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产成本包括哪些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动力、直接工资等。
1、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生产某种产品的基本原料。它是用于生产过程起点的产品。原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自然形态下的森林产品、矿产品与海洋产品,如铁矿石原油等。一类是农产品,如粮、棉、油、烟草等。
2、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也称为消耗品,是维持企业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产品,但其本身并不能转化为实体产品的一部分。如催化剂、染料、润滑油、照明设备、包装材料等。辅助材料是工业生产中的日用品,具有价格低、使用时间短、需要经常购买等特点。
3、备品备件
备品备件是一个通用词,所有与设备有关的零件都可以用作备品备件。按词面来说就是备用的物品和备用的零件。其实无论在维修还是制造,还是在各个领域,都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物品和零配件,这些提前准备并会在不久的将来使用上的物品和零配件。
4、燃料动力
燃料动力费是指机械在运转或施工作业中所耗用的企业自制或外购的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电力、水和风力等费用。
5、直接工资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
② 生产成本包含什么
"生产成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如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会计科目里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大类. 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①直接费用。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 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 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②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对谁发挥了效用。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①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②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记入预提费用账户。③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
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
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 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
5.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
"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
产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要用产成品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求得单位成本,这样产品成本计算才全部结束。
③ “车间一般耗用”的分录是借:制造费用。那么车间一般耗用到底指的是什么,能不能举一些例子
企业中生产所用产品的主材走生产成本
发生的车间打扫卫生用的条帚 擦拭机床的破布 修理用的配件备品 加的润滑油等
总之,区别于部门领用,除了不直接用于产品上的主材和辅料 都要走制造费用
④ 车间一般耗用是什么意思求大神帮助
生产车间一般耗用是指制造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等
⑤ 车间一般耗用属于制造费用的哪个明细科目
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车间加工产品所需共用的零配件,印刷胶带,不干胶标签等各车间、各产品共用辅料
如果费用能够归集,还要归集到相应产品中
⑥ 生产成本都包括什么,制造费用都包括什么,具体详细说一下
生产成本包括:
1、直接材料、燃料、动力费
2、直接工资 (包括津贴、奖金)
3、其他直接费用、福利费
制造费用包括:
1、修理费
2、保险费
3、劳动保护费
4、工资及附加费
5、机物料费
6、固定资产折旧费
7、其他车间费用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从另一个角度成本上讲也可以是做出某种选择必须付出的代价,当人们“舍鱼而取熊掌”时“鱼”便是人们的成本,当商家投资时,商家的付出货币等便是商家投资的成本。
经济学家眼中的成本与会计账户上规定的成本,即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二者在含义上存在较大差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会计账户,它记录了企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被称为会计成本。会计成本常被用于对以往经济行为的审核和评价。 而经济学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的决策,并进而分析资源配置的结果及效率,所以经济学中对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资源配置于不同用途上的代价。这涉及使用一项资源或做出一项选择放弃掉的机会,即机会成本的概念。
构成内容:1、原料、材料、燃料等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2、折旧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资料(手段)的价值。3、工资,表现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调研发现,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导致单纯的压缩成本,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铂略咨询认为,正确的成本分析对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成本分析的不利,企业可能因为未将费用合理分摊至不同产品而导致定价失误,从而长期陷入越卖越亏的怪圈。
⑦ 生产车间领用材料一般耗用怎么做账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生产领用的原材料是直接用于生产产品上的,故记入生产成本科目。
车间一般耗用材料是用于车间设备维护及工人使用的工具上的,不直接用于生产的产品上,需要进行分配到生产产品中,故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车间耗用材料计入什么会计分录。
分两步
第一步,在生产成本中归集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耗用)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耗用)
贷: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
第二步,将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与半成品,并将生产成本科目结转。
借:产成品
自制半成品
贷:生产成本-结转
有的企业存在不将半成品成本转出的情况,即生产成本期末余额即为半成品成本,这也是为什么生产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存货"科目的原因。
(7)生产成本一般耗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所有会计凭证的制作,所有业务的账务处理。帐表的登记,月度报表,季度、半年度、年度决算报表的填制,年度、半年度财务报告。所有财务相关制度的起草,制定。工资制度,差旅制度,业务招待费制度,资金预算制度,内控制度等等。
管理费用的预算,年度预算,以及分解到月的预算。分解至各部门的管理费预算。并相关的考核办法。
格式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⑧ 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计入哪个会计科目
直接材料进生产成本,车间一般耗用进制造费用,期末按比例分配计入生产成本。楼上的麻烦注意一下,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都是一级科目。
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入有关、其各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如企业的工资支出、机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支出、保险费用支出等。收益性支出应全部作为本期成本、费用。
(8)生产成本一般耗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生产费用是一旦发生,就需要直接或间接地计入当期产品或在产品成本的耗费,而期间费用则是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能计入当期产品或在产品成本的耗费。
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们都是一种耗费,都必须从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但补偿的时间不同,期间费用可以直接从当期收入中补偿,而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则需待产品销售时才能得到补偿。
小企业应划清各期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即:应由本期产品成本、期间费用负担的费用,应全部计入本期的成本费用;不应由本期产品成本、期间费用负担的费用,则不应计入本期的成本费用。
为了正确划分各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要求小企业不能提前结账,将本月费用作为下月费用处理,也不能延后结账,将下月费用作为本月费用处理。
⑨ 生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动力、直接工资等。
1、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生产某种产品的基本原料。它是用于生产过程起点的产品。原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自然形态下的森林产品、矿产品与海洋产品,如铁矿石原油等。一类是农产品,如粮、棉、油、烟草等。
2、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也称为消耗品,是维持企业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产品,但其本身并不能转化为实体产品的一部分。如催化剂、染料、润滑油、照明设备、包装材料等。辅助材料是工业生产中的日用品,具有价格低、使用时间短、需要经常购买等特点。
3、备品备件
备品备件是一个通用词,所有与设备有关的零件都可以用做备品备件。按词面来说就是备用的物品和备用的零件。其实无论在维修还是制造,还是在各个领域,都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物品和零配件,这些提前准备并会在不久的将来使用上的物品和零配件。
4、燃料动力
燃料动力费是指机械在运转或施工作业中所耗用的企业自制或外购的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电力、水和风力等费用。
5、直接工资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