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區域代理中,中國地理自然資源知識點,風能太陽能等
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太陽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處在北緯22°~35°這一帶,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陽年輻射總量,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而且除西藏和新疆兩個自治區外,基本上是南部低於北部;由於南方多數地區雲霧雨多,在北緯30°~40°地區,太陽能的分布情況與一般的太陽能隨緯度而變化的規律相反,太陽能不是隨著緯度的增加而減少,而是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長。按接受太陽能輻射量的大小,全國大致上可分為五類地區:
一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為3200~330O小時,輻射量在670~837x104kJ/cm2·a。相當於225~285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肅北部、寧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這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與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的太陽能資源相當。特別是西藏,地勢高,太陽光的透明度也好,太陽輻射總量最高值達921kJ/cm2·a,僅次於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拉薩是世界著名的陽光城。
二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為3000~3200小時,輻射量在586~670x104kJ/cm2·a,相當於200~225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寧夏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西藏東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此區為我國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區。
三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為2200~3000小時,輻射量在502~586x104kJ/cm2·a,相當於170~200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東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遼寧、雲南、陝西北部、甘肅東南部、廣東南部、福建南部、江蘇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四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為1400~2200小時,輻射量在419~502x104kJ/cm2·a。相當於140~170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是長江中下游、福建、浙江和廣東的一部分地區,春夏多陰雨,秋冬季太陽能資源還可以。
五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約1000~1400小時,輻射量在335~419x104kJ/cm2·a。相當於115~140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包括四川、貴州兩省。此區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少的地區。
一、二、三類地區,年日照時數大於2000h,輻射總量高於586kJ/cm2·a,是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或較豐富的地區,面積較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陽能的良好條件。四、五類地區雖然太陽能資源條件較差,但仍有一定的利用價值。
中國地處北半球歐亞大陸的東部,主要處於溫帶和亞熱帶,具有比較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根據全國700多個氣象台站長期觀測積累的資料表明,中國各地的太陽輻射年總量大致在3.35×103~8.40×103MJ/m2之間,其平均值約為5.86×103MJ/m2。該等值線從大興安嶺西麓的內蒙古東北部開始,向南經過北京西北側,朝西偏南至蘭州,然後徑直朝南至昆明,最後沿橫斷山脈轉向西藏南部。在該等值線以西和以北的廣大地區,除天山北面的新疆小部分地區的年總量約為4.46×103MJ/m2外,其餘絕大部分地區的年總量都超過5.86×103MJ/m2。
太陽能豐富區:在內蒙中西部、青藏高原等地,年總輻射在150千卡/平方公分以上。
太陽能較豐富區:北疆及內蒙東部等地,年總輻射約130~150千卡/平方公分。
太陽能可利用區:分布在長江下游、兩廣、貴州南部和雲南,及松遼平原,年總輻射量為110~130千卡/平方公分。
❷ 山西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有哪些重要意義
發展新能源經濟可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支撐
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新能源發展又有了一定的基礎,這些條件為發展新能源經濟提供了支撐。當前,大力促進新能源經濟的發展,是發展中的重要戰略機遇。發展新能源經濟不僅可以開辟新的能源供應途徑,有效增加新能源供應量,還可以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有利於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❸ 既然風力發電環保,為什麼不大面積普及
風力發電的轉換率低,風速不穩定,產生的能量也不穩定
風力發電需要大量土地興建風力發電場,才可以生產較多的能源
風力發電時,風力發電機會發出龐大的噪音,所以要找一些空曠的地方來興建
風力發電可能幹擾鳥類生存,影響生態
各地區之間的風力不同,大面積普及導致風力小的地區風力發電的成本太高,會產生資源的浪費
❹ 我國風能資源增加太陽能資源相對偏少嗎
2017年,全國10米高度平均風速較近10年平均風速偏大;除江浙滬之外,全國大部地區風能資源和發電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全國陸地表面年平均水平面總輻射量和年最佳斜面總輻射量均較近10年平均值偏低。日前,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了2017年《中國風能太陽能資源年景公報》。
「2017年,全國陸地表面年平均水平面總輻射量為1488.5千瓦時/平方米,較近10年平均值偏少,比2016年略有增加。總體呈現高原、少雨乾燥地區資源豐富,平原、多雨高濕地區資源偏少的特點。」申彥波說,而光伏組件按照最佳傾角放置時能夠接收的太陽總輻射,即最佳斜面總輻射為1725.3千瓦時/平方米,較近10年平均值偏少9千瓦時/平方米,比2016年略有增加。
❺ 我國風能分布與太陽能分布規律大致相同嗎
大致相同。
我國風能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地區:
1、東南沿海及其島嶼,為我國最大風能資源區;
2、內蒙古和甘肅北部,為我國次大風能資源區;
3、黑龍江和吉林東部以及遼東半島沿海,風能也較大;
4、青藏高原、三北地區的北部和沿海,為風能較大區;
5、雲貴川,甘肅、陝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 廣東、廣西的山區,以及塔里木盆地,為我國最小風能區。
我國太陽能總輻射資源豐富,總體呈「高原大於平原、西部乾燥區大於東部濕潤區」的分布特點。西藏、青海、新疆、內蒙古南部、山西、陝西北部、河北、山東、遼寧、吉林西部、雲南中部和西南部、廣東東南部、福建東南部、海南島東部和西部以及台灣省的西南部等廣大地區的太陽輻射總量很大。
❻ 我國太陽能資源是如何分布的
根據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評估中心劃分標准,我國太陽能資源地區分為以下四類:
一類地區(資源豐富帶):全年輻射量在6700~8370MJ/m2。相當於230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肅北部、寧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寧夏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西藏東南部等地。
