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收入成本跨期如何解决
扩展阅读
买水果怎么写费用报销单 2025-07-28 11:46:33

收入成本跨期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 2022-11-12 02:14:47

Ⅰ 收入与成本不在同一会计期间要怎么办

顾客付款时先不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等到付清印刷厂的钱,可以结转成本了,在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借:预售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Ⅱ 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会计周期不一致 怎么核算

一般的制造企业,收到货款是挂往来,不确认收入,到发货时才计算收入,同时计算出货成本

如果是建造合同收入,也就是说,产品跨周期较长,比如建造房子,或者建造轮船
那么以当月完工程度确认为营业收入,当月成本确认为营业成本直至全部完工。

Ⅲ 收入跨期审计调整分录怎么做

对收入进行跨期审计调整时,如果只是跨会计期间,没有跨越会计年度的,可以直接调整会计分录,比如调增会计收入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如果是调减,则分录跟上述分录一致,只是金额写负数。

如果收入已经跨年,则不仅需要调增收入,还要补充计税,汇算清缴前的调整,可以按汇算清缴调整来做分录,如果汇算清缴后的,则还需要对年报进行调整。

Ⅳ 跨期收入的成本如何确认

跨期收入一般都是《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规范的内容。

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工程价款收入应于其实现时及时入账。具体分为三种情况:(1)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合同,应于合同完成,施工企业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时,确认为收入实现,实现的收入额为承发包双方结算的合同价款总额。(2)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合同,应分期确认合同价款收入的实现,即:各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时,确认为承包合同已完工部分的工程收入实现,本期收入额为月终结算的已完工程价款金额。(3)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分段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合同,应按合同规定的形象进度分次确认已完阶段工程收益实现。即:应于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形象进度中工程阶段,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确认为工程收入的实现。本期实现的收入,为本期已结算的分段工程价款金额。实行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合同,其合同收益应按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在发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一次或分次确认收入实现。当期实现的收入,为当期结算的已完工程价款或竣工一次结算的全部合同价款。确认收入时,会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工程结算收入”。
按照本准则的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根据不同的建造合同类型,本准则分别给出了判断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标准。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3)在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4)为完成合同已经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以便实际合同成本能够与以前的预计成本相比较。成本加成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2)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应区别以下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
由上可见,本准则与现行规定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收入确认的时点和金额。《施工企业会计制度》是在承包方与发包主进行结算时,按结算额确认为合同收入,而本准则则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确认,在完工百分比法下,合同收入是按完工进度确认的,与实际结算的工程价款会有一定的差别。本准则的规定更为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并遵循了谨慎原则。
确认建造合同收入,常见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完成合同法,二是完工百分比法。完成合同法是指建造工程全部完工或实质上已完工时才确认收入和费用;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根据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和费用。

关于完工百分比的确定
确定完工百分比是应用完工百分比法的关键。确定完工百分比有多各方法,各种方法的目标,不外乎通过成本、产出单位或增加的价值来衡量工程的完工进度。这些不同形式的衡量标准(如实际发生的成本、实际耗用的工时、实际生产的数量、实际建成的楼层数,等等),可划分为投入衡量和产出衡量两大类。所谓投入衡量,是指根据建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如实际发生的成本、实际耗用的工时等)来衡量完工进度;所谓产出衡量,是指根据产出结果(如生产数量、实际建成的楼层数、完工的公路公里数)来衡量完工进度。实务中,并非每类衡量方法都可应用于所有的建造工程,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环境作出仔细的判断。
不管是投入衡量,还是产出衡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以投入衡量为例,从理论上说,每投入一个单位,就会有相应的产出。也就是说,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这正是投入衡量能够成立的基础。但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了无效率的投入,则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就会改变,按投入衡量就会得出不准确的结果。此外,采用投入衡量还须注意一个问题,这就是,一般在工程开工的初期阶段,往往投入比较多,而这些投入中,有一些可能是与工程进度无关的,比如未用于施工的材料和未开工的分包合同成本。如果不加调整地采用投入衡量,很容易高估初期的完工百分比。因此,本准则规定,采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合同完工进度时,累计实际发生发生的合同成本不包括下列内容:(1)与合同未来活动相关的成本,例如施工中尚未安装、使用或耗用的材料成本;(2)在分包工程的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
在采用产出衡量时,如果所选用的产出单位与为完成工程所需花费的时间、努力或成本不可比,则也会得出不准确的结果。例如,以建成的楼层数来衡量一座9层大楼的完工进度,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建造大楼底层所需花费的成本和付出的努力与建造其他楼层会有所不同,基成本可能大于大楼总成本的1/9。这时,按完成的楼层数为确认工程收入,就不能与所发生的费用很好地配比。
从所考察的国家或地区看,完工百分比的确定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在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的建造合同会计准则,但在实务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有:成本比例法(cost-to-cost method)、耗费努力衡量法(efforts expended methods)以及产出单位法(units of work peroformed method)。其中又以成本比例法应用得最为广泛,这也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推荐企业采用的方法。第11号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了三种方法:(1)累计已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2)对已完成工作的测量;(3)完成合同工作的实物比例。英国和香港的准则并没有详细规定完工百分比的确定方法。台湾在第11号《财务会计准则公报》中规定,完工百分比的确定可采用工程成本比例法、工时进度比例法和产出单位比例法三种。

Ⅳ 收入与成本不在同一会计期间,要如何做

成本不是按照是否支付印刷厂钱来确认入帐的.
在收入确认的情况下,就应当同时确认成本,这是会计的配比原则.
虽然你没有支付钱,但是你应该知道要付多少钱的,这个要付的钱你就应当在收入确认时作为成本入帐.

