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紅色資源
民政部官員稱,近日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項對烈士紀念設施的調查,為加強保護這些寶貴的「紅色資源」提供信息。
在上面的報道中,red resources就是「紅色資源」,也就是革命時期留下的革命遺址、革命文物、還有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貴資源。Martyr memorial facilities(烈士紀念設施)屬於red relics(紅色遺跡),也是「紅色資源」的一部分。
民眾可以通過參觀這些「紅色資源」受到patriotic ecation(愛國主義教育),以參觀「紅色資源」為目的的旅遊稱為red tour(紅色旅遊)。
B. 適合兒童講紅色故事有哪些
1、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
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一開創起,就處在敵人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之中,紅軍和根據地老百姓的生活異常艱苦。毛澤東在1928年11月寫給中央的報告說:"現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還缺少布。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麼人都是一樣苦。"
在毛委員反復給謝槐福做工作的情況下,謝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委員就是這樣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戰勝了嚴寒的冬天,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與愛戴,取得了井岡山斗爭的勝利。
C. 幼兒園紅色經典誦讀篇目有哪些
1、《盛世中國》朱海,三十年斗轉星移,三十年大江東去。盛世中國 告訴你一個地球的驚喜;盛世中國 告訴你一個東方的奇跡。我想約你 行走在彩虹里, 那是青藏鐵路 正在穿越世界屋脊;那是西氣東輸 通向天際的呼吸。
2、《有的人》臧克家,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3、《可愛的中國》方誌敏,這是一間囚室。這間囚室,四壁都用白紙裱糊過,雖過時已久,裱紙變了黯黃色,有幾處漏雨的地方,並起了大塊的黑色斑點;但有日光照射進來,或是強光的電燈亮了,這室內仍顯得潔白耀目。
4、《紅岩》羅廣斌,楊益言,1948年,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重慶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為了配合工人運動,重慶地下黨工運書記許雲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書店,作為地下黨的備用聯絡站。甫志高為了表現自己,不顧聯絡站的保密性質,擅自擴大書店規模,銷售進步書刊。
5、《青春之歌》楊沫,在從北平開出朝向海邊駛去的列車上,獨坐著一個素凈、沉鬱的少女,她的行李中除了一些樂器別無他物,人們都注視著這個奇異的學生模樣的女子。林道靜在北戴河車站下車,投奔她在附近村莊中教書的親戚,然而,他們早些時候就離開了。
D. 適合孩子講的紅色故事有哪些
1、劉胡蘭
劉胡蘭,10歲起參加兒童團,12歲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2、兒童團團長海娃
有一次,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安排兒子海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一路上受盡折磨。深夜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陡峭的山路上,乘機拚命往山上爬,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依然堅持到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3、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
4、小蘿卜頭
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於江蘇邳州,1949年9月在重慶被害,遇害時年僅8歲,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最小的戰士。
小蘿卜頭在敵人的監獄里長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經過地下黨對特務的斗爭,他才在監獄里上了學,由地下黨員和愛國志士作他的老師。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東西、傳遞信息和秘密情報,在門口放哨,幫助大人了解入獄同志的情況等。
5、小偵察員張嘎
抗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員羅金保執行任務,表現得勇敢、機智。但嘎子畢竟還是一個活潑、淘氣的孩子,他與小朋友胖墩摔跤輸了還不講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煙囪。
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一支手槍,竟偷偷把槍藏進了老鴉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鴉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上繳。隊長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
E. 紅色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偉人故里、革命歷史事件和活動遺址、遺跡、墓碑(群)/烈士陵園、綜合性的革命歷史紀念館、革命歷史的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1、偉人故里:主要是革命偉人、將帥祖籍地或出生成長的地方,其核心資源包括故居、墓地/陵園、生產生活活動遺址遺跡和曾使用過的物品及口頭與非物質遺產資源。如毛澤東故居、劉少奇故居、周恩來故居和鄧小平故居等。
2、革命歷史事件和活動遺址、遺跡:是指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在革命戰爭、歷史事件、重要機構及活動發生地的遺址、遺跡等遺留下來的物質遺產。主要是指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活動舊址及其遺留下來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包括建築和歷史文物等。如井岡山革命紀念地和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湖南瀏陽的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
