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核算和交税多少有什么关联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成本核算和交税多少有什么关联

发布时间: 2022-08-20 13:07:11

1. 税务对成本核算是怎么规定的有具体核算方法吗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成本核算具体方法:
1、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2、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

3、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4、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5、ABC成本法
从7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ABC法),现在,已经被很多国家采用。它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由于它只是间接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因此,企业实际上还要结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企业成本核算的各种计算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成本核算还有许多具体的、特殊的要求,有的企业的随意性还比较大。再此,建议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应该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规范成本的核算过程,减少随意性,一旦确定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之后,不要随意改变。

2. 中级财务会计中 计税价格与成本有什么区别

首先:成本是相对于会计层面来讲的.而计税价格是相对于税收层面来讲的.一般情况下成本与税收价格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和税务机关征税立场不同,所以在一些时候两者会有出入.
在你说的情况下:由于你问的是成本增加多少,那么就是站在会计的层面计算成本,所以应将80计入成本而不是把计税价格计入成本.又由于除了增值税之外的其它税种都应计入成本中,所以我们还要把消费税计入成本中.此时消费税的金额应以计税价格为基础(因为消费税已经涉及到了税务机关的立场),所以消费税=100/(1-0.01)*0.01(我不知道你的计税价格是否含增值税,这里假定不含).所以成本增加额为80+消费税.希望能帮助你.

3. 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税金有哪些为什么

一、包括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出口关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进口关税,烟叶税。
二、具体而言:
1、计入管理费用中的税金: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2、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出口关税。
3、计入资产成本中的税金:车辆购置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进口关税,烟叶税。
4、总体来说只有增值税是不计入成本费用的,因为增值税是流转税,价外税。

三、价外税与价内税:
很明显,计入成本费用的是价内税,不计入成本费用的是价外税。
(一)价内税:
1、价内税是"价外税"的对称。包含在产品价格内的流转税。它是计划价格体制下,国家提取企业盈利的一种重要课税方式。计划价格订价的一般原则为:产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则由产品成本 (C+V)和产品盈利 (M) 构成。其中M又可分解为产品利润 (M1) 和产品税金 (M2)。因此,产品税金不仅是产品价格的合理部分,也是产品价值的有机部分。这种包含产品税金的价格,通常也称为含税价格。
2、价内税有利于国家积累资金,调节产品利润水平,且是缓解价格矛盾的重要工具。
3、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因此,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由于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
4、因此,税款计算公式演变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二)价外税:
1、凡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属于价外税。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容易转嫁。价内税课征的重点是生产者,价外税课征的重点是消费者。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
2、由于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计算公式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三)对比:
1、价内税是指税金构成商品价格一部分的税收存在形式,凡是商品价格中包含应缴流转税税金(不包含流转税中的增值税 ),统称为价内税。我国消费者购买零售消费品,一般按消费品标明价格支付货币,并不知道消费品已缴税款有多少。因此,价内税具有隐蔽、间接、稳定的特点。价内税反映了商品价格构成的组成部分,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生产出的社会产品,扣除了补偿价值以后的国民收入,需要各项社会必要扣除,商品课税是国家执行这一扣除的有效手段。 我国现行的营业税和消费税都是价内税。

2、价外税是价内税的对称、凡是商品价格中不包含应缴流转税税金,统称为价外税。在价外税条件下,购买货物人支付的商品市场价格由生产价格和商品税金两部分组成。以不含税价格计征税款,一般不会产生税上加税的重复征税问题。价外税具有直观、透明、中性的特点,有利于纳税人相互监督并了解对国家贡献的大小。中国现行的增值税就是价外税。

价内税和价外税是流转税从税款相对于计税依据而言的,凡是税款在计税依据之内包含着的就是价内税,凡是计税依据不包括税款的就是价外税,目前只有增值税是价外税,其他流转税都是价内税。但价内税和价外税的计税依据一般是相同的。但在依据含(增值税)税价计算时需要进行还原为不含税价格进行计算。在还原为不含税价格就是计算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同一计税依据。

4.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及收入、成本怎么核算

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并缴纳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购进货物所含的税金不得抵扣,应当按照规定计入相关成本。
在购进货物时:
借:库存商品等相关科目
(含增值税价款)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或应付账款等
在销售货物时,按规定确定收入,并按征收率计算增值税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不含税销售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税金收入和税金成本怎么理解和计算

