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已知材料成本差异怎么求实际成本
扩展阅读
蚂蚁金融买哪个产品 2025-05-16 11:35:52
叙事疗法有哪些资源 2025-05-16 11:35:12
一种行为的成本是指什么 2025-05-16 11:34:09

已知材料成本差异怎么求实际成本

发布时间: 2022-10-02 05:09:12

材料成本差异怎么算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是: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登记购进时候的超支差异,领用时候分摊的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贷方:登记购进时候的节约差异,领用时候分摊的超支差异。

㈡ 某企业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超支的百分之3,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0000,如何求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差异率)=20000*(1+3%)=20600

㈢ 材料成本差异和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怎么算啊

材料成本差异率=(-1600+1000-2400)/(80000+50000+70000)*100%=-1.5%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5%*160000=-2400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60000-2400=157600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80000-1600+51000+67600-157600=39400
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的70000=67600+2400
望采纳

㈣ 材料成本差异中的实际成本怎么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

材料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如下:

1、购入原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原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可借可贷)。

3、领用原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4、期末结转差异时,

调整节约差异,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调整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等。

㈤ 材料实际成本怎么算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如下: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材料成本差异
贷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
节约差异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
(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
成本差异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㈥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

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

公式变换为: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在这个式子中,材料成本差异是正数就加,是负数就减.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㈦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是什么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账务处理

入库材料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调整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的金额应自“原材料”等科目转入本科目,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贷方。

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材料成本差异,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㈧ 有了差异率后,如何求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用这个公式就可以算出实际成本

㈨ 材料实际成本怎么算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如下: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材料成本差异
贷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
节约差异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
(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
成本差异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㈩ 已知计划成本求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1.计划成本是指各种消费定额和费用预算以及有关数据根据计划期提前计算的成本。它反映了产品成本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标准,是计划期成本的目标。计划成本不同于固定成本。计划成本计算计划期的平均定额水平,定额成本按当前定额计算。计划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固定成本反映当时应达到的水平。计划成本的构成和内容应当与实际成本相一致。采购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是根据每种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以及与供应地的距离和距离,按原材料的实际成本项目计算的。
2.计划成本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节约和超支。产品的计划成本根据计划期内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定额、工时定额和成本预算计算确定。它反映了计划期间应达到的平均成本水平,是降低成本的目标。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了解和掌握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和完成程序,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3.计划期内产品、材料和项目的预期成本。根据计划期任务时间、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率和当前成本预算及相关材料,在分析实际成本水平的前期,在考虑计划期的基础上,应在测量电流的基础上,设定影响生产成本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和经济措施的预期效果等。
4.实际成本,也称为历史成本,是指为购置或制造财产而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使用历史成本时,资产按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或购买时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拓展资料:负债根据与履行当前义务相关的实际收到的货币或资产金额,或履行当前义务的合同金额,或在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而预期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进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