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安市水庫水質保護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水庫水質,保障用水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水庫的水質保護。
本條例所稱水庫是指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准》劃分的小(二)型以上水庫。
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總蓄水量在五萬立方米以上十萬立方米以下的山塘保護名錄。列入保護名錄的山塘的水質保護活動,適用本條例。
法律、法規對水庫水質保護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水庫水質保護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屬地管理、分級負責、保護優先、綜合治理的原則。第四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水庫的水質應當達到或者優於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Ⅲ類水質標准。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庫水質保護工作的領導,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庫水環境質量負責。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水庫水質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有利於水庫水質保護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保護和改善水庫水質的投入,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上級人民政府的要求,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水庫水質保護的監督管理,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水庫水質保護的相關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當地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開展水庫水質保護工作,督促、引導村(居)民參與水庫水質保護活動。
水庫管理單位、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水庫水質保護相關工作。第六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庫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庫水污染防治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
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庫庫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畜禽養殖綜合整治等管理工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指導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市場監督管理、林業、公安、民政、交通運輸、海事、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審計、衛生健康、城市管理、電力、供水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庫水質保護相關工作。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水庫水質保護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管理考評,並將水庫水質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本級人民政府負有水庫水質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本行政區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制定水庫水質限期達標規劃和年度保護目標及施行計劃,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水庫水質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並向社會公開。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對因承擔水庫生態保護責任而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相關組織和個人給予補償。對承擔飲用水水源功能或者重要生態功能的水庫,應當在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加強水庫水質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水庫水質保護知識,增強全社會保護水庫水資源的意識。
鼓勵、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水庫水質保護和污染防治,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
對污染水庫水質、破壞水庫生態環境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符合法定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十一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水庫水質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保護區范圍劃定第十二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業等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內水庫的水功能區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水庫水功能區劃對水質的要求,確定轄區內水庫水域的功能定位和水質保護目標,劃定水庫水質保護區范圍,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2. 江西吉安好么