二類地區(資源較富帶):全年輻射量在5400~6700MJ/m2,相當於180~230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東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遼寧、雲南、陝西北部、甘肅東南部、廣東南部、福建南部、江蘇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三類地區(資源一般帶):全年輻射量在4200~5400MJ/m2。相當於140~180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是長江中下游、福建、浙江和廣東的一部分地區,春夏多陰雨,秋冬季太陽能資源還可以。
四類地區:全年輻射量在4200MJ/m2以下。主要包括四川、貴州兩省。此區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少的地區。
❼ 為什麼中國西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豐富而東南沿海缺乏呢
原因如下:
1東南地區海拔低 水汽豐富 雲層厚 太陽輻射不強
而西北地區海拔高 水汽少 雲層薄 太陽輻射強 因此太陽能豐富
2東南地區以丘陵地形為主 有很好阻風效果 且水汽豐富氣壓低溫度高 不易產生水平氣壓差
西北地區以高原 盆地地形為主 平坦廣闊 氣壓差強烈容易產生風
❽ 山西「小太陽」為何供不應求
近日,山西省光伏產業現場推進會在長治市舉辦,會議提出了多項促進山西省光伏產業發展的舉措。目前,山西省共有光伏製造企業22家,形成鑄錠、拉晶、切片、製作電池片、自動化組件的完整產業鏈條,優質的光伏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山西作為煤炭資源大省,長期以來,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高強度、粗放式開采利用,使山西省在享受煤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飽受其害——地下水源破壞、地面沉降塌陷、水土不斷流失、生態環境惡化……加之人們環保意識提高和對生活質量要求日益嚴苛,改變現有能源結構成為大多數人內心深切的期盼,山西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調節能源結構勢在必行。
❾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規律
中國太陽能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有:
①太陽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處在北緯22°~35°。這一帶,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
②太陽年輻射總量,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而且除西藏和新疆兩個自治區外,基本上是南部低於北部;
③由於南方多數地區雲多雨多,在北緯30°~40°。地區,太陽能的分布情況與一般的太陽能隨緯度而變化的規律相反,太陽能不是隨著緯度的增加而減少,而是隨著緯度的升高而增長。
(9)為什麼山西省風能太陽能資源少擴展閱讀
(1)一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為3200~3300h。在每平方米面積上一年內接受的太陽輻射總量為6680~8400MJ,相當於225~285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
主要包括寧夏北部、甘肅北部、新疆東南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是中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與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的太陽能資源相當。
尤以西藏西部的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全年日照時數達2900~3400h,年輻射總量高達7000~8000MJ/m2,僅次於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2位。
(2)二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為3000~3200h。在每平方米面積上一年內接受的太陽能輻射總量為5852~6680MJ,相當於200~225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
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寧夏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西藏東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為中國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區。相當於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一帶。
(3)三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為2200~3000h。在每平方米面積上一年接受的太陽輻射總量為5016~5852MJ,相當於170~200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
主要包括山東東南部、河南東南部、河北東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遼寧、雲南、陝西北部、甘肅東南部、廣東南部、福建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天津、北京和台灣西南部等地。為中國太陽能資源的中等類型區。
(4)四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為1400~2200h。在每平方米面積上一年內接受的太陽輻射總量為4190~5016MJ,相當於140~170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
主要包括湖南、湖北、廣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廣東北部、陝西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龍江、台灣東北部等地。是中國太陽能資源較差地區。
(5)五類地區
全年日照時數為1000~1400h。在每平方米面積上一年內接受的太陽輻射總量為3344~4190MJ相當於115~140kg標准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包括四川、貴州、重慶等地。此區是中國太陽能資源最少的地區。
❿ 我國風能分布的特點
風能是分布廣泛、用之不竭的能源。
我國當然是東多西少。
且盛行季風,對作物生長有利。在內蒙古高原、東北高原、東南沿海以及內陸高山,都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可作為能源開發利用。
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區:
(1)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豐富帶,風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達500瓦/米2以上,主要是由於三北地區處於中高緯度的地理位置有關。
(2)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包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公里寬的地帶,年風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
(3)內陸個別地區由於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響,形成一些風能豐富點,如鄱陽湖附近地區和湖北的九宮山和利川等地區。
(4)近海地區,我國東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積遼闊,按照與陸上風能資源同樣的方法估測,10米高度可利用的風能資源約是陸上的3倍,即7億多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