增值税外税,营业税的价格,消费税是税收之内的价格。当然,在价格和外面和税收之间的价格差异而言,我们可以简单地看作是对外国税收是不参与成本核算和流通的价格核算区别的区别,而在价格义务参与。增值税唯一不同的进销税,可以说只关心购买价格的两个方面和销售价格,销售税,消费税制度应在符合会计准则的一些权力和责任的匹配原则和参与利润分配和会计等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损益表,是这些税收本质的体现。如果你还没有很好地理解,那么,把成本分摊和核算过程中被看作是利润生产过程中就行了。营业税,消费税的费用是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成本,为增值税的销售额方面正在发生的事情,当然,这种说法是从会计方面的观点。

6. 核算成本时有个税金,那个税金是怎样求的啊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记入成本,小规模纳税人记入取得存货的成本。
一般纳税人购料时的运费的7%计入税金补充:
购料时运费的93%计入成本补充:
再者有的消费品还要征收消费税,消费税属于价内税,也要加的成本当中新安客8级2009-04-28学财务、做会计的第一要务就是诚信,既然有师傅带,就应当把握现在的机会勤文勤学,我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已经30年了,最初也跟师傅学过,我想现在能够带学生的人,与30年前单纯由师傅手把手教的会计,有一个最大的差别,那就是过去的师傅会做不会说,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你所提的问题存在一个交流上的障碍,那就是你所在企业的行业特征,编制的成本核算表是否为内部测算类的含税成本表,而非实际入账的成本计算表。因此,别人很难可以直接而具体的帮助。补充:
增值税是价外税,与价格与成本计算无关官,消费税是价内税是含在价格内的,与成本计算也无关。追问:
我们是一个鞋厂,要计算每款每双鞋子的单价,它成本表格里面有...材料价合计、运费、电费、最后就是税金,我看了以前的税金金额,然后倒推,假设税率是百分之十七,发现不对..所以蛮烦的回答:
你这个鞋厂的会计核算方法可能有点问题,因为你这个厂如果是一般纳税人的话,那么,计入成本的材料、运输费(正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电费因进项税可依据主管税务机关的认证后,抵扣本厂本期的销项税,所以是不能计入成本的。产品对外销售定价是随行就市的,一旦确认收入实现,开票时是按照售价除以1.17%就可以得出无税销售价,因此,税款是按照已确认销售收入和可抵扣进项税再确定本期的应交增值税或留抵进项税。从前到后都与成本利润的核算没有关联。为爱·封心10级2009-04-28目前在在中国,在核算成本时,除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不能计入成本外,其他税种的税额都可以计入成本。补充:
我也遇到难题了 就是我进了一家磁铁厂公司
具体给我安排工作是叫我核算整个厂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7. 成本核算不清楚税务上有什么风险

在成本核算中,由于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以及财会人员素质高低的不同,会导致成本不准确(加大或缩小了成本数额),这样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所得税额的计算(成本虚增导致少缴,成本少计导致多缴),这就是其中的风险。

8. 增值税和成本之间的计算

进料不含税价格:2250/1.17=1923.08元
进料增值税:1923.08*0.17=326.92元
每1吨进料加工成成品08吨,需要(500+500)*0.8=800元.(生产成本和包装成本)
则最低销售价格应是(1923.08+800)*1.17=3186.00元(你公司是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下你的税是可以抵扣的)
另外交税(1923.08+800)*0.17-326.92=462.92-362.92=100.00元的增值税,附加税另算100*0.01和100*0.03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如果按1.25吨进料来算的话就应该是2250*1.25=2812.5元(含17%税)
2812.5/1.17=2403.85不含税价
2403.85*0.17=408.65元增值税
成本价2403.85+500+500=3403.85元(不含税)
则3403.85*1.17=3982.51元(含税价不考虑其他成本的情况下)
需要缴纳的增值税3403.85*0.17=578.65元,税金也是一样的算法

上面两种情况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一个是以进料的单位1的基准算的,一个是以成品的单位为1的情况算的.最终还是要换算成以进料为1的情况来核算.

9. 汽贸公司的成本核算及税务

成本当然是进价还有其他费用,报税、交税和其他企业程序是一样的!支税局带什么资料你可以咨询一下税局的人!

10. 成衣成本核算时,税费是17%吗为什么有的成本核算中算的是8%

成衣销售的增值税税率是17%
有的成本核算中算的是8%,这是按照实际税负计算的,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得出来实际交税金额,在除以成本额,得出来的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