吉安市旅遊景點獨具風姿,不但自然風光秀麗迷人,文化古跡眾多,革命舊居聚集,而且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一個紅色的搖籃,一個綠色的寶庫,一個文化的家園。井岡山旅遊、廬陵文化旅遊和綠色生態旅遊構成了吉安旅遊觀光的獨特優勢。
井岡山紅色旅遊
1927年秋,毛、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勝利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的盛譽,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英勇的吉安人民為了中國革命事業,前仆後繼,血沃中華,涌現了數十萬革命烈士和幾百位共和國將軍,形成了舉世聞名的井岡山精神。全市革命舊居遺址遍布,其中屬國家級保護的有10處。井岡山被朱稱為「天下第一山」,為國家首批風景名勝區,享有「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美譽。他還有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北山碑林,紅四軍軍部舊址,毛、朱、陳同志舊居,大小五井及黃洋界、桐木嶺、雙馬石、八面山、硃砂沖五大哨口等大量革命遺址可供參加瞻仰,
青原山廬陵文化旅遊
青原山在吉安市東南15華里處。海拔不高,名勝古跡甚多,青原山寺敕建於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為禪宗青原系開創者行思的道場。主要建築物有青原山祖關、大廟、七祖塔、待日橋、釣台石、五笑亭等,以大廟最為壯觀,正門上鐫刻文天祥手書「青原山」三字。廟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等。青原山自古為著名游覽勝地,歷代名人顏真卿、蘇東坡、文天祥等曾在此游覽。自唐代起,青原山就是佛教勝地。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之一的凈居寺坐落山中。該寺佔地約1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整座寺院巍峨雄偉,金碧輝煌,布局合理,小巧精緻,是獨具江南建築特色的古寺。 與凈居寺並立的青原會館,是吉州郡最早的書院之一,一度是全國著名的理學講壇。唐宋以來,許多文人學士紛至沓來,或遊山玩水,或探奇訪古,或講學授徒,或讀書勵志。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宋代詩人黃庭堅、楊萬里,宰相李綱、學士胡銓、丞相周必大,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大學士解縉、楊士奇,理學家王陽明、鄒元標,地理學家羅洪先、徐霞客,以及學者方以智、施閏章等,都在青原山留下了珍貴的墨寶和膾炙人口的詩文,僅《青原山志》中就收集了500多篇詩文,至今仍熠熠生輝。
白鷺洲書院廬陵文化旅遊
白鷺洲書院位於吉安市東的贛江中白鷺洲上。白鷺洲方圓數十里,因形似白鷺得名。白鷺洲書院建於南宋淳祐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萬里為來此講學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頤、朱熹等6位儒學大師立祠建書院。宋理宗御賜「白鷺洲書院」五字,與廬山白鹿洞書院、鉛山鵝湖書院、南昌豫章書院並稱江西四大書院。與湖南嶽麓書院齊名。該書院培養造就了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等著名人物。書院兼為縣學,經歷代修葺擴大,古跡猶存。風月樓高三層,雕梁畫棟,雄偉壯觀
3. 吉安的自然資源
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4810340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市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其中,男性為2507120人,占總人口的52.12%;女性為2303220人,占總人口的47.88%。共有家庭戶1250940戶,家庭戶人口為4608356人,占總人口的95.80%,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8人。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808169人,占總人口的37.5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3002171人,占總人口62.41%。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65個百分點。
分縣(市、區)常住人口 吉安市2010年縣域常住人口情況(2區1市10縣)區劃名稱吉州區 青原區吉安縣吉水縣峽江縣新干縣井岡山市人口數量區劃名稱永豐縣泰和縣遂川縣萬安縣安福縣永新縣備註:表格數據來自: 人口數量 吉泰走廊地處吉安市中部,依次貫通吉水縣、青原區、吉州區、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廬陵新區、吉安縣、泰和縣「三縣四區」,以佔全市7.9%的區域面積,承載起全市70%的經濟總量。吉泰走廊已正式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吉安是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基地, 吉泰走廊初步形成以通信設備、新型顯示器件、新型電子元器件、數字視聽設備、半導體照明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基地。 吉安市正依託吉泰走廊打造「大吉安」,力爭到2015年大吉安框架形成,吉泰走廊輕軌已經開始規劃建設。 吉泰走廊「三縣四區」區縣名稱介紹青原區吉泰走廊核心區吉州區推進吉州區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務院批准成立的
