应该算在投资资产的成本之中。虽然投资能够给大家带来很多的收益,可是有关的问题还是需要了解和分析的,这样的话才能够降低大家在市场中投资的风险,不会有那么多的压力。
C. 股权投资的成本怎么计算
(一)支付现金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二)放弃非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是指除了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以外的资产,包括各种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但各种待摊销费用不能作为非现金资产作价投资。这里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按以下原则确定:1、以非现金资产投资,其公允价值即为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经评估确认的价值。2、以非现金资产投资,如果按规定所放弃非现金资产可不予评估的,则公允价值的确定为:如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确定。3、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比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在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其投资成本时,如被投资单位为股票公开上市公司,该股权的公允价值即为对应的股份的市价总额;如被投资单位为其他企业,该股权的公允价值按评估确认价或双方协议价确定。4、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反之,则应依据谨慎原则确认为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5、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收到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时应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记账。而不论投资方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为多少。而投资者将非现金资产换取长期股权投资则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有关规定,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换取长期股权投资时,应以换取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三)成本法与权益法变更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成本法核算,或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权益法核算时,按原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股权投资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因此本金肯定存在风险。如果市场分析不当,或者时机选择不当,可能造成本金的损失。股权投资为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因此在投资之前需要仔细研究市场变化,再做决定,以防发生高损失。延伸阅读新三板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私募股权投资有哪些法律风险?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有什么区别
D. 在不同情况下如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区分企业合并的类型,分别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但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核算,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但不包括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投资成本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确定。有关核算原则见本书相关章节。
5、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按照评估价值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评估价值作为改制时的认定成本。
(4)怎么确定项目投资成本扩展阅读:
期货,英文名是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
买卖期货的合同或协议叫做期货合约。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
历史上最早的期货市场是江户幕府时代的日本。由于当时的米价对经济及军事活动造成很重大的影响,米商会根据食米的生产以及市场对食米的期待而决定库存食米的买卖。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与CBOT两家交易所曾进行多项期货产品的创新,大力发展多个金融期货品种,令金融期货成为期货市场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开始发展电子交易平台。踏入1990年代末,各国交易所出现收购合并的趋势。
中国古代已有由粮栈、粮市构成的商品信贷及远期合约制度。在民国年代,中国上海曾出现多个期货交易所,市场一度出现疯狂热炒。
伪满洲国政府亦曾在东北大连、营口、奉天等15个城市设立期货交易所,主要经营大豆、豆饼、豆油期货贸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期货交易所在中国大陆绝迹几十年,到1992年郑州设立期货交易所,展开另一波期货热炒风潮,各省市百花齐放,最多曾经一度同时开设超过50家期货交易所,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期货交易所数目的总和。
中国在1994年及1998年,两次大力收紧监管,暂停多个期货品种,勒令多间交易所停止营业。自1998年后,中国大陆合法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三所,前者经营能源与金属商品期货,后两者经营农产品期货。
到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首项推出的产品为沪深300股指期货。
2021年6月15日,上海证券报消息,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在90%以上的品种超五成,期现相关性在0.9以上的期货品种超六成。铜、棉花、大豆等成熟品种的期货价格已逐步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定价基准。
E. 怎么算投资项目成本
投资成本的种类较多,你指的是建设项目投资成本?如是,一般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由下列内容构成: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造价)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设备购置费用 设备原价
设备运杂费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直接费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措施费(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脚手架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施工排水沟降水费)
间接费规费(工程排污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
企业管理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财产保险费、财务费、税金、其他(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业务招待费、绿化费、广告费、公证费、法律顾问费、审计费、咨询费))
利润
税金营业税(3%)、城市维护建设税(7%、5%、1%)、教育费附加(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土地使用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和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树木等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缴纳的耕地占用税或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登记费及征地管理费、征地动迁费、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
勘察设计费
研究试验费
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
工程监理费
工程保险费
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其他费用
工程承包费(总承包时有)
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联合试运转费
生产准备费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
涨价预备费
建设期贷款利息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
F.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
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对价的公允价值,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直接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非合并取得,分别做出规定: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以取得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投资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即以付出的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G. 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就以下几种情况分别确认:
(一)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直接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不包括为取得投资所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也不包括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经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这一部分只能作为应收项目处理。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者将其持有的对第三方的投资作为出资投入企业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四)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其债权人的初始投资成本应按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以及相关税费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债权人的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若冲减后减值准备仍有余额的,应予转回并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组合进行的,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之间差额同上述情况处理。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当确认。
(五)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1.如果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又能够可靠地计量,则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不论是否发生补价都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上述情况下发生补价时,支付补价一方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等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支付的补价之和;收到补价一方则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扣除收到的补价后的金额计入初始成本。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更加可靠,则不论是否发生补价,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来确定。
2.如果是未同时满足第1点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不确认损益。上述情况下发生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一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不确认损益。收到补价的一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不确认损益。
此类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难点在于如何界定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笔者认为,企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来判断。如果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着不同,或者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就可以认定为具有商业实质。此外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还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得以分别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其成本的计算可按如下公式,即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得以分别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其成本的计算可按如下公式,即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
(六)企业合并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企业合并的方式不仅可以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可以分为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控股合并是指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对被合并方的控制权,被合并方在合并后仍保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并继续经营,合并方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的投资。吸收合并是指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合并方的全部净资产,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被合并方原持有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后成为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新设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从上述三个概念可以发现由于吸收合并及新设合并后均注销被合并方,所以都涉及将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纳入合并方企业账簿的事宜,而不存在通过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事项。而控股合并后被合并方仍存续则不会涉及将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方企业账簿的事宜,但会产生通过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事项。故下面所述的企业合并均指控股合并。在控股合并的前提下又将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区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的初始投资成本确认采用如下方法:
(1)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得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享有被合并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贷:银行存款或非现金资产、负债等(即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
上述两者差额记入贷(或)借方的资本公积科目,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不足部分借记留存收益科目。
(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享有被合并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即发行股份面值总额)
上述两者差额记入贷(或)借方的资本公积科目,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不足部分借记留存收益科目。
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的初始投资成本确认步骤如下:
首先购买方应当区别下列情况确定合并成本,即股权投资成本:
(1)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和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合并成本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3)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4)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当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其次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即分别确认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如果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但是购买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应当再次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H. 项目投资成本估算
项目投资成本包括项目招标费用,项目开销,人员工资,伙食住宿,还有流动资金
