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报告期和基期成本怎么算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报告期和基期成本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09-24 14:27:36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公式

成本核算计算公式: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1)报告期和基期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成本核算的作用:

1、发现客户利润贡献度。成本分析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发现不同客户对小微企业的利润贡献度(包括利润率和利润额),由于产品的利润率和客户的加权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所以,小微企业要不断筛选、开发有价值的产品和客户,并为此类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得到最大的利润收益。

2、建立业务考核的参考。市场竞争的激励程度迫使小微企业必须制定多项指标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考核,业务质量指标理应成为其中之一。所谓业务质量也就是产品的计划毛利(成交价与产品的计划成本价的差异)。但不能简单地把产品的实际成本失控归咎于业务员。

有了透明、公正、可操作性强的业务标准,业务员的业务取向就可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可以使小微企业降低业务风险。

3、企业通过实行各种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利润率,降低企业业务风险,促使企业各部门更加重视成本控制,调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成本核算是加强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利润政策、周转政策和结构政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成本核算

❷ 什么是报告期和基期

基期是一个基础期、起始期的概念,属于这期的有“入选样本股票”称为基期股票;规定的基日;规定的基日指数值(基期指数)。基期股票的市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如以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字与1990年的数字对比以计算“八五”期间的发展速度时,1995年即为报告期,1990年即为基期。基是指统计基数,期是指统计时限。

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是1874年德国学者帕煦(Paasche)所提出的一种指数计算方法。它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变量固定在报告期。

(2)报告期和基期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帕氏指数因以报告期变量值为权数,不能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因而不同时期的指数缺乏可比性。但帕氏指数可以同时反映出价格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具有比较明确的经济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帕氏公式计算价格、成本等质量指数。

帕氏数量指数由于包含了价格的变动,意味着是按调整后的价格来测定物量的综合变动,这本身就不符合计算物量指数的目的,因此帕氏数量指数在实际应用的较少。

❸ 总平均成本计算公式

∑x1f1/∑f1/∑x0f0/∑f0
所谓统计学上的总平均成本指数
就是指报告期总成本/报告期总产量然后再除于基期总成本/基期总产量×100%

❹ 现期量和基期量公式是什么

现期量和基期量公式是:

一、基期量

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2、基期量=增长量÷增长率。

3、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二、现期量

1、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基期量=现期量/(1+R)。

2、现期量=基期量(1+年均增长率)*相差周期数。

增长量相关变形公式: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

增长量=现期量×增长率/(1+增长率)。

增长量又称增减量是在一定时期内所增减的绝对量,即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它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减少)了多少。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增加量;计算结果为负值,表示减少量。由于比较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分为累计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两种。

❺ 统计学计算题求解~~~题目:分别计算报告期和基期该公司生产这种产品的总平均成本

基期:甲企业成本:600*1200=720000(元);乙企业成本:700*1800=1260000(元);总平均成本:(720000+1260000)/(1200+1800)=660(元)。
报告期:甲:600*2400=1440000(元);乙:700*1600=1120000(元);总平均成本:(1440000+1120000)/(2400+1600)=640(元)
总平均成本降低的原因:甲企业单位成本比乙企业低,报告期相对于基期而言,甲企业相对于乙企业产量上升(甲企业产量上升,乙企业产量下降)

❻ 总成本指数的计算公式

(报告期的单价x报告期的销量)/(基期的单价x基期的销量)

❼ 已知某企业基期产品总成本为400万元,报告期产品总成本为420万元,报告期假定的产品总成本 为380万元

已知某企业基期产品总成本为400万元,报告期产品总成本为420万元,报告期假定的产品总成本 为380万元,经计算得(A、B):
A、产品总成本指数为105%
B、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为110.53%
C、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为105.26%
D、产品生产量指数为95%

假定报告期产品总成本为380万元,说明报告期产品产量降低,占基期产品产量的380/400=95%
故:产品总成本指数=420/400*100%=105%;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420/380*100%=110.53%
所以选择A、B

❽ 统计学基期报告期例题

设产量为Q,单位成本为P,则基期产量为Q0,报告期为Q1,基期成本为P0,报告期为P1,而总成本基期为P0Q0,报告期为P1Q1,其中E表示连加符号!
产量指数甲Q1/Q0=81.8/75=1.08 产量指数乙=54/58=0.931
1:产量总指数:
EP0Q1/EP0Q0=(EQ1/Q0*P0Q0)/EP0Q0
=(1.08*150+0.931*80)/(150+80)
=1.028
推导原理:因为在计算产量总指数时,是以数量标志为度量因素,因此,其同度量因素因选为基期,所以有了EP0Q1/EP0Q0公式.而产量指数为Q1/Q0,其中Q1/Q0*P0Q0=P0Q1,所以有了后面的推导公式,然后计算结果.
2:单位成本总指数:
EP1Q1/EP0Q1=EP1Q1/(EQ1/Q0*P0Q0)
=(180+70)/(1.08*150+0.931*80)
=250/236.48
=1.057
推导原理:因为在计算单位成本总指数时,以价格单位为度量因素,因此,其同度量因素因选为报告期,所以有了EP1Q1/EP0Q1公式.后期推导公式同上.计算结果
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你把符号规范了以后写在纸上很容易理解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