副廳級國家開發區) 轄區面積46.5平方公里,井岡山出口加工區位於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開發區在全國131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科技創新指標排名第36位。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了中科院生態技術研究中心等36個研發機構和1個博士後工作站,建立了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家。廬陵新區轄區面積54.8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濱江會展城市綜合體為龍頭的濱江新區組團、以城南商業慢行系統為龍頭的城南組團、以體育中心為龍頭的城西組團、以高端商務中心為龍頭的神崗山組團、以高端住宅小區為重點的萬石湖組團「五大組團」的發展格局。 吉安縣吉安縣工業園成功升格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 泰和縣吉泰走廊副中心,是南北通衢、東西貫通的咽喉要地,有一條水路(贛江航道)、一條鐵路(京九鐵路)、兩條國道(319、105線)、三條高速公路(大廣高速、泰井高速、泉南高速),實施井岡山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密已有航班,支持新增航線。吉水縣吉泰走廊副中心。2013年,吉安市實現生產總值1120億元、增長11%,財政總收入169億元、增長18.5%,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500億元、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1090億元)、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0億元、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48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8000元(8020元)、增長13%,多項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呈現出總量規模與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經濟發展與居民生活同步增長的良好態勢。
2011年,吉安市規模工業增加值330.8億元,增長19.2%,總量前移一位;利稅總額170億元,增長44%;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740億元,增長53%。骨幹企業加快壯大,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企業12家,總數達到23家。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338億元,增長44.6%,新增泰和、新干、永豐3個百億園區,總數達到5個。吉泰走廊完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880.6億元,井開區完成226.2億元,分別占吉安市總量的56.7%和14.6%。
2012年,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37戶,累計469戶;龍天勇公司在香港主板市場成功上市,實現吉安市企業獨立上市零的突破;井開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0億元,增長44.7%;全市百億園區總數達到10家;吉泰走廊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22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80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工業的54.7%和62.1%。
2013年,吉安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500億元、增長14%,主營業務收入2400億元、增長20%,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5.3%。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410%、提高5.8個百分點,企業實現利稅260億元、增長20%。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集聚,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達到1196億元,占吉安市規模工業的49.8%,提高0.8個百分點。工業園區快速推進,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00億元、增長21%。 2011年,吉安市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37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4.3萬畝。農業生產獲得全面豐收,糧食總產385.4萬噸,連續8年增產,生豬、家禽、蔬菜、水果、水產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創歷史最高水平。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新增井岡蜜柚2.8萬畝、高產油茶10.2萬畝、花卉苗木4萬畝,57個農產品獲中國馳名商標、江西省名牌產品及著名商標。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3家,達到246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9個,達到1535個。
2012年,吉安市糧食總產達386.7萬噸;肉類總產52.3萬噸,家禽出籠9000萬羽,水產品總產19.6萬噸,均有增長。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全市新增井岡蜜柚6.6萬畝、高產油茶11.1萬畝、綠色蔬菜5萬畝、花卉苗木5.2萬畝、珍貴楠木6.8萬畝、有機茶葉2.8萬畝,永豐、新干、峽江被列為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全市新增農村土地流轉面積46.6萬畝,新增市級龍頭企業25家、省級龍頭企業19家,總數分別達到271家和62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84個,達到2080個。農田水利建設穩步推進,投入資金17.4億元,加固水庫206座、堤防54公里,建成高標准農田13.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50萬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
