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藏有哪些資源
(1)農業資源
農牧業在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農牧業人口佔全區人口的80%。全區耕地面積36.05萬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25.57萬公頃,佔79.4%;農業作物品種繁多,青稞和小麥是主要品種,此外還有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等糧食作物和花生、煙草、茶樹、蘋果、梨、核桃等經濟作物以及大白菜、油菜、蘿卜、西紅柿、黃瓜等蔬菜作物。西藏是我國五大草原牧區之一,天然牧草地面積居全國之首,為6479.68萬公頃;氂牛是主要的家畜,此外還有黃牛、犏牛、綿羊、山羊、馬、驢、騾、豬、雞等。
(2)水利資源
西藏自治區水利資源豐富,天然水能蘊藏量約佔全國的30%,為2億多萬千瓦;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湄公河的上源都在西藏;在西藏境內流域面積大於一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雅魯藏布江為西藏的第一大河,全長2057公里,是我國第五大河。西藏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湖泊總百積24183平方公里,約占我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
(3)林業和野生動植物資源
西藏的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森林面積達1267萬公頃,居全國第四位;木材蓄積量達20.84億立方米,居全國首位;常見的成林樹種主要有松、杉、柏等。主要的野生植物有葯用植物、糖類和澱粉類植物、纖維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油植物、鞣類植物等六大類,其中以葯用類最為豐富,達1000多種,有的暢銷國內外。野生動物有獸類、鳥類、魚類。獸類中的藏羚羊、野氂牛等系青藏高原特產珍稀動物,白唇鹿為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動物;鳥類己發現的有473個品種,其中西藏黑頸鶴為中國所特有;魚類共己發現有64種,以鯉科的魚類為最多。目前,西藏有五個自然保護區,它們是:羌塘野氂牛、藏野驢、藏原羚保護區;芒康滇金絲猴保護區;申扎黑頸鶴保護區;林芝東久紅斑羚保護區;類烏齊長嶺馬鹿保護區。1991年,西藏還成立了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4)礦產資源
西藏自治區的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目前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90多種,礦產地2000餘處,18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儲量的前十位,其中鉻鐵礦儲量居全國之冠,銅的遠景儲量居全國第二位;鋰、硼等11種儲量居全國前五位。近年來,已探明西藏有儲量豐富的油氣田,可望在下世紀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
Ⅱ 為什麼西藏地區是我國太陽能最多的地區
在我國,西藏西部太陽能資源最豐富,最高達2333 KWh/ m2 (日輻射量6.4KWh/ m2 ),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撒哈拉大沙漠。
根據各地接受太陽總輻射量的多少,可將全國劃分為五類地區。
一類地區為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6680-840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5.1-6.4KWh/m2。這些地區包括寧夏北部、甘肅北部、新疆東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尤以西藏西部最為豐富,最高達2333 KWh/ m2 (日輻射量6.4KWh/ m2 ),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撒哈拉大沙漠。
二類地區為我國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850-668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4.5-5.1KWh/m2。這些地區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寧夏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西藏東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類地區為我國太陽能資源中等類型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00-585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3.8-4.5KWh/m2。主要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東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遼寧、雲南、陝西北部、甘肅東南部、廣東南部、福建南部、蘇北、皖北、台灣西南部等地。
四類地區是我國太陽能資源較差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4200-500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3.2-3.8KWh/m2。這些地區包括湖南、湖北、廣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廣東北部、陝南、蘇北、皖南以及黑龍江、台灣東北部等地。
五類地區主要包括四川、貴州兩省,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少的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3350-420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只有2.5-3.2KWh/m2。
