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本收入比计算公式是什么
成本收入比是指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成本收入比不应高于45%,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现行人民银行计算口径精确到:
成本收入比=(业务管理费+其他营业支出)/(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100%。
指标释义: 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 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成本收入比率是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因此,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贰’ 什么是成本收入比
成本收入比,是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
成本收入比反映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企业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因此,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成本收入比与毛利率所反应的是同一数据情况。
在计算成本收入比时,各行业对成本的定义不同,所包含的内容及计算方法也各有差别。
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等行业的成本,不包括期间费用。服务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业、租赁业等行业,成本包括期间费用。
所以,成本收入比,只适用行业内各单位之间的对比或企业自身各年度间的对比。
‘叁’ 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叫什么
主营业务成本率,反映了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关系。
‘肆’ 什么是成本收入比
总成本*(1+利润比率(或者毛利率等等,各个财务需要的这个利率具体而定))=总收入
由此可以求出总成本=总收入/(1+利润比率)
总成本*各项比例=对应各项成本
也就是:各项对应成本=[总收入/(1+利润比率)]*成本的比率
‘伍’ 财务报表的比率有哪些
(一)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
1.流动比率
(1)流动比率的计算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2)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可能是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结果;也可能反映企业拥有过多的现金,说明企业资金利用不充分,有可能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另外,企业所处行业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也不同;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方式也会影响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1)速-动比率的计算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
(2)速-动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而言,速-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各企业的速-动比率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和其他因素加以评价,同时还应注意对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这一因素的分析。
3.现金比率
(1)现金比率的计算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注意这里的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现金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4.资产负债率
(1)资产负债率的计算
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即: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2)资产负债率的评价
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弱;反之则反。
企业资产负债率若大于100%,说明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的本金可能都不能收回。
5.有形资产负债率
有形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即: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100%
该指标是资产负债率的延伸,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
注意:在资产总额中如果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的金额较大,在计算该指标时也应从资产总额中扣除。
6.产权比率
(1)产权比率的计算
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即: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指标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2)产权比率的评价
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7.已获利息倍数
(1)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
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即: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注意公式中的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和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2)已获利息倍数的评价
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1.该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指标越小,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
(二)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计算及评价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用来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注意: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是一个正指标,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及评价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用来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收入净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一个反指标,周转天数越少,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转天数越多,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也有两种表示方法: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
(1)存货周转次数的计算及评价
存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其中,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2)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及评价
存货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
存货周转天数越少,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多,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三)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
1.销售净利润率
销售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即: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指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指标越低,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弱。
影响销售净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等。
2.资产净利润率
资产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即: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资产净利润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
3.实收资本利润率
实收资本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即:
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
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弱。
影响实收资本利润率的因素除了包括影响净利润的各项因素外,企业负债的规模也对它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负债增加会导致实收资本利润率上升。
4.净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利润率也称为所有者权益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值报酬率等,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之比,即: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该指标反映所有者全部投资的获利能力,也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净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
影响净资产利润率的因素除了企业的获利水平和所有者权益大小以外,企业负债的多少也影响它的高低,一般来说负债增加会导致净资产利润率上升。
5.基本获利率
基本获利率也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即: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
6每股盈余
每股盈余也称每股收益,是企业净利润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即:
每股盈余=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是反映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每股盈余越多,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回报越多;每股盈余越少,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弱。
影响每股盈余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的获利水平;二是企业的股票数量。
7.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股份制企业普通股股利总额和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即:每股股利=发放的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是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指标。每股股利越多,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多,企业股票价格越高;每股股利越少,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少,企业股票价格越低。
影响每股股利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每股盈余;二是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8.市盈率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盈余的比率,即: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余
市盈率越高,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企业的市场价值越高;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丧失信心,企业的市场价值越低。但是,由于股市受到不正常因素干扰时,股票价格会出现异常,所以在利用该指标时要注意。
3.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时间性差异,则应付税款法不做帐务处理,纳税影响会计法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
‘陆’ 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公式
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现行人民银行计算口径精确到:
