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计划成本分配法第二步,也就是调整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计算方法如何理解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确定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在各受益车间和部门分配辅助生产费
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计算方便、直接,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同时也便于分析和考核各部门单位的经
济责任。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常规做法
是先按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实际供应量,在各受益对象(包括各辅助生产单位在内)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再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的费用(待分配费用加上辅助生产单位内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费用的差额,即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为了简化分配工作,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调整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分配给其他各受益对象。[例]某工厂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辅助生产用
:供电车间69440元,供水车间35000元,该厂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每度电为0.64元,每吨水为
3.9元,该厂本月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量如下:(1)供电车间用水800吨(2)供水车间用电
12000度(3)产品生产耗电80000度,耗水6000吨(4)车间一般耗用电12000度;用水1000吨(5)厂部管理部门耗电8000度,耗水3000吨。第一步,按计划成本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全部受益对象
供电车间分得水费
=800×3.9=3
120
供水车间分得电费
=12
000×0.64=7
680
产品生产分得费用
=80
000×0.64+6
000×3.9=74
600
车间一般耗用分得费用
=12
000×0.64+1
000×3.9=11
580
厂部管理部门分得费用
=8
000×0.64+3
000×3.9=18
260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120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7680一一基本生产成本74600制造费用一一基本生产车间11580管理费用16820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成本(供电)71680(112000×0.64)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42120(10800*39)
❷ 2015年注会教材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案例中的期初义务怎么算的这个现值是把什么时点折现为什么时点
是把预计这五年发生的金额折现到该员工退休日的折现值,然后再把这个现值平均分摊到5年中去,就是现值除以5,就是1310啦,然后第一年确定的义务有需要折现,因为1310时退休日的现值,2014年12月的现值就该是890,期末义务就是累积的义务加利息加本年的义务,加起来正好是折的现值。比起这个合并报表才是重点,该多腾点时间花在那上面
❸ 设定受益计划 会计处理 怎么理解
新准则按照职工的离职后福利是否可以事先确定,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金额后,企业不再对职工负有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计划是指除了设定提存计划之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在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的义务仅限于向独立的基金支付提存金,职工最终收到的福利金额不仅取决于企业向基金支付的提存金总额,还取决于基金运营产生的投资回报。因此,投资风险(投资的资产不足以支付预期的职工福利)以及精算风险(因为估算的差异导致福利可能比预期的少)实质上由职工承担。
在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的义务是为企业的职工提供商定的福利,在投资资产运营或者精算的实际结果比预期差时,企业的义务可能会相应地增加。因此福利计划的投资风险和精算风险(福利费用可能比预期的多)实质上由企业承担。
相对于设定提存计划而言,设定受益计划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设定受益计划的投资风险与精算风险全部由企业承担,职工福利有保障,对职工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其次,设定受益计划的职工福利水平与其工资收入和工作年限直接相关的。
这有助于企业通过年金计划等方式对职工实施长期激励以保持职工的稳定性。最后,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的缴费弹性较好,无需像设定提存计划一样每期都向独立基金缴纳固定金额,投资运营的灵活性较大,更能满足企业资本流动的需求。设定受益计划的优势和日以成熟的市场条件决定了它将在未来成为职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与其相关的会计核算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❹ 计划成本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划成本法计算公式是: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实际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费用。
若>0,超支差异,转入管理费用借方。
若<0,节约差异,可以用红字转出。
注意事项:公式中不扣除本期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如果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年度终了,应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核实调整。
当企业遇到发出的委托加工物资存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不符的情况时,发出材料可以直接使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计算,一般不会等到期末使用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因其已经转变为新的材料物资,需要重新确定其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材料成本差异金额,按新材料进行相关的核算处理。
❺ 计划成本计算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
=差异额/计划成本
=(期初存货的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
(注意:超支差异额用正数,节约差异额用负数表示)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所涉及的的公式有这些,计划成本的最终结果是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除外
❻ 计划成本交互分配三个应该怎么分配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2
❼ 计划分配法 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怎么计算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公式为: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实际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费用
若>0,超支差异,转入管理费用借方
若<0,节约差异,可以用红字转出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按照计划成本将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和调整的一种方法,又称“内部结算价格分配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车间和部门提供服务的数量,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车间和部门(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费用,加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来的费用同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分配数之间的差额,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追加分配,或将其差额全部计入企业管理费。
❽ 注会书里设定受益计划中的计划福利公式指什么
之了回答: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单独主体(如基金等)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包括:
(一)设定提存计划的确认和计量(支付给单独主体)
(二)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和计量
第一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第二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第三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第四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1)精算利得或损失
(2)计划资产回报
(3)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
❾ 计划成本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期初存货的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注意:超支差异额用正数,节约差异额用负数表示)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9)受益计划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
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❿ 计划成本核算
给你这几个计划成本核算的公式,你看看就清晰了。
出库材料实际成本=出库材料计划成本+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出库材料计划成本=实际出库数量*该材料的计划单价(计划本题已经给出计划成本:20000,无需计算了)
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出库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贷方用负数表示)/材料总计划成本)
将此题的相关数字代入:
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20000*(-1000+500)/(18500+41500)=-166.67
出库材料实际成本=20000-166.67=19833.33
哪里还有疑问的话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