太陽能輻射數據可以從縣級氣象台站取得,也可以從國家氣象局取得。從氣象局取得的數據是水平面的輻射數據,包括:水平面總輻射,水平面直接輻射和水平面散射輻射。
從全國來看,我國是太陽能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絕大多數地區年平均日輻射量在4 kWh/m2.天 以上,西藏最高達7 kWh/m2.天。
Ⅲ 西藏有什麼資源優勢
西藏的土地資源、動物資源、能源資源有很大優勢。
1、土地資源:
西藏自治區土地資源豐富,總面積122萬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萬公頃;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東部和東南部也有少量分布,總面積達36萬公頃。西藏土地資源的最大特點是未利用土地多,占土地總面積的30.71%,可利用潛力很大。西藏天然草地面積超過內蒙古和新疆,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主要的牧區之一。
2、動物資源
西藏已發現野生哺乳動物142種,鳥類488種,爬行類動物56種,兩棲類動物45種,魚類68種。西藏野生脊椎動物共計799種,構成了西藏的動物資源優勢。
3、能源資源:西藏能源資源主要有水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
水能
西藏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億千瓦,約佔全國的30%,居中國首位,其中蘊藏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河流多達365條。西藏水能資源絕大部分集中於藏東南地區,主要來自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幹流天然水能蘊藏量為8000萬千瓦,加上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和帕隆藏布等五大支流,天然水能總蘊藏量可達9000萬千瓦。
地熱能
西藏是中國地熱活動最強烈的地區。各種地熱顯示點有1000多處。初步估算,西藏地熱總熱流量為每秒55萬千卡,相當於一年燒240萬噸標准煤放出的熱量。西藏最著名的羊八井熱田是中國最大的高溫濕蒸汽熱田,熱水溫度為93~172℃之間,已開發為地熱電站和重要旅遊景點。
太陽能
西藏自治區太陽能資源居全國首位,是世界上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里陽光直射比例大,年際變化小,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間達3100~3400小時,平均每天9小時左右。
風能
西藏有兩條風帶,推測年風能儲量930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七位。除藏東地區風能資源較貧乏外,大部分地區屬風能較豐富區和可利用區。其中藏北高原年有效風速時數在4000小時以上。
(3)西藏什麼資源位居中國第幾擴展閱讀
飲食
藏族有著自己獨特的食品結構和飲食習慣,其中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西藏飲食的「四寶」,此外,還有青稞酒和各式奶製品。
藏餐:藏餐是中國餐飲系列中的流派之一,歷史悠久,品種豐富。
藏餐分為主食、菜餚、湯三大類。藏餐的口味講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鹽巴和蔥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調料。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馬、驢、騾,尤忌吃狗肉。
酒文化:
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釀成的,度數較低。藏族飲酒的禮儀和習俗比較豐富,每釀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後依循「長幼有序」的古訓首先向家中的長輩敬酒,其後家人才能暢飲。
在節日婚慶或眾多人聚會場合,飲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長者敬獻,然後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應用雙手捧酒杯舉過頭頂,敬獻給受酒者,特別對長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雙手接過酒杯,然後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無名指輕輕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彈一下,如此反復三次,表示對天、地、神的敬奉和對佛法僧三寶的祈祝,有時口中還要輕聲念出吉祥的祝詞,然後再飲。
茶文化: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飲料,做酥油茶離不開酥油、鹽和茶,酥油是從牛羊奶里提煉的奶油。藏民族飲茶時講究長幼、主客之序。客人飲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為最吉利。
Ⅳ 西藏自治區的中國之最
地理概況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地處北緯26°50′至36°53′,東經78°25′至99°06′之間的廣大地區。北鄰新疆,東連四川,東北緊靠青海,東南連接雲南,南與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等國毗鄰,西與克什米爾地區接壤,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南北最寬900多公里,東西最長達2000多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無出海口。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 面積全區面積120.22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8,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僅次於新疆。 