I. 长期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包括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初始投资成本核算入帐,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一)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含税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则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而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即计入“应收股利”科目。(二)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帐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二、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资本的,或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或20%以上表决权资本,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按成本法核算。
三、成本法的帐务处理
(一)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
如果投资企业以支付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即长期股票投资,则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买价+税费-应收股利〕
应收股利 〔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
(二)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前投资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报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后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帐面成本价值。
1、投资当年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
(1)如果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盈余在下年度以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当年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显然是由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则不作为当期的投资收益,而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帐面成本价值。
(2)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有部分是来自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盈余分配: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来自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盈余分配的,应作为投资企业投资年度的投资收益,其余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帐面成本价值。
2、投资年度以后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
投资企业在投资年度以后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应分别计算视不同情况考虑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的金额。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和煦或利润-投资后至上处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例如:2001年1月2日A企业以6000万元投资于B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的10%,采用成本法核算。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0年度的现金股利150万元。B公司于1998年成立。
(1)2001年1月2日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2)2001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0年度的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150X1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
(3)2002年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时候 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750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750)—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15(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正数,则说明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
借:应收股利 750X10%=75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
投资收益 60
第二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600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仍然不变,则: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600)—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0(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零,则说明不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
借:应收股利 600X10%=60
贷:投资收益 60
第三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525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仍然不变,则: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525)—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7.5(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负数,则说明不但不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还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525X10%=52.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7.5
贷:投资收益 60
第四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450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仍然不变,则: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450)—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15(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仍为负数,则说明不但不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还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450X10%=4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
贷:投资收益 60
第五种情况: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375万元。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仍然不变,则:应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150+375)—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600]X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10%—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5=—22.5(万元)。
由于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仍为负数,则说明不但不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帐面余额。还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15万元。
借:应收股利 375X10%=37.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
贷:投资收益 52.5
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当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低于投资企业时,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对投资企业的所得税是会产生影响的。 (1)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中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这种情况包括: ①投资企业由于减少投资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但仍部分或全部保留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这种情形是指,投资企业虽然还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资本,但所拥有的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资本的比例已不再具有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的能力。 [案例1] 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由斯迈公司、川内公司和正人公司出资设立,斯迈公司的投资占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35%,川内公司的投资占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25%,正人公司的投资占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4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分析说明] 2002年5月10日斯迈公司将其拥有的35%的表决权资本中的20%转让给日本五铃株式会社,则斯迈公司转让股权后实际拥有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比例为15%。斯迈公司虽然还拥有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15%的表决权资本,但已不能再对百胜(南昌)电子有限公司实施重大影响。 ②被投资单位已宣告破产或依法律程序进行清理整顿。这种情形是指,虽然投资企业仍然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达到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比例,但由于被投资单位已宣告破产或依法律程序进行清理整顿,其控制和影响的能力受到限制,投资企业已不能依其所拥有的表决权资本的比例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 ③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长期性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这种情形是指,原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的资金转移能力等并未受到限制,但其后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被投资单位处于严格的各种限制性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和影响的能力受到限制,投资企业不应再采用权益法核算。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中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对中止采用权益法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仍应按权益法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益。 (2)权益法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①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投资后,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第一,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按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确认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时,不包括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如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某些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这部分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投资企业不能享有。因此,在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时,应扣除不能由投资企业享有的净利润的部分。 第二,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这里的投资账面价值是指该项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该项投资已提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包括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等。如果以后各期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在计算的收益分享额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以后,按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 [案例2]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的投资按权益法核算,其投资占深圳三强有限公司表决权资本的30%,并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10000元。木川(深圳)电子公司在1999年的1月1日投资,1999年深圳三强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0元,2000年深圳三强有限公司发生净亏损500000元,2001年深圳三强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00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计算分析]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1999年末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40000元: (110000+100000×30%)=140000元; 确认投资收益:30000元(10000×30%)=30000元;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2000年年末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140000-500000×30%=-10000; 确认投资损失为140000元; 木川(深圳)电子公司2001年年末恢复增加对深圳三强有限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50000元: (200000×30%-10000)=50000元。 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不包括在内。 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损益的份额,如果会计期间投资(持股)比例发生变动,应根据投资持有时间加权平均计算。 第三,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资产等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股权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股权投资准备,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单独核算,并作为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待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实现后可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 第四,因被投资单位外币资本折算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拥有的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资本公积。 第五,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股权投资差额的确定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这里的所有者权益是指属于有表决权资本所享有的部分。股权投资差额一般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
J.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6.投资在取得时应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7.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债券初始投资成本扣除相关费用及应收利息,与债券面值之间的差额,应作为债券投资溢价或折价。
以放弃非货币性资产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按《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确定。
以债务重组而取得的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规定确定。
8.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初始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