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洋中的四大資源有哪些
海洋中蘊藏著一筆巨大的寶藏,這筆寶藏包括四個方面: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化學資源和動力資源。這些資源如果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化解未來的能源危機是毫無問題的。
海底是海洋動植物殘骸的集聚地,這些海底沉積物中的動植物殘體和有機質,形成了多餘的帶正電的氫離子,於是海洋表層和底層的電位差產生了,從而形成一個天然的巨大的生物電池。
海底的礦產資源,其種類之繁多,含量之豐富,令人驚嘆。在地球上已發現的100多種元素中,有80多種在海洋中存在。
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如鈉、鎂、硫、鈣、鉀、溴、碘、碳、氟、硼、鈾等。它在海水中的含量是很大的,如果把它們都提取出來,平鋪在全世界的陸地上,那麼陸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0米!
海洋每時每刻都在不息地運動著,這永不息止的海水運動,使海洋擁有了無窮的動力資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⑵ 海洋中有哪些可利用資源
海洋中有魚類、貝類等動物和藻類等生物20餘萬種。在古代,生活在海邊的人們就捕魚蝦,以海洋生物作為食物的重要來源。到20世紀80年代,海洋水產品產量已達到6000多萬噸,佔世界水產品總量的85%以上。水產品作為人類的食品,潛力還很大。例如,僅南大洋的磷蝦,據統計常年可維持在幾十億噸,若每年捕幾億噸,即可滿足全人類對水產品的需求。許多海洋生物還是重要的醫葯原料和工業原料。貝殼、珊瑚可加工成很受歡迎的工藝品。海鳥糞是極好的肥料。
⑶ 海洋里有那些資源海洋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哪些便利條件
海洋里有多種資源,而且資源儲量很大.如海洋水資源、海洋化學資源(如海鹽)、海洋生物資源(如魚蝦貝藻)、海洋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海洋空間資源、海洋旅遊資源、海洋新能源資源(潮汐能、波浪能)等.
豐富的海洋資源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物質和能量,發展海洋事業可以為相關國家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緩解許多國家糧食和資源不足的狀況;人們利用海洋巨大的空間發展運輸,建設海底隧道,建設海上城市等;促進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
⑷ 海洋里有哪些寶藏資源
礦產資源
海洋中所蘊藏的礦產資源,其種類之繁多,含量之豐富,令人咋舌。在地球上已發現的百餘種元素中,有80餘種存在海洋中,其中可提取的有60餘種,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海洋礦產資源在未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將佔有重要地位。主要種類有以下幾種。
石油、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是不可再生性能源,是現代工業的命脈。據估算,世界石油極限儲量達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20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海域油氣資源儲藏量約40~50億噸。
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是海洋中的有機物質在合適的環境下演變所產生的。這些有機物質包括陸生和水生的低等植物,死亡後從陸地搬運下來,或被江河沖積下來,同泥砂和其他礦物質一起,在低窪的淺海或陸地上的湖泊中沉積,逐漸使此處淤泥的中形成有機質含量。這種有機淤泥又被新的沉積物覆蓋、埋藏起來,造成一種不含氧或含極微量游離氧的還原環境。隨著低窪地區的不斷下沉、沉積物不斷堆積,有機淤泥所承受的壓力和溫度不斷增大,處在還原環境中的有機物質經過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慢慢地轉化成對人類影響甚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經過數百萬年漫長時間的萬物更迭的交替變化,有機淤泥經過壓實和固結作用後,變成沉積岩,並進一步生油岩層。沉積盆地是指沉積物的堆積速率明顯大於其周圍區域,。
在一定特定時期,沉積岩沉積在像盆一樣的海洋或湖泊等低窪地區,並具有較厚沉積物的構造單元,稱為沉積盆地。沉積盆地在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中,隨著地殼運動抬升,海洋變成陸地,湖盆變成高山,一層層水平狀的沉積岩層也跟著發生規模不等的撓曲、褶皺和斷裂等形變,從而使摻雜在泥砂之中具有流動性的點滴油氣離開它們的原生地帶(生油層),經「油氣搬家」再集中起來,儲集到儲油構造當中,形成可供開採的油氣礦藏,所以說,這一個個沉積盆地就像是一個個聚寶盆。
