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成本法下,应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
计划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以原材料为例说明计划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计划成本法下,应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有入库时的“转入差异”和出库时的“领料应分摊差异”两种(个人的理解,表达不一定精确)。公式如下:
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差异 = 材料采购-原材料 = 材料的购买价格(一般纳税人不含税)- 已定的材料的单位计划成本*材料采购数量
(1)在购入原材料时,发票账单已到,物资未到,企业按采购价格支付材料款及税金,在“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实际成本计价(税金另计),账务处理为:
借:材料采购(价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托收承付等科目
(2)当材料已到,企业验收入库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 账户,做如下分录: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或者分录为: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3)(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在企业领料以后,月末做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和转出,
领料应摊销的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购进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的计划成本+本月购进的计划成本)
领料应摊销的成本差异=领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基本生产成本 或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支出
贷:材料成本差异(红字或蓝字)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❷ 计划成本计入什么科目
你说的是 库存商品 (原材料 也一样) 计价 采用的是 “计划成本法”吗?
“计划成本法” 下 ,在途 商品 用“材料采购”科目核算;
如果 是 “实际成本法”,在途商品 用“在途商品” 或 “在途材料”核算。
“计划成本法” 是 过去 计划经济 年代 经常使用的 方法。 当前 基本只 存在 理论意义。
自我i国 改革开放 以后,价格 放开了,市场发生变化,价格 也会 相应变化,而且变化 幅度 也难以控制。 这样的话, 如果 使用“计划成本法” , “商品成本差异”或“材料成本差异” 往往会在 很大的幅度内 波动。
而 使用“计划成本法”的 一个主要 前提是 “成本差异” 不能太大。
所以, “计划车成本法” 目前 一般用不上。
❸ 企业对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时,需要设置的科目有什么
1、账户设置
(1)“原材料”科目。本科目借方、贷方及余额均按照计划成本记账。
(2)“材料采购”科目。本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对于同一笔业务)借方大于贷方表示超支,从本科目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表示节约,从本科目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月末为借方余额,表示未入库材料(即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
(3)“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本科目反映已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入库材料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节约差异,贷方登记入库材料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超支差异;如果是贷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节约差异
2、会计处理
(1) 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①采购过程与实际成本相同,只不过将实际成本的“在途物资”改为“材料采购”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②入库: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③结转差异:
月末将本月采购的材料入库,同时要结转差异, 大于0,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额=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采购材料的计划成本
小于0,节约差异
超支差异会计分录: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额)
贷:材料采购
节约差异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节约差异额)
贷:材料成本差异
❹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应该设置什么会计科目
存货验收入库前是在途物,
验收入库后是原材料,
库存商品
,半成品、在产品等。
存货的
实际成本
包括:
购买价款(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相关税费(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税费、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管理费用等)
存货验收入库前是
在途物资
,验收入库后是原材料,库存商品,半成品、在产品等。
所以在
实际成本计价
核算时,应当设置以下账户:“原材料”账户、“在途物资”账户、“
应付账款
”账户、“
应付票据
”等。
(4)按计划成本计价是什么科目扩展阅读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的,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主要指未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日常核算业务的企业,下同)。
由于各种存货是分次购入或分批生产形成的,所以同一项目的存货,其单价或单位成本往往不同。要核算领用、发出存货的价值,就要选择一定的计量方法,只有正确地计算领用、发出存货的价值,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进而正确地确定企业的净利润。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领用或发出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这五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存货的日常核算,对批发商品来说,一般应采用进价计算。各批进价不同时,售出或发出的商品进价也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方法中选用一种进行核算。
材料的实际成本可分为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自制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的实际成本。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人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整理挑选发生的净损失)、大宗材料的市内运输费用、企业以外汇购人材料支付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
自制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制造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工资、动力和其他费用。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的原实际成本、支付给外单位的加工费和外地运输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存货
❺ 企业的原材料成本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应该设置的科目有什么
在计划成本法下,应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
计划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以原材料为例说明计划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计划成本法下,应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有入库时的“转入差异”和出库时的“领料应分摊差异”两种(个人的理解,表达不一定精确)。公式如下:
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差异 = 材料采购-原材料 = 材料的购买价格(一般纳税人不含税)- 已定的材料的单位计划成本*材料采购数量
(1)在购入原材料时,发票账单已到,物资未到,企业按采购价格支付材料款及税金,在“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实际成本计价(税金另计),账务处理为:
借:材料采购(价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托收承付等科目
(2)当材料已到,企业验收入库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 账户,做如下分录: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或者分录为: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3)(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在企业领料以后,月末做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和转出,
领料应摊销的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购进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的计划成本+本月购进的计划成本)