民族西藏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民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該區現有45個民族成份。目前全區有8個民族鄉。 宗教西藏的宗教主要有藏傳佛教(即藏語系佛教)、伊斯蘭教和天主教。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群眾普遍信奉藏傳佛教,穆斯林群眾信奉伊斯蘭教,昌都芒康縣少數藏族及部分納西族群眾信奉天主教。藏傳佛教在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形成了寧瑪、噶舉、薩迦、格魯、苯波五大教派。目前,西藏有全區性宗教團體一個(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各地(市)佛協組織7個,國家級重點文保寺廟18座,自治區級重點文保寺廟25座。 行政區劃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自治區之一,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西藏現行的行政區劃分為一個地級市,6個地區和 73個縣(市、區)。其中:拉薩市轄7個縣和1個縣級城關區;林芝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八一鎮;昌都地區轄11個縣,行署設在昌都鎮;山南地區轄12個縣,行署設在澤當鎮;日喀則地區轄17個縣和1個縣級市,行署設在日喀則市;那曲地區轄10個縣,行署設在那曲鎮;阿里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獅泉河鎮。 首府拉薩市 政區沿革西藏古稱「蕃」,簡稱「藏」。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政權始終對西藏行使著有效管轄。藏族人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實現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首府設在拉薩。 地貌全區為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所環抱。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可分為四個地帶:一是藏北高原,是西藏主要的牧業區。二是藏南谷地,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三是藏東高山峽谷,即藏東南橫斷山脈、三江流域地區,山頂終年積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園,景色奇特。四是喜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接壤的地區,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山區內西部海拔較高,氣候乾燥寒冷,東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水文西藏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餘條,大小河流數百條,加上季節性流水的間歇河流在千條以上,年均徑流量為4,482億立方米。怒江、雅魯藏布江發源於西藏。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都發源或流經西藏。 氣候西藏的氣候獨特而復雜多樣,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呈現出由東南向西北的帶狀分布,即: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由於地形復雜,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及明顯的垂直氣候帶。西藏氣候總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氣溫較低,溫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春乾燥,多大風;氣壓低,氧氣含量少。西藏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間,地區分布極為不均,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總的分布趨勢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風坡多於背風坡,東南濕潤,西北乾燥,雨季分明。雨量集中在6至9月,可佔全年降水量的80%至90%。 土地資源西藏自治區土地面積為120.223萬平方公里。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區域差異明顯,各地土地資源分布不均。這些土地大致可分為六個區域:藏東高山峽谷農林牧區、西藏邊境高山深谷林農區、中南部高山寬谷農業區、高山湖泊盆地農牧區、藏北高原湖泊盆地牧區、藏北高原未利用區。 礦產資源西藏目前已發現101種礦產資源,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41種,勘查礦床100餘處,發現礦點2,000餘處,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22種。西藏優勢礦種有銅、鉻、硼、鋰、鉛、鋅、金、銻、鐵,以及地熱、礦泉水等,部分礦產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萬億元以上。石油資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礦遠景。 水能資源西藏的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地表水資源、地下水資源、冰川水資源和大氣降水。 地表水資源:西藏的湖泊面積約250多萬公頃,佔全國湖泊面積的30%,;地下水資源:總量約1,107億立方米; 冰川水資源:西藏的冰川面積約2.7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總面積的46.7%,冰川水資源總量為332億立方米,分為大陸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兩大類。其中75%的冰川為外流水系,25%為藏北內流水系。