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核算有几种方法,分别是怎么核算的,,,,
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 适用的类型 品种法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分批法 小批单件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精密仪器、专用设备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造纸 分类法 综合性生产 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 家电、服装 http://www.ufsoft.com.cn/show/dispcase.asp?cid=25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 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 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❷ 请问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电线电缆的成本核算方法:1、采购借:原材料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2、材料领用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3、计提工资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5、计提折旧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 贷:累计折旧6、结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产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费用总额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7、结转完工入库产品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❸ 计时人工成本怎么分摊
首先20人是混合生产吗?即计时工资的人和计件工资的人对同一产品负责不同工作生产内容?
如果是,我就建议用计件工资比例分摊计时工资,即(单个产品计件工资/总计件工资总和)*总计时工资。我们单位是这么算的。
如果是分开生产不同产品的,书本上要求都是按标准工时法,但实际工作中很少企业去统计标准工时,所以通常省事的做法是按产值法,即单个产品原材料的比例分摊工时工资。虽然没有标准工时法准确,但是这是相对比较合理和通用的做法
❹ 工时成本核算
举例说明按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如果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人计件工资分别为:甲产品1960元,乙产品1640元;甲、乙产品计时工资共计8400元。甲、乙产品生产工时分别为7200小时和4800小时。发生制造费用8400元,
要求 采用按工时比例分配计算工资及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是:
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8400÷(7200+4800)=0.7(元/小时)
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7200×0.7=5040(元)
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4800×0.7=3360(元)
甲产品的工资总额=1960+5040=7000(元)
乙产品的工资总额=1640+3360=5000(元)
2.分配工资做: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7000
借:生产成本:乙产品 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600;贷:制造费用 8400.
❺ 产品的工时成本怎么算
朋友,我对这个问题有兴趣,所以我来说几句:加工制造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一律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报告期的产品成本。所谓制造成本法只核算到制造费用就完事了。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则作为其间费用,直接低减本年利润,体现当期的损益。而采用制造成本法,首先,消耗的原材料采取直接进入的方法,既可根据各该产品的领料单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其次,发生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和工资附加费也要直接进入;再次次,发生的水、电、气以及外加工费等也要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最后,制造费用主要是核算车间管理部门为了组织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如计提的折旧、低值易耗品摊销和机务料消耗、办公费、差旅费等。这里所说的1、2、3项称之为直接费用,第4项既制造费用为间接费用。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原材料可以凭借领料单直接按照生产的各该品种计算材料成本外,其余的都可以按照间接费用,采用一个统一的分配标准,计入到各该产品成本之中。假定你单位生产两种电子产品,既甲产品和乙产品,甲乙产品各消耗的原材料为500元和480元,当月产量甲产品50件,乙产品120件,已知生产甲乙产品的工时分别为120个和240个,全部费用为2400元(包括动力费、人工费和制造费)。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甲乙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首先计算两种产品应分摊的费用:2400/120+240=2400/360=6.67元,所以甲产品应承担的费用=120*6.67=800.40元;乙产品应分摊的费用=6.67*240=1600.80元。再加上原材料成本构成总成本,则甲产品的 总成本=500+800.40=1300.40;乙产品总成本=480+1600.80=2080.80。其中甲产品为50件,单位成本=1300.40/50=26.01元;乙产品为120件,单位成本=2080.80/12017.34元。以上成本计算完毕。如果还要分析甲乙产品的生产经营情况,还要主料成本、费用成本和同期对比,采用统计分析和财务的连环替代分析等方法去分析材料、费用等对于利润的影响。相信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随时和我联系,继续我们的讨论。
❻ 关于标准工时,请问如何算成本
标准工时算成本可以用软件来完成,我平时是用的vioovi的ECRS工时分析软件,这个软件比起很多同类型的标准工时相关软件都要好用,可以根据生产线情况进行各种分析和改善,得出的数据呈现的也是可视化,有了这个软件给我们这些ie带来了很多方面的便利。
❼ 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
1、当月生产的各类产品的数量、难易系数、工时
2、材料领用消耗的数量、分配标准
3、各类共耗费用的金额及分配标准,包括水电、折旧、人工、制造费、各类摊销
4、各类在产品的期末盘点数
5、其他与企业自身核算有关的数据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❽ 计时工资制计算公式具体是什么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计时工资可分为:周工资制、日工资制和小时工资制。那么计时工资怎么算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时工资制计算公式,希望你们喜欢。
计时工资制计算公式
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单位,应付职工的计时工资是根据工资标准、考勤记录和有关制度计算的。具体计算过程又因采用月薪制或采用日薪制而有所不同。
采用月薪制计时工资时,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日工资额×缺勤天数
其中:月标准工资可以根据工资卡片的记录取得,缺勤记录可以根据考勤记录取得,日工资率的计算 方法 有如下两种:
(1)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为每月标准工资除以30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
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视为缺勤,照样要扣工资。
(2)每月按21天计算(全年365天扣除法定节假日7天及104个公休日,再用12个月平均),日工资率为全月标准工资除以21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星期天不算缺勤,不扣工资。
计时工资的适用范围
由于计时工资是直接以劳动时间计算报酬,简单易行,便于计算;同时,由于各种劳动均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所以计时工资的适应性强,实行范围广泛,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和各类工种、岗位均可采用。其中,最适用于以下行业、企业、车间、工种、岗位:
1.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技术性强、操作复杂,产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多道操作才能完成,不易单独计算个人的劳动成果的行业和工种。
2. 主要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和从事辅助工作,其劳动量不便于用产品产量准确计量的工人和服务人员。
3. 劳动量不便于统计计量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
4. 产品、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的企业。
由于计时工资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因此,能够促进职工提高出勤率和提高技术业务水平,保证劳动的质量。但是,它在体现按劳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计时工资一般与等级工资制联系在一起,侧重以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工资,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强度和职工个人实际提供的劳动成果,劳动报酬与劳动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不相当的矛盾。就同等级的各个劳动者来说,他们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付出的劳动量有多有少,劳动质量也有差别,而计时工资难以体现这种劳动差别。因此,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搞活企业内部工资分配,需要把计时工资与 其它 工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利于全面地考核职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把职工的工资与其实际付出的劳动量紧密联系起来,以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计时工资的优缺点
计时工资制的优点
1)计时工资制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本人技术业务水准或本人所在岗位(职务)相应的工资标准,而不直接取决于工作物或劳动对象的技术业务水准。
2)计时工资制强调员工本人的技术业务水准的高低,因此,有利于员工努力学习科技 文化 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工作质量。
3)内容和形式简便明确,有较大原稳定性,因此便于计算和管理。
4)计时工资不致使员工工作情绪过度紧张,且工资收入水平取决于既定的工资标准,有较大的稳定性,因此对员工收入、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有较大的保障性。
计时工资制的缺点
由于计时工资只能反映员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劳动时间长短的差别,不能全面反映同等级员工在同一工作时间内支付劳动量和劳动成果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平均主义。所以,企业在实行计时工资时,普遍实行奖励制度,以弥补计时工资制的不足。
❾ 有计件跟计时工资怎么算平均成本多少钱一个小时
根据企业确定的标准进行折算,比如每小时生产100件为标准,将计件的折算成计件小时,然后将总工资除以总小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