在儲油構造里,由於油、氣、水所佔比重不同,因此各自的分布也有不同:氣在上部,水在下部,而石油層在中間。儲油構造包括油氣居住的岩層——儲集層;覆蓋在儲集層之上避免油氣向上逸散的保護層——蓋層;以及遮擋油氣進入後不再跑掉的「牆」——封閉條件。只要能找到儲油構造,就不難找到油氣藏。油氣藏通常是多種類型的油氣藏復合出現,我們將多個油氣藏的組合稱為油氣田。
世界上,海洋油氣同陸地油氣資源一樣,分布極為不均。在四大洋及多個近海海域中,波斯灣海域的石油、天然氣含量最為豐富,約占總貯量的50%左右;第二位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灣海域;其次是亞太、西非等海域。據中國南海油氣資源也有巨大的發展遠景,是世界海洋油氣主要聚集中心之一。石油和天然氣是人們向海洋索取資源的一大重要成果。
濱海砂礦
在淺海礦產資源中,濱海砂礦的價值僅次於石油、天然氣,位居第二。
濱海砂礦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它們多隱藏在砂堤、沙灘和海灣之中。那麼,這些砂礦是如何產生的呢?這些砂礦最初都是陸地上的岩石和礦體,經過上千萬年漫長的風化剝蝕、分崩離析,大的碎塊變小,小的碎屑變成砂粒。它們在風力和流水等自然力的作用下,隨著江河順流而下,從不同的方向流入海河口、海灣,堆積在淺海地帶而逐漸形成的。在這個蔚藍的星球上,每1分鍾大約有3萬立方米的泥砂被河流帶到海洋。這些含礦碎屑物在海流、潮流和海浪循環交替的作用下,按照它們比重、形狀和大小的不同,進行自然分選。比重和大小比較接近的有用礦物,會自然聚集到一起,在一定的有利地貌部位,如古河床、砂堤、沙嘴、海灘、淺灣、岬角等,形成一種新的沉積礦床,這就是濱海砂礦。當它們的儲量充足具有工業意義和經濟價值時,人們便會對其進行開采利用。
海濱砂礦是一種很重要的礦產類型,許多有名的礦種就來自海濱砂礦。如,錫礦石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海岸;鋯石、獨居石和鈦鐵礦也產自海濱砂礦中,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沿海;金剛石砂礦主要產於西南非洲海岸;美國沿海還是砂金、砂鉑的著名產地。在我國廣闊的海岸線上,也蘊藏著豐富的海濱砂礦,目前已經發現有鋯石、獨居石、鉻鐵礦、鈦鐵礦、錫石、磷釔礦、石英砂等十幾種經濟價值極高的砂礦。
煤、鐵等固體礦產
我們知道,大陸架在岩石成分和地質構造上,都是大陸向下水的延伸。它的礦產的形成方式及種類與大陸一樣,而與大洋礦產大相徑庭。這類礦產有煤礦、鐵礦、錫礦、硫礦等。在世界上許多近岸海底,已陸續開采出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采量占其總產量的30%,其他國家如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亞洲一些國家在其近海海域還發現許多錫礦。全世界已發現的海底固體礦產共有20多種。我國大陸架淺海區廣泛分布有銅、煤、硫、磷、石灰石等礦,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
在廣闊的海洋底部,蘊藏著一種獨特的資源,這就是多金屬結核,又稱為錳結核。它是一種由包圍核心的鐵、錳氫氧化物殼層組成的核形石。核心可能極小,有時完全晶化成錳礦。肉眼可以看到的可能是微化石(放射蟲或有孔蟲)介殼、磷化鯊魚牙齒、玄武岩碎屑,或是先前結核的碎片。殼層的厚度和勻稱性由於生成的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結核的殼層間斷,兩面明顯不同。結核大小不等,小的顆粒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大的球體直徑可超過20厘米。結核直徑一般在5~10厘米之間,呈棕黑色,像馬鈴薯、姜塊一樣堅硬。表面多為光滑,也有粗糙、呈橢圓狀或其他不規則形狀。底部長期埋在沉積物中,看起來要比頂部粗糙許多。
錳結核是如果產生的呢?科學家們認為,它是一種自生礦物,它的分布與海水深度、地質構造、海底洋流有關,通常在水深4000~6000米處有它們的蹤跡,其形成則與生物化學作用有關。目前,通過深海勘測,已經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許多海區內發現了錳結核,儲量約3萬億噸。我國從70年代起,就開始對錳結核進行勘探和預采,可以預見,在21世紀這種深海礦產資源將會得到有效的開采和利用。
富鈷錳結殼是除多金屬結核之外又一種重要的潛在新型礦產資源,多產於海山、海嶺和海底台地的頂部和上部斜坡區,通常以坡度較小、基岩長期裸露、缺乏沉積物或沉積層很薄的部位最富集。從地理緯度看,它們大多分布於赤道附近的低緯區,以中太平洋海山區最富集,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局部海區也有發現。富鈷錳結殼的開采起為容易,美日等國目前已設計出一些開采系統。由於其經濟價值更高,又生長在較淺的海山上,較為容易開采,人們普遍認為它將比結核資源更早地投入商業性開采,因此各國都對它較為關注。
熱液礦藏
打一個形象的比喻,海底熱液就像海底的金屬「溫泉」,它像地表的溫泉一樣,但流出來的不是溫水,而是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金屬硫化物。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海洋調查船在非洲東北邊上的紅海,首次發現了深海熱液礦藏。而後,一些國家又陸續在其他大洋發現這種礦藏,一共有30多處。