全區地表水資源總量約4,482億立方米,至2005年底,人均地表水資源佔有量約16.18萬立方米,耕地畝均地表水資源佔有量約8.28萬立方米。 森林資源西藏是我國森林和原始林最大的林區之一,據國家林業局《2005年中國森林資源報告》公布:西藏現有森林總面積1389.61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22.945億立方米。常見樹種主要有雲杉、冷杉、鐵杉、高山松、華山松、落葉松、雲南松、白樺、青岡木等,經濟價值很高。稀有針葉樹種,如穗花杉、雲南紅豆杉、印度三尖杉、百日青等,是第三紀的孑遺植物。有高等植物6,400多種。 野生動物資源西藏有脊椎動物793種,其中兩棲類45種,爬行類55種,鳥類488種,獸類142種,魚類63種。全區有昆蟲近4,000種。大中型野生動物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84種;西藏自治區增加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種。 藏葯資源全區已開發常用藏葯360多種。比較著名的植物性藏葯材有冬蟲夏草、藏紅花、貝母、手掌參、藏茵陳、藏蒼蒲、毛膏菜、綠蓉蒿、胡黃連、忍冬果、檀香、桃兒七、雪蓮花、天麻、靈芝、三七、大黃、黨參等。這些葯材葯用價值高,其中不少暢銷國內外。
Ⅳ 西藏有什麼礦產資源
西藏優勢礦種有銅、鉻、硼、鋰、鉛、鋅、金、銻、鐵,以及地熱、礦泉水等,部分礦產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萬億元以上。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前5位的有鉻、工藝水晶、剛玉、高溫地熱、銅、高嶺土、菱鎂礦、硼、自然硫、雲母、砷、礦泉水等12種。石油資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礦遠景。
西藏自治區已發現101種礦產資源,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41種,勘查礦床100餘處,發現礦點2,000餘處,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22種。
(5)西藏什麼資源位居中國第幾擴展閱讀:
西藏能源資源主要有水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2005年,地質勘探部門在藏北西部探明含油氣遠景資源量為1億至1.5億噸的中型油田。目前有關的開采規劃正在制定中。
水能:西藏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億千瓦,約佔全國的30%,居中國首位,其中蘊藏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河流多達365條。西藏水能資源絕大部分集中於藏東南地區,主要來自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幹流天然水能蘊藏量為8000萬千瓦,加上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和帕隆藏布等五大支流,天然水能總蘊藏量可達9000萬千瓦。
地熱能:西藏是中國地熱活動最強烈的地區。各種地熱顯示點有1000多處。初步估算,西藏地熱總熱流量為每秒55萬千卡,相當於一年燒240萬噸標准煤放出的熱量。西藏最著名的羊八井熱田是中國最大的高溫濕蒸汽熱田,熱水溫度為93—172℃之間,已開發為地熱電站和重要旅遊景點。
太陽能:西藏自治區太陽能資源居全國首位,是世界上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里陽光直射比例大,年際變化小,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間達3100—3400小時,平均每天9小時左右。
風能:西藏有兩條風帶,推測年風能儲量930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七位。除藏東地區風能資源較貧乏外,大部分地區屬風能較豐富區和可利用區。其中藏北高原年有效風速時數在4000小時以上。
Ⅵ 西藏的自然資源
西藏自治區土地資源豐富,總面積122萬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萬公頃;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東部和東南部也有少量分布,總面積達36萬公頃。西藏土地資源的最大特點是未利用土地多,占土地總面積的30.71%,可利用潛力很大。西藏天然草地面積超過內蒙古和新疆,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主要的牧區之一。
西藏自治區擁有宜農耕地680.57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42%;凈耕地面積523.43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31%;牧草地96934.8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56.72%。林地10716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27%。居民及工礦用地50.45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03%;交通用地32.92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02%;水域8291.96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85%;未利用土地54354.8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1.8%。
西藏自治區土地以牧草地和尚未利用的面積最大,合計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88.52%,再依次是林地、水域、耕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等合計面積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3.3%。西藏現有的糧食作物、果樹、蔬菜、茶葉、青飼料等種植業用地均屬耕種土壤范疇。耕種土壤面積最大的是日喀則地區,佔全區耕種土壤面積的37.79%;其次是昌都地區,佔19.86%。山南地區和拉薩市的耕種土壤面積基本相近,分別佔15.65%和15.48%;林芝地區佔全區耕種土壤的8.65%;那曲和阿里地區耕種土壤面積較小,分別佔1.99%和0.58%。全區74個縣有耕種土壤分布的佔62個,為總數的84%。
