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成本项目有哪些
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成本项目如下:
一、土地取得成本
土地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或开发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买价或出让金、大市政配套费、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农作物补偿费、危房补偿费、土地变更用途和超面积补交的地价及相关税费、拆迁补偿费用、安置及动迁费用、回迁房建造费用等。
在实务中,通常可以根据管理要求进一步分为政府地价及市政配套费、合作款项、红线外市政设施费、拆迁补偿费。
1、政府地价及市政配套费: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开发费,向政府部门交纳的大市政配套费、交纳的契税、土地使用费、耕地占用税,土地变更用途和超面积补交的地价等。
2、合作款项:补偿合作方地价、合作项目建房转入分给合作方的房屋成本和相应税金等。
3、红线外市政设施费:红线外道路、水、电、气、通讯等建造费、管线铺设费、接口补偿费。
4、拆迁补偿费:有关地上、地下建筑物或附着物的拆迁补偿净支出,安置及动迁支出,农作物补偿费,危房补偿费等。
二、前期工程费
前期工程费,是指项目开发前期发生的政府许可费、招标代理费、临时设施费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咨询论证费、筹建、场地通平等前期费用。
在实务中,通常可以根据管理要求进一步分为勘察设计费、报批报建增容费、“三通一平”费、临时设施费。
1、勘察设计费
包括勘测丈量费、规划设计费、建筑研究用房费、其他。勘测丈量费:包括初勘、详勘等。主要有:水文、地质、文物和地基勘察费,沉降观测费,日照测试费、拨地钉桩验线费、复线费、定线费、施工放线费、建筑面积丈量费等。规划设计费:规划费:方案招标费、规划设计模型制作费、方案评审费、效果图设计费、总体规划设计费。设计费:施工图设计费、修改设计费、环境景观设计费等。其他:可行性研究费、制图、晒图、赶图费、样品制作费等。建筑研究用房费:包括材料及施工费。
2、报批报建增容费
报批报建增容费包括报批报建费、项目整体性报批报建费、增容费。报批报建费:包括安检费、质检费、标底编制费、交易中心手续费、人防报建费、消防配套设施费、散装水泥集资费、白蚁防治费、墙改基金、建筑面积丈量费、路口开设费等、规划管理费、新材料基金(或墙改专项基金)、教师住宅基金(或中小学教师住宅补贴费)、拆迁管理费、招投标管理费等。项目整体性报批报建费:项目报建时按规定向政府有关部门交纳的报批费。增容费:包括水、电、煤气增容费。
3、“三通一平”费:
三通一平费主要包括临时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临时道路:接通红线外施工用临时道路的设计、建造费用。临时用电:接通红线外施工用临时用电规划设计费、临时管线铺设、改造、迁移、临时变压器安装及拆除费用。临时用水:接通红线外施工用临时给排水设施的设计、建造、管线铺设、改造、迁移等费用。场地平整:基础开挖前的场地平整、场地清运、旧房拆除等费用。
4、临时设施费
临时设施费包括临时围墙、临时办公室、临时场地占用费、临时围挡。临时围墙:包括围墙、围栏设计、建造、装饰费用。临时办公室:租金、建造及装饰费用。临时场地占用费:含施工用临时占道费、临时借用空地租费。临时围板:包括设计、建造、装饰费用。
三、建安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主体建筑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精装修费等。
1、建筑工程费
建筑工程费指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主体内列入土建预算内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基础造价、结构及粗装修造价、门窗工程、公共部位精装修费、户内精装修费。基础造价:包括土石方、桩基、护壁(坡)工程费,基础处理费、桩基咨询及检测费、降水。结构及粗装修造价:主要包括砼框架(含独立柱基和条基等浅基础)、砌体、找平及抹灰、防水、垂直运输、脚手架、超高补贴、散水、沉降缝、伸缩缝、底层花园砌体(高层建筑的裙楼有架空层,原则上架空层结构列入裙楼、有转换层结构并入塔楼)。门窗工程:主要包括单元门、入户门、户内门、外墙门窗、防火门的费用。公共部位精装修费:主要包括大堂、电梯厅、楼梯间、屋面、外立面及雨蓬的精装修费用。户内精装修费:主要包括厨房、卫生间、厅房、阳台、露台的精装修费用。
2、安装工程费
