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的问题
现今我国正在大力的推广装配式建筑,随之装配式建筑的造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装配式成本较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工艺成本。装配式建筑技术难度更高,初期的研发投入,以及预制构件生产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投入,都比较大,转嫁到构件成本上也就更高。二是物流成本。只有从工厂到施工地点的距离在100公里左右,物流成本才相对合适,若工厂离得太远就不划算了。但装配式建筑颠覆了传统的建造模式,构件在工厂批量生产,现场组装,具有施工快捷、节能环保、抗震等级高等优势。成本问题只是暂时的,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降低成本的扶持政策,装配式建筑是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大趋势,目前江苏、上海、河北等地区已经在逐步发展,河北的雪龙企业就致力于提供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服务,他们有自己的PC构件成产线工厂,建造了多种装配式建筑体系的房屋,您如果感兴趣可以实地考察一下。
B. 装配式建筑降低成本的方法
装配式建筑降低成本,最有效的办法必须要根据整一个流程来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才会更好的做到开源节流。
C. 在设计工作阶段,与传统cad比较,bim所带来的价值优势是哪些
1、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效率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由于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各类预埋和预留的设计,因此更加需要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密切配合。利用BIM技术所构建的设计平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各专业设计人员能够快速地传递各自专业的设计信息,对设计方案进行“同步”修改。借助BIM技术与“云端”技术,各专业设计人员可以将包含有各自专业的设计信息的BIM模型统一上传至BIM设计平台,通过碰撞与自动纠错功能,自动筛选出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帮助各专业设计人员及时找出专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种类和样式繁多,出图量大,通过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功能,某一专业设计人员修改的设计参数能够同步、无误地被其他专业设计人员调用,这方便了配套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调整,节省各专业设计人员由于设计方案调整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通过授予装配式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构件拆分设计人员、以及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不同的管理和修改权限,可以使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专业人士参与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根据自己所处的专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减少预制构件生产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提高业主对装配式建筑设计单位的满意度,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效率,减少或避免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项目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
(2) 实现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
BIM技术可以实现设计信息的开放与共享。设计人员可以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案上传到项目的“云端”服务器上,在云端中进行尺寸、样式等信息的整合,并构建装配式建筑各类预制构件(例如门、窗等)的“族”库。丝路教育认为随着云端服务器中“族”的不断积累与丰富,设计人员可以将同类型“族”进行对比优化,以形成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标准形状和模数尺寸。预制构件“族”库的建立有助于装配式建筑通用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的设立。利用各类标准化的“族”库,设计人员还可以积累和丰富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户型,节约户型设计和调整的时间,有利于丰富装配式建筑户型规格,更好地满足居住者多样化的需求。
(3) 降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误差
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结构和预制构件进行精细化设计,减小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容易出现的装配偏差问题。借助BIM技术,对预制构件的几何尺寸及内部钢筋直径、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等重要参数进行精准设计、定位。在BIM模型的三维视图中,设计人员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待拼装预制构件之间的契合度,并可以利用BIM技术的碰撞检测功能,细致分析预制构件结构连接节点的可靠性,排除预制构件之间的装配冲突,从而避免由于设计粗糙而影响到预制构件的安装定位,减少由于设计误差带来的工期延误和材料资源的浪费。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
(1)改善预制构件库存和现场管理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对预制构件进行分类生产、储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容易出现差错。利用BIM技术结合RFID技术,通过在预制构件生产的过程中嵌入含有安装部位及用途信息等构件信息的RFID芯片,存储验收人员及物流配送人员可以直接读取预制构件的相关信息,实现电子信息的自动对照,减少在传统的人工验收和物流模式下出现的验收数量偏差、构件堆放位置偏差、出库记录不准确等问题的发生,可以明显地节约时间和成本[5]。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利用RFID技术直接调出预制构件的相关信息,对此预制构件的安装位置等必要项目进行检验,提高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安装效率。
(2)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率
装配式建筑吊装工艺复杂、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要求高,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可
以利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模拟和仿真,模拟现场预制构件吊装及施工过程,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也可以模拟施工现场安全突发事件,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案,排除安全隐患,从而避免和减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BIM技术还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场地布置和车辆开行路线进行优化,减少预制构件、材料场地内二次搬运,提高垂直运输机械的吊装效率,加快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
(3)5D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成本计划
