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最低边际成本下的单位产量怎么求
扩展阅读
两克拉人工钻石多少钱 2025-07-27 16:37:46

最低边际成本下的单位产量怎么求

发布时间: 2022-09-27 16:14:06

A. 边际成本怎么算


1、边际成本(Marginalcost),是指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也就是说额外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2、换做数学公式就是: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用MC表示。
举例说明,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10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100元。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10090元。即:边际成本=(10090-10000)/(101-100)=90元。
3、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 边际产量怎么求

边际产量的计算方法为:边际产量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

边际产量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后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就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

(2)最低边际成本下的单位产量怎么求扩展阅读: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1、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C. 边际产量怎么算

边际产量的计算方法为: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边际产量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后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就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

一、边际产量怎么算

1、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边际产量,简称为MP,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是指增加1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1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

2、因此任何增加1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不然就会出现亏损,一般只要增加1个产量的收入就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会为企业获得较大利润的产量。

二、边际产量的递减规律

1、一般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3个阶段。

2、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再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

3、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比如1个面包坊有2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

4、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会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

D. 下面哪项是最低边际成本下的单位产量

B,
最低边际成本下的单位产量是指产量上增加1,总成本的增加量最低。单位产量为从6到7时,增加最低,为2.

E. 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的关系用公式怎么表示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实际上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理论上来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说的是规模效应。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表示。即: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

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

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F. 边际成本的计算公式

边际成本的计算公式:边际成本率=总成本的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边际成本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根本原因就是边际产品的递减原则。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



(6)最低边际成本下的单位产量怎么求扩展阅读: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划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

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高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

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指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G. 下面哪项是最低边际成本下的单位产量( )

A、边际成本的概念是每增加一单位产量而引起总成本的增量,MC =△C/△Q,你不难求出来Q等于5、6、7、8时的MC ,所以选单位产量为6。

H. 下面哪项是最低边际成本下的单位产量。如下图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实际上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理论上来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说的是规模效应。 成本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 平均成本总是针对一定的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平均成本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成本管理总体水平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平均成本可能会有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能了解成本变化的总体水平和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I. 短期生产函数中,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谢谢

1、短期生产函数:既有固定要素,又有可变要素:Q=f (L,K),一般K是固定不变的。

2、总产量TP: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TP=Q=f (L,K)。

平均产量AP: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AP=TP/L 。

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MP=d(TP)/d(L) 。

假设商品x的生产要素有两种:A和B ,当B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A,可以带来产量增加1,(比如A是劳力,B是机器设备)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市场上一单位生产要素A的价格。假如增加A带来的是产量是增加2,则相应的边际成本是1/2生产要素A的价格。

(9)最低边际成本下的单位产量怎么求扩展阅读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a>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J. 边际产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分析如下

(1)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 L

L=TP(L,K)/AP

=29/29=1

(2)MP=TP(L,K)/L

=29/1=29

(3)所以应该就是29

拓展资料

(1)边际产量(Marginal proct)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假设商品x的生产要素有两种:A和B ,当B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A,可以带来产量增加1,(比如A是劳力,B是机器设备)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市场上一单位生产要素A的价格。假如增加A带来的是产量是增加2,则相应的边际成本是1/2生产要素A的价格。

(2)边际产量(marginal proct,简称:MP),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 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3)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资料来源:网络:边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