安装工程费包括室内水暖气电管线设备费、室内设备及其安装费、弱电系统费。室内水暖气电管线设备费主要包括:室内给排水系统费(自来水、排水、直饮水、热水);室内采暖系统费(地板热、电热膜、分户燃气炉、管道系统、暖气片);室内燃气系统费;室内电气工程费:包括楼栋及单元配电箱、电表箱、户配电箱、管线敷设、灯具、开关插座、含弱电工程管盒预埋。室内设备及其安装费:通风空调系统费:包括空调设备及安装费用、空调管道、通风系统费用;电梯及其安装费;发电机及其安装费:包括发电机供货、安装、机房降噪费;消防系统费:包括水消防、电消防、气体灭火、防排烟工程费;人防设备及安装费:包括密闭门、气体过滤装置等。弱电系统费:居家防盗系统费用:包括阳台及室内红外探测防盗、门磁、紧急按扭等;对讲系统费用:包括可视及非可视对讲系统费用;三表远传系统费用:包括水、电、气远程抄表系统费用;有线电视费用:包括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主体内外布线及终端插座费用;电话系统费用:包括主体内外布线及终端插座费用;宽带网:包括主体内外布线及终端插座费用等。
四、基础设施费
基础设施建设费,是指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排污、排洪、消防、通讯、照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智能化等社区管网工程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园林、景观环境工程费用等。
主要包括:室外给排水系统费、室外采暖系统费、室外燃气系统费、室外电气及高低压设备费、室外智能化系统费、园林环境工程费、环境卫生费。
1、室外给排水系统费
室外给水系统费:主要包括小区内给水管道、检查井、水泵房设备、及外接的消火栓等费用;雨污水系统费用。
2、室外采暖系统费:主要包括管道系统、热交换站、锅炉房费用。
3、室外燃气系统费:主要包括管道系统、调压站
4、室外电气及高低压设备费
高低压配电设备及安装:包括红线到配电房的高压线、高压柜、变压器、低压柜及箱式变压设备费用;室外强电管道及电缆敷设:室外强电总平线路部分费用;室外弱电管道埋设:包括用于电视、电话、宽带网、智能化布线的管道预埋、检查井等费用。
5、室外智能化系统费
停车管理系统费用:包括露天停车场管理系统、地下室或架空层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费用;小区闭路监控系统费用:包括摄像头、显示屏及电气系统安装等费用;周界红外防越系统费用:红外对扫等;小区门禁系统费用;电子巡更系统费用;电子公告屏费用等。
6、园林环境工程费
园林环境工程费指项目所发生的园林环境造价,主要包括绿化建设费、建筑小品、道路、广场建造费、围墙建造费、室外照明、室外背景音乐、室外零星设施。绿化建设费:包括公共绿化、组团宅间绿化、一楼私家花园、小区周边绿化支出;建筑小品:雕塑、水景、环廊、假山等;道路、广场建造费:道路广场铺设、开设路口工程及补偿费等;围墙建造费:包括永久性围墙、围栏及大门;室外照明:室外照明电气工程,如路灯、草坪灯;室外背景音乐;室外零星设施:儿童游乐设施、各种指示牌、标识牌、示意图、垃圾桶、座椅、阳伞等。
五、配套设施费
公共配套设施费,是指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等。
配套设施费指房屋开发过程中,根据有关法规,产权及收益权不属于开发商,开发商不能有偿转让也不能转作自留固定资产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在开发小区内发生的不会产生经营收入的不可经营性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包括居委会、派出所、岗亭、儿童乐园、自行车棚等;
2、在开发小区内发生的根据法规或经营惯例,其经营收入归于经营者或业委会的可经营性公共配套设施的支出,如建造幼托、邮局、图书馆、阅览室、健身房、游泳池、球场等设施的支出;
3、开发小区内城市规划中规定的大配套设施项目不能有偿转让和取得经营收益权时,发生的没有投资来源的费用;
4、对于产权、收入归属情况较为复杂的地下室、车位等设施,应根据当地政府法规、开发商的销售承诺等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摊入本成本项目。如开发商通过补交地价或人防工程费等措施,得到政府部门认可,取得了该配套设施的产权,则应作为经营性项目独立核算。
该成本项目下按各项配套设施设立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如:游泳池:土建、设备、设施;业主会所:设计、装修费、资产购置、单体会所结构;幼儿园:建造成本及配套资产购置;学校:建造成本及配套资产购置;球场;设备用房:配电房、水泵房土建及装修费;车站建造费:土建、设备、各项设施。
六、开发间接费
开发间接费,指企业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且不能将其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工程监理费、造价审核费、结算审核费、工程保险费等。为业主代扣代缴的公共维修基金等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在实务中,通常可以根据管理要求进一步分为工程管理费、项目营销设施建造费、物业管理完善费。
1、工程管理费