全區耕種土壤歸屬於28個土類中的16個土類,有12個土類沒有耕種土壤。其中,耕種山地灌叢草原土壤面積最大,佔全區耕種土壤面積的33.81%,其次為潮土和耕種亞高山草原土,分別佔12.83%和12.38%。耕種草甸土佔9.1%。耕種亞高山草甸土佔9.47%。耕種褐土佔8.1%。耕種灰褐土佔7.99%。耕種棕壤佔2.86%。這8類耕種土壤合計佔全區耕種土壤面積的96.95%,其餘8個土類面積很小,合計僅佔3%左右。耕種土壤主要分布在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和三江流域河谷洪積扇、沖積台地、沖積階地以及湖盆階地上,其中,雅魯藏布江幹流台地及拉薩河、年楚河等支流谷地內的耕種土壤就佔了全區耕種土壤的55%,其地貌條件相對較為一致。
西藏耕種土壤的垂直分布區間為海拔610~4795米,其中海拔2500米以下的面積佔5.6%,2500~3500米之間的佔11.4%,3500~4100米的面積佔60.8%,4100米以上的面積佔22.2%。草地土壤中包括了尚未作為放牧草場利用的荒草地土壤。那曲和阿里地區的面積最大,分別佔全區草地土壤的40.25%和26.30%。其次是日喀則地區,佔15.44%;昌都地區佔8.39%;山南地區佔3.99%;林芝地區佔2.72%;拉薩市佔2.91%。草地土壤的垂直分布區間為海拔2800~5600米,其中,海拔4600米以上的草地土壤面積佔82%,海拔3500~4600米的面積佔14%,低於海拔3500米的面積佔4%。
西藏境內草地土壤歸屬於8個土類,高山草原上的面積最大,佔全區草地土壤面積的59.48%,其次為高山草甸土和亞高山草甸土,分別佔22.47%和9.88%。以下依次為亞高山草原土(2.98%)、草甸土(2.68%)、沼澤土(0.94%)、山地灌叢草原土(0.82%)和褐土(0.74%)。
全區林業土壤歸屬於10個大類,面積最大的是暗棕壤,佔全區林業土壤的28.5%;以下依次是黃壤,佔17,6%;黃棕壤、棕壤、赤紅壤、灰褐土和亞高山林灌草甸土(亞類)的面積基本相當,各佔10%左右;磚紅壤佔7.83%;褐土佔1.18%;紅壤佔0.21%。各種土壤類型的宜林性能不盡相同,主要表現在隨著地勢的升高,不同土壤類型有著不同的適生林型和樹種。海拔1100米以下,有適生熱帶雨林的磚紅壤、紅壤和赤紅壤,佔全區林業土壤面積的11.81%。海拔1100~2800米有適生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常綠針闊葉混交林的黃壤、黃棕壤,佔全區林業土壤面積的28.18%。海拔2800~3500米有適生溫性針闊葉混交林的棕壤,佔9.94%。海拔3400~4600米有適生寒溫性針葉林的略棕壤、灰化土、酸性棕壤和少量灰褐土,佔28.69%。此外,還有適生楊、樺、柏等的疏林和灌木林的亞高山林灌草甸土、灰褐土、淋溶褐土和棕壤性土等,佔21.39%,廣泛分布在森林邊緣,海拔上限可達4700米,下限為3000~3800米的河谷地區。 西藏已發現野生哺乳動物142種,鳥類488種,爬行類動物56種,兩棲類動物45種,魚類68種。西藏野生脊椎動物共計799種,構成了西藏的動物資源優勢。在這些動物中,野驢、野氂牛、馬鹿、白唇鹿、黑頸鶴、小熊貓等123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佔全國重點保護動物的1/3以上。其中滇金絲猴、孟加拉虎、雪豹、西藏野驢、野氂牛、羚牛等45種野生脊椎動物是瀕危滅絕或西藏特有的珍稀保護動物。在海拔3000~4000米的喜馬拉雅山麓,偶爾可以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喜馬拉亞塔爾羊」。
陸生無脊椎動物在西藏有2307種。其中,中華缺翅蟲、墨脫缺翅蟲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西藏有益昆蟲、蜜蜂有103種,其中絕大多數是農作物、牧草、果樹、花卉等有花植物的傳粉者。 西藏能源資源主要有水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2005年,地質勘探部門在藏北西部探明含油氣遠景資源量為1億至1.5億噸的中型油田。
水能:西藏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億千瓦,約佔全國的30%,居中國首位,其中蘊藏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河流多達365條。西藏水能資源絕大部分集中於藏東南地區,主要來自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幹流天然水能蘊藏量為8000萬千瓦,加上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和帕隆藏布等五大支流,天然水能總蘊藏量可達9000萬千瓦。
地熱能:西藏是中國地熱活動最強烈的地區。各種地熱顯示點有1000多處。初步估算,西藏地熱總熱流量為每秒55萬千卡,相當於一年燒240萬噸標准煤放出的熱量。西藏最著名的羊八井熱田是中國最大的高溫濕蒸汽熱田,熱水溫度為93~172℃之間,已開發為地熱電站和重要旅遊景點。
太陽能:西藏自治區太陽能資源居全國首位,是世界上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里陽光直射比例大,年際變化小,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間達3100~3400小時,平均每天9小時左右。
風能:西藏有兩條風帶,推測年風能儲量930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七位。除藏東地區風能資源較貧乏外,大部分地區屬風能較豐富區和可利用區。其中藏北高原年有效風速時數在4000小時以上。
Ⅶ 西藏有哪些礦質資源
西藏已探明的礦產達70多種,已探明儲量的26種礦產中,有11種的儲量分別名列中國的前5位。鉻鐵礦質量好,品位高達50%左右,已經探明的遠景儲量居全國之冠,銅礦的遠景儲量僅次於江西省。藏東玉龍大型班岩銅礦儲量高達600多萬噸,世界罕見。鋰的遠景儲量居世界前列。非金屬礦中石膏居全國第二位;硼砂、菱鎂礦、重晶石居全國第三位;砷、白雲母、泥炭居全國第四位;陶瓷土居全國第五位。還有食鹽、天然鹼、芒硝、硫、磷、鉀、硅藻土、冰洲石、大理石、剛玉、水晶、瑪瑙等多種礦產。 。另外,西藏現有鹽湖2000多個,面積6萬平方公里,鹽湖中的礦產資源高達十幾種,僅日喀則地區的大扎布鹽湖,其潛在開發價值就高達數千億元。 這上邊相當的資料都是在網上找的,你如果需要更詳細點的,也可以再找找。至於你要的圖,只能去一些專業的地圖或者地圖書籍上找,希望可以幫到你!
