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计算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

如何计算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8-22 03:48:13

㈠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一、算法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㈡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指的就是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即“长期应付款”科目的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余额。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频道。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㈢ 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1、溢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2、折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㈣ 长期应付款期初摊余成本怎么算 是用负债的面值和实际利率计算还是用发行价和实际利率计算

首先针对这个楼主的提问 ,感觉不是很严谨

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
这里我讲一下自己对应付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进行说明
首先公司发行的一般公司债券 是平价发行(即面值发行)则摊余成本即为面值
公司发行的债券若是溢价发行或者折价发行,期初应付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发行价格
若为溢价发行,实际发行价格 面值*一个复利现值系数+面值*票面利率*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求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㈤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做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指的就是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即“长期应付款”科目的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余额。比如说长期应付款科目的余额是1000万元,对应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余额是200万元,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就是800万元。
关注环球网校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做

㈥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 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 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 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

㈦ 应付本金余额和长期应付款项目期末余额如何计算

本期末应付本金余额=本期初应付本金余额-本期应付本金减少额=本期初应付本金余额-(本期支付的租金-本期确认的融资费用)

长期应付款列报金额=长期应付款的科目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科目余额-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㈧ 摊余成本究竟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1、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4、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5、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