主要包括工程监理费、预结算编审费、行政管理费、施工合同外奖金、工程质量监督费、安全监督费、工程保险费。工程监理费:支付给聘请的项目或工程监理单位的费用;预结算编审费:支付给造价咨询公司的预结算的编制、审核费用;行政管理费:直接从事项目开发的部门的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人工费以及直接从事项目开发的部门的行政费;施工合同外奖金:赶工奖、进度奖;工程质量监督费:建设主管部门的质监费;安全监督费:建设主管部门的安监费;工程保险费。
2、营销设施建造费
广告设施及发布费、销售环境改造费、售楼处装修、装饰费、其他。广告设施及发布费:车站广告、路牌广告;销售环境改造费:会所、推出销售楼盘(含示范单位)周围等销售区域销售期间的现场设计、工程、装饰费;临时销售通道的设计、工程、装饰等费用;售楼处装修、装饰费:设计、工程、装饰等;样板间:包括样板间设计、装修、家具、饰品以及保洁、保安、维修费。主体外搭设的样板间还包括建造费用;主体内样板间销售后回收的设计、装修、家具、家私等费用,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单列或单独记录,考核时从总费用中扣除;其他。
3、物业管理完善费
包括按规定应由开发商承担的由物业管理公司代管的物业管理基金、公建维修基金或其他专项基金;以及小区入住前投入的物业管理费用。
七、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是指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借款费用包括直接用于项目开发所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折价或溢价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汇兑差额。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包括手续费等。
2. 用公司名义买房子需要注意什么假如买200万的房子需要支付多少费用
在个人没有资质购买住宅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人选择以公司的名义买住宅,但是用公司名义买房有需要的注意:
①不能贷款,需要全款付清;
②三年内不能交易;
③公司买房前期需要注册成本;
④中期房屋持有期间需要交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税务申报费、
⑤后期二手买卖还需要增值税和所得税,成本较高。
成本计算:假如用公司名义买200万的房子,4年后卖出300万的价格,土地使用税260元+运营成本30400元+公司市值差额20%(约20万元)+房产税(200万*8.4%*4=67200)=29.78万
3. 以公司名义购买房产用于那些范围可以抵成本
可以少缴纳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因为如果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买时取得买房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增值税。
公司账务核算时可以计提折旧,冲抵企业所得税。
公司名下的房产应该按照房产的原值和新旧程度每一年缴纳房产税,税率是1、2% 。如公司名下有一套价值1000万元的房产,7成新,则每一年缴纳的房产税为1000万×70%×1、2%=8.4万元。
原则上购买房屋的货币资金必须要由企业的银行账户上支出,因此短期内企业的资产总额不会变化,如果房产预期价格上涨,在后续交易过程中公司享有房产增值部分收益,可能会缴纳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
由于以公司的名义购买,如果在后续交易过程中公司享有房产增值部分收益,分配到股东名下时应该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4. 以公司名义买房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好处:目前若以公司的名义买房的话,政策方面暂未做出任何限制购买数量的条例,所以以公司的名义购房来规避限购是完全行得通的。
坏处:
1、初始投入成本高。以公司名义买房需要全款一次性付清,而个人买房的话,大家都知道,首付一般最低能以3成首付,甚至可以2成首发。如果购买的是二手房的话,以公司名义买不享有契税优惠,都要交购房款的3%。而个人购买二手房的话,如果是首套且房子面积不到90_,契税只交购房款的1%。
2、房产持有成本高。对于公司名下的房产,每年需缴纳房产税,具体税费=每年房产原值×70%×1.2%。以一套1000万的房子为例,每年的房产税=1000×70%×1.2%=8.4万。
3、卖出时交易税费非常高。公司房产交易或者过户给个人,是不享受税费优惠,要交增值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4、以公司名义买房风险表现在财产权:房产属公司,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出现财务问题的话,不动产需抵债。以公司名义买房,虽避开了限购政策,但购房资金、转让税成本高,且暗藏财产权风险。 北京部分项目声称可代理此业务,且不说成本高,单运作模式可能存在风险,对普通者并不可取。