领料应摊销的成本差异=领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基本生产成本 或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支出
贷:材料成本差异(红字或蓝字)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❻ 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核算
(1)本月3日购进原材料一批,不含税价为200000元,增值税率为17%,款项以商业汇票结算,该批材料计划成本为205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①购入材料:
借:材料采购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200000×17%)
贷:应付票据 234000
②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205000
贷:材料采购 200000
材料成本差异 5000(节约)
(2)10日购入材料30000元,买价30000元,增值税额为5100元,款项尚未支付,该批材料计划成本为29000元,该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购入材料:
借:材料采购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
贷:应付账款 35100
(3)15日,购进原材料一批,买价150000元,增值税额为255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该批材料计划成本为147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①购入材料:
借:材料采购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00
贷:银行存款 175500
②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147000
材料成本差异 3000(超支)
贷:材料采购 150000
(4)本月发出材料情况如下(计划成本):生产产品领用50000元,车间日常修理领用10000元,管理部门领用20000元,销售机构领用30000元。
①发出材料:
借:生产成本 50000
制造费用 10000
管理费用 20000
销售费用 30000
贷:原材料 110000
②结转差异:
借:生产成本 885(50000×1.77%)
制造费用 177(10000×1.77%)
管理费用 354(20000×1.77%)
销售费用 531(30000×1.77%)
贷:材料成本差异 1947(110000×1.77%)
材料成本差异率=[10000+(-5000+3000)]÷[100000+(205000+147000)]×100%
=1.77%
【注意】因为10日购入的材料尚未验收入库,所以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不算在内
本期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50000+10000+20000+30000=110000(元)
本期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110000×1.77%=1947(元)(超支)
本期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10000+1947=111947(元)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0,超支(正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0,节约(负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材料成本差异=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节约-)
❼ 计划成本核算下哪些科目按计划成本入账哪些不按
根据企业计划成本的核算范围,如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涉及的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
简单说,原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分解,将实际成本分解为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第二步还原,将计划成本还原为实际成本。
具体的分录如下所示:
(1)采购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贷:银行存款
(2)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注意:原材料验收入库时是用计划成本核算的。
(3)结转验收入库形成的差异
①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
这种情况下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就为公司节约了成本,计划成本减去实际成本的差额我们称之为节约差。
这时就需要介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来进行调整。
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②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
这种情况下实际成本要大于计划成本,那么公司的成本就会超支了,实际成本减去计划成本的差额我们称之为超支差。运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来进行调整,
会计分录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4)发出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等(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5)期末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额
①结转应负担的节约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
②结转应负担的超支差
借: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总结:
第一,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第二,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账户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第三,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第四,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第五,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期初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❽ 第二个是企业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应该设置什么会计科目,分别合算的类容
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物资采购收发的核算时,“原材料”账户按计划成本计价反映各种材料的增减变动。为了核算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以及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额,还应设置“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物资采购”账户核算企业购人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该账户借方登记购入材料的货款和采购费用分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采购保管费,结转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额;贷方登记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以及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月末,将入库材料物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由该账户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将入库材料物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由本账户的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本账户借方余额为月末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该账户按材料品种、规格、类别设置明细账。“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企业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是各材料账户的调整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额;贷方登记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额及月末分配转出的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超支差异额用蓝字,节约差异额用红字),该账户月末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表示月末结存材料应负担的超支或节约的差异额。该账户按材料类别设置明细账户。采购保管费的核算内容及分配方法与按实际成本核算基本相同。
❾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是设置什么科目
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的确定
应设置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原材料的收发核算
原材料发出
调整材料计算成本时的处理:自原材料转入材料成本差异
❿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是设置什么科目
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的确定
应设置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原材料的收发核算
原材料发出
调整材料计算成本时的处理:自原材料转入材料成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