熱液礦藏是火山性的金屬硫化物,因此又被稱為「重金屬泥」。它的形成是由於地下岩漿沿海底地殼裂縫滲到地層深處,把岩漿中的鹽類和金屬溶解,變成含礦溶液,然後受地層深處高溫高壓作用噴到海底,在深海處泥土中形成豐富的多種金屬。通常,深海外溫度較低,而這些地方由於岩漿的高溫,可使溫度高達50℃,故被稱為熱液礦藏。
熱液礦產在世界各地水深數百米至3500米的海洋領域均有分布,開采起來比較容易,是一種具有遠景意義的海底多金屬礦產資源。主要元素為銅、鋅、鐵、錳等,另外還有銀、金、鈷、鎳、鉑等,所以又有「海底金銀庫」之稱。饒有趣味的是,重金屬色彩鮮艷,有黃、藍、紅、黑、白等多種顏色。因此,在近年來,熱液礦產頗為引人注目。
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當下人們還不能對海底熱液礦藏立即進行開采,但它卻是一種具有潛在力的海底資源寶庫。一旦能夠進行工業性開采,它將同海底石油、深海錳結核和海底砂礦共同成為海底四大礦種,發揮出它巨大的作用。
可燃冰
可燃冰看起來像一塊冰霜,是水與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形成的晶體物質,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里甲烷佔80%~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小得多,是未來潔凈的新能源。
可燃冰是一種甲烷水合物,它是由海洋板塊活動而成的。當海洋板塊下沉時,較古老的海底地殼會下沉到地球內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氣便隨板塊的邊緣湧上表面。在深海中低溫、高壓的條件下,天然氣與海水產生化學作用,就形成水合物。這些水合物像一個個淡灰色的冰球,因此稱為可燃冰。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相當於170立方米的天然氣。經粗略統計,在地殼表面,可燃冰儲層中所含的有機碳總量,大約是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兩倍。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據相關調查表明,全世界石油總儲量在2700億~6500億噸之間。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不過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可燃冰的發現,無疑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了新的曙光。
可燃冰主要有三種開采方案。第一是熱解法,即利用可燃冰在加溫時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態分解出甲烷蒸汽。但這種方法的弊端在於不好收集。第二種方法是降壓法。有科學家提出將核廢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輻射效應使其分解。但它們都面臨著和熱解法同樣同樣的難題。第三種方法是置換法。想辦法將二氧化碳液化注入「天燃冰」儲層,用二氧化碳將甲烷分子置換出來。無論採用哪種方案,由於可燃冰結構的特殊性和海底環境的復雜性,對可燃冰礦藏的開采將極其困難。與陸地上的常規開采相比,可能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造成大陸架邊緣動盪而引發海底塌方,甚至導致大規模海嘯,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可燃冰的開采就像一柄雙刃劍,在考慮其資源價值的同時,必須充分重視它的開采將給人類帶來的嚴重環境災難。
我們已知,海底可燃冰的開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所以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很可能在10年之後才能投入商業開采。其實,中國、美國、加拿大、印度、韓國、挪威和日本已開始各自的可燃冰研究計劃,其中日本建成7口探井,期望在2010年投入商業開采,美國近年也在緊急籌備相當事宜,希望在2015年對可燃冰進行商業開采。
可燃冰帶給人類的不僅是美好的一面,同樣也有不可低估的困難,只有合理、科學地開發和利用,才能真正造福人類。
食物資源
地球上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從第一個有生命力的細胞誕生至今,仍有20多萬種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從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從植食動物到肉食動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海洋生態系統,蘊藏著不可限量的生物資源。據估計,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產量(鮮重)為5000億噸,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條件下,每年可提供給人類夠300億人食用的水產品,可以說這是一座極其誘人的食物寶庫。