5、虽然就可以以公司的名义买房,但是物价成本也是颇高,并且需要缴纳各种税收费用,一直缴纳到不在持有房屋的所有权为止。但若是要将房屋的所有权转到个人的名下的话,那就得补缴营业税、土地税等税收。
拓展资料:
用公司名义买房要注意什么
1、公司分为注册在境内的公司和注册在境外的公司,前一种公司在购买房屋类型和套数不受限制,后一种公司不能购买住宅,如果有办事处,可以办事处的名义购买一套非住宅。
2、公司购买不能商业贷款,只能待房产证出具后办理持证抵押,年限、利率都和商业贷款不一样。
3、公司买房缴税的大额税种是契税,为3%,别的手续费都不高,但是别于个人购买的是房产税,按照买入价格×1.2%×0.8×年限。
4、公司产权的房子要想变更为个人名下必须要通过买卖,从交易中心进行产权变更登记。
5、公司产权的房子可以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进行转让,不需要经过交易中心,但是这种只是变更股权及实际控制人,最适合做这种交易的是公司名下无其他不动产以及资产,否则不现实。
5. 商业办公类型的房子都有哪些持有费用
目前在北京购买商业办公类型的房子,需要用公司名义去购买,在持有的过程当中,每年需要缴纳房产税(房款的0.84%),并且水电供暖等收费,都比民用的稍微贵一些,除此之外在持有成本上与住宅没有太明显的差别。
6. 如果注册公司购房,有什么成本或者利弊么
一般来说,大部分在中国内地注册以及境外公司在境内登记或者备案的分支机构,按照目前的政策来说都可以不受限制购入房产,包括住宅、写字楼、商铺、厂房、酒店,都可以买,具体可能部分城市的政策不一样。
用公司的名义买房,可以不受限购政策的限制日前,在北京购买商办产品需要注册地址在北京的注册公司。
但是更多的是以下这几点弊端:
1、以公司名义购房,购房人要准备最基本的资料包括: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副本、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代理人身份证和授权委托书。如果你是公司法定代表人,那么签署购房合同时,你的行为即可代表公司。但如果你不是公司法人,务必准备好全套的公司授权手续。
2、公司名下的房子想要出售,必须满足两个硬性条件:公司没有债务并且缴完了应缴的税,而且需要经过所有股东同意及授权或取得董事会决议方可处理。
与一般的商品房有所不同,公司名下的房子在出售前需要结清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而且这两个税要求公司每年都要缴,还是自行申报。
3、以公司名义买房,一方面,需要缴纳的税门类更多,另一方面不能享受契税优惠。公司买房缴税的大额税种就是3%的契税,其余手续费等都不高;但是有一点区别于个人购买的是:房产税,按照买入价格*1.2%*0.8*年限(每年要缴纳,如果不缴纳,则卖出时会被要求一次性缴纳);最后转让时还需要比个人持有房产多交一个土地增值税。
7. 商办类房产持有成本都有哪些
自17年3月26日新政以来,后期商办购买资质由之前的个人名义购买转换成公司名义购买,持有成本也相应有所增减
1、每年比之前多了一种房产税,需要年租金的12%或是总房款的0.84%
2、另外还有运营公司的成本,每年基本在3600元左右
3、因为商办类房产地址可以用来注册公司,所以购房者可以将地址对外出租,每年根据不同的区域有6000-12000
所以整体来说商办类房产基本没有什么持有成本。
8. 以公司的名义买房,有哪些优缺点啊
好处
一、就是前面说过的,目前若以公司的名义买房的话,政策方面暂未做出任何限制购买数量的条例,所以以公司的名义购房来规避限购是完全行得通的。
坏处
一、初始投入成本高。以公司名义买房需要全款一次性付清,而个人买房的话,大家都知道,首付一般最低能以3成首付,甚至可以2成首发。如果购买的是二手房的话,以公司名义买不享有契税优惠,都要交购房款的3%。而个人购买二手房的话,如果是首套且房子面积不到90㎡,契税只交购房款的1%。
二、房产持有成本高。对于公司名下的房产,每年需缴纳房产税,具体税费=每年房产原值×70%×1.2%。以一套1000万的房子为例,每年的房产税=1000×70%×1.2%=8.4万。
三、卖出时交易税费非常高。公司房产交易或者过户给个人,是不享受税费优惠,要交增值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及附加是按(不含税收入-不含税购置原价)×5.6%征收;土地增值税是按(转让收入-扣除项目金额)×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征收,或者由税务机关按成交价格的5%的核定征收;印花税是按成交价格×0.05%征收;而企业所得税目前一般按转让所得收益×25%征收。以一套买进500万,卖出1000万的房子为例,税费=500×5.6%+1000×5%+1000×0.05%+500×25%=203.5万。