成本收入比=(业务管理费+其他营业支出)/(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100%
指标释义: 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 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成本收入比率是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因此,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柒’ 成本除以收入与收入除以成本之间分别指什么他们分别表示什么率
是销售成本率,即销售收入中成本额所占的比率。70%就是100元的销售收入中,有70元的成本。
‘捌’ 成本与收入的比是什么
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一般来讲,成本收入比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家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进而反应其效率,成本收入比越低,其成本控制能力越高,否则成本控制能力就越低,效率也就越低。
‘玖’ 销售成本/销售收入总额,这个比率是什么意思
销售成本率= 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 100%,说明每百元销售收入中有多少销售成本,即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数值越大,利润越少。
销售成本率(ratio of sales to cost),与毛利率相对应,销售成本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所需的成本支出。
产品销售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产成品的生产成本。企业为了核算这部分已销售产品的成本,设置了“产品销售成本”账户。
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售出产品按照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成本流动假设计算的制造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由本期产品销售收入补偿的售出产品的制造成本,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9)财务报表收入与成本比率叫什么扩展阅读
商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方式有分散结转和集中结转两种。
分散结转方式是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户逐一计算商品销售成本,逐笔登记结转的方式。这种方式计算工作量较大,但能提供每个品种的商品销售成本详细资料。
集中结转方式是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户的期末结存数量乘以进货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金额,然后按大类汇总,在商品类目账上倒算出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集中结转,不再逐笔计算和结转每个品种的商品销售成本的方式。这种方式工作简化,但不能提供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成本。
‘拾’ 有哪些财务比率公式什么叫财务比率
一、财务比率的概念。财务比率:主要是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将两个相关的数据进行相除而得到的比率。一般来说,用三个方面的比率来衡量风险和收益的关系:1) 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2) 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3) 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上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盈利能力会影响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而资产运营的效率又会影响盈利能力。因此,财务分析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比率。
二、财务比率公式
(一) 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1、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会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今后筹集资金的成本与难度,还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一般来说,企业应该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而不应靠变卖长期资产,所以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数量关系来衡量短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 流动负债
(3)现金比率=(现金+有价证券)/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既可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也可以用于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所以,流动比率高一般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如果过高,则会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究竟多少合适没有定律,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这使得其流动性也各不相同;另外,这还与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帐款和存货等项目各自所占的比例有关,因为它们的变现能力不同。为此,可以用速动比率(剔除了存货和待摊费用)和现金比率(剔除了存货、应收款、预付帐款和待摊费用)辅助进行分析。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比较安全,过高有效率低之嫌,过低则有管理不善的可能。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经营特点的不同,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2、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一般来说,企业借长期负债主要是用于长期投资,因而最好是用投资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与本金。通常以负债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数两项指标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1)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100%
(2)利息收入倍数=经营净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负债比率又称财务杠杆,由于所有者权益不需偿还,所以财务杠杆越高,债权人所受的保障就越低。但这并不是说财务杠杆越低越好,因为一定的负债表明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运用股东的资金,帮助股东用较少的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经营,所以财务杠杆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其资金。一般来说,利息收入倍数考察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否足以支付当年的利息费用,它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方面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这个比率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二) 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
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自然就越高。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指标:
1、应收帐款周转率 = 赊销收入净额 /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2、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存货平均余额
3、流动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净额 /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4、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净额 /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5、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净额 / 总资产平均值
由于上述的这些周转率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来自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资产负债表数据是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损益表数据则是整个报告期的动态数据,所以为了使分子、分母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就必须将取自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折算成整个报告期的平均额。通常来讲,上述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但数量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在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各资产项目的组成结构,如各种类型存货的相互搭配、存货的质量、适用性等。
(三) 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视。一般用下面几个指标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
1、毛利率=(销售收入-成本)/ 销售收入×100%
2、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 / 销售收入×100%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销售收入×100%
3、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4、总资产报酬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平均值×100%
5、权益报酬率 = 净利润 / 权益平均值×100%
6、每股利润=净利润/流通股总股份
上述指标中, 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说明企业生产(或销售)过程、经营活动和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越高则获利能力越强;资产报酬率反映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投入资金的盈利能力;权益报酬率则反映股东投入资金的盈利状况。权益报酬率是股东最为关心的内容,它与财务杠杆有关,如果资产的报酬率相同,则财务杠杆越高的企业权益报酬率也越高,因为股东用较少的资金实现了同等的收益能力。每股利润只是将净利润分配到每一份股份,目的是为了更简洁地表示权益资本的盈利情况。衡量上述盈利指标是高还是低,一般要通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水平相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其发行的股票有价格数据,一般还计算一个重要的比率,就是市盈率。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它代表投资者为获得的每一元钱利润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它一方面可以用来证实股票是否被看好,另一方面也是衡量投资代价的尺度,体现了投资该股票的风险程度。该项比率越高,表明投资者认为企业获利的潜力越大,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该企业的股票,但同时投资风险也高。市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股票市价是一个时点数据,而每股收益则是一个时段数据,这种数据口径上的差异和收益预测的准确程度都为投资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会计政策、行业特征以及人为运作等各种因素也使每股收益的确定口径难以统一,给准确分析带来困难。
在实际当中,我们更为关心的可能还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即成长性。成长性好的企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更能吸引投资者。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去几年中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净利润等指标的增长幅度来预测其未来的增长前景。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00%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100%
净利润增长率 =(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当然,在评价企业成长性时,最好掌握该企业连续若干年的数据,以保证对其获利能力、经营效率、财务风险和成长性趋势的综合判断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