Ⅷ 西藏的重要礦產資源有哪些種
1、鋰礦資源:西藏扎布耶鹽湖是一個超大規模鋰、硼、鉀等多礦種的鹽湖礦床,屬世界三大鋰鹽湖之一,位居世界第二。扎布耶鹽湖具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天然碳酸鋰固體資源和高鋰貧鎂、富碳酸鋰的特點。該鹽湖開采量即使按三分之一可采量計算,潛在的綜合開采價值超過1500億元。公司鹵水提鋰技術水平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比國外鹵水提鋰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和市場優勢。
鋰被譽為「能源金屬」和「推動世界前進的元素」。鹽湖經濟價值達到4000億元以上,公司控股的西藏扎布耶鋰業公司已取得該鹽湖20年的開采權。
據業內專家估計每年鋰產品需求量全球應不低於8%-12%的增長,鋰業前景廣闊將超過我們的想像。近年來鋰主要被應用於鋰電池,大大地促進了IT行業的發展。事實上,鋰的用途十分廣泛,關鍵是受控於數量和價格,如鋰鋁合金(鋰鋁合金可以應用於戰斗機的機冀、潛艇,是航天工業不可或缺的材料)、玻璃陶瓷、潤滑脂、空調、鹼性電池、軍工等領域均需要使用到金屬鋰。特別是隨著世界能源的緊張,一方面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和面市已成必然,鋰的供應量將有著決定性影響,目前制約的關鍵就是鋰資源;另一方面法、德等已經研究出取代核電的環保且無幅射的非核電站就是以金屬鋰(2000噸)為原料的,且其功率相當於目前中等規模的核電站的10倍。對於能源緊張的全球來說更凸顯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鋰應用和研究的技術以德國最為先進,但德國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資源。鋰的價格近幾年來一直處於上漲態勢,考慮到智利礦的環保壓力、減產因素及應用面的不斷加大,預計未來金屬鋰的價格仍然保持堅挺,除非替代產品的出現。
2、鉻鐵資源:
公司擁有全國儲量最大、質量最好、被全國同行業一致公認為「鉻都」的西藏山南曲松縣「羅布薩」鉻鐵礦1、2礦群的開采權,目前地質保有儲量80餘萬噸,礦區服務年限8-10年。「羅存薩」的藏語意思即為「寶貝之地」,這里探明的鉻鐵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是世界一流的礦山資源,據有關部門測算,其潛在價值高達數十億元。(背景:鉻鐵礦是我國的短缺礦種,儲量少,產量低。2004年鉻鐵礦對外依存度為90%。」)
3、銅礦資源:
公司擁有的西藏尼木廳宮銅礦,為西藏岡底期銅礦成礦帶上斑岩型銅礦成礦條件最好的礦點之一。礦區現已探明的銅礦資源量約30萬噸,金屬銅含量遠景儲量在200萬噸以上。目前公司為西藏第一家「濕法煉銅」的企業。 資料來源 中國礦產產業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