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__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是错的。所谓“指数化指标”就是在指数中反映其数量变化或对比关系的那种变量;数量指标指数是指综合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发展变化的指数,根据同度量因素所选时期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数量指标指数。理清楚这两个概念,再根据单位成本指数的概念和算法算法即可做出判断。
拓展资料:
一、指数化
1、指数化是将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与变动的物价水平直接挂钩用以抵销通货膨胀影响的一种手段。通常所说的指数化基本含义是收入指数化。因为在许多经济学者的心目中,利率随物价水平变动而变动,实质上也是要解决稳定实际收入水平的问题。M·弗里德曼对收入指数化进行了较充分论证,他认为,促成通货膨胀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价格上涨,而是货币存量增长过快造成的过度需求压力。他论证,在货币存量不变时,个别商品价格的提高只能引起其他商品的价格的下降,物价总水平不会上涨,只有从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率入手,选择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并采取收入指数化方案与之配合,才有望治愈通货膨胀。收入指数化是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2、指数化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实施的办法是使各种收入与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
3、指数化方案有四项保障性措施: ①发行购买力公债。②政府按照通货膨胀率自动提高雇员工资。③放弃对利率的上限管制,允许利率随市场变化而变动。④政策编制个人所得税额指数,以保证纳税不致随物价上升而提高。
二、数量指标指数
1、由于使用价值、计量单位等的不同,直接相加没有经济意义。为了解决这些不能直接相加的问题,得到反映这些不能直接相加的个别现象数量的总量指标,就需要引入一个因素,使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变为能相加的现象,这个因素就叫做同度量因素。
2、根据同度量因素的固定原则,其同度量因素应是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才能进行不同时期的产量对比分析。如果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由于报告期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同度量因素的价格也不断地变化,无法通过各个时期数量指标的对比来说明产量的变动。另外,从指数体系的要求来看,总量指标指数等于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的乘积,数量指标指数也就只能用基期的价格作同度量因素了。
‘贰’ 总成本指数的计算公式
(报告期的单价x报告期的销量)/(基期的单价x基期的销量)
‘叁’ 总成本指数与成本总指数如何计算
产品成本指数概括反映生产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水平的综合变动程度,它是企业或部门内部进行成本管理的一个有用工具。
产品成本指数的编制
记各种产品的产量为q,单位成本为p 。则全部可比产品(即基期实际生产过且计算期仍在生产的产品)的综合成本指数通常采用派氏公式来编制:
P_p=\frac{\sum p_1q_1}{\sum p_0q_1}
该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可以表示,由于单位成本水平的降低(或提高),使得计算期所生产的那些产品的成本总额节约(或超支)了多少。
类似地,在对成本水平实施计划管理的场合,还可以编制相应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数,用以检查有关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其编制方法可以采用派氏公式:
P_p=\frac{\sum p_1q_1}{p_nq_1}
其中,pn为计划规定的单位成本水平。该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可以说明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节约或超支的成本总额。
不过,在同时制定了产量计划的条件下,则应该采用拉氏公式编制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数:
L_p=\frac{\sum p_1q_n}{\sum p_nq_n}
其中,qn为计划规定的产量水平。该指数可以在兼顾产量计划的前提下来检查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即避免由于片面追求完成成本计划而破坏了产量计划。但在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没有制定产量计划,或不要求恪守产量计划指标的情况下,上面的拉氏指数就失效了。
‘肆’ 总生产成本指数 产量指数 单位成本指数 都怎么算 什么公式 劳动生产率总指数怎么算
单位成本总指数Ip=∑p1q1/∑p0q1
产量总指数Iq=∑p0q1/∑p0q0
总成本总指数Ipq=∑p1q1/∑p0q0
劳动生产率=∑v1t1/v0t0 (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数)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完工,一部分未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还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单位成本指数是多少扩展阅读: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伍’ 产量总指数怎么计算
1、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p0q1/∑p0q0。
2、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
3、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
4、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v1t1/v0t0(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数)。
5、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未完工,一部分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那么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所有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7、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
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譬如,已知某年全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为105%,这就表示:若将基期年份(通常为上年)的一般价格水平看成是100%,则当年全国的价格水平就相当于基年的105%,或者说,当年的价格上涨了5%。
总量指数(totalamountindex):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它可以由不同时期的实物总量对比形成,如不同时期的粮食总产量或工业总产量对比形成的总产量指数;也可以由不同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通常称为价值指数,如不同时期的工业总产值、产品总成本、商品销售额等对比形成的价值指数。
‘陆’ 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比,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8%,总生产费用增长了 15%
则该企业2004年单位成本指数=(1+15%)/(1+8%)*100%=106.48%
统计学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源于现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国会)、意大利文Statista(国民或政治家)以及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于1749年使用,代表对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问,也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十九世纪,统计学在广泛的数据以及资料中探究其意义,并且由John Sinclair引进到英语世界。 统计在金融上应用广泛 。
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认为其学理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是属于数学的范畴。
拓展资料:
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3. 推断: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4. 变量:每次观察会得到不同结果的某种特征。
(1) 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的变量。
(2) 顺序变量:又称有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有序类别的变量。
(3) 数值型变量:又称定量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数字的变量。
5. 均值:均值也就是平均数,有时特指算术平均数,这是相对其他方式计算的均值,求法是先将所有数字加起来,然后除以数字的个数,这是测量集中趋势,或者说平均数的一种方法。
6. 中位数:也就是选取中间的数,要找中位数,首先需要从小到大排序,排序后,再看中间的数字是什么。
7. 众数:众数也就是数据集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数字。
‘柒’ 统计指数作业! 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各种产品的产量增长了12%,总生产费用增长了15%,该企业单位成本指数
1、=115%/112%
2、=120%/110%
3、=108%/120%
4、A:=100% /95%
B:=100%/105%
‘捌’ 另一道统计题,求解,谢谢
2001年的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13.6%
即产量指数为113.6%;
生产费用增加了12.9%,
即生产费用指数为112.9%,
根据指数体系:
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单位成本指数,
我们有:
单位成本指数=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112.9%÷113.6%=99.38%.
所以该企业2001年产品成本比2000年降低了
1-99.38%=0.62%
‘玖’ 总生产成本指数 产量指数 单位成本指数 都怎么算 什么公式 劳动生产率总指数怎么算
单位成本总指数Ip=∑p1q1/∑p0q1
产量总指数Iq=∑p0q1/∑p0q0
总成本总指数Ipq=∑p1q1/∑p0q0
劳动生产率=∑v1t1/v0t0
(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数)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完工,一部分未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还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9)单位成本指数是多少扩展阅读: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3、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4、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参考资料:搜狗网络
---
生产成本
‘拾’ 计算3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答案如下:
(10)单位成本指数是多少扩展阅读:
商品销售利润为营业净收入扣除销售费用再扣除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后的余额;企业的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所取得的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
投资损失包括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的款项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分担的数额等。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的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的余额。收入大于支出时增加企业利润,反之,支出大于收入时就减少企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的净收益,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期的停工损失,尚未与企业分离的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