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中國人均能源資源佔用量為多少
擴展閱讀
漳州農產品哪個好 2025-05-17 04:57:06
成本最低化原則什麼意思 2025-05-17 04:53:07

中國人均能源資源佔用量為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17 05:05:53

① 中國能源消耗概況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雖然中國的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還處於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但是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0%左右。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能源工業保障了國民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2011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31.8×108t標准煤,居世界第一。其中,原煤產量35.2×108t。與2010年相比,原油產量穩定,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達到1031×108m3。電力裝機容量10.6×108kW,年發電量4.7×1012kW·h。1981—2011年間,中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82%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0%的增長。2006-2011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7%,實現節能7.1×108t標准煤。與2006年相比,2011年中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達到2.6t標准煤,提高了31%;人均天然氣消費量89.6m3,提高了110%;人均用電量3493kW·h,提高了60%[8]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990年到2012年間,中國的能源生產總量值從1992年以後都低於能源消費總量值。這意味著中國的能源需要靠進口維持供需平衡。而且從圖1-2中可以看出,生產總量值與消費總量值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則依靠進口來供應滿足國內的能源消費需求狀態越加明顯。進口的能源品種以石油為主,其次是液化天然氣。因此,石油供給安全將成為能源供給安全的首要問題。

圖1-2 中國近年來能源生產總量與消費總量變化趨勢(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由年能源消耗總量和GDP值計算可知,中國近23年來,技術的發展在促使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能耗的降低,單位GDP的能耗量由1990年的5.2873標准煤/萬元GDP,降低到2012年的0.6970t標准煤/萬元GDP,下降了近6.5倍(圖1-3)。節約型社會已初見端倪。但是,由圖1-4可見,中國的能源消耗還是以煤炭為主(圖1-4),並且石化能源消耗佔到總能源消耗近90%。2012年在中國的能源消費中,天然氣、水電、風電、核電4種能源方式加在一起,佔全部能源消費的比例是14.5%,比2011年提高了1.5%[4]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國發電量為11822.8×108kW·h,其中核電的15台核電機組發電為228.18kW·h。而以煤、石油或天然氣為動力的火力發電所佔比例較大(圖1-5)。

當然,頁岩氣的開發使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問題。目前來看,頁岩氣的開發利用正在改變世界能源市場的格局。美國的石油進口已經減少,並可能很快成為出口國;中國將開發自己的資源,而其未來的石油進口也可能比目前預測的少很多;俄羅斯正在喪失其石油市場份額,尤其是在歐洲。頁岩氣還產生了連環沖擊,這種廉價的天然氣已經開始在美國的發電市場上替代煤炭,從而使煤炭以更低價格向歐洲出口[9]

表1-2 2012年中國高能耗行業概況

數據來源:新浪股票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金融界http://www.jrj.com.cn。

根據2013年能源峰會資料,2012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6.2×108t標准煤,實際消耗了全球當年能耗量的20%[10]。因此,中國目前不僅能耗量大,而且能耗量在一定時期內還將快速增加,對能源的需求將越發迫切。同時可以看出,在一定時期內,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耗結構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② 中國的資源能源

中國的能源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與消費國。
一、中國遠景一次能源資源總儲量估計為4萬億噸標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和消費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中國人均探明煤炭儲量147噸,為世界平均數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儲量2.9噸,為世界平均數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氣為世界平均數的4%;探明可開發水能資源按人口平均也低於世界人均數。從人均能源消費看,1994年世界平均為1433千克油當量,發達國家為5066千克油當量,中國大約為670千克油當量。1997年中國人均擁有電力裝機容量0.21千瓦、人均用電量900kWh,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國能源開發利用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能源以煤炭為主,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很低。中國探明的煤炭資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總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中占支配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前中國煤炭的生產與消費占能源總量的90%以上,70年代佔80%以上,80年代以來煤炭在能源生產與消費中的比例佔75%左右,其他種類的能源增長速度較快,但仍處於附屬地位。1995年,世界能源生產總量達到123萬億噸標准煤,固體、液體、氣體、水電和核電的比重分別為28.3%、38.4%、23.5%和9.8%(劉洪,1999,12)。在世界能源由煤炭為主向油氣為主的結構轉變過程中,中國仍是世界上極少數幾個能源以煤為主的國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費總量不斷增長,能源利用效率較低。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的能源消費呈持續上升趨勢。1957?198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從9644萬噸標准煤(SCE)增加到96934萬噸,增加了9倍。1989?1999年,中國能源消費,從96394萬噸標准煤增加到122000萬噸,增長26%。受資金、技術、能源價格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能源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低很多。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為32%,能源系統總效率為9.3%,只有發達國家的50%左右。1994年單位GNP能耗(噸標准煤/千美元)比較,中國分別是瑞士、義大利、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4.2倍。
三是能源消費以國內供應為主,環境污染狀況加劇,優質能源供應不足。中國經濟發展主要建立在國產能源生產與供應基礎之上,能源技術裝備也主要依靠國內供應。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能源供應的自給率達98%以上。隨著能源消費量的持續上升,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造成城市大氣污染,過度消耗生物質能引起生態破壞,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世界銀行認為,中國空氣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大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中國有的學者甚至認為中國環境破壞經濟損失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0%。

③ 我國天然氣儲存量佔世界第幾人均佔有量

我國天然氣儲存量52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第10位,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

天然氣地質資源量增長49%,達到5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增長到32萬億立方米。

我國資源總量約佔世界的12% ,但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居世界第53 位。

(3)中國人均能源資源佔用量為多少擴展閱讀:

我國在此期間的油氣資源(主要指石油、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地質勘查投入從189.6億元增加到673億元,增長2.5倍,主要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和延長油礦等四大國有公司投入。

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浪費十分嚴重,平均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3%,比發邊國家低10個百分點;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國高2.5倍、比歐盟高4.9 倍、比日本高8.7倍、比印度也高43% 。

2000年~2008 年中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速達9.1%,其中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的90%,能源消耗佔世界總量的1/4, 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佔1/3。

④ 我國的能源人均佔有量狀況和能源利用狀況

我國的能源人均佔有量狀況:中國佔有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氣、不足9%的鐵礦石、不足5%的銅礦和不足2%的鋁土礦,養活著佔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數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國佔有的煤、油、天然氣人均資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現在全國耕地保有量人均不到1.4畝,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國的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不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58%。
能源利用狀況:
單位產值能耗。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每萬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5.32噸標准煤下降到2002年的2.68噸標准煤,下降50%,年均節能率為5.6%。
單位產品能耗。2000年與1990年相比,火電供電煤耗由每千瓦時427克標准煤下降到392克標准煤,噸鋼可比能耗由997千克標准煤下降到784千克標准煤,水泥綜合能耗由每噸201千克標准煤下降到181千克標准煤,大型合成氨(以油氣為原料)綜合能耗由每噸1343千克標准煤下降到1273千克標准煤。單位產品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分別縮小了6.1、37.1、18.7、3.1個百分點。
能源效率。2000年能源效率為33%,比1990年提高5個百分點。其中,能源加工、轉換、貯運效率為67.8%,終端能源利用效率為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