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账面成本麻烦告诉我,谢谢
我觉得你应该先理解3个概念,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不考虑那些特殊的科目(如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简单来说就是 账面余额就是初始入账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所以严格来讲,会计应该说这3个账面,而并不应该说 账面成本,你说的资料上的账面价值照其说法来看应该是 账面余额,因为他说了是 获取成本,而之后的扣减掉减值准备(减值准备需要用到备抵类账户)并不是账面价值,也不是账面净值,对于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科目,只有再减掉累计折旧他才是账面价值(因为一般情况下所有资产都应计提折旧或者摊销,除了个别特殊的如无法确定寿命的无形资产等),所以你觉得矛盾是正确的,上面的兄弟列举的例子里面的说法并不正确,按照他给出的条件,应该这样理解,这台机床2年后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是5万,账面净值是8万,3万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3万(我假设他这里的机床是买来当作固定资产使用的),账面余额还是10万,希望你能理解
② 账面成本和账面价值有什么区别怎么计算
账面成本和账面价值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账面成本是指在账面登记的成本,它包括账面记录的产品生产的实际成本,也指一项资产账面上反映的获取成本。
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国际评估准则》指出,企业的账面价值,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企业全部资产(扣除折旧、损耗和摊销)与企业全部负债之间的差额,与账面资产、净值和股东权益是同义的。
2、表现形式不同
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
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3、计算方法不同
资产的账面成本一般是其账面价值,如各项存货的账面成本和各类固定资产的账面成本等。如有备抵账户的,其账面成本应以扣除其备抵后的净值来反映。如固定资产账面原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称为账面净值,或账面净成本等。
存货的账面价值=账面成本—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2)负债表的账面价值均是什么成本扩展阅读:
分类
对于股份公司来讲:账面价值又称股票净值
对固定资产来讲: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净额)。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净额”。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企业其他的资产,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
债券账面价值是:指债券持有人的实际投资额,等于价格扣除应计息票收入,即债券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所以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是:账面余额扣减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③ 1.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摊余成本怎么区分 2.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当摊
1、账面价值就是摊余成本,公允价值是该项投资当前市场上公平的成交价格。
2、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是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不是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3、当期末公允价值下降低于账面价值,发生实质性减值时,应计提有至到期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范围内予以转回,按照已恢复的金额,就是说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能大于原来的摊余成本。
4、具体到本题: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大于摊余成本时,不做会计处理,账面价值就是摊余成本。
④ 会计中账面价值是什么意思
一、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其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资产的价值要求填写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下以“固定资产”为例说明:
【例题】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外购一栋厂房,原价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6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预计该厂房的可收回金额为8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厂房在2016年年末应该计提的折旧以及减值准备分别为多少万元?
【答案】2016年该厂房应该计提的折旧金额=100/20=5(万元),计提折旧以后,在2016年年末该厂房的账面净值=100-5=95(万元);因资产的账面净值为95万元,大于其可收回金额80万元,表面该项资产发生了减值,应该计提减值准备=95-80=15(万元),计提减值准备以后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为其可收回金额80万元。
公式计算:
1、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2、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3、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二、几项资产账面价值的计算公式如图:
⑤ 能通俗说说账面价值、入账价值、公允价值、摊余成本的区别吗
(1)账面价值是资产或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其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2)摊余成本是在实际利率法下产生的计量属性,是计量利息收入(或分摊利息费用)的基础。摊余成本是会计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特别运用于持有
(3)现行会计准则对摊余成本是这样解释的: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4)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因此,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从概念上说肯定是不能等同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在特定的时点上,两者在金额上又会出现一致的情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中,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在任何时点都是相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余额减去“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余额,我们将其对照前述摊余成本的定义,很容易发现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而言,摊余成本即为账面价值。
⑥ 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原值怎么区分
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原值的区别:
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后的余额,这里的备抵科目,一般是指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对固定资产来讲: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来讲: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来讲:账面原价=账面余额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以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由于不计提折旧,摊销,不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其账面价值=账面余额。
其他资产:账面原价=账面余额,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
账面净值:是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而言的,账面净值就等于成本减去计提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金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个会计科目所有明细科目的汇总,如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就要包括成本,损益调整和其他权益变动等明细科目,而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因为其没有明细科目分类,账面余额就是其入账成本。
账面原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资产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会计核算中账面记载的资产价值。这种估价方法不考虑现时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状况,因而是一种静态的估价标准。
(6)负债表的账面价值均是什么成本扩展阅读:
账面价值:
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国际评估准则》指出,企业的账面价值,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企业全部资产(扣除折旧、损耗和摊销)与企业全部负债之间的差额,与账面资产、净值和股东权益是同义的。
账面净值是指(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股份公司来讲:账面价值又称股票净值。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净额);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净额”。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企业其他的资产,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
债券账面价值是:指债券持有人的实际投资额,等于价格扣除应计息票收入,即债券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所以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是:账面余额扣减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网络:账面价值
⑦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按计划成本反映存货的价值。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是错误的。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但在资产负债表应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的价值。
1、无论是计划成本法还是实际成本法,在资产负债表均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的价值。
2、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投资,投资企业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投资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应收项目(应收股利)处理,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3、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对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4、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实际取得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拓展资料
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分摊、按期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将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计划成本法方法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⑧ 会计中账面价值是什么意思
账面价值指的就是会计账上的价值。
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其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资产的价值要求填写资产的账面价值。
公式计算:
1、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2、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3、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8)负债表的账面价值均是什么成本扩展阅读:
账面价值又称股票净值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净额)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净额”。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企业其他的资产,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