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目标成本系数怎么算
扩展阅读
怎么下载一点石油公众号 2025-05-16 11:05:20
石油和黄金油有什么区别 2025-05-16 10:55:27

目标成本系数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10-02 18:58:54

1. 工程经济中计算目标成本的方法

应该题目会给个目标成本控制价,然后用目标成本控制价乘以各自的功能评价系数

2. 目标成本如何计算

目标成本=总目标成本*功能系数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合成中心全体职工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里引用“合成”概念,意在说明预算要经多部门、众多员工的追求。也就是将成本水平控制作为工作的目标,目标成本的表现形式很多,如计划成本、标准成本或定额成本等,一般情况下要比实际成本更加合理和科学。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核算,人人关心成本,更好地贯彻经济责任制,对于激励全体职工努力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成本进一步下降有重要意义。

(2)目标成本系数怎么算扩展阅读:

企业目标成本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成本管理重点在表面和行政管理上,在一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上,如制造过程中原材料价格降低、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

面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见”的成本降低,我们则很少考虑,如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品质等。且易将成本指标完不成归结为客观因素(如原料价格)强调主观很少。

第二,成本管理多为企业的领导和财务人员操心,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占重要位置,职工只是为完成成本控制目标而工作,缺乏主动性,呈现“自上而下”的成本管理形成。

第三,成本管理工作是“任务型、控制型”的,从领导层到职工都在为完成目标成本而努力。而日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效率型、管理型”的,除控制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外,

更注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培养全面多能的企业员工,提高人的劳动效率。虽然我们已经做了上些工作,但还很不够。

第四,公司的设备陈旧老化与新设备闲置并存,一方面有希望利用政策不提或少折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在上市公司运营规则中制度上不允许,而从投资理念上说,有投入就须进行价值转移到承载物——产品来看,运作成本已沉淀。

要有这样的思维,现在的投资将是未来的成本。另一方面在进行大修理时并不考虑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盲目更新,这使得产品的最终制造成本并没有下降,但却降低了企业的持续生存能力。

第五,未将成本管理目标与预算目标有效结合。目前公司在考核上,人为分离为二个考核单体,对比基础不是经营目标,而是上年平均水平,存在落后性和不合适性。比较公司与西方发达国企业的作法,深感公司企业成本管理差距较大。

3. 目标成本如何计算

1. 目标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 目标成本控制法起源于日本,现在已在世界上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奔驰、丰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松下、夏普电子公司,康柏、东芝等计算机公司,中国的邯郸钢铁公司,美菱集团等均运用了目标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均取得了显着成效。目标成本控制法首先以市场营销和市场竞争为基础确定产品市场销售价,然后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倒推出产品的目标成本,体现了市场导向。目标利润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目标的体现,因此,目标成本控制法是将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竞争有机结合起来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目标成本的计算公式为:目标成本 = 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 - 目标利润 - 税金在这种目标成本制中,新产品的成本不再是产品设计过程的结果,而是成为该过程的一个开端。产品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出功能和质量满足客户要求,可以目标成本进行生产,能使公司赚到预期利润的产品。2. 目标成本控制的特点(1)全过程控制。目标成本控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市场预测与调查研究、产品策划、设计开发、样品试制到加工制造、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所以,通过全过程所有环节的成本控制,以达到目标成本值,是目标成本控制的主要特点之一。(2)全员参与。目标成本控制必须依靠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人人都树立起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概念,使成本控制建立在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3)前馈性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事前对成本耗费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浪费不致发生,使目标成本得以实现。如果消耗已经形成,并且相去甚远,则补救莫及、难以挽回。所以,目标成本控制应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项预订的消耗标准进行严格控制,一般不允许脱离标准的超支发生,将一切浪费消灭在萌芽状态。3.目标成本控制的原则要使目标成本控制有效,必须遵循目标成本控制的原则。其一是全面性原则;其二是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其三是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其四是职能控制的原则,它要求按成本目标衡量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纠正成本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其五是目标管理的原则,它要求成本控制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对企业的各项成本开支进行严格地限制、监督和指导,力求以最少的成本耗费,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 在市场营销里产品价格公式是什么

159.产品总成本

产品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产品总量

或=期初在制品和半成品成本+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期末在制品和半成品成本

160.产品单位成本

产品单位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产品总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或=产品总成本/产品产量

161.上年预计平均单位成本

上年预计平均单位成本=(1~9月份累计实际总成本+第四季度预计总成本)/(1~9月份累计实际产量+第四季度预计产量)

=(1~9月份实际产量×1~9月份实际平均单位成本+第四季度预计产量×第四季度预计单位成本)/(1~9月份实际产量+第四季度预计产量)

16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上年可比产品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期可比产品单位计划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

或=可比产品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总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

163.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上年可比产品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 ×100%

