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还原
因为在计算本步骤在产品时,不仅仅包括真正的原材料成本,还包括上一步骤的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最后一步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以及制造费用的比例关系。因此,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是否进行成本还原,要依成本结转时采用的具体方法确定。
❷ 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下,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
为了弥补在成本核算综合结转法不能反映完工产品成本构成的原始项目的矛盾,所以要进行成本还原,将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综合项目分解为以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进行成本还原之后,就可以让产品本身价值得以计算,这是每一个经济学家都要弄懂的原因。
(2)分步法如何进行成本还原扩展阅读
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是什么?
1、分步成本法是按照产品的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简称分步法。
2、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加工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直至最后生产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通常适用于大批量、连续式多步骤生产的产品计算。装配式多步骤生产一般不宜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3、综合结转法:是指各生产步骤将其所耗的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综合记入其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户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项目内反映的方法。由此形成的产品成本不能反映其原始成本构成,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综合成本的成本还原是指将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原始的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其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成本还原方法主要有成本还原率法和项目比重还原法两种。
4、分项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人各该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对应各个成本项目中。
5、合结转分步法和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相互联系,均属于逐步结转分步法,均要求提供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均按照生产步骤的顺序计算产品成本。
❸ 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中,哪个方法需要成本还原
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因为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下,要结转半成品成本,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前一次投入,那么下一步骤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列示的成本等于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其中不仅仅包括真正的原材料成本,还包括上一步骤的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由此导致最后一步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材料”名不副实,最后一步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以及制造费用的比例关系。因此,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把最后一步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材料”的数据逐步还原,把其中包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分离开,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以及制造费用的比例关系。
❹ 成本会计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分配标准比重和还原额各怎么算
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加工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直至最后生产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通常适用于大批量、连续式多步骤生产的产品计算。装配式多步骤生产一般不宜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综合结转法是指各生产步骤将其所耗的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综合记入其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户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项目内反映的方法。由此形成的产品成本不能反映其原始成本构成,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综合成本的成本还原是指将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原始的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其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成本还原方法主要有成本还原率法和项目比重还原法两种。
分项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人各该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对应各个成本项目中。
综合结转分步法和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相互联系:
均属于逐步结转分步法,均要求提供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均按照生产步骤的顺序计算产品成本。
综合结转分步法和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相互区别:
(1)综合结转分步法按综合成本结转半成品成本,不能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结构,需要进行成本还原;而分项结转分步法可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结构,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2)综合结转分步法的转账工作比较简单,而综合结转分步法的转账工作比较复杂。
❺ 为什么综合结转分步法要进行成本还原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人,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各步骤完工的半成品直接交下步骤加工,不通过半成品库收发。该企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各步骤在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甲产品的产量记录和有关费用资料如表1和表2所示。要求:(1)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计算甲产品成本。(2)将计算出来的产成品成本进行成本还原。(1)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计算甲产品成本。本月一车间完工自制半成品单位成本=材料(9000+54000)/(500+200)+直接人工(1100+12100)/(500+200*50%)+制造费用(1900+20900)/(500+200*50%)=料90+工22+制费38=150(元件)本月二车间完工自制半成品单位成本=150+工(960+21600)/(400+140*50%)+制费(1040+23400)/(400+140*50%)=150+工48+制费52=250(元/件)本月产成品单位成本=250+工(7700+49500)/(500+40*50%)+制费(6300+40500)/(500+40*50%)=250+工110+制费90=450(元件)本月产成品成本=500*450=225000元(2)将计算出来的产成品成本进行成本还原。本月产成品单位成本450元还原:材料=90元直接人工=22+48+110=180元制造费用=38+52+90=180元本月产成品成本225000元还原:材料45000元、直接人工90000元、制造费用90000元。
❻ 综合结转分步法如何进行成本还原
这个问题太复杂,不是一句二句话解释得清楚的,推荐你看下财管教材。综合结转分步法是注会财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你觉得是不是这么容易给你说清楚?