2013年,吉安市井岡蜜柚落實種植面積15萬畝,「老鄉工程」落實農戶8.7萬戶,肉類、家禽、特種水產等大宗農產品產量均穩步增長。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6.5萬畝、農民合作社845個,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7家。以「六大扶貧工程」為重點的精準扶貧大力推進,全市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3129個,完成扶貧移民搬遷1萬多人,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萬人。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333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3個小農水重點縣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完成195個鄉鎮基層農技站能力建設,落實農機購置補貼9500萬元。
4. 江西吉安是個怎樣的地方
吉安位於江西省中西部,贛江中游。從地勢上看,屬羅霄山脈中段,扼湖南、江西南省咽喉通道,地勢極為險要。境內有自北向南縱貫的京九鐵路、105國道和由東向西的319國道及「三南」公路,是連接北京、西南、華南、福建、港澳地區的天然紐帶;上可溯贛江溝通閩粵,下可泛鄱陽湖與長江相聯,順抵長江下游發達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佔有特殊位置。吉安,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所在地,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為吉安,全市現轄10縣2區1市,總面積2.5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70萬。
吉安,是一塊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古老土地。素有「江南望郡」、「金廬陵」的美稱,自古人才輩出,名士薈萃,文化發達,民風淳樸。從唐宋至明清,吉安科舉進士近3000名,狀元、榜眼、探花45位(其中狀元17位),繪就了「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的歷史畫卷。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的主纂解縉、宋代大文豪楊萬里等先後誕生在這片土地上,並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底蘊深厚的廬陵文化。經充分考證,當代偉人毛澤東、鄧小平的祖籍也在吉安。
吉安,是一塊生態資源豐富的綠色土地。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高達65.5%,是國內濕地松、竹木、油茶等經濟林的重要生產基地,發展生態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潛力巨大。地下礦藏有煤、鐵、鎢等50多種。水力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達157萬千瓦。
5. 愛我家鄉護我水土的作文急急急急!!!!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6. 吉安市在江西省經濟發展中有什麼特別的優勢之處
吉安市的優勢還是挺多的,比如旅遊業以及自然資源業,吉安有很多風景名勝,文人古跡,很容易開發旅遊資源的,其次吉安的水資源,礦產資源都是比較豐厚的
7. 同江流域走向
摘要 江西省吉安市同江流域綜合規劃簡述
8. 南方旱災情況
眼下,發生於中國西南五省市的特大旱災正在持續,受災人口逾5000萬人。有水庫因旱災而乾涸,有河流乾枯而斷流,長江上游的水位也大大降低。未來10天,除部分地區有降雨外,受災五省區旱情仍然嚴峻。
旱魔肆虐,生靈塗炭。當雲南曲靖小女孩穿越絕壁懸崖只為找水,當山區百姓想方設法節約利用來之不易的生命之水時,近日卻有媒體曝出了貴州重災區黔西南州興義市的洗浴場所照常營業,生意興隆以及中國作協在旱災區重慶開會待遇奢華遭質疑兩起猛料。
暫且不論這些事情是不是記者的捕風捉影。我們至少可以在這前後對比之中解讀出一些味道,並感到一絲隱憂:那就是在西南旱災背後凸顯的社會不公和社會畸形。
水資源作為一種准公共物品和生活必需品,決定了必須由政府來提供並保證每個人都有權享用,平等享用。平常如此,災難面前更應如此。因為這是保障每個公民基本生存權利的必然要求。
然而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報道,重災區貴州省黔東南州興義市的城市洗浴、水療等高耗水服務行業卻依舊光鮮亮麗,門前車水馬龍。當記者試探乾旱會不會停水影響洗浴時,工作人員則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受影響,我們正常營業,因為我們上面有人。
與此同時《華西都市報》刊登《住總統套房坐奧迪作協開會有點高調》的報道寫道:作協本次會議的接待規格相當高,包括五星級酒店的總統套房、2000多元一桌的宴席,以及重慶作協專為接送作家准備的奧迪車等。作協成員閻延文聞訊在博客上撰文激烈批評本次作協會議的鋪張浪費。她指出,「就在作協官員們下榻的重慶市,旱情也十分明顯,長江、嘉陵江重慶段水位持續下降,大面積河床裸露出來。一向被國家斥巨資和正部級行政級別高額供養,面對災情卻如此不關痛癢,極盡揮霍,在旱情嚴重的災區召開250人豪華年會,不僅入住五星級酒店的總統套房,一席宴更吃盡數萬名小學生的捐款」。
這些旱災面前的怪象都在深深刺痛著災區群眾的心。它們的背後凸顯出了水資源分配的城鄉不公和社會管理的嚴重畸形。一邊是廣大農村地區農田水利設施嚴重匱乏,人畜飲水面臨嚴重困難,一邊卻是城市居民用水不受影響,甚至高耗水高浪費。試問憑什麼優先保證城市用水,而讓農村群眾苦苦找水而不得?僅僅是因為一紙被異化了的城鎮戶口嗎?我國某些地區城鄉公共服務設施、水平的巨大差異及社會管理的嚴重畸形在這次旱災面前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果官商勾結可以優先得到寶貴的水資源,如果特權階層可以肆意鋪張浪費。我不知道除了他們還有多少「有身份、有地位、有權利」的人和部門在重復著這樣的鬧劇。但我知道這些怪象和它們背後的城鄉差異在傷害著群眾的利益,憲法的權威和人民的尊嚴。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旱災之時,我們不得不反思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我們不得不感嘆災區群眾的生命之重;我們不得不拷問那些道貌岸然者的心靈之輕。節能減排要首先從城市做起,從機關單位做起,從制度約束做起。應對旱災更不能只在打井找水上下功夫,而要從長遠考慮打破城鄉二元瓶頸,理順社會關系,公平合理地分配水資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標本兼治,實現社會的和諧公平。
9. 萍鄉經濟為什麼比吉安好
有措施使經濟增長
過去的萍鄉以煤立市,作為「江南煤都」有錢,萍鄉的旅遊資源也是相當豐富。和大家印象中產煤區昏天黑地的感覺不同,萍鄉卻是好山好水好風光,水質還是空氣質量都是杠杠的,大名鼎鼎的羅霄山和武功山上流下的清泉,最終匯聚到贛江和湘江。萍鄉還有個優質資源,就是紅色旅遊,在這一點上,延安、井岡山值得萍鄉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