四、想要以公司名义购房的话,终想转入个人名下的话,首先,购房人需满足以下条件,比如:在本市连续5年缴税或缴纳社保。其次,除正常交易税外,二次交易需按企业税率征税,费用比个人交易高出很多。相关行业人士表示:通过内部股权转让交易,可以达到避税的效果,但要求公司注册时,需选择合适的股权结构,且受让人须是公司股东。
五、以公司名义买房风险表现在财产权:房产属公司,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出现财务问题的话,不动产需抵债。以公司名义买房,虽避开了限购政策,但购房资金、转让税成本高,且暗藏财产权风险。北京部分项目声称可代理此业务,且不说成本高,单运作模式可能存在风险,对普通者并不可取。
六、虽然就可以以公司的名义买房,但是物价成本也是颇高,并且需要缴纳各种税收费用,一直缴纳到不在持有房屋的所有权为止。但若是要将房屋的所有权转到个人的名下的话,那就得补缴营业税、土地税等税收。
9. 房地产成本指什么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
地产是房地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房产和地产统称为房地产。通俗说就是土地财产.由于我国土地属国家和集体所有,所以居民只享有土地使用权。
地产是土地及其权利、价值的总称。房产可归私人所有,但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业主只拥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因此,业主购房后,所拥有的是房产的所有权及该房产所占用土地的使用权。地产与土地的根本区别也就是有无权属关系。
地产通常分为三种类别 :
1、商业地产
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办公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
2、工业地产
工业类性质用地,土地上包括工业制造厂房、物流仓库及工业研发楼宇等。
3、住宅地产
以居住为功能的建筑为主的地产。
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等。 其中:
1. (土地开发成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置动迁用房支出等。 2.前期工程费,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等
3.建筑安装工程费,指以出包方式.自营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等
4.基础设施费,开发小区内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费用。
5.公共配套设施费,指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 6.开发间接费用包括,组织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消等。 • 房地产开发成本的组成内容
从上可以看出:构成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品的开发成本,相当于工业产品的制造成本和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成本。如要计算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品的完全成本,还要计算开发企业(公司本部)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为销售、出租、转让开发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也叫期间费用。它们绝大部分都是经营期间的费用开支,与开发工程量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如果将期间费用计入开发产品成本,在开发产品开发和销售、出租、转让不同步的情况下,就会增加开发产品的成本,特别是在开发房地产滞销时期,将滞销期间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计入当期开发产品成本,就会使企业造成大量的潜亏,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将期间费用计入开发产品成本,不但要增加核算的工作量,也不利于正确考核企业开发单位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责任。因此,现行会计制度中规定将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再计入开发产品成本,也就是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只计算开发成本,不计算完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