❼ 成本会计成本分步法计算中: 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自制半成品成本÷本月所产该种自
(1)首先,说明一下为什么要“还原”吧。简单来说,在加工步骤较多的情况下,产成品成本中“自制半成品”项目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大,其综合了以前各加工步骤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费用,而工、费等成本项目中只反映最后一个步骤的费用,其在产成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小,这不符合产成品成本构成的实际请款,不利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与分析产成品成本的结构,因此还必须对产成品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进行还原,将产成品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以满足企业考核和分析产成品成本构成的需要。
(2)换言之,这个“还原”是针对“自制半成品”而言的,你把自制半成品看成是一个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组合而成的综合体,而我们就是要把这个综合体拆开来,把它变回原来没组合之前的样子。
(3)成本还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从最后一个加工步骤开始,将产成品中所耗上一步骤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上一加工步骤所产自制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分解,依次从后往前逐步分解,直至第一加工步骤为止,再汇总各加工步骤相同成本项目的金额,从而计算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
(4)你可能有点混乱了,这个方法是先从最后一个步骤开始分解成本的,假设生产某产品需要经过两步骤,那么就应该先从第二步骤开始还原成本。
(5)举个例子,假定某工业企业生产A产品连续经过第一、第二两个步骤,已知数据
自制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间接制造用 合计
第一步骤完工 6800 3750 3450 14000
半成品成本
第二步骤 16800 4200 9000 30000
产成品成本
其实这道题内容很长,我只是抽出一部分能解释这个公式的数据来说明问题
(6)
1)开始做题,成本还原率=16800(本月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自制半成品成本)÷14000(本月所产该种自制半成品总成本)=1.2
2)你肯定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个1.2呢?16800是本月产成品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最后一个加工步骤的自制半成品,是本月所耗自制半成品的总费用,当然,在生产A产品的第二个步骤里,我们已经添加了月初的自制半成品(也可理解为上月末的自制半成品)一起加工的,这个16800里面就是还包含了一起投产的月初的自制半成品数;而14000只是本月生产的自制半成品,而16800-14000=2800元是以前月份所产的自制半成品成本,这就解释了本月产成品中自制半成品的成本为何是16800,而不是14000了,因为投入加工的还包括了上月末的自制半成品啊。
3)那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本月所耗费的自制半成品成本肯定要比本月所产该种自制半成品的成本要多,那么究竟多了多少呢?不就是多了2800元嘛,那么2800元就占了14000元的20%呀,但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求解的是本月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自制半成品成本16800元与本月所产该种自制半成品总成本14000元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呢?答案不就是1.2嘛,也就是1.2倍啦。
4)然后我们就要计算本月所产的自制半成品(14000)的各项费用,实际投入了多少,才能生产出下一步骤的自制半成品呢?也就是如何把14000变为16800,而且还要分三个部分计算。
自制半成品成本还原为直接材料=6800×1.2=8160(元)
自制半成品成本还原为直接人工=3750×1.2=4500(元)
自制半成品成本还原为间接制造费用=3450×1.2=4140(元)
还原后各成本项目金额之和为16800元,与产成品所耗自制半成品成本(16800元)抵消。然后将还原前产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的直接人工4200元,间接制造费用9000元)与产成品成本中自制半成品成本的还原额(8160、4500、4140),按照相同的成本项目汇总,计算出还原后产成品成本。还原后产成品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 =8160(元)
直接人工 =4200+4500=8700(元)
间接制造费用=9000+4140=13140(元)
以上三个项目的成本合计就是产成品的总成本30000元,也就是说,无论是“综合”还是“还原”产成品的总成本都是不变的,不存在多算或少算。
❽ 综合结转分步法里面要计算还原后单位成本是怎么算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还原后产品总成本÷产量
按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合计×100%
②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项目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③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项目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8)分步法如何进行成本还原扩展阅读
成本还原一般通过成本还原计算表进行。成本还原计算表如下表所示。
成本还原计算表金额单位:元
按第二步骤成本结构还原 按第一步骤成本结构还原
项目还原前成本生产的半成品 按耗用半成品成本还原 还原后成本 还原前成本 生产半成品成本 按耗用半成品成本还原 还原后成本
1 2 3 4=1+3 5=4 6 7 8=5+7
还原率 1.053 1.081
半成品 2560 -2560 0 2000 -2000
原材料 1900 2000 2000 1480 1600 1600
加工费 600 532 560 1160 1160 370 400 1560
合计 3160 2432 0 3160 3160 1850 0 3160
注:2560÷2432=1.053;2000÷1850=1.081
其中:
成本还原分配率=(产成品所耗上-步骤半成品费用)÷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某项成本项目还原数额=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的某成本项目数额×还原率
❾ 什么是成本还原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
成本还原,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原因:
1、为了弥补在成本核算综合结转法不能反映完工产品成本构成的原始项目的矛盾,要进行成本还原,将“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综合项目分解为以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2、综合结转法是指上步骤半成品成本转给下步骤时,用“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等综合成本项目在成本计算单中反映。即当下步骤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时,将其成本综合计入“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项目内,而不考虑上步骤半成品成本的原始构成。
(9)分步法如何进行成本还原扩展阅读:
假设:某房产开发公司开发A项目的全部成本为2000万元,开发的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其中:可用于对外销售部分面积为15000平方,用于拆迁补偿部分面积为3000平方,由于拆迁补偿部分对价成本我们不知道,设定为M,那么整个项目的开发成本为2000+M;则有下列等式成立:
[(2000+M)÷18000]x3000=M
公式解析:
1.[(2000+M)÷18000]为A项目的单位成本
2、[(2000+M)÷18000]x3000为用于拆迁补偿部分的成本
3、M即是我们用于拆迁补偿部分的成本
[(开发项目发生成本+M)÷项目开发面积]×用于补偿部分面积=M
M即为计量价格
用此方法计算出来的成本即为还原的真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