⑸ 海洋中蘊含的資源有什麼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海洋中幾乎有陸地上有的各種資源,而且還有陸地上沒有的一些資源。目前人們已經發現的有以下六大類:
??1、石油、天然氣。據估計,世界石油極限儲量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上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在臨近各海域油氣儲藏量約40~50億噸。由於發現豐富的海洋油氣資源,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2、煤、鐵等固體礦產。世界許多近岸海底已開採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采量占其總產量的30%;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亞洲一些國家還發現許多海底錫礦。已發現的海底固體礦產有20多種。我國大陸架淺海區廣泛分布有銅、煤、硫、磷、石灰石等礦。
??3、海濱砂礦。海濱沉積物中有許多貴重礦物,如:含有發射火箭用的固體燃料鈦的金紅石;含有火箭、飛機外殼用的鈮和反應堆及微電路用的鉭的獨居石;含有核潛艇和核反應堆用的耐高溫和耐腐蝕的鋯鐵礦、鋯英石;某些海區還有黃金、白金和銀等。我國近海海域也分布有金、鋯英石、鈦鐵礦、獨居石、鉻尖晶石等經濟價值極高的砂礦。
??4、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多金屬結核含有錳、鐵、鎳、鈷、銅等幾十種元素。世界海洋3500~6000米深的洋底儲藏的多金屬結核約有3萬億噸。其中錳的產量可供世界用18000年,鎳可用25000年。我國已在太平洋調查2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其中有30多萬平方公里為有開采價值的遠景礦區,聯合國已批准其中1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分配給我國作為開辟區。富鈷錳結殼儲藏在300~4000米深的海底,容易開采。美日等國已設計了一些開采系統。
??5、熱液礦藏。是一種含有大量金屬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噴出的高溫岩漿冷卻沉積形成,已發現30多處礦床。僅美國在加拉帕戈斯裂谷儲量就達2500萬噸,開采價值39億美元。
??6、可燃冰。是一種被稱為天然氣水合物的新型礦物,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由碳氫化合物與水分子組成的冰態固體物質。其能量密度高,雜質少,燃燒後幾乎無污染,礦層厚,規模大,分布廣,資源豐富。據估計,全球可燃冰的儲量是現有石油天然氣儲量的兩倍。在上世紀日本、前蘇聯、美國均已發現大面積的可燃冰分布區。我國也在南海和東海發現了可燃冰。據測算,僅我國南海的可燃冰資源量就達700億噸油當量,約相當於我國目前陸上油氣資源量總數的1/2。在世界油氣資源逐漸枯竭的情況下,可燃冰的發現又為人類帶來新的希望。
??由於人類對兩極海域和廣大的深海區還調查得很不夠,大洋中還有多少海底礦產人們還難以知曉。
大陸架是陸地在海中的延續,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的大陸架極其寬闊,上面鋪蓋著億萬年來的沉積物,在這里生物繁盛,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礦藏,經過初步普查,我國已發現300多個可供勘探的沉積盆地,面積大約有45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海相沉積層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從6億歲的老地層到最新的地層中,都發現了油氣或油氣顯示,儲藏油的構造很多。
我國近海已發現的大型含油氣盆地有10個,它們是渤海盆地、北黃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台灣西部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琉東南盆地、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盆地和台灣淺灘盆地。已探明的各種類型的儲油構造400多個。根據科學家估算,我國的海洋石油儲量可達22億噸,天然氣儲量達480億立方米,而且各個大海區不斷有新的油氣田發現。據估計,我國的海底石油資源儲量約佔全國石油資源儲量的10%-14%;
我國的海底天然氣資源量約佔全國天然氣資源的25%-34%。該數據為我國海上油氣開發展示了可觀的前景。
⑹ 一望無際的海洋里都蘊藏著哪些資源
海洋對於人類來說,就是一塊幾乎未動過的處女地。其內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是未來的蛋白質來源。海底有豐富的礦產,深海石油,甲烷水合物,錳結核,多金屬硫化物,富鈷結殼。。。海底的資源豐富程度不亞於大陸。然而非常可惜的是,我們除了近海遠洋捕撈,建立鑽井平台之外,對海洋基本無計可施。
海底有很多資源:一是礦產資源,海底富集了大量的錳結核、鈷結核等金屬結核,有很多稀有金屬礦藏;二是有可燃冰,是天然汽水合物,富含甲烷,儲量及其豐富;三是深海基因資源。
⑺ 海洋資源包括哪些資源