或=100%-[∑(本年计划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本年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

=100%-(可比产品本年计划总成本/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总成本)×100%

164.单位产品目标成本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测的出厂价格×(1-税率)-利润目标/预测产量

165.成本降低目标率

成本降低目标率=(单位成本降低目标额/上年预计平均单位成本)×100%

单位成本降低目标额=上年预计平均单位成本-单位产品目标成本

166.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最高产量-最低产量)

变动成本总额=最高产量的总成本-最低产量的总成本

167.可比产品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可比产品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各种可比产品本期计划单位成本×各种可比产品本期实际产量)

168.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各种可比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各种可比产品本期实际产量)

169.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率

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率=100%-[本期可比产品总成本/(上年可比产品实际单位成本×本期实际产量)]



100%

=[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额/(上年可比产品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本期实际产量)]×100%

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可比产品本期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各企业该种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各企业该种产品本期实际产量)]/

170.全部商品产品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总成本=∑(各种商品产品本期计划单位成本×各种商品产品本期实际产量)

商品产品本期计划单位成本=[∑(各企业该种产品本期计划单位成本×各企业该种产品本期实际产量)]/

∑各企业该种产品本期实际产量

171.单位产品实际成本降低率

单位产品实际成本降低率=(单位产品实际成本降低额/基期单位产品实际成本) ×100%

或=100%-(报告期单位产品实际成本/基期单位产品实际成本)×100%

单位产品实际成本降低额=基期单位产品实际成本-报告期单位产品实际成本

172.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率

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率=(单位产品实际成本/单位产品计划成本)×100%

173.全部产品总成本计划完成率

全部产品总成本计划完成率=∑(每种产品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每种产品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100%

(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全部产品按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算的总成本)×100%

174.材料费用的分配

1、1、产品重量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

分配率=该种材料费用/各种产品重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重量×分配率

2、2、系数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

分配率=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产量×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产量×系数×分配率

3、3、产量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

分配率=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产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产量×分配率

4、4、定额成本分配法,其分配公式为:

分配率=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费用总额/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

5、5、定额耗用量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

分配率=该种材料费用/∑(某产品产量×某产品的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产品该种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175.工资费用的分配

1、1、原材料成本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

分配率=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原材料成本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该种产品原材料成本×分配率

2、2、产品实际工时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

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的实用工时总额

学会计xuekuaiji.com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该种产品的实用工时×分配率

176.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1、
1、生产工时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

分配率=各种产品耗用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外购动力费用总额=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分配率

2、
2、机器工时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

分配率=各种产品耗用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各种产品耗用机器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外购动力费用=该种产品耗用机器工时×分配率

3、
3、机器功率时数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

分配率=各种产品耗用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机器功率时数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外购动力费用=该种产品的机器功率时数×分配率

177.在产品成本

在产品完工率=(单位在产品累计平均工时定额/单位产品工时定额)×100%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率

分配率=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分配率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分配率

178.计划产品销售量

计划产品销售量=计划期初产品库存量+本期产品生产量-计划期末库存量

179.计划期末发出商品量

计划期末发出商品量=(计划期第四季度产量/90)×发出商品定额日数

发出商品定额日数=基年第三季度发出商品的平均结余额/(基年第三季度商品产品实际工厂成本/90)

180.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量×单位销售成本

1、
1、先进先出法,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产品总成本+(本期计划产量-期末计划结存数量)×本期生产产品计划单位成本]/本期计划销售数量

2、
2、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量×期初结存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生产数量×本期计划生产单位成本)/(期初结存数量+本期计划生产数量)

181.销货合同完成率

销货合同完成率=(本期实际交货额/本期合同订货额)×100%

或=商品产值完成率×销售系数×合同内销售占销售产值的比重

商品产值完成率=(实际商品产值/计划商品产值)×100%

销售系数=实际销售产值/实际商品产值

合同内销售占销售产值的比重=本期实际交货值/实际销售产值

182.合同数量执行率

合同数量执行率=(本期已执行销售合同张数/本期已签订应执行销售合同张数)×100%

183.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或-)营业外收支净额

184.保本点销售量

保本点销售量=产品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产品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创利额

保本点销售=产品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税金)

185.目标利润销售量

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位创利润

单位创利额=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额

186.保本点销售收入

保本点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创利率

=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

创利额=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税金

创利率=(创利额/单位售价)×100%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税金)/单位售价]×100%

187.目标利润销售收入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创利率

=(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1-变动成本率)

多种产品目标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加权平均创利率

加权平均创利率=(全部产品创利率/全部产品计划销售收入)×100%

或=∑(单位产品创利率×该产品占总销售收入百分比)

188.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成本)×100%

189.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成本)×100%

190.产值利润率

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

∑各企业该种产品本期实际产量

a

27.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28. 施工管理费的分配:

某类工程(或产品,劳务)应分配的管理费=实际发生的施工管理费总额×某类工程(产品、劳务)成本中人工费/各类工程(产品,劳务)成本中人工费总额

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管理费=建筑工程成本应分配的管理费总额×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费成本/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总额

某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管理费=安装工程成本应分配的管理费总额×某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人工费/安装工程的人工费总额

29. 附属企业成本计算的程序:

完工产品总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数量

5. 背景 某开发商拟开发一幢商住楼,有如下三种可行设计方案。

1.本题可通过计算各方案的价值指数选择最优方案。
(1)首先计算各方案的成本指数,如表2-47所示。
方案的成本指数=该方案的现实成本/全部成本。
表2-47成本指数计算表 (2)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如表2-48所示。
表2-48功能因素评分与功能系数计算表 (3)各方案的价值系数=功能系数/成本系数,计算如表2-49所示。
表2-49各方案价值系数计算表 根据以上分析,B方案价值系数最高,为最优方案。
2.本题可利用功能指数法(相对值法)进行分析。
首先对A功能进行分析:
A功能项目的评分为11,功能指数F=11/94=0.1170;
目前成本为1520,成本指数C=1520/12812=0.1186;
价值指数V=F/C=0.1170/0.1186=0.9865<1,成本比重偏高,需作重点分析,寻找降低成本途径。
由于其功能指数为0.1170,故目标成本只能确定为:目标成本额×功能指数=12170×0.1170=1423.89(万元),成本降低幅度应为1520-1423.89=96.11(万元)。
其他功能项目的分析同理,按功能系数计算目标成本及成本降低幅度,计算结果如表2-51所示。
表2-51成本降低幅度表 根据表2-51的计算结果,功能项目的优先改进顺序为B、D、C、A。

6. 汽车商品目标成本的计算公式

目标成本计算公式:
目标成本=总目标成本x功能系数。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合成中心全体职工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7. 价值工程计算表中的成本系数是怎么计算来的 注:功能评分和预算成本是已知的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亦即实现其应该具备的必要功能。因此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价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产费用) 。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产品或运营的功能分析。这是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工程预算),以及在设计产品时同时分析产品或工作时要分析的必要功能。

在项目施工期间,应分析施工结构和施工条件,并分解施工计划及其功能,以确定实现该施工计划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施工预算)。

(7)目标成本系数怎么算扩展阅读:

1、通过工程设计分析的价值工程活动,可以更清晰地定义业主单位的要求,对项目所在地的设计要求,结构特征和自然地理条件可以更加熟悉,更有利于项目的制定。施工图,更方便组织和控制项目。施工。

2、通过价值工程活动,可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节省投资,改善功能并降低用户的生命周期成本,从而赢得所有者的信任。这极大地促进了双方关系的和谐与合作,同时提高了双方的社会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通过对工程设计进行分析的价值工程活动,对提高项目组织的素质,改善内部组织管理,降低不合理消耗等,也有积极的直接影响。

8. 目标成本 预算成本 实际成本区别

1、目标成本是:按照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经济运行情况,应该达到的成本;
2、 预算成本: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的过细的分析、并按照现有的人力资源、物价水平、技术状态、以及最大努力的前提下,能达到的成本;
3、实际成本就是当前操作所用的各种费用之和,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以及为他应直接进入和间接分摊的费用之和。
4、三者区别?
(1)目标成本是宏观的设想、在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下,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而制定,它的出发点是以社会发展趋势为主要依据,其作用是供上层决策;
(2) 预算成本是按照当前现有最优化的情况下编制的,它是中、短期制定任务、分配资源、的临时性措施;
(3)实际成本是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完成的、也是已经消耗掉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

9. 标准成本中各种费率的计算公式

1、人工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实用人工工时之和
2、机器费率=机器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机器工时之和
3、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

拓展资料

标准成本系统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会计,是指以标准成本为核心,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执行、核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环节,将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为一体,实现成本管理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
标准成本一词准确地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它又被称为“成本标准”;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即: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
目标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是指产品、劳务、工程项目等在生产经营活动前,根据预定的目标所预先制定的成本。这种预计成本与目标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就称 为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一般指单位成本而言,它一般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和估计成本等,而标准成本相对来讲是一种较科学的目标成本。
计划成本是根据计划消耗定额计算的,表示计划期预定成本;定额成本是根据使用的定额计算的。企业应通过各项措施,有步骤地降低现行定额,以求达到计划中所规定的成本水平。
目标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制定目标成本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推动全体职工人人关心成本,形成民主管理,从而能够更好地贯彻经济责任制,进一步降低成本。

10. 全面预算里面本期的目标成本怎么计算

摘要 目标成本计算公式:目标成本=总目标成本*功能系数。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合成中心全体职工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