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学学习的成本是多少
大学成本构成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显性成本由学费、考试报名费、医疗费、食宿费、娱乐费等组成。除了显性成本,读大学还有隐性成本。如果不读大学,高中毕业后直接外出务工,按照每月2000元,4年的收入一共是9.6万。读大学等于是放弃了这部分收入,再加上大学的4年花费14.7万元,合计共支出24.3万。“学生们每年在学校上课的实际天数为160天,4年640天,折算下来每天消费是380元!”
② 什么是机会成本分析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以下面的例子作为计算例子:
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那么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享受电视剧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所得到的东西。
假若一人拥有一所房子,那人选择自住的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他人所能拥得的收入。因为这机会成本并不牵涉实际金钱交易,所以也可成为隐含成本。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2-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大神来,用经济学回答,你要完成大学学业有哪些机会成本,注意是完成大学学业
机会成本=四年的学费+四年可能的高薪收入(如果没读大学去找工作)+学费和薪水蕴含的投资增值。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要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几种产品时。
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由此,便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④ 一定上大学吗算算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有人会列出一个算式:上大学的成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教材及资料费……其实,上大学还有另外一种成本———机会成本。如果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选择参加工作,那么,在四年上大学期间参加工作预期能够赚到的钱,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作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当人们作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个人在选择是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时如此,作经济决策也是这样。企业经营者在决定上什么产品时,必然要考虑其机会成本———把同样的资源用于开发、生产其他产品的预期收益。 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具有作出收益最大化的选择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资本的趋利性使经济主体在决策时有足够的动力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收益,将资源配置到收益最大的领域;而一旦实践证明该决策并非最优,则决策者具有调整决策的内在驱动力。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则缺乏这种内在机制,但是,即使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比如,对农业进行补贴是各国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以什么方式进行补贴,却很有讲究。在东亚一些国家,政府更多的是以投资于不可分割的基础设施(如灌溉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的方式,对农业进行补贴;在拉美和非洲,则是对可分割的商品(如农业机械、化肥等)给予补贴。实践的结果证明,前者普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而拉美的补贴则主要被地主集团所占有,非洲的补贴主要被政治上有影响的部落所占有,结果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农业生产力的较大提高。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拉美和非洲的农业补贴决策的机会成本十分高昂,基本相当于东亚农业生产力普遍提高的收益。这启示我们,要尽量减少对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必不可少的资源行政配置也一定要引入机会成本分析。掌握资源配置权的政府决策者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实际将要发生的成本,还要考虑机会成本;不仅要把资源投向有效益的领域,而且要努力投入到最有效益的领域。 但是,仅靠决策者的自觉,一时可能靠得住,长期就靠不住;少数人可能靠得住,相当多的人恐怕靠不住。这不是贬低人们的觉悟和道德水平,而是说制度比人强。人们为什么会选择上大学而放弃参加工作的机会呢?就是因为人们预期上大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参加工作的收益。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收益不取决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比如说谁先参加工作,那么,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会过高,选择上大学的人就会大大减少。在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害的。同样,如果作决策的人的收益不取决于其决策为社会带来的收益,那么,他就没有动力把稀缺资源用于对社会最有益的用途,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看,草率决策、盲目上马新项目,甚至屡屡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一方面,要尽量把配置资源的功能交给市场,并确保市场有效,防止市场信号被人为扭曲,以避免出现类似很多人不选择上大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必不可少的资源行政配置,必须解决好对决策者的监督和激励问题。
⑤ 你自己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应该怎么计算
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你自己读大学,你学到的是知识与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如果你当初不选择这条路,你可以有换回的3-4年的时间及金钱,金钱方面当然不能总的来计算,将你的金钱分成6-8份,每半年一次,选择你投资的项目,或选择创业的道路,成功系数可根据自己能力来预计,以及预计你3-4年后期发展结果指数.预计这事情太悬了.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只有少数人会说自己的选择是错的,或许你家已经太有钱了,或许你当初自认为自己发现了什么好的商机,现在你仔细关注身边的一切,其实商机仍不段,只看你有没慧眼了.