海洋資源包括海洋礦物資源、海水化學資源、海洋生物 (水產) 資源和海洋動力資源等四項。
海洋礦物資源主要有石油、煤、鐵、鋁釩土、錳、銅、石英研等。海水化學資源主要有氯、鈉、鎂、硫、碘、鈾、金、鎳等,它們溶解在海水中,其性質同海洋礦物資源一樣,都是礦物資源 (區別於生物資源),但其開發方法同海洋礦物資源的方法完全不同。
1、按照資源有無生命分類,可分為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
2、按照資源的來源分類,可分為來自太陽輻射的資源,來自地球本身的資源和地球與其他天體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資源。
3、按照能否恢復分類,可分為再生性資源和非再生性資源。
4、按照資源的屬性分類,可分為生物資源、能源資源、空間資源和化學資源。
(7)海洋中有哪些資源擴展閱讀:
科學開發和保護海洋資源
深耕海洋,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海洋經濟和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決策部署,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加強海洋環境保護,促進海洋生態修復,環境友好的現代海洋漁業發展之路。
通過「藻、貝、參、魚」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形成海洋生態立體混養系統,將海水養殖、增殖放流、環境保護、生態修復、資源養護結合起來,不僅取得良好經濟效益,還顯著提升了養殖區域海水質量,促進了海洋生態環境改善。
⑻ 海洋中有哪些資源
海洋中的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地球上80%的生物資源,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供人類食用,其食物總量超過陸地上食物總量的1000多倍,海洋中總漁獲量每年可達8400萬噸,至少可養活300億人口。海洋中有著人類十分稀缺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佔全球的1/3以上,目前的開采量已達6~7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4以上,而這只是剛剛開始;海洋蘊藏有3萬億噸富含錳、銅、鈷、鎳等的多金屬結核礦;此外,還有許多新的礦藏不斷被發現。整個海洋中的礦物總量也超過陸地的1000多倍。激盪不停的海洋是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潮汐能和波浪能可用來發電。在全球性淺水危機來臨時,它還是被寄予厚望的淡水源泉(海水淡化)。
⑼ 海洋里有哪些資源
1、水資源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水不僅是寶貴的水資源,而且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加強對海水(包括苦鹹水,下同)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解決沿海和西部苦鹹水地區淡水危機和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海水淡化,是開發新水源、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
2、食物資源
僅位於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年產量已相當於世界年產小麥總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能為人們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滿足300億人的需要,海洋中還有眾多的魚蝦,真是人類未來的糧倉。還有南極的磷蝦,每年都產50多億,我們只捕撈1億~1.5億噸,就能達到全世界魚蝦捕撈量的一倍還多。
3、油氣
世界海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其石油資源量約佔全球石油資源總量的34%。世界海洋油氣與陸上油氣資源一樣,分布極不均衡。在四大洋及數十處近海海域中,石油、天然氣含量最豐富的數波斯灣海域,約占總貯量的一半左右;第二位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灣海域;其次是亞太、西非等海域。
4、錳結核
世界大洋海底錳結核的總儲量達30000億噸,僅太平洋就有17000億噸,其中含錳4000億噸,鎳1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過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緯6°30′~20°、西經110°~180°海區最為富集。估計該地區約有600萬平方千米富集高品位錳結核,其覆蓋率有時高達90%以上。
5、砂礦
主要來源於陸上的岩礦碎屑,經河流、海水(包括海流與潮汐)、冰川和風的搬運與分選,最後在海濱或陸架區的最宜地段沉積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鉑、金剛石、砂錫與砂鐵礦,及鈦鐵石與鋯石、金紅石與獨居石等共生復合型砂礦。