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没确认收入前可以确认成本吗
可以确认生产成本,不可以确认销售成本。财务里,有配比原则,不确认收入就不确认成本。
㈡ 在本年度发现上年度漏记了收入,该怎么处理
在本年度发现上年度漏记了收入,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
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结转收入,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是对以前年度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的更正。这种错误包括计算错误、会计分录差错以及漏记事项。
(2)以前未记收入成本如何核准扩展阅读: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
1、日后事项的损益调整
应按新《企业会计制度》第138条及《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①将需要调整的损益数结转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应调增利润(上年少计收益、多计费用)时记贷方、应调减利润(上年少计费用、多计收益)时记借方。
②作所得税纳税调整。补交所得税时,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冲减多交所得税时作相反的分录。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④调整盈余公积计提数。补提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记“盈余公积”账户;冲减多提盈余公积时作相反的分录。
⑤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以及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如果提供比较会计报表,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
2、非日后事项的损益调整
应按新《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①将需要调整的损益数结转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调整方法同日后事项。
②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③有关纳税调整并入当期期末所得税计算时一并进行;有关盈余公积的调整并入当期期末利润分配中进行。
㈢ 以前漏记的会计成本应该如何补记
1.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制造费用
2.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3.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
㈣ 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前年度应计未计收入应如何处理账务
以前年度未计入收入的部分,在本年度确认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收入,成本,以及附加税费等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进行核算和归集。
㈤ 您好,未确认收入时,发生的成本应如何入账
1、收到预付款时,入预收账账款,这样做可以吗?
可以。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取得发票后
借:预收账款 (预收部分)
银行存款 / 应收账款 (差额部分)
贷:工程结算收入
2、要付款时是入成本还是预付账款呢?
未取得发票时,先计入预付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待取得发票后
借:工程结算成本
贷:预付账款
㈥ 以前年度未入账收入补记收入时,成本也可以补提吗
摘要 您好,亲,我是小高威武霸气,很高兴帮你解答问题,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
㈦ 以前年度的收入未作帐,现在账务处理怎么做
以前年度的收入未做账,现在的账务处理是补入账,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核算。
账务处理时:
确认上年度未开票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结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计提及补缴附加税:
(1)补提附加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其他应交款-地方教育费附加
(2)结转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缴纳税费:
借:应交税金-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其他应交款-地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㈧ 以前年度未确认的成本如何作账务处理
作为会计差错,根据金额、影响、性质采用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重编上期报表)或未来适用(直接计入当期相同成本)。
㈨ 以前年度收入未入账,成本进项税额如何处理
取得了符合规定的增值税发票认证抵扣,没有销项时作为留底处理。以前年度收入未入账,应该补计收入计提销项税,不影响进项税的认证抵扣
㈩ 上年出口的货物忘记在上年记账确认收入和做增值税申报了,应如何处理
对于跨年的,补记收入有三种方式:(1)记账软件反结账,收入补记到12月份,然后再重新结账。这种操作的缺点是会造成财务报表与年底申报的不一致,可以向税局重新修改申报报表;(2)直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补记,最后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在汇算清缴时调整收入和成本。这种操作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注意考虑未分配利润的变化,否则会造成现金流量表不平;(3)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直接按未来适用法在本年度确认收入。对于增值税销售额跨年忘记申报的,最好去税局修改申报表,若无法修改的可以并入本年度销售额中申报。实务中,很多出口企业在申报增值税时是以开具发票为准,对于还没有开具发票的不进行增值税申报,这种做法会造成跨年申报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当月出口当月开票的,在当月按开票金额申报;当月出口次月开票的,当月按未开具发票申报,次月开票后,由于申报系统会对开票金额和申报金额做比对,因此必须在开票月按开票金额申报,并在未开具发票列用负数冲减上月的申报金额(实务中可以直接在开票月份申报,但不要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