3、墓碑(群)/烈士陵園:主要指為紀念為革命犧牲的戰士而修建的墓碑(群)、烈士陵園等。其主要功用是緬懷革命烈士,學習革命精神,如雨花台烈士陵園。
4、綜合性的革命歷史紀念館:是指後人為紀念這段歷史,在本身擁有一定紅色旅遊資源的前提下建造的綜合性歷史紀念館和其他標志性建築物,包括紀念碑、博物館、紀念館及收藏的物品等。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5、革命歷史的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指在這段歷史中遺留下來的革命故事、革命傳說、革命文藝,具有感召力和時代精神的文化遺產,包括革命精神、革命道德傳統等,如:劉三姐的故事、毛澤東詩詞、鐵道游擊隊。
F. 紅色革命電影有哪些兒童可以看
如下:
一、《雞毛信》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二、《小兵張嘎》
《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講述了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
三、《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四、《紅孩子》
在新中國拍攝反映戰爭年代的兒童片中,電影《紅孩子》以其明朗、生動、朴實、自然的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蘇保、細妹也成為那個時代英雄少年的經典形象。本片於1979年獲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插曲《共產兒童團歌》。
五、《地下少先隊》
1949年,上海某中學學生江大成被反動的朱校長借口出售《新少年報》開除。在黨的地下工作者楊明老師誘導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呂小可、陳玉珍等在江大成影響下,把被查封的《新少年報》改為牆報在學校出版,並秘密散發傳單,喚起人們的鬥志,終於迎來了上海的解放。在雄壯的少先隊隊歌中,少年兒童們舉行了庄嚴的入隊儀式,江大成為新隊員繫上了紅領巾。
G.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如何與綠色中國、紅色中國相融合
將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要將紅色文化滲透到各個活動,貫穿始終,為孩子播撒愛國的種子。
紅色教育,主要是指以紅色資源作為教育的內容,以活動為載體,以紅色精神為核心,引導孩子樹立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懷、民族主義精神。為發揮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東方紅幼兒園結合本地紅色文化,設計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活動,引導孩子了解歷史,感受紅色精神的魅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將紅色文化與環境創設融合起來。主要是利用幼兒園大環境、班級環境(牆面設計、掛飾等)等對紅色教育的內容進行展示。例如展示了「紅頭船精神」「我的中國心」等大型壁畫,讓孩子在參與環境創設中了解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教育的熏陶。將紅色文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之一,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將紅色文化教育滲入區域活動,通過觀看紅色電影、聽紅色故事,以及對紅色電影中的故事情節進行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其規則意識、表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H. 幼兒園紅色文化主題分為幾個范圍
6個。
紅色教育承載了我們所需要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她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需要。
幼兒時期是兒童成長的關鍵階段。在幼兒園中開展紅色教育,不僅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途徑。
I. 開展紅色教育的意義
紅色教育的意義
1.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一切從實際出來,面對困難,奮勇直前的精神,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
2.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革命情懷,始終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緊密團結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傳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紅色教育的作用
1.有利於發揚紅色文化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寶貴精神作用,讓「紅色文化」發揮出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紅色文化的開發,對於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和統籌協調作用有積極的意義。
2.增進人民的愛國情懷、培育人民的高尚情操、鑄就人民的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先進性建設。
3.有利於促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充分利用好各地紅色文化資源,發揮其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4.有利於黨性修養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發揚紅色文化,可以抓住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等紅色文化資源的應有作用,強化管理,使廣大黨員幹部參觀有收獲、心靈有觸動。
5.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紅色教育在新型冠狀肺炎的戰爭中彰顯著共產黨員的本色,紅色教育把歷史資源與現實形勢和黨員幹部的思想實際相結合,把歷史素材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與現代教育培訓先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定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密切聯系群眾,服務於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