作为成本入帐时因为尚未支付印刷厂的钱,所以贷方你可以先挂在应付款,等到支付时直接冲减应付款就可以了.

具体分录的话你最好可以举一个案例,然后针对你的例子做给你.

Ⅵ 如何冲减跨年度收入和成本 (具体分录)

冲减跨年度收入和成本的分录
1、冲减收入:
借:应收账款(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红字)。
2、冲回成本: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贷:库存商品—***(红字)
3、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结转到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大概逻辑就是:借是销售收入,贷是销售成本。如果是退货造成的,对应的成本也要冲减。如果是售出商品有质量问题或有扣款扣重这类的,只需冲减收入,不用冲减成本。
按财务规定,当月发出的产品,当月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当出现跨月时,须经税务局申请同意,开具红字发票,冲减以前的开具的发票,并相应冲减收入、成本。即将前期的利润在本月调整。若跨年度,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36号)文件规定:“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且一律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按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销售方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而购买方应按折扣后的余额计算进项税额。销售返利如采用在销售发票直接扣减方式,性质上类同销售折让,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商品折让购销的会计处理一样。
支付销售返利方收入按照扣减销售返利后的净额计入销售收入;收到销售返利方成本按照扣减销售返利后净额计入采购成本。如果将返利额另开发票,对于直接冲抵货款的形式来兑现的返利,在开具发票后发生的返还费用,或者需要在期后才能明确返利额,销售方据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开出红字发票冲销收入,并相应冲减销项税额。由此可见,单独返点可以计入业务收入,如果返点与购进商品开在一张发票上,需冲减商品成本。

Ⅶ 成本已计提,收入跨期,如何抵消

1、错账更正。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科目)这里要用负值表示啊。 所以没有贷方了,如果软件通不过的话,就设置一下就解决了。成本费用除了结转之外,不用走贷方啊。 2、然后再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Ⅷ 主营业务收入跨期什么情况下要调整

1、错账更正.
_?: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_?: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科目)这里要用负值表示啊.
_悦挥写搅?,如果软件通不过的话,就设置一下就解决了.
_杀痉延贸私嶙?,不用走贷方啊.
?2、然后再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_?: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_?: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_缙谑杖牖峒拼_恚?
_峒剖前凑杖ㄔ鸱⑸评慈范ǖ逼谑杖氲?,所谓权责发生制就是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不在当期收付,也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与费用,即使款项也当期收付也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所以在会计处理上会计一般将跨期的收入按照合同的期限进行分割,属于当期的收入做收入,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做"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来处理.

Ⅸ 合并报表收入成本抵消错误,但已经跨年,如何处理

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1、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情况下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
贷:营业成本
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母公司把一批商品销售给子公司,子公司把该批商品当做存货,到年底时,子公司这批存货还没有销售出去。这就是未实现销售损益。未实现指的是集团整体还没有实现销售;既然集团整体没有实现销售,当然就没有损益,因此称之为未实现销售损益。 未实现销售损益影响合并财务报表。一般情况下,未实现销售损益是作为购买方的存货计入了存货的成本。而对于集团整体来说,该笔销售抵销,其产生的损益也应该消除。该笔存货只有对外(集团整体外部)销售实现,集团整体利润才会实现。显而易见,一切内部销售都会抵销,集团整体针对该批存货的成本仍然是最初的成本。
案例背景:老子花了80元买了一块手表,用100元把手表卖给儿子,儿子再用150元卖给一百公里之外跟他家三辈子都找不着关系的小伙子。老子回家后,把赚的20元交给夫人,儿子把赚的50元交给母亲,这个家庭还是赚了70元。
背景演变:儿子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手表还是没有卖掉,仍在其口袋里不亦乐乎地转悠着。 结果分析:由于手表没有卖掉,儿子作为个体,花了100元买了手表,因此其成本是100元;对于老子个体来说,其花了80元,其成本是80元。老子卖给儿子100元,中间赚了20元。但对于他们的共同领导----女字偏旁的她来说,手表还是在家中,20元能算赚吗?手表的成本能是100元吗?当然都不能。
作为女字偏旁的她来说,其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80
贷:存货 20
从上例可以看出,老子的销售利润率20%,也就是说20%的利润进入了儿子的采购成本。但儿子采购后却没有卖出,因此对于集团整体来说,存货还是同样的,但虚增了20%的成本,因此要扣除,故贷记存货20元。
所以说,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要抵销。不然,集团的整体利润会虚增,同时资产也会虚增。关于未实现销售利润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母公司或者内部卖方的角度来思考,也可以从子公司或者内部买方来思考;可以从营业成本角度思考,也可以从存货角度思考。
2、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还要抵销存货跌价准备期初数,以消除存货跌价准备对合并财务报表相关期初数的影响。
合并财务报表是在个别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而成的,而个别财务报表是根据相关账户汇总而来。因此,只要某个事项或交易影响了个别财务报表的期初数据,进而还影响到合并财务报表,就要在当期重新编制。连续编制情况下,会计处理是: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然后就是针对本期的会计处理。

Ⅹ 收入与成本不在同一会计期间,要如何做

成本不是按照是否支付印刷厂钱来确认入帐的.
在收入确认的情况下,就应当同时确认成本,这是会计的配比原则.
虽然你没有支付钱,但是你应该知道要付多少钱的,这个要付的钱你就应当在收入确认时作为成本入帐.
作为成本入帐时因为尚未支付印刷厂的钱,所以贷方你可以先挂在应付款,等到支付时直接冲减应付款就可以了.
具体分录的话你最好可以举一个案例,然后针对你的例子做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