利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BIM模型中引入时间和资源维度,将“3D-BIM”模型转化为“5D-BIM”模型,施工单位可以通过“5D-BIM”模型来模拟装配式建筑整个施工过程和各种资源投入情况[2],建立装配式建筑的“动态施工规划”,直观地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进度计划安排和分阶段资金、资源投入情况;还可以在模拟的过程中发现原有施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避免由于考虑不周引起的施工成本增加和进度拖延。利用“5D-BIM”进行施工模拟使施工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整个项目的施工流程安排、成本资源的投入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管理人员可在模拟过程中优化施工方案和顺序、合理安排资源供应、优化现金流,实现施工进度计划及成本的动态管理(如图4所示)。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运维阶段的应用价值
(1)提高运维阶段的设备维护管理水平
借助BIM和RFID技术搭建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建立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设备的运营维护系统[6]。以BIM技术的资料管理与应急管理功能为例,在发生突发性火灾时,消防人员利用BIM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建筑和设备信息可以直接对火灾发生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并掌握火灾发生部位所使用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实施灭火工作。此外,运维管理人员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和附属设备的维修时,可以直接从BIM模型中调取预制构件、附属设备的型号、参数和生产厂家等信息,提高维修工作效率。
(2)加强运维阶段的质量和能耗管理
BIM技术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信息化,运维管理人员利用预制构件中的RFID芯片,获取保存在芯片中预制构件生产厂商、安装人员、运输人员等的重要信息。一旦发生后期的质量问题,可以将问题从运维阶段追溯至生产阶段,明确责任的归属。BIM技术还可以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绿色运维管理,借助预埋在预制构件中的RFID芯片,BIM软件可以对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进行监测和分析,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根据BIM软件的处理数据在BIM模型中准确定位高耗能所
在的位置并设法解决。此外,预制建筑在拆除时可以利用BIM模型筛选出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回收利用,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4、结 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借助BIM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施工水平,使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运维的生产链条更加紧密、合理,在我国建筑业实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促进建筑行业发展转型过程中,能够发挥相当积极的作用。不过,要达到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更加紧密的结合,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地磨合与完善,这仍需广大建设行业的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D. 装配式建筑有什么好处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PC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而且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另外,装配式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竹木材、废弃混凝土等。
E. 机床制造业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采用先进装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2、改善管理降低成本。以实施ERP系统为主线,采用信息化技术,减少库存,减少欠件而造成窝工。
3、培训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通过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提高员工的附加值,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员工收入,降低生产成本。
4、完善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减少图纸差错,减少修配,提高生产效率。完善的技术文件是推行ERP的基础。产品设计决定了产品50%以上的成本,技术中心肩负着降低成本的重任。
5、开发高效、高精度、自动化加工设备,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客户选择设备,主要看设备能创造的价值,如果产品使用性能高,即使成本相对较高,也是可以接受的。
等等办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满意,望采纳!
F. 装配式建筑到底有什么好处
1.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2. 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3. 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
4. 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5.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6.节能环保
G. 装配式建筑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近年来,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政策不断更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甚至很多城市强制要求新建项目必须采用装配式,本文将全方位对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问: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有什么特点?答: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建筑是近年来国家提倡绿色住宅新理念下催生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其核心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建设和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实现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节省人工,降低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显着的经济、社会效益。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装配式建筑是指由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方式建造房屋,含有制造业的属性。推进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水、节能、节地、节材,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工期缩短,人工成本下降,质量通病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垃圾减排等诸多优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着,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问:装配式建筑有哪些类型?
答: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五大类,砌块类建筑、板材类建筑、模板类建筑、轻型框架类以及升板层建筑。以下对装配式建筑类型以及特点进行分析,能够在装配式建筑应用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H. BⅠM技术在装配式施工中成本管理作用
摘要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