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交易成本公式
公式是:交易成本=每次交易成本×交易次数。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
交易成本特征
而上述交易成本的发生原因,进一步追根究底可发现源自于交易本身的三项特征。这三项特征形成三个构面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具市场流通性,或者契约一旦终止,投资于资产上的成本难以回收或转换使用用途,称之为资产的专属性。
② 什么是交易成本"科斯定理"的含义是什么
一、什么事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科斯定理”的含义
科斯定理,是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其主要内容如下:
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
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科斯定理的精华在于发现了交易费用及其与产权安排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希望采纳
③ 交易成本理论的介绍
所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④ 浅谈什么是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边界是由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边际价值确定的。交易成本是指通过市场进行的对资源进行组织的成本,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内部对资源进行组织的成本。当市场运作的成本大于管理成本时,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替代市场,企业出现。
⑤ 成本交易理论的介绍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⑥ 什么是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他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
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 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制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 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⑦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
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
⑧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
交易成本 (又称为交易费用) 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交易费用的思想由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而后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概念。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
学术界一般认可交易费用可分为广义交易费用和狭义交易费用两种。广义交易费用包括一切非鲁滨逊经济中出现的费用,即为了冲破一切阻碍,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有形及无形的成本。狭义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费用,即外生交易费用。包括:搜索费用,谈判费用以及履约费用。
杨小凯等经济学家创立的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则包含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会主义等,是需要以概率和期望值来度量的潜在损失可能性。
按照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机制时发生的“制度费用”。例如,诺思认为,正的交易成本的存在使经济过程产生摩擦,它是影响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张五常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好的经济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协调成本,即节省交易费用;不好的经济制度则会提高社会的协调成本,即增加交易费用。
以国际贸易为例,列举如下:
搜寻成本 (Searching Cost):包括寻找最适交易对象的成本及寻找交易标的物的成本。
协议成本 (Negotiating Cost):指交易双方为消除歧见,所进行谈判与协商的成本。
订约成本 (Contracting Cost):当双方达成共识而进行交易时,签订契约所投入的成本。
监督成本 (Monitoring Cost):指契约签订后,监督对方是否依约执行的成本。
违约成本 (Enforcement Cost):指契约签订后,当交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为激励契约之履行所花费的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
搜寻成本:依产品的属性而有不同的资讯搜寻成本。(Degeratu et al. (2000))
谈判成本:网路可降低交易中的谈判成本。(O'Connor and O'Keefe (1997))
监督成本:网路的互动性可降低资讯的不对称; 网路降低监督成本。(Papows et al. (1999) ;Dutta, Kwan and Segev (1998))
契约订定成本:网际网路可减少缔约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网路具降低缔约成本。(Tapscott (1997);Dutta et al. (1998))
交易成本的衡量:消费者的交易过程分七个阶段:搜寻、比较、测试、协商、付款、递送、售后服务。(Liang and Huang (1998) )
参考七个阶段之交易成本 (Liang and Huang (1998)) ,并参照消费者决策过程划分为三阶段,而各阶段所发生之交易成本分别为:
购买评估阶段:包括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
购买行为阶段:包括订购及付款成本。
购后行为阶段:包括传送成本。
张五常的看法
根据中国经济学家张五常的看法,这个概念叫做交易费用。
定义
任何不会在一人经济 (犹如鲁宾逊漂流记的状况) 内出现的机会成本。由于一人经济内不可能构成社会,所以也没有制度和经济组织。张氏亦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制度费用 (Institutional cost) 。
任何不牵涉直接生产的机会成本。但它并不一定牵涉到实质的交易。
如果交易费用等于零,就没有市场和企业。而产权的选择将会是不确定,因为用任何种类的产权,也可以在毫无成本下达到交易。
例子
在一人世界内不可能有偷窃的行为。所以在社会中,任何防止偷窃所带来的机会成本都是交易费用。(如安装门锁、闭路电视等)
在一人世界内不需要律师,所以在社会内,训练律师、聘请律师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