⑥ 用西方经济学原理怎样计算自己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首先,你得知道你拥有的机会N。其次,保证能够确定每个机会的收益X和成本Y。再次,计算上大学的收益P和成本Q。最后,总机会成本M=(X-Y)-(P-Q),恩,好了
⑦ 试分析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并谈谈你从机会成本中收到的启发
摘要: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上大学无用论”,因此很多勉强供得起大学生或者供不起大学生的家庭就选择让孩子放弃上学而直接就业。这种决策是否合理呢?现在就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
关键词:上大学:机会成本论;利益;最大利益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从而导致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的大学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即使找到了工作,获得的相对收益也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所以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上大学无用论”,因此很多勉强供得起大学生或者供不起大学生的家庭就选择让孩子放弃上学而直接就业。这种决策是否合理呢?现在就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
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不用四年大学时间来读书而去工作所得到的收入。但要注意的是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而是根据这些资源在其他用途上可能产生的最好收益来衡量。我们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注意,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在经济分析中,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合理,如果它的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机会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否则,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当人们作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其实对于每一个来说,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做出充分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上大学的收益是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日后更好的工作机会,失去的是更早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或者说是时间,因为我们把好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业上,这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放弃的东西和得到的东西是不是平衡的呢?
现在就来以我个人为例大体计算一下我读大学的机会成本:首先来计算一下我读四年大学所付出的显成本:大一一年的学费是4200元、住宿费1200元、书费等400元、生活费8000元,共计13800元,以此作为每年的平均成本,四年就是55200元,加上买电脑、手机等,差不多总成本为125200元。
如果我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用这四年时间来工作的话,每月按没有本科学历的一般工资水平来算,每月工资约为1500元,每年收入为18000元,加上奖金、补贴等其他收入,每年收入约为20000元,四年总收入就是80000元,这也就是我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如果我没有上大学而去工作,不仅可以节约23200元,而且还可以多赚56800元,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起来放弃上大学而去工作就显得是很合理的决策了。
不过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具有相当较高的竞争力,一般而言学历越高,其薪金也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当四年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工资的一般水平会高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假定每月工资为3000元,每年的收入约为36000元。这时我们来比较一下,四年前的每年平均机会成本是20000元,四年后每年的平均机会成本为36000元,相当于四年前的两倍。只要再经过6年时间我们就会弥补上大学的成本并且开始比没有上大学的人多获得一些收入,而且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
机会成本对个人而言更多的表现为个人的时间价值。例如演艺明星,他们的每年的收入超过上千万,他们的时间价值(也就是机会成本)就比我们一般人要高得多,他们停下工作去学习所付出机会成本就远远高于我们一般人,因此对他们而言放弃深造选择工作就是明智的。而对于我们一般的高中毕业生而言,机会成本很低,选择继续深造,在大学里面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可以提高我们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在以后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人们预期上大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参加工作的收益。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收益不取决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比如说谁先参加工作,那么,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会过高,选择上大学的人就会大大减少。在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害的。同样,如果作决策的人的收益不取决于其决策为社会带来的收益,那么,他就没有动力把稀缺资源用于对社会最有益的用途,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可见,一方面,要尽量把配置资源的功能交给市场,并确保市场有效,防止市场信号被人为扭曲,以避免出现类似很多人不选择上大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必不可少的资源行政配置,必须解决好对决策者的监督和激励问题。
我想我们应该从在大学四年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在相同的大学中,我们同样读着大学,但是我们的机会成本却有些人很高而有些人却很低,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在大学中要如何把握时间,把自己培养为尖端,从而减少我们的机会成本了。这也让我们想到了自己,我们享受着大学生活,但是我们却同时都有付出沉重的机会成本的可能,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我们有些人都是在轻松的享受着自己的大学,而却没有想到自己在四年后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想到四年后自己会付出什么样的机会成本,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人都是可以在四年后可以以极低的机会成本换取高昂的大学生涯所带来的收益的,但也不可否认我们中有些人的机会成本也是有点超了,所以我在此想向大家提出一个忠告,要想让我们的机会成本降低,我们就应该把握好我们的每一天,好好地培养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机会成本才会最低。这也就是读大学给我们的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不过我想读大学也是一种风险投资,因为它的机会成本是不固定的,不过机会成本的高低却也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就看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权利。
我认为人的眼光应该长远一些,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人的一生至少有30年在工作,我们不能只看重前10年的成就来决定一生的命运。而且人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是青年时期,机会成本也最低。
综上所述,从长远来看,一般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才是明智之举。
⑧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如下:
1、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2、对于一般人来说上大学机会成本一是四年学费20000元;二是不上大学你去找分稳定工作,月预估可净赚1500元,那么四年就是可收入72000元;三是较低的存款利率回报。而读大学的话,由于掌握了一门比较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若一个月可净赚的金额可以达到3000,那么他仅仅需要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可以